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irene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  
    irene · 3年前 · 433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9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吉林省农安县的黄放,很荣幸能代表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主题专场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领导们,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得到锻炼与成长!

    我将与谭红玉老师、徐朋老师、侯莹莹老师一起探索研究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间表》一课,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期待得到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在此先表感谢!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参赛老师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37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2

    【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3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4

    【前测试题】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5

    【前测分析报告】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6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30#r_102647

    【一稿试讲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19849

    【一稿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441

    【教案二稿】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1734

    【二稿试讲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287

    【二稿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601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603

    【三稿试讲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606

    【三稿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609

    【后测试题】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459

    【后测分析报告】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463

    【团队磨课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437

    【教案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930#r_122469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xOTAwOA==.html

    433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535 条回复   2021-09-17 17:50:43 +08:00
    张益萍
    张益萍3年前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量,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这个量。 本节课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制作时间表,三个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感知量、发展量感、提升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量感” 解读 】

    “量感” 一词来源于 “造型艺术”,即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称之为 “量感”。

    数学学科中的 “量感” 属于感知概念,小学阶段主要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重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量感” 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是对 “量” 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地理解并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通俗点将就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于量态的感觉,是一种感性认识。例如:一眼看出一段路有多远,是一种对长度的量感;用手掂量掂量一堆水果就知道有多重,那是另一种量感,对重量的感觉等。

    史宁中教授对 “量感” 的定义: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这里十分有必要区分一下度量、数感和量感。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到:度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再看史宁中教授对数感和量感的解读:数感对应的数源于数量,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导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 “数感” 和 “量感” 是度量概念下的两个分支。小学阶段数感,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量感,体现在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领域。小学阶段的量感更多的体现在了常见的量的学习当中。

    结合以上观点和史宁中教授对量感的解读,我们认为: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量感。这里面还涉及到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标准单位的适用性,就是为什么用这一单位而不用别的;和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时间单位 1 分钟是多长时间等等;以及感受几个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 5 分到底是多长时间,10 分钟是多长时间……

    “量感” 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动和思维。一些高年级学生在求解问题时无法保证准确性,主要原因在于 “量感” 的缺失。小学数学教学中 “量感” 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进行螺旋式地深入和巩固,它对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拓展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量” 是长度、体积等单位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与实物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 “标准量” 表象。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因此,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irene
    irene3年前

    【选课思考】

    一、基于量感初探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其中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会用数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量感在实际生活中,量感的建立需要借助计量单位,即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的描述,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的大小。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而时间又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

    二、在教学中,我们对量的教学进行研究与加强,进行以下分析:

    1. 唤醒生活经验,丰富表象感知: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因此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2. 联结生活经验,建立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学生在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其实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我们本节课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 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直观判断:数学直观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获取广博的数学表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将是强化数学直观的基础。对于某些学生不熟悉的单位量,则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家庭和学校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中蕴含的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

    总而言之,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时间表》一课。

    irene
    irene3年前

    人教版(三下) 教材例题当中并未单独安排观察和补充时间表相关内容学习,而是在练习题中设计了两道有关时间表的练习。

    西师版(三上) 教材例题当中未单独安排观察和补充时间表相关内容学习,在练习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 “列车时刻表” 的数学思考题。

    冀教版(三下) 教材例题当中未单独安排观察和补充时间表相关内容学习,在练习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 “作息时间表” 的问题。

    浙教版(三下)

    青岛版(三下)

    苏教版(三下)

    北京版(三上)

    台湾康轩版(三下)

    台湾南一版(三下)

    台湾翰林版(三下)

    台湾部编版(三下)

    在 24 时计时法的学习内容编排上,教材例题和习题均未单独安排观察和补充时间表相关内容学习。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前测分析报告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以及 24 时记时法,并且会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的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能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是探究的重点。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三道题,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对于学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前测分析如下:

    测试人数 35 人,前测结果分析:

    第一题,看钟面填写淘气的作息时间和经过时间,正确率 97%。

    通过第一题的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认读钟面,计算不超 1 时的经过时间较为准确,个别学生的错误出现在计算经过时间。

    第二题,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正确率 84%。

    通过第二题的测试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一部分学生对于上午 10 时用 24 时记时法掌握不好。

    第三题,通过观察图书馆开放时间表,回答问题。

    问题(1)正确率 87%,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活动是起止时间,个别学生没有读懂题意。

    问题(2)正确率 51%,本道题考察学生在图书馆时间表中找到隐藏的午休时间,旨在考察学生读表能力,大多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正确计算午休的时间。在错误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能够正确找到午休的起止时间,主要错误出现在计算上,还有个别学生的错误是书写不准确,将午休 2 小时 30 分写成了 2:30。

    问题(3)正确率 51%,本题木旨在考察学生计算经过时间,在错误的同学中,有 65%的同学思路正确,但是计算错误,说明学生对于用 24 时记时法计算经过时间不扎实,还需要多加训练。

    针对本次前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认读钟表时刻、24 小时记时法掌握较好,对于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书写规范存在一些欠缺。这为我们《时间表》这一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些参考,在此基础上学习时间表,有助于知识的串连。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三课时(72~73 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以及 24 时记时法,并且会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的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能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是探究的重点。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在本单元学习了 24 时记时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的已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量感经验,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时间的体会与感悟,进一步发展的量感。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

    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习卡、课件、微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上的内容。(说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2、提问: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和新疆两地的作息时间不同,会相差 2 小时?课件展示日出视频,解开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认识时差,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同时能让学生体会时差致两地作息时间不同,为下面的时间表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由于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所以小兰和古丽她们的作息时间也会不同,她们的时间表也不相同。

    出示两所学校上课时间表并板书。

    观察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时间表,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时间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再与同伴说一说。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对比,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尽可能获取更多信息。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2、根据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上午第二节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个时刻?

    (1)对照上课时间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2)独立完成,展示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推算方法,究其根本都是通过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加深了学生对于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感受,丰富了对于时间的量感认识。时刻不再是书本上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更是我们生活中实际经历的每一分一秒,让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量感,积累量感经验。

    3、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1)先读一读小兰和古丽提供的信息,再说一说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读懂问题。

    (2)独立思考后补充时间表,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展示结果并汇报制作过程。

    (4)结合上午的时间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表。可以适时提示学生几时上学、放学,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制作时间表的过程。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小组讨论,我们在制作时间表时都需要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因为有时差,不同的地方作息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制作时间表时要知道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和结束时刻;我们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养成遵守时间安排、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老师很高兴与你们一起度过了一节课的时间,这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呢?(预设:40 分钟)这就是 40 分钟的长度。

    课后,同学们可以制作一张自己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活动: 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

    北京启明小学 新疆民族小学

    第五节:13:00~13:40           第五节:15:00~15:40

    大课间:13:40~14:40           第六节:15:50~16:30

    第六节:14:40~15:20           课外活动:16:30~17:30

    金色阳光
    金色阳光3年前

    @irene .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 24 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时,黄老师始终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 8 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5835880438
    158358804383年前

    @irene 按教材将每个问题串讲完,是否考虑过学生的已有经验?

    齐会敏
    齐会敏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irene
    irene3年前

    @齐会敏 感谢齐老师的认可。时间表是发展学生量感的极佳载体,我会在教学中将教学设计充分落实,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增加量感的体验。

    苗春丽
    苗春丽3年前

    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irene
    irene3年前

    @苗春丽 感谢苗老师的认可。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需要在一定的学习载体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时间表就是这样适合的载体。

    18088687013
    180886870133年前

    黄老师能让学生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irene
    irene3年前

    @18088687013 感谢您的认可,教学设计一稿细节上还需要丰富,在二稿中我会继续完善。期待您的关注。

    rlwind
    rlwind3年前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时间表这一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irene
    irene3年前

    @rlwind 感谢您的认可。在时间表这一课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多参与、多体验、多感受,增加学生的量感经验。

    聂蒙蒙
    聂蒙蒙3年前

    这位教师在制表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irene
    irene3年前

    @聂蒙蒙 感谢聂老师的点评。在本节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的真参与、真感受,去体验生活中的时间,形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体会到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发展量感。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我会继续丰富和细化,完善教学活动。

    陈立梅
    陈立梅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陈立梅 感谢陈老师的认可。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导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教学中的时间与生活中的实践,都会丰富量感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会丰富和细化学生的活动。

    李野
    李野3年前

    本节课,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irene
    irene3年前

    @李野 感谢您的点评,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会继续探究发展学生量感的有效学习方式。

    乔雪竹
    乔雪竹3年前

    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这里十分有必要区分一下度量、数感和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乔雪竹 感谢您的点评。史宁中教授对数感和量感的解读:数感对应的数源于数量,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导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 “数感” 和 “量感” 是度量概念下的两个分支。小学阶段数感,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量感,体现在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领域。小学阶段的量感更多的体现在了常见的量的学习当中。

    婉歌婷栀
    婉歌婷栀3年前

    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会用数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量感在实际生活中,量感的建立需要借助计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的大小。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而时间又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婉歌婷栀 感谢您的点评。我和团队伙伴们会继续探究发展学生量感的有效学习方式,继续晚上我们的教学设计。

    于明晶
    于明晶3年前

    小学数学教学中 “量感” 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深入和巩固。本节课重点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于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感受,丰富了对于时间的量感认识。

    irene
    irene3年前

    @于明晶 感谢您的认可。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导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教学中的时间与生活中的实践,都会丰富量感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会丰富和细化学生的活动。

    lishujie123456
    lishujie1234563年前

    黄老师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irene
    irene3年前

    @lishujie123456 感谢您的认可。“量感” 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是对 “量” 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地理解并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

    嘟嘟
    嘟嘟3年前

    在推算时间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用不同推算方法,究其根本都是通过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加深了学生对于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感受,丰富了对于时间的量感认识。时刻不再是书本上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更是我们生活中实际经历的每一分一秒,让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量感,积累量感经验。

    irene
    irene3年前

    @嘟嘟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吉林九台李红影
    吉林九台李红影3年前

    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而时间又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吉林九台李红影 感谢的您的点评。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我和团队伙伴们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史宁中教授对 “量感” 的定义: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这节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上内容。

    irene
    irene3年前

    @13180798129 感谢您的认可。小学数学教学中 “量感” 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进行螺旋式地深入和巩固,它对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拓展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团队不断探索量感培养的方式,促进教学教法的自我提升。

    高洋2021
    高洋20213年前

    在教材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能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irene
    irene3年前

    @高洋2021 感谢您的认可。我和团队伙伴会继续完善细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量感。

    高洋2021
    高洋20213年前

    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irene
    irene3年前

    @高洋2021 感谢您的认可。我和团队伙伴会继续完善细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时间变化,感受时间长度,利用时间表发展量感。

    abcd1234cn
    abcd1234cn3年前

    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明确的。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教师能够在教学环节中渗透时间教育,是本课一大亮点。

    irene
    irene3年前

    @abcd1234cn 感谢您的认可。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利用时间表这一载体,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发展量感。

    zhanglijuan12345
    zhanglijuan123453年前

    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irene
    irene3年前

    @zhanglijuan12345 感谢您的点评。其实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时间也是如此,在时间表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也能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邓晓容
    邓晓容3年前

    在教材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能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irene
    irene3年前

    @邓晓容 感谢您的点评和认可。我们本节课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团队在完善教学设计时也会充分安排学生活动,发展量感。

    邓晓容
    邓晓容3年前

    在教材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能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irene
    irene3年前

    @邓晓容 感谢您的点评和认可。我们本节课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团队在完善教学设计时也会充分安排学生活动,发展量感。

    邓晓容
    邓晓容3年前

    史宁中教授对 “量感” 的定义: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这节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上内容。

    irene
    irene3年前

    @邓晓容 感谢您的点评和认可。我们本节课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团队在完善教学设计时也会充分安排学生活动,发展量感。

    邓晓容
    邓晓容3年前

    史宁中教授对 “量感” 的定义: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这节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上内容。

    18243067339
    182430673393年前

    黄老师这节课源于生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高于生活。把生活中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和数学知识真真正正的联系在一起。

    irene
    irene3年前

    @18243067339 感谢您的点评和认可。家庭和学校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中蕴含的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本课教学设计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增进量感体验。

    abcd0517
    abcd05173年前

    黄老师能考虑到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因此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irene
    irene3年前

    @abcd0517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在乎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经验。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发展学生量感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量感。

    郭锐
    郭锐3年前

    数学直观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黄老师能让学生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irene
    irene3年前

    @郭锐 感谢您的点评和认可。我们团队会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LIJINGxsj
    LIJINGxsj3年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irene
    irene3年前

    @LIJINGxsj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建立需要借助计量单位,即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的描述,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的大小。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而时间又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

    陕西西安沈慧津
    陕西西安沈慧津3年前

    老师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学生悄然在心中形成一把关于时间量的 “秤”。借助反思,拓展量感培养域,增强量感估测度,促进学生量的内化。

    irene
    irene3年前

    @陕西西安沈慧津 感谢您的评价。我们团队会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增进学生体验,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教师安排表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了量感的本质,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建立量感的表象,感知量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数学源于生活,量感源于生活,教师本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的原则,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使抽象的时间知识变得具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信息、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情感,对培养学生感知时间有长短有一定的帮助。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我们团队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自我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杜国婷
    杜国婷3年前

    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irene
    irene3年前

    @杜国婷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981006678
    159810066783年前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15981006678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我们团队会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增进学生体验,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教师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了量感的本质,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建立量感的表象,感知量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安排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并且体验数学中的量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数学直观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本节课的教学,黄老师安排学生直观观察、体验、感受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概念的量感表象,知道生活中要爱惜时间。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在乎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经验。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发展学生量感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量感。

    15543757577
    15543757577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注重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相结合,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建立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量感的内化。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757577 感谢您的认可。我和团队伙伴会继续完善细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时间变化,感受时间长度,利用时间表发展量感。

    木木琳琳
    木木琳琳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irene
    irene3年前

    @木木琳琳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创设情境 揭示问题环节,让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情境图,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表的对比中发现北京的小兰在做同样的事情时都比新疆的古丽早两个小时,这样的创设让学生有认知的需求,有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新知的探究、量感的培养。

    irene
    irene3年前

    @15568716523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7684384978
    176843849783年前

    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irene
    irene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17684384978
    176843849783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把握准确,处理新颖,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

    13453856026
    134538560263年前

    本节课通过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加深了学生对于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感受,丰富了对于时间的量感认识。时刻不再是书本上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更是我们生活中实际经历的每一分一秒,让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量感,积累量感经验。

    irene
    irene3年前

    @13453856026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量感是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量态的感性认识,长度、重量等量感的培养可以在测量、比较等探究活动中获得,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时间的量的感知是无形的,是靠多个不同单位量的累加来感悟,本节课量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使无形的量的感知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中,有实效、有价值。

    13453856026
    134538560263年前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irene
    irene3年前

    @13453856026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一时,充分体现了在情境中感知量。借助情境图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1. 说看到的信息。比如,北京和新疆小学上午都有四节课、都有眼操、课间操等。 2. 说信息背后的发现。比如,每节课 40 分钟,一上午 3 时 35 分,午休 1 时 25 分等。 本节课没停留在只关注小兰和古丽做了什么,而是让学生清除做每件事用了多长时间,让学生借助做每件事时间的长短感知量。

    irene
    irene3年前

    @15568716523 感谢您的点评。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二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找策略、合作交流分享策略、成果分享优化策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在找两个不同地区第二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在用不同的方法算从起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所经历的时间段,在学生找、算、想的一系列活动中,在解决教材有形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无形的量感。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三时,补充小兰和古丽的时间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应用中深入体会 1 节课、2 节课、1 个下午在校时间的时长,借助时间在日常应用中内化量。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量感的培养主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使新知的探究有深度、有广度。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3年前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黄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个新授环节都是围绕小兰和古丽的上课时间表展开的,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量感,增强了学生的量感体验。

    张彦红
    张彦红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

    TongYufen
    TongYufen3年前

    本课主要围绕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时间表进行教学,密切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新知,利用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TongYufen
    TongYufen3年前

    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实际生活密切的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顺利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17778926208
    17778926208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17778926208
    17778926208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

    irene
    irene3年前

    @17778926208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7778926208
    17778926208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二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找策略、合作交流分享策略、成果分享优化策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在找两个不同地区第二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在用不同的方法算从起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所经历的时间段,在学生找、算、想的一系列活动中,在解决教材有形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无形的量感。

    17778926208
    17778926208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17778926208
    177789262083年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

    鹿
    鹿3年前

    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这节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上内容。

    鹿
    鹿3年前

    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鹿
    鹿3年前

    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实际生活密切的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15948156640
    159481566403年前

    时间量感对于孩子是一个难点,这位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 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 总结归纳,提升体验,让学生通过时间表感悟到了关于时间的更多的时间体验,让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不死鸟
    不死鸟3年前

    在教材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能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不死鸟
    不死鸟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刘卫红
    刘卫红3年前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刘卫红
    刘卫红3年前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niuniu
    niuniu3年前

    黄老师这节课课堂形式多样,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教学的特点。

    Iamnoone
    Iamnoone3年前

    设计很精心,值得学习

    Iamnoone
    Iamnoone3年前

    设计很精心,值得学习

    许晗
    许晗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于金平
    于金平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刘海深
    刘海深3年前

    数学直观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本节课的教学,黄老师安排学生直观观察、体验、感受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概念的量感表象,知道生活中要爱惜时间。

    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3年前

    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

    irene
    irene3年前

    @淡泊明志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发现只有亲身体验、去经历,学生会增强对量感的体验。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刘英敏
    刘英敏3年前

    黄老师能让学生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梁娜娜
    梁娜娜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兰心
    兰心3年前

    黄老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和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宋新燕
    宋新燕3年前

    黄老师对量感的的解读十分深刻,课程的设计无不体现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交流,帮助学生感知量感。

    闲坐桥头
    闲坐桥头3年前

    设计很精彩,值得学习。

    王敬儒
    王敬儒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石丹
    石丹3年前

    教材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这是为什么呢?是两地日出时间有差别的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这节课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13756625099
    13756625099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13756625099
    137566250993年前

    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量。

    胡丹华
    胡丹华3年前

    “量感” 就在我们身边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把握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进而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 “量感” 的学习能拓展数学视角,培养学生 “量感” 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好的知识和技能。

    13756625099
    13756625099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黄老师安排学生直观观察、体验、感受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概念的量感表象,知道生活中要爱惜时间。

    杨艳秋
    杨艳秋3年前

    黄老师对量感的的解读十分深刻,课程的设计无不体现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交流,帮助学生感知量感

    孙丽丽
    孙丽丽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使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培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便于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irene
    irene3年前

    @杨艳波 @15568716523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鑫鑫范儿
    鑫鑫范儿3年前
    新阳中心小学  范桂莉
    本节课黄老师在教学中对量感的的解读十分深刻,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交流,帮助学生感知量感,受益匪浅。
    杨艳波
    杨艳波3年前

    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使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培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便于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主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xiabaicui
    xiabaicui3年前

    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量感本质。

    亿米阳光
    亿米阳光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黄老师安排学生直观观察、体验、感受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概念的量感表象,知道生活中要爱惜时间。

    donghuiqin
    donghuiqin3年前

    学生对时间有了长短感知,有了时间观念,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我想学生的时间 “量感” 就有了。本届课的目标也达成了。

    donghuiqin
    donghuiqin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注重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相结合,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

    donghuiqin
    donghuiqin3年前

    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donghuiqin
    donghuiqin3年前

    本节课的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能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是探究的重点。

    石丹
    石丹3年前

    柴岗小学 程志国 本节课在创设情境 揭示问题环节,让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情境图,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表的对比中发现北京的小兰在做同样的事情时都比新疆的古丽早两个小时,这样的创设让学生有认知的需求,有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新知的探究、量感的培养。

    安东
    安东3年前

    时间的长短、多少的量感非常的抽象,教师借助各种情景让学生感知 “1 分钟” 的长短、感知钟表中的刻度,通过各种方式把无形的时间体现出来,老师做得好!

    irene
    irene3年前

    @安东 感谢您的鼓励与关注。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梦醒了
    梦醒了3年前

    黄老师安排学生直观观察、体验、感受时间的概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便于理解和应用,建立时间概念的量感表象,知道生活中要爱惜时间。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梦醒了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niuniu
    niuniu3年前

    在教学中,黄老师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池慧艳
    池慧艳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15043189872
    150431898723年前

    数学源于生活,量感源于生活,学生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发展学生量感为目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15043189872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043189872
    150431898723年前

    量感存在于各种数学领域,时间的长短、多少的量感非常的抽象,本节课教师借助各种情景让学生感知 “1 分钟” 的长短、感知钟表中的刻度,通过各种方式把无形的时间体现出来,建立量感的表象,形成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15043189872
    15043189872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感知时间概念里的量感。

    15043189872
    150431898723年前

    本节课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知时间领域的量感,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15043189872 感谢您的点评。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石丹
    石丹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

    杨艳波
    杨艳波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irene
    irene3年前

    @杨艳波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13756625099
    137566250993年前

    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

    一
    3年前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张梦娇
    张梦娇3年前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用眼找一找,用手摸一摸的过程,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上感知量感,萌生量感,激活原有认知,为后继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irene
    irene3年前

    @张梦娇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教学设计问题串中三个问题的处理具有连贯性,问题一的处理为问题二和问题三做了很好的引领和铺垫,降低了解决问题二的难度,节省了解决问题三的时间。

    irene
    irene3年前

    @15568716523 感谢您宝贵建议。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团队会明确活动目标,更加细化教学活动。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板书设计如果把问题一的两地的上午作息时间表对应的整合,在学生借助板书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时,更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学生量感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使本节课结束更有价值。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教师的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情分析的比较到位,对学生的前测的关注点很有代表性,预设的问题直指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解决问题的预判也能体现教师对问题串中每个问题要达到的度把我的非常准确。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量感的培养不是借助一节课 40 分钟内学生都能做些什么,而是直接感悟学生比较熟悉的 40 分钟的长短,或者是几个 40 分钟时间的长短建立量感,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新知生长的层次性和高度。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感知时间概念里的量感。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黄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应用意识。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irene
    irene3年前

    @15568716523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3578817289
    13578817289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可传递,只有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记住了,只有探究了,才能明白了。学习的乐趣就在寻找的路上。

    吉林榆树
    吉林榆树3年前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用眼找一找,用手摸一摸的过程,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上感知量感,萌生量感,激活原有认知,为后继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irene
    irene3年前

    @吉林榆树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徐宏梅
    徐宏梅3年前

    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

    irene
    irene3年前

    @徐宏梅 感谢您的点评。在选择这节课时我们充分考虑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两条主线:一条明线 —— 作息时间表的观察、梳理、制作的过程;一条是暗线 —— 借助生活经验强化量感、借助活动经验深化量感、在应用中内化量感。使得教学设计有深度、有高度。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制作时间表是本节的难点,黄老师这节课充分考虑到了分散难点、分层落实难点,在教学设计时,在问题一的解决时就将时间表的相关信息提炼出来了,比如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问题三所需要的的相关信息在问题一就提炼出来,节省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时间,降低了难点的难度。

    2741602583
    27416025833年前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丰富的情景,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量感概念的理解,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学生 “量感” 的发展打下基础。

    irene
    irene3年前

    @2741602583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haohanchangkong
    haohanchangkong3年前

    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irene
    irene3年前

    @haohanchangkong 感谢您的点评。生活中的时间要提升到数学思维中的时间量,再形成量感,需要生活中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团队伙伴们会潜心研究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

    15543196633
    155431966333年前

    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irene
    irene3年前

    @15543196633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8295961155
    18295961155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二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找策略、合作交流分享策略、成果分享优化策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在找两个不同地区第二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在用不同的方法算从起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所经历的时间段,在学生找、算、想的一系列活动中,在解决教材有形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无形的量感。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的设计,充分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量感表象。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数学源于生活,量感源于生活,学生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量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建立时间单位量感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能力。

    hechunjiao1234
    hechunjiao12343年前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儿时间的教学也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一节课。时间的教学虽短,却不好教学,但也是学生最能体会的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的量感,帮助学生感知量感。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通过研读 “量感” 的有关文章,知道量感的培养是不可传递的,必须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感知量感的存在。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多次体验、尝试、感知,积累量感,提升了对量感的认识与理解。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漫长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量感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感知量感。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让学生从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时间单位,感受量感,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和量感意识。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相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量感,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量感。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 “量感” 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 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认知方式,依托数学实验,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帮助推进学生 “量感” 的 生长,促进了学生 “量感” 核心素养的生成。

    13944056114
    13944056114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时间单位的量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的存在,建立量感的表象。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只有学生真正感知才能形成量感。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到:度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3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活动始终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量感意识。

    18080010195
    180800101953年前

    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只有学生真正感知才能形成量感。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明确的。

    13756456684
    137564566843年前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体会到时间量的变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13756827758
    13756827758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量感意识。

    irene
    irene3年前

    @13756827758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3756827758
    137568277583年前

    本节课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从生活中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发展量感。

    安明辉15804436003
    安明辉158044360033年前

    整节课注重学生自主性,始终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量的变化与关联,让学生在反复感知中形成量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量感。

    黑白猫
    黑白猫3年前

    本节课的教师充分地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在课堂中,老师以两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质疑后一步步深入。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以此来制作息时间表。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逐步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感谢平台提供这么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每节课设计得都很新颖,我们要在逐步摸索中一点点进步与提升。

    18844001399
    188440013993年前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中去经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方法的过程,实现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建立时间的表象。

    18844001399
    18844001399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18343079759
    183430797593年前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 “量感” 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 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认知方式,依托数学实验,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

    李玉晶
    李玉晶3年前

    黄老师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绿格子7
    绿格子73年前

    本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让学生来学习未知,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hechunjiao1234
    hechunjiao12343年前

    联系生活实际授课,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会观看时间,体会到时间量的变化,体会时间的重要,学会珍惜时间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绿格子7
    绿格子73年前

    量感的培养和数感的培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室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时间量感的经验,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体会量感,促进学生量感意识的发展,。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在课堂中黄老师以两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质疑后一步步深入。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以此来制作息时间表。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逐步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已有的量感进行拓展,进而强化学生的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同时学生的认知特征决定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周长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黄老师选择 “时间量感” 作为研究课题。基于 “情境 + 问题 + 发现” 的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 “会看时间表并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 确定某一时刻所在的时间段 —— 补充时间表” 三个主要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量感”。通过 “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说一说,填一填” 多种方式感知时间量感,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 “量感” 会更加巩固。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本节课设计 “看时间、 确定时间段、 补充时间表” 的环节,通过探究、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和有序,真正体会时间的价值。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情境 + 问题 + 发现” 的教学设计,创设生动的数学活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知识变成学生的切身需要,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悟,通过操作交流深化对量的理解、精准量的把握、拓展量的思维。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将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之中。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数学问题进行编创。编创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够使得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15043148746
    15043148746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俗易懂、知识点全面,通过不同地域的学生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结合自身习惯、特点与他人合作形成合理化建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有效的拓展了教学时间与空间

    小王老师
    小王老师3年前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去 “感量”。通过活动的创建和实施,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建立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联结。

    小王老师
    小王老师3年前

    本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探究,体验,感知时间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创建有趣的数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依靠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内容、开展学习、提升认识。

    杨秀琪
    杨秀琪3年前

    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本节课老师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小王老师
    小王老师3年前

    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生的全过程,对于学生时间量感的培养更加深刻。学生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逐步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杨秀琪
    杨秀琪3年前

    本节课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随时随地进行德育,点赞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本节课通过活动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

    小王老师
    小王老师3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时间表,教学时,王老师从两个小朋友在不同地点上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自己的时间表,再通过时间安排表中的时刻与现实时刻的对照,明确时间安排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主动学习,并解决提出的问题,能自己制订一个适合的学习计划。

    小王老师
    小王老师3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时间表,教学时,黄老师从两个小朋友在不同地点上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自己的时间表,再通过时间安排表中的时刻与现实时刻的对照,明确时间安排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主动学习,并解决提出的问题,能自己制订一个适合的学习计划。

    冯爱爱
    冯爱爱3年前
    这节课老师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填一填等,获得了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量感。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时间量感对于孩子是一个难点,这位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 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 总结归纳,提升体验,让学生通过时间表感悟到了关于时间的更多的时间体验,让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本节课老师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量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

    冯爱爱
    冯爱爱3年前

    “量感” 是指学生对时间、质量、长度等量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量的感受,促进他们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起对应关系。本节课学生在大量生活体验和经历课堂学习中产生了对时间的量感,感受到时间的 “量”。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本节课教师把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感的感知。只有学生真正感知才能形成量感。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明确的。体会到时间量的变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教师通过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认识时差,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同时能让学生体会时差致两地作息时间不同,为下面的时间表学习做好准备。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本节课注重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相结合,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教学设计能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学生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suoliwen
    suoliwen3年前

    借助生活经验强化量感、借助活动经验深化量感、在应用中内化量感。使得教学设计有深度、有高度。制作时间表是本节的难点,这节课充分考虑到了分散难点、分层落实难点。

    顺帆666
    顺帆666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

    顺帆666
    顺帆6663年前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xsj
    xsj3年前

    根据对比北京、新疆两地日出时间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位于北京与新疆的小兰与古丽作息不同的原因,同时将时间与日常生活联系,将时间可视化并与一天日程安排联系。通过对一节课时间、课间休息与做眼保健操的体验,感受 40 分钟、10 分钟以及 5 分钟的量感体验,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xsj
    xsj3年前

    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学生是带着知识进入教室的,所以本节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对不同事件的体验,建立对不同时间的量感,并能自己制作时间表,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xsj
    xsj3年前

    最开始通过两位学生起始时间不同,引导学生计算经过时间,让学生对时间量感形成初步感知,通过直观演示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时间量感的理解。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度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这个思维过程需要不断的去矫正;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黑龙江大庆郑楠楠
    黑龙江大庆郑楠楠3年前

    本节课通过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首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经过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能让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本节课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对时间量的感知。只有学生真正感知量才能形成量感。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明确的。体会到时间量的变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量感的培养需要用大量的度量活动积累量感经验,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强化学生对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同时学生的认知特征决定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周长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583304341@qq.com
    583304341@qq.com3年前

    黄老师从量感的思维出发,以量感教育为主旋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量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养成,借助生活与数学联系,感知量感知识体验,使学生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13835703609
    138357036093年前

    黄老师通过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的日出时间,让孩子们感受祖国幅员辽阔,同时体会作息时间不同,引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初步形成时间量感。之后通过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3835703609
    138357036093年前

    在读懂时间表的基础上,杨老师进一步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发展时间观念。

    xsj
    xsj3年前

    黄老师本节课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时间单位的 “量感”,结合学生平常生活经验,充分体验后,得到 “量感” 体验,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

    xsj
    xsj3年前

    数学教学中的 “量感” 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 “量” 对态度与意识。它是一种对 “量” 的直觉和敏锐感知,是对 “量” 的直觉反映。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多久,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

    xsj
    xsj3年前

    时间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时间单位有多久,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量感的培养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无形的量感的建立在有形的活动中感悟和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本节课通过研究二地的时间差引导学生计算经过时间,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制作时间表,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时间量感的理解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huyujiao745940391
    huyujiao745940391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抓紧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强化对时间量的感知,学生时间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

    任飞
    任飞3年前

    多元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时间单位的量感。

    任飞
    任飞3年前

    量感的培养需要用大量的度量活动积累量感经验,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强化学生对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

    任飞
    任飞3年前

    学生经过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能让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任飞
    任飞3年前

    通过对一节课时间、课间休息与做眼保健操的体验,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任飞
    任飞3年前

    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发展量感观念。

    任飞
    任飞3年前

    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培养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83304341@qq.com
    583304341@qq.com3年前

    黄老师从量感的思维出发,以量感教育为主旋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量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养成,借助生活与数学联系,感知量感知识体验,使学生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任飞
    任飞3年前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任飞
    任飞3年前

    教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任飞
    任飞3年前

    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任飞
    任飞3年前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任飞
    任飞3年前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任飞
    任飞3年前

    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任飞
    任飞3年前

    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王绪荣
    王绪荣3年前

    本节课教师能让学生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

    任飞
    任飞3年前

    教学中,充分体现量感的 “量” 的直觉和敏锐感知,是对 “量” 的直觉反映。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多久,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

    任飞
    任飞3年前

    杨老师进一步通过小兰和古丽的具体情景,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具体方法。

    任飞
    任飞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让量感由心而生。

    李舒洋
    李舒洋3年前

    量感的建立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实现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建立时间的表象。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抓住数学本质,通过计算经过的时间,在多种体验中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时间长短的累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任飞
    任飞3年前

    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让抽象的量感形象化,让 “量感” 以清晰的、明确的、具体的根植于学生脑海。为量感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体会到时间量的变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量感。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多种活动的基础上,加深对时间的体会与感悟,从而发展量感。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这节课黄老师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的表象,发展学生量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abuer
    abuer3年前

    黄老师本课开展了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任飞
    任飞3年前

    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自己的时间表,再通过时间安排表中的时刻与现实时刻的对照,明确时间安排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你努力学习。

    任飞
    任飞3年前

    教学起于时间,止于时间,紧紧围绕时间教学,让时间观念扎根学生脑海,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惜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元化理解,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时间表》注重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展开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发展学生量感。

    刘立香
    刘立香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时间单位的量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的存在,建立量感的表象。

    刘立香
    刘立香3年前

    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刘立香
    刘立香3年前

    量感的建立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实现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建立时间的表象。

    刘立香
    刘立香3年前

    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刘立香
    刘立香3年前

    教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通过不同地域的学生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结合自身习惯、特点与他人合作形成合理化建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有效的拓展了教学时间与空间。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时间表》注重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展开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发展学生量感。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在《时间表》一课中,黄老师利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的时间表象。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黄老师设计的《时间表》一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通过小兰和古丽比对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丰富学生的量感培养。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黄老师《时间表》的一课,能够联结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建立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学生在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其实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黄老师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值得我学习与借鉴。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黄老师《时间表》一课通过学生现有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直观判断,因为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获取广博的数学表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将是强化数学直观的基础。所以黄老师对于某些学生不熟悉的单位量,则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黄老师《时间表》一课中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中蕴含的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3年前

    《时间表》一课的问题二,黄老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找策略、合作交流分享策略、成果分享优化策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在找两个不同地区第二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在用不同的方法算从起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所经历的时间段,学生通过找、算、想的一系列活动,在解决教材有形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无形的量感。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黄老师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充分感知,培养了孩子们量感。使孩子们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回归到生活中去。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本节课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直观判断,对于某些学生不熟悉的单位量,黄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家庭和学校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中蕴含的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了量感。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MM~
    MM~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理解时间,亲近生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发展量感的同时,也建立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会形象的表象,加强学生了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安排,包括在家的时间安排,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制作过时间表,但是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在生活中,为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把建立表象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经验丰富对计量单位的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 “量感”。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学生对升形成清晰的正确的表象,量感经验的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都要以充分的活动为基础。华应龙老师说:教学要舍得 “浪费” 时间,这里的 “浪费” 时间就是放慢体验的过程,能让学生更直觉地把握概念,形成表象。所以我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对 1 升的感知上,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量感” 的培养必须在纵向课程中螺旋式地渗入及巩固,并需要理解各阶段学生度量概念的认知发展,学生在经历了单位产生和累加的过程之后,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单位观念,把这个作为标准学会估计,从而培养学生量感和积累度量的经验。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量感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更大空间,更多时间,放慢镜头多方位聚焦,多层次建构,多感官体验,感悟计量单位的本质,利用身边的素材体验计量的累加过程,丰富对 “多个单位” 的感知体验,才能提高对计量单位的认知力,量感才能真正植入学生心中。

    22018219780913092X
    22018219780913092X3年前

    这节课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借助生活经验。这样能充分的建立时间量感,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自己的量感。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在本节课教学中,黄老师以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作为学习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并感受计量单位的含义,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量感。同时,量感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计量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学生虽然具备了发展量感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学习了量和计量的知识就能形成良好的量感。因为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量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靠经验、理性的叠加就形成观念”。因此,“量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在《时间表》这节课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线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累加过程,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巩固了量感。

    15981004487
    159810044873年前

    本课主要围绕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时间表进行教学,密切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新知,利用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018219780913092X
    22018219780913092X3年前

    这位老师能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生的时间量感。

    15981004487
    159810044873年前

    黄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实际生活密切的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15981004487
    159810044873年前

    在教材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能注意加强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史宁中教授曾说:“数感对应的数源于数量,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导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本节课黄老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感受量感。

    15981004487
    159810044873年前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用眼找一找,用手摸一摸的过程,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上感知量感,萌生量感,激活原有认知,为后继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15981004487
    15981004487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让量感由心而生。

    22018219780913092X
    22018219780913092X3年前

    教学来源于生活,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理解、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刘伟华
    刘伟华3年前

    本节课时,黄老师始终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 8 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雷佳蕾
    雷佳蕾3年前

    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有趣,尊重低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aaaa
    aaaa3年前

    黄老师语言简练 学生易懂,课堂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变化,积极鼓励学生,准备充分,受益匪浅。

    aaaa
    aaaa3年前

    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获取广博的数学表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将是强化数学直观的基础。所以黄老师对于某些学生不熟悉的单位量。

    温暖768
    温暖7683年前

    关于量感的认识,我认为这个团队的老师是非常深刻地。例如,他们认为:“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 这就比较清楚说清楚了量感是怎么回事,并且他们强调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这样说明对我认识 “量感” 有很大帮助。

    崔迪
    崔迪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因此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连,才能感知量感。本节课教学,教师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时间单位,感受量感。帮助了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意识。

    shd刘洋
    shd刘洋3年前

    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适合低年级段的学生。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的已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堂上,黄老师始终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主线。在活动中不断加深学生对量感的理解,在课堂中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达到了培养学生量感的目的。

    aaaa
    aaaa3年前

    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aaaa
    aaaa3年前

    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aaaa
    aaaa3年前

    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aaaa
    aaaa3年前

    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其实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黄老师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

    aaaa
    aaaa3年前

    授课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实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严密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数学素养,为后续知识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

    MM~
    MM~3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本节课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设计多个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意识,从而发展量感。

    v
    v3年前

    黄老师的课堂通过合作探究和个人自主思考相结合,借助生活经验。这样让学生充分的建立时间量感,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自己的量感。符合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

    v
    v3年前

    黄老师说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提升,而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提现了这一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5756305072
    157563050723年前

    时间的认识和感知离不开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制作时间表,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数学和生活进行链接,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发展时间观念,还将 “生活量感” 转化为 “数学量感”,深化对量感的理解,体会数学也生活的联系。

    15549313796
    155493137963年前

    黄老师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在学生已有认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在本单元学习了 24 时记时法,故黄老师在学生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的已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在学生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注重德育教育,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黄老师出示两所学校上课时间表,根据学生的观察和交流,尽可能地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黄放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黄老师基于 “情境 + 问题 + 发现” 的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 “会看时间表,补充时间表,制作时间表” 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量感”。多种方式感知时间量感,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 “量感” 会更加巩固。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黄老师充分地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教学开始,黄老师把问题的发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经历教学活动,得出时间表的共同特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时间。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激活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通过不同地域学生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效的拓宽了教学空间。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时间这一课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间是抽象的,但时间表又是直观可视的。本节课让学生切身感受抽象的时间,建立时间量感,经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不仅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合理规划时间。

    孙妍111
    孙妍1113年前

    通过制作时间表,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量感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并进行德育教育。

    18744106098
    187441060983年前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15997599709
    159975997093年前

    黄老师注重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做到了以生为本,从日常生活引入并展开问题,用多种方式感知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发展学生量感。

    15549313796
    155493137963年前

    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时间又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因此黄老师在教学中依靠已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在学生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黄姣惠
    黄姣惠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展开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发展学生量感。

    18735992376
    187359923763年前

    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时间的体会与感悟,进一步发展的量感,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张卫芳
    张卫芳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gentleelephant
    gentleelephant3年前

    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本课充分体现出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18745961975
    187459619753年前

    本节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科普了关于时间的相关知识,导课比较直接自然,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节省了很多时间,通过时间表的制作,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情。

    18745961975
    187459619753年前

    本节课教师对比了新疆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时差,感受到了时间表制定的合理性,学生通过对时间表的观察也在提升关于时间的量感,为自己制定时间表提供很好的借鉴。

    18745961975
    187459619753年前

    整节课是有关时间知识的再一次整合,在此之前学生对时间并不陌生,学习了时、分、秒。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累积,时间的量感已渐渐的建立了起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再一次丰富了学生关于对时间得感悟,提升了量感。

    18745961975
    187459619753年前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懂时间表,并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自主完成时间表,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悟。

    18745961975
    187459619753年前

    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再熟悉并不过了,但是关于时间的量感的建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黄老师通过设疑激趣揭示了问题,孩子们自主探究,交流分享,总结归纳,提升了对时间的感悟,很好的提升力量感,,让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

    刘亚男
    刘亚男3年前

    时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的学习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这节课教师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读懂时间表、修改时间表、制作时间表、对比时间信息表达方式等活动,体会以数量形式呈现的时间的价值,从而建立时间长短的量感。

    刘亚男
    刘亚男3年前

    “量感” 的培养需要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需要更多知识载体基础上的体验和感受,而非直接教授或强行灌输,是在润物无声中逐渐滋养的核心素养。本课的设计正是让学生围绕时间表,在活动中体会时间长短的量感。

    刘亚男
    刘亚男3年前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情境中才能体会时间,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老师仅仅围绕生活场场景,从实际出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刘亚男
    刘亚男3年前

    而本课情境信息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低,教师设计时立足教材,让学生充分交流、思考,在对每一个具体任务的解读、分享中,学生生长了量感。

    刘亚男
    刘亚男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有层次的引入教材主题情境,给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又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会看时间表、会利用时间表解决问题到会合理地安排、制作时间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事件转变为数学知识的过程,深刻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做到了 “发展‘量感’润物无声”。

    229005197208101920
    229005197208101920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在《时间表》一课中,黄老师利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深刻的时间表象。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鄂玉俊
    鄂玉俊3年前

    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 ,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 共同的发展。

    李小梅
    李小梅3年前

    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本节课中教师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29005197208101920
    2290051972081019203年前

    黄老师通过教材主题情境引入,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又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会看时间表、会利用时间表解决问题到会合理地安排、制作时间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发展学生的量感。。

    18010558172
    180105581723年前

    时间作为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量,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最抽象的,时间不像长度、面积、体积等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它需要在大量的体验中去领悟和感知。用活动体验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燕子
    燕子3年前

    黄老师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值得我学习与借鉴。

    18010558172
    180105581723年前

    黄老师执教的《时间表》以课基于量感的培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体验从生活到数学的教学思想。从生活情境出发逐步发展学生单位时间量时、分、秒的体验,逐步感知叠加量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的量感形成过程。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现建立才会深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时间单位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本节课教学时,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适的形式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量感” 是对量的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相关 “时间表” 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增强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量的感知、体验、构建、实践活动。

    229005197208101920
    2290051972081019203年前

    黄老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 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又不忘教给学生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良好发展。

    王绪荣
    王绪荣3年前

    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认识时刻,不盲目用上所有的条件,寻找相关的信息,再进行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9005197208101920
    229005197208101920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新疆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时差,感受到了时间表制定的合理性,学生通过对时间表的观察也在提升关于时间的量感,为自己制定时间表提供很好的借鉴。通过时间表的制作,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节省了时间,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229005197208101920
    229005197208101920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展开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学生量感。

    成都李梅
    成都李梅3年前

    黄老师对量感的解读非常清晰完整。教学设计建立在清晰完备的理论基础上,有利于真正的落到实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也紧扣教材。让学生在不同地区时间的对比中,深刻体会经过的时间,除了有体验,还有在思考中来辨析时间的长度。

    13643584329
    136435843293年前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黄老师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学生学会数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杰
    李杰3年前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 24 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时,黄老师始终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 8 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量感” 的培养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黄老师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量感。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量感” 的积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环节上设计的新颖,带着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找准学生的已有经验,时间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和建立的,需要学生体验和推理,然后利用经验得出结论。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的已有经验,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和建立的过程,需要学生体验和推理,利用经验得出结论。

    17790036948
    177900369483年前

    《时间表》一课主要围绕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时间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新知,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本节课中教师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7790036948
    177900369483年前

    《时间表》一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线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累加过程,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巩固了量感,让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素材帮助认识时间,要求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学习知识,对时间的认识由浅入深。

    王丹北师大
    王丹北师大3年前

    黄老师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577
    55773年前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

    liaonan1104035
    liaonan11040353年前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liaonan1104035
    liaonan11040353年前

    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线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累加过程,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巩固了量感,让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

    liaonan1104035
    liaonan11040353年前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元化理解,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起于时间,止于时间,紧紧围绕时间教学,让时间观念扎根学生脑海,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惜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liaonan1104035
    liaonan11040353年前

    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建立时间单位量感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能力。

    liaonan1104035
    liaonan11040353年前

    黄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适的形式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现建立才会深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时间单位概念的理解,从而为量感的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

    薄荷糖
    薄荷糖3年前

    本节课老师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形成了计量的观念,培养了数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提高。

    15568716523
    155687165233年前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一时要达到的目标再细化些,教师只有明确每个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的通过提问、追问、引领,最终完成本节乃至某个问题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才能创设实效、高效的课堂。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黄老师导课时采用观察上课时间表的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黄老师在制表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黄老师没有单纯的教知识,而是同时进行了思想教育。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时间表》这节课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课后拓展实践:制作专属的时间表,既能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知时间长短,又能形成时间管理与时间分配意识.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量感的建立是一个需要实际体验 \ 反复的 \ 需不断矫正的过程。因此在时间表这一节,多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学校时间安排表 (极为熟悉的事物), 结合学情和校情,对教材进一步解读,是否会帮助量感的有效建立?

    15582087256
    155820872563年前

    黄老师从日常生活展开,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时间量感,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参赛团队对量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解读,如: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量感。这里面还涉及到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标准单位的适用性,就是为什么用这一单位而不用别的;和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时间单位 1 分钟是多长时间等等;以及感受几个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 5 分到底是多长时间,10 分钟是多长时间……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黄老师对在建立学生对时间表的感知中,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实际长度 \ 不同时间长度的产生过程。关注了单位量感与叠加量感的建立与发展.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知识与活动支撑是很必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时间表表象模型的建立。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即可建立标准参照等,有助于学生进行估计与测算,进一步发展学生良好的 " 量感 "

    孙玉婷
    孙玉婷3年前

    本设计基于儿童视角,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真正的站课堂中央,做课堂的小主人,享受课堂,成就课堂。

    luocm8322
    luocm83223年前

    教学设计精心构思,环节紧凑,活动丰富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冯霞
    冯霞3年前

    “量感” 培养在教学中进行螺旋式地深入和巩固,对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拓展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量” 是长度的、体积等单位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与实物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 “标准量” 表象。

    13654471670
    136544716703年前

    教学设计精心构思,环节紧凑,活动丰富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量感。这里面还涉及到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标准单位的适用性,就是为什么用这一单位而不用别的;和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

    13654471670
    136544716703年前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黄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13654471670
    136544716703年前

    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建立时间单位量感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能力。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黄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分感知作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好铺垫。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作息时间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黄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分感知作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好铺垫。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作息时间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13654471670
    136544716703年前

    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线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累加过程,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巩固了量感,让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在小学数学度量概念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量心,透视度量概念,让学生深入体会度量概念的精 髓,熟练地进行度量单位换算,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对物体度量有清晰的表象和感悟,从而实现本质掌握度量概念的目的.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学好计量知识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国内外数学课本计量知识的编排和计量知识的课堂教学,相较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其他主线知识而言,小学数学计量知识并未作为主线单独列出,且内容,课时和考试分数占比较少,因此教师们对其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计量知识教学的育人价值的认识不够,课堂教学中普遍照本宣科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形成过程的不同必然蕴含着思维形式的不同,对于数学教育、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教育而言,这样划分是必要的。这里分别讨论这两类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维形式,然后再讨论相应的小学数学教学。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人们就精细地定义了时间单位和距离单位。通过定义的过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粗略还是精细,这样的度量单位的制定都是借助工具的,因此,这样的度量单位的表达都是具有量纲的。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概念教学是数学思维的起点,度量性概念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度量性概念教学的引导,并在课下对度量性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便显得至关重要。充分把握理解,学习并灵活运用度量性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才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度量性概念教学的引导,并在课下对度量性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便显得至关重要。充分把握理解,学习并灵活运用度量性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才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度量性概念教学的引导,并在课下对度量性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便显得至关重要。充分把握理解,学习并灵活运用度量性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才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小学阶段,度量单位是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对度量的具体和抽象认知上。由于学生对度量性概念不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中错误不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度量性概念进行详细,直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小学阶段,度量单位是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对度量的具体和抽象认知上。由于学生对度量性概念不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中错误不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度量性概念进行详细,直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小学阶段,度量单位是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对度量的具体和抽象认知上。由于学生对度量性概念不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中错误不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度量性概念进行详细,直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量感” 指的是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透过数看到 “量”,着眼于从问题中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将其提炼为内心的评价标准,进而形成有效的量感。为全方面的学好数学知识打基础。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俗话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知识就相当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必须足够了解他的工具,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黄老师这节课整节课都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着数学量感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黄老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董桂微
    董桂微3年前

    黄老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黄姣惠
    黄姣惠3年前

    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15534364866
    15534364866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学生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17722827238
    177228272383年前

    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量感是一个感性的认识,黄老师在制作的本节课中,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厘米,体会一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一厘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任务可以轻松完成。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量感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老师,刚一开始在探究中就提出了疑问,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这时候,学生对时间就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老师在课前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后面的课程做好了基础。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在课的结尾,老师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这样的结尾感觉到比较紧促,一节课有头有尾。值得我学习。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18191937519
    181919375193年前

    “量感” 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动和思维。一些高年级学生在求解问题时无法保证准确性,主要原因在于 “量感” 的缺失。所以本节课老师在设计师虽然是三年级的课程老师设计的由浅入深,从第一段就开始给学生渗透量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张卫芳
    张卫芳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本节课老师借助直观演示学生操作,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这样能让练杆呢深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时间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知道在什么时刻做什么事;知道做一件事经过了多长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本节课通过时间安排表中的时刻与现实时刻的对照,明确时间安排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表。并解决提出的问题,但不能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也不能自己制订一个适合的学习计划。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大量感知信息,量感的形成在时间单位上的描述是非常很总要的,黄老师的课中,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知道做一些事经过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润物无声中得以突破。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越是简单的课学会生的内化越是问题比较大,所以在本节课中,黄老师将简单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联系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的有用之处,并能够很好的内化成为本省的量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时间量的存在与价值。

    Yp13550086058
    Yp135500860583年前

    黄放老师设计的《时间表》一课,通过这节课对量感的解读,让人佩服。整节课对量感的理解很深刻,是一个解读深刻的学习内容。并且整节课的设计是围绕着丰富感知,建立应用意识,提升直观判断去发展学生的量感。主题很突出。并且本节课是一节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学目标中确定了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到生活的具体表现。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加强学会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当中,会数事件后用教具拨时间,或者老师说时间薛航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动形式的改变乐意很大程度上,从不同感官感知时间这个量。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不过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多数或者时少数的情况,学会生在读时间时往往读错,经过一线教学的经验,一般像 4 时 55 分,7 时 45 分这样的问题是难点。

    李秀娟
    李秀娟3年前

    老师的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不同地域的时差让同是学生的孩子,在看似相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让学生体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特征

    yangxingmei
    yangxingmei3年前

    个人认为,在时间问题的教学中,应稍微渗透时间问题中的三个数学量,为学会们以后解决问题做一下铺垫。这三个数学量分别是 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和结束时间,这三个数学量,在时间问题的实际问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时间问题都是由这三个量组成的,而且这三个量是知二求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解决时间问题的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题型的归类意识。

    Joanne2021
    Joanne2021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注重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体验和感悟,坚持以学生为本。尤其是将时间表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13796644485
    137966444853年前

    时间是抽象的,教师在设计中关注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来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通过具体的活动或任务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看得见的外在表象,以此促进学生时间量感的发展,教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期待精彩表现!

    13796644485
    137966444853年前

    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廖金萍666
    廖金萍6663年前

    我们知道,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的过程。黄老师的设计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时间。

    琦
    3年前

    学生对时间量的感知是虚无缥缈的,老师借助让学生分享生活体验,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用不同时间段的都能做什么事情来刻画对时间的感受,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每位学生的感受。

    唐宁博
    唐宁博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量感的联系的认识。用不同的时间段,让学生有不同的感知!

    唐宁博
    唐宁博3年前

    本节课深入浅出的结束了时间,让学生时间这个数量,把时间这个理性的东西让学生感觉到了,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数学应用意识是学生在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其实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其实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我们本节课将利用时与分。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然后寻求所有学生个性化的测量方法中的实质、相通的地方,并将学生使用的度量单位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将非标准的度量单位规范为标准度量单位,并让学生理解这一标准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一标准度量单位去估测和测量。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量感。这里面还涉及到要让学生感受这一标准单位的适用性,就是为什么用这一单位而不用别的;和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时间单位 1 分钟是多长时间等等;以及感受几个度量单位的属性,比如 5 分到底是多长时间,10 分钟是多长时间……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注重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体验和感悟,坚持以学生为本。尤其是将时间表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加强学会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当中,会数事件后用教具拨时间,或者老师说时间薛航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动形式的改变乐意很大程度上,从不同感官感知时间这个量。

    13756622745
    137566227453年前

    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舒智岩
    舒智岩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黄老师能从日常生活展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课程结束时带领学生制作时间表,既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时间长短,又能形成时间管理的意识,增强时间观念。

    唐宁博
    唐宁博3年前

    量感的建立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关。概念的获得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对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来说,经验显得更为重要。量感的建立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活动经验,量感的建立根本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那些具有相关活动经验的学生往往能较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单位量的表象,并逐渐建立单位量感。

    18091811467
    18091811467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注重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体验和感悟,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当中,会数事件后用教具拨时间,或者老师说时间薛航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动形式的改变乐意很大程度上,从不同感官感知时间这个量。

    唐宁博
    唐宁博3年前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 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 “量感” 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唐宁博
    唐宁博3年前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量变到质变逐渐累积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在掌握、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对长度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进行 “量感” 培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生活 “量感” 逐渐转变为数学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蜕变
    蜕变3年前

    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这样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量感,体会量感。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通过研读 “量感” 的有关文章,知道量感的培养是不可传递的,必须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感知量感的存在。

    蜕变
    蜕变3年前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多次体验、尝试、感知,积累量感,提升了对量感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研读 “量感” 的有关文章,知道量感的培养是不可传递的,必须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感知量感的存在。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多次体验、尝试、感知,积累量感,提升了对量感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将时间表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情景入手,今天的 8 时在做什么拉近学生与情景的距离,然后再追问看看古丽和小兰在干什么?早上 8 点,小兰在教室里上课古丽却刚刚起床,难道是鼓励迟到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是因为古丽所在的新疆乌鲁木齐于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鼓励和小兰分别是几点上课,那鼓励是否迟到呢?随即出示时间表,这样我们对时间表的引入自然同时引发学生兴趣,关注,鼓励是否迟到了。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然后让学生去感受时间表的。第一个问题当教师呈现时间表以后,要让学生充分看懂时间表,知道时间安排,知道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段,对于每一个事件的描述。但我们要知道让学生有序的观察时间表,然后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分享时,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通过渗透时刻时间段所描绘的事件,这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 40 分钟到底有多长,十分钟到底有多长,用具体的事件去衡量时间的长短。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问题 2 出示三个钟面的时候,让学生确定到底哪一个钟面才是他们第二节课的时间。此时学生就要发现,我们要用时间表确定范围,然后再根据时针,分针或者自己也有的方法经验进行排除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的方法。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在制作时间表实际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制作时间表实际是在上两个问题串的基础上完善的。由于第一个问题串学生不能够有序观察,有序表达,所以在制作时不知关注哪些信息才行。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本节课,在设计每个环节教室都关注到让学生去表达去发现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进行表达,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只有学生说才能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有他思考的空间,有思维运转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回答没有达到预设,就继续追问。

    13880126864
    138801268643年前

    本节课教师设计时找准学生的知识基础,弄清知识的生长点,操作中形成量感,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体验,思考中感受标准度量单位的属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 5 分钟,10 分钟等的长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强时间管理意识。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由于时间不能够直接观察,因此事件作为认知时间的窗口,让事件定位和度量,从而将时间抽象出来作为事件发生的参数,来衡量。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并形成对时间表的需求也就加大。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小兰看了一眼时间表,哪个是小兰看到的哪个是古丽看到的。此时学生就要结合时间表找到第二节课的时间范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使用时间表是便捷的,是被需要的。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侯莹莹
    侯莹莹3年前

    对时间表的行程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们要清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一个清楚的规划,从而将时间有顺序安排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清楚认识时间,珍惜时间。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时间表又是对时间量的系统化、规律化呈现,是发展量感、促成抽象思维提升的极具价值的学习载体。所以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黄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体验、在操作中发展量感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量感的形成源于实践的积累,时间本身较为抽象,那么本节课是事件与时间对应融合来发展学生的量感,那么不能离开直观的观察体验,更需要依靠经验推理。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量感,特别是把事件和时间节点相吻合,这一点很重要。

    liqiushuang
    liqiushuang3年前

    量感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建立生活化感知,初步建立学生量感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化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形成时间参照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觉判断。

    irene
    irene3年前

    @liqiushuang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广
    广3年前

    黄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了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yyx13834764113
    yyx138347641133年前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SHL15035358761
    SHL150353587613年前

    量感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建立生活化感知,初步建立学生量感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化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形成时间参照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觉判断。

    jiao
    jiao3年前

    黄老师的课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最后环节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jiao
    jiao3年前

    对时间表的行程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们要清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一个清楚的规划,从而将时间有顺序安排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清楚认识时间,珍惜时间的必要性。

    wangjing
    wangjing3年前

    时间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但感知比较抽象。量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建立生活化感知,初步建立学生量感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紧紧抓住这点,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时间参照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觉判断。

    依依
    依依3年前

    数学直观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但数学直观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获取广博的数学表象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将是强化数学直观的基础。对于某些学生不熟悉的单位量,则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家庭和学校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家庭和学校中蕴含的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基于以上思考,如果老师能够利用起学生的生活实际照片或者视频,可能会让孩子们更有学习兴趣

    依依
    依依3年前

    老师引导孩子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同时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的量感形成更具形象化

    irene
    irene3年前

    @依依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我们团队会继续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体验,发展量感。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本节课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从生活中感知时间单位的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发展量感。

    18991049503
    189910495033年前

    本节课通过活动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本课的情景十分贴近生活,学生积累了时间的经验,对于经历的时间的长短有一定感知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意识。

    zhener
    zhener3年前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Tina
    Tina3年前

    教师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接着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研究计量时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估测时提升的感知能力,领悟数学高阶思维过程中发展的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用 “量” 的眼光打量生活,用 “量” 的头脑考量世界。

    Tina
    Tina3年前

    教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一稿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利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是探究的重点。本节课利用三个问题串完成本节知识点层层的落实,我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活动,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贴近学生生活导入新课。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小兰和古丽在 8 时时一个已经上课另一个却刚刚起床引入课题。由于时差,两地的学校上课时间表不同,引导观察时间表,发现时间表上的信息;进而通过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问题串二;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探索制作时间表的方法,补充两所学校下午的上课时间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发展学生量感。

    紧扣发展量感的主题,开展学生活动。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明确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的时间;在观察时间表、利用时间表解决问题时,发展学生时间段与时刻的量感。在制作时间表时,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在实际授课后,结合团队成员的观点和我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部分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但是针对于新鲜的知识 —— 时差,没有激发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重点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建立起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在问题串一的解决时,由于预设目标不够明确,这部分运用时间较长。学生在观察时间表后发散思维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多角度的问题与思考,但是对于解决后续的两个问题串没有直接帮助。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明确每个问题串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总结自主发现时间表中所需信息。

    三、在第二个问题的处理上如果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经过时间与时刻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钟面时刻包含在时间段内,建立起更加形象的量感体验。

    四、在制作时间表环节耗费时间较长,学生对于时间表制作的方法基本掌握,但是对于下课后的课外活动是否还需要 10 分钟的休息时间不明确。后续教学设计中要把这一问题解决好,明确哪些活动安排后有 10 分钟课间休息,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正确的续编时间表,利用生活经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量感。

    五、教学课件、学习卡等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时间表的数字较多,不够清晰,后排学生看不清楚。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都会逐步调整与改进,让课件更好地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这一课中,更进一步地去体会量感、发展量感。

    冷月云
    冷月云3年前

    本节课黄老师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对量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再发散到感性,形成直观。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进量感。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三课时(72~73 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24 时记时法,并且会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的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学校上课时间表的简单问题。

    钻研教参与教材,我们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是能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暗线是借助时间表的观察、应用和制作的过程,一步一步发展学生量感。教材中的第一个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强化量感,第二个问题借助活动经验深化量感,第三个问题在应用中内化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在本单元学习了 24 时记时法。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量感经验,学生具备独立探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场景为内容,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发展学生量感。

    学习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

    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习卡、课件、微课、小钟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谈话导入。

    2. 观察情境图,看看小兰和古丽 8 时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丽才起床?

    3. 课件出示两地日出相差 2 小时,播放短片,了解两地存在时差的原因,解开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小兰和古丽的作息不同,激发学生探知两地不同作息时间的好奇心;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了解时差,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同时能让学生体会时差致两地作息时间不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由于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所以小兰和古丽她们的作息时间也会不同,她们的时间表也不相同。我们一起来看下她们的上课时间表吧!(出示两所学校上课时间表并板书课题)

    观察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时间表,看一看,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学生说出两校都是一节课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

    (2)上午四节课,上课、下课时刻都相差 2 小时;

    (3)会计算午休、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用时;

    (4)能简单总结出时间表中要有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活动建议:同学们,先独立观察,再与同伴交流,建议用时 2 分钟。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鼓励学生有序观察。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完成这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观察前,提出活动要求,建议用时 2 分钟,利用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时间。在学生观察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所需信息,为后面补充时间表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2. 根据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上午第二节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个时刻?

    (1)对照上课时间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限时 1 分钟。

    (2)独立完成,展示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3)利用钟面拨出第二节课经过的时间段,帮助学生理解时刻在时间段内。

    明确解题的基本方法:

    一是找出两个时间表中第二节课的上下课时间,了解时间段;二是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三是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四是保留下来的时刻就是所求答案。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推算方法,究其根本都是通过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利用小钟面验证结果,也为学生形成经过时间与时刻的有本质区别的观念,丰富量感体验。时刻不再是书本上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更是我们生活中实际经历的每一分一秒,让理性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量感,积累量感经验。】

    3. 引导学生发现时间表中缺少下午活动安排。出示课件,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1)先读一读小兰和古丽提供的信息,再说一说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读懂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兰和古丽学校下午的安排一样吗?分别有哪些安排?

    (2)回顾制作时间表时需要的信息:活动安排、活动的开始时刻、活动的结束时刻。

    (3)补充时间表,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展示结果并汇报制作过程。

    (5)结合上午的时间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表。可以适时提示学生几时上学、放学,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部分观察时间表时,已经初步总结了时间表的构成,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总结制作时间表的方法。通过小兰和古丽的描述完成时间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上课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制作时间表的过程。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课后,同学们制作一张自己星期六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时差 2 时

    第一节:8:00~8:40         第一节:10:00~10:40  一节课 40 分钟

    第二节:8:50~9:30        第二节:10:50~11:30 课间休息 10 分

    眼保健操:9:30~9:35      眼保健操:11:30~11:35

    课间操:9:45~10:05        课间操:11:45~12:05

    第三节:10:05~10:45       第三节:12:05~12:45

    第四节:10:55~11:35       第四节:12:55~13:35

    午 休:11:35~13:00 午 休:13:35~15:00

    第五节:13:00~13:40       第五节:15:00~15:40

    大课间:13:40~14:40       第六节:15:50~16:30

    第六节:14:40~15:20       课外活动:16:30~17:30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二稿反思

    在试讲后,我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几点问题:

    首先,问题串一中,我设计的几点目标基本完成,但还是耗费较长时间,尤其是学生在计算午休多长时间,用时很长,压缩了其他环节的时间。

    其次,在处理问题二时,利用小钟面拨一拨,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时间段与时刻的关系,但是拨一拨的过程应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课堂上学生汇报的过程时间较长。

    最后,在学生补充时间表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课间休息,什么时候没有课间休息。这个问题是放在问题一中渗透,还是在分析小兰与古丽的话时去解决,我们继续探索更好地方式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一稿研讨记录

    在实际授课后,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根据听课结果进行研讨。

    刘桂伟主任:

    本节课在处理问题串一时,由于预设目标不够明确,这部分运用时间较长。问题一是在认识时间表,同时也要为下面两个问题的解答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授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说出所需的信息。

    学生完成学习卡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需要课间休息,学生对于这个掌握的不清楚,这个需要在哪里帮助学什么明确,我们需要再研究一下。

    徐朋老师: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明确几点任务。首先,明确两地日出时间不同而产生了时差。其次,帮助学生区分时刻与时间段,也就是时长的问题。最后,利用时间度量事件,如:每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等,能够帮助学生补充时间表。

    侯莹莹老师:

    导入部分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但是针对于新鲜的知识 —— 时差,没有激发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重点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建立起想要解决问题的目标。是否需要建立一个主线故事将几个问题串联在一起,让这节课更加完整。

    谭红玉老师:

    在学习卡的设计上,可以把小兰和古丽的话以及上午两所学校的时间表加进去,方便学生去分析理解问题。在板书的设计上在黑板上将完成的时间表展示出来,在解决问题和补充时间部分方便学生观察和总结发现,更好地辅助教学。

    在第二个问题的处理上,是否可以借助微课展示验证,时刻包含在时间段内,建立起更加形象的量感体验。

    在补充时间表环节耗时较多,我们应该思考下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在观察时间表时应渗透制作时间表的方法。

    刘淑丽主任:

    引入部分需要利用教科书中的情景,极大地引发冲突,引导学生发现时差导致作息的不同。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每天 8:00 你在做什么?同一天的小兰和古丽她们在做什么?

    在观察上午上课时间表时,我们需要提取哪些信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在观察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再进行对比等方法去观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预设的观察目标。

    我们研究的主题发展学生量感,这要求我们仔细研究教材本身如何体现量感的,学生活动怎么发展量感。我们还是以教材为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发。

    刘桂伟主任:

    在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思考每个问题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带着目标去组织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活动事半功倍。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后测试题

    irene
    irene3年前

    后测分析报告

    为了了解和掌握《时间表》这一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上课的 36 名学生进行了后测。下面结合后测数据,简单分析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测试人数 36 人。

    数据统计如下:

    第一题: 正确 29 人 正确率:81%

    第二题:正确 30 人 正确率 :83%

    第三题:正确 31 人 正确率:86%

    分析:

    通过后测,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问题一,是通过机灵狗的一天的活动安排,补全时间表。这一问题当中,个别同学出现错误,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分析是,当比赛 14 点开始进行了一小时 25 分以后,结束时间计算错误,有的同学将一小时 25 分看成一小时 20 分,有的同学将一小时 20 分直接作为结束时间,没有加上起始时间。但是从错误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填写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只是由于自己的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的结束时间没有填写正确。  所以本节课将制作时间表作为教学重点,从后测结果来看,难点已被突破。

    问题二,计算机灵狗午睡用了多少分钟?这是在计算一段时长从 12:40~13:30,经历的时长是多少?本节课在讲授新课时,也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了计算经历时间的方法,因此这道题错误率很低。几位同学出现错误后,课后与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错误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问机灵狗午睡用了多长时间,而个别同学填写的是结束时刻。所以上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问题三,说下面的时刻,机灵狗在做什么?本题有五人做错。其中有两名同学因为做题速度较慢,所以两道题没有完成,还有两位同学是因为没有看准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因此没确定好这个时刻在干什么,但是可以看出他掌握了运用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三课时(72~73 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24 时记时法,并且会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对比内地 9 个版本,台湾 4 个版本,都有关于时间 24 时计时法的学习,人教版、西师版、冀教版几个版本在练习题里出现时间表相关内容,但都没有把时间表做为单独的课时(例题)内容呈现在教材中,北师版教材将时间表作为单独课时呈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两地日出时间有差别的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这节课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教科书编排了三个问题串,分别对应了时间表的观察、应用和制作的过程,问题串一: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时间量感,问题串二: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帮助学生借助活动经验深化时间量感,问题串三: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内化量感。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量感经验,学生具备独立探索的能力。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学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访谈,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认读钟表时刻、24 小时记时法掌握较好,对于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对于用 24 时记时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不扎实,书写规范存在一些欠缺,这为我们《时间表》这一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些参考。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

    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习卡、课件、微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导入。

    2. 观察情境图,看看小兰和古丽 8 时在做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3.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和新疆两地的作息时间不同?

    4. 播放短片,解开疑惑:由于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出现时差,所以小兰和古丽的作息时间也会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小兰和古丽的作息不同,激发学生探知两地不同作息时间的好奇心;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了解时差,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

    二、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 出示时间表,提取时间表中的数学信息。

    1. 出示北京启明小学时间表,学生猜测新疆民族小学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上课时间,并猜测新疆民族小学的活动安排,点明本节课题。

    2. 再看时间表,发现时间表上蕴含的数学信息。

    3. 总结出时间表中要有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设计意图 :北京启明小学上午的时间表与我校时间表相近,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新疆民族小学的时间表与我地区的时间安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同时出示两地完整的时间表,信息量较大,不利于学生有条理的提取有用信息,所以我们分条出示时间表,便于学生分析和整理信息,感知不同时间段的长短,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强化时间量感,也为后面补充时间表做好准备。】

    (二)根据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1. 利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上午第二节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个时刻?

    (1)对照上课时间表,先独立观察,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2)展示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2. 明确借助时间轴解题的基本方法。

    找出两个时间表中第二节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了解时间段;分析钟表上呈现的时刻;借助时间轴验证该时刻是否落在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内。

    设计意图: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推算方法,究其根本都是通过时刻与时间段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时间轴,既可以有效区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又能清晰呈现时刻与时间段的关系,直观感知时刻是否属于某一时间段,利用图形深化学生的时间量感。】

    (三)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1. 出示小兰和古丽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读懂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2. 补充时间表,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 展示结果,汇报交流。

    4. 结合上午的时间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表,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学生在观察时间表时,已经初步总结了时间表的构成,在补充时间表的同时总结制作时间表的方法,体会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管理时间,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明确制作时间表要科学合理,帮助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发展时间观念,内化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制作一张自己星期六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 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感受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第一节:8:00~8:40         第一节:10:00~10:40   时差 2 时

    第二节:8:50~9:30         第二节:10:50~11:30 一节课 40 分钟

    眼保健操:9:30~9:35      眼保健操:11:30~11:35 课间休息 10 分

    课间操:9:45~10:05         课间操:11:45~12:05

    第三节:10:05~10:45       第三节:12:05~12:45

    第四节:10:55~11:35       第四节:12:55~13:35

    午 休:11:35~13:00 午 休:13:35~15:00

    第五节:13:00~13:40       第五节:15:00~15:40

    大课间:13:40~14:40       第六节:15:50~16:30

    第六节:14:40~15:20       课外活动:16:30~17:30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二稿研讨记录

    主讲教师简单说课:

    黄放:

    我主要有几点困惑需要团队和指导教师帮我解惑。首先,在问题一的处理上,要达到什么程度算是完成目标,要发掘多少时间表中的信息。在处理问题一时,我总觉得时间过长。其次,在学生补充时间表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课间休息,什么时候没有课间休息。这个问题是放在问题一中渗透,还是在分析小兰与古丽的话时去解决。最后,学生会按照自己的课表补充时间表出现了第七节课,在小兰和古丽的话中应该组织学生提取下午的活动安排信息。

    刘桂伟主任:

    出示小兰和古丽时间表时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看懂,要让一半以上的同学看明白。学生发现的问题和需要的问题偏离。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在问题一要提炼出活动、开始、结束时间,还要进一步强化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侯莹莹:

    本节课,我们是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用时间表,最后补充时间表或者说时制作时间表。其实质我们也是在帮助学生去区分时刻、时段的概念,要求学生能利用时间刻画事件,在事件中找到时刻。

    王锋校长:

    明确为什么要观察时间表,出示时间表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将时间表换成我们学校自己的时间表,会将上课时间、课间休息时间,都解决,作为一个思路供你们参考。情境、最近发展期、确定时间的标准量时我们要思考的几点问题。时间、经过时长的标准量是整时。

    教师的话要减少再减少。教师问完问题后要让孩子们进入当中去,不追问,不去换一个问题,以学生的思路去引发第二个问题。

    颜士利校长:

    用地图展示新疆和北京的地理位置。中国大陆用的是北京时间。同桌角色扮演小兰和古丽,自己说自己在哪个时间都在做什么,在补充下午的时间表时互换完成,教师要少说,多等待学生思考。

    徐朋:

    学生说不明白是理所当然的,教师要创造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往往是学生深层次思考的好时机。学生要理解到什么程度算交代清楚了,到达什么层次算达到教学目标。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不同的表现,心理要有标准,要学会追问。关注语言表达,关注孩子们说的时候别人的反应,把球踢给孩子。

    谭红玉:

    引入用现实的、真实的贴近儿童实际的情境引入,谈话方式引入,可以让很容易地进入到课堂中来。如:我们今天第一节课是几时上课?第一节课多长时间?几时几分下课?贴近了学生生活,让知识自然生成。

    时间表的呈现,不全部呈现,可以出示一部分,先对比。再出示另一部分。在时间表呈现时,分条呈现更加清晰,让学生很快找到了一节课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的信息。我们可以再试课时看一下效果。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三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三课时(72~73 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24 时记时法,并且会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对比内地 9 个版本,台湾 4 个版本,都有关于时间 24 时计时法的学习,人教版、西师版、冀教版几个版本在练习题里出现时间表相关内容,但都没有把时间表做为单独的课时(例题)内容呈现在教材中,北师版教材将时间表作为单独课时呈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两地日出时间有差别的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这节课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教科书编排了三个问题串,分别对应了时间表的观察、应用和制作的过程,问题串一: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时间量感,问题串二: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帮助学生借助活动经验深化时间量感,问题串三: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内化量感。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量感经验,学生具备独立探索的能力。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学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访谈,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认读钟表时刻、24 小时记时法掌握较好,对于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对于用 24 时记时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不扎实,书写规范存在一些欠缺,这为我们《时间表》这一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些参考。

    学习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

    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习卡、课件、微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导入。

    2. 观察情境图,看看小兰和古丽 8 时在做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3.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和新疆两地的作息时间不同?

    4. 播放短片,解开疑惑:由于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出现时差,所以小兰和古丽的作息时间也会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小兰和古丽的作息不同,激发学生探知两地不同作息时间的好奇心;对比新疆与北京两地不同的日出时间,了解时差,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

    二、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 由于北京和新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所以小兰和古丽她们的作息时间也会不同,她们的上课时间表也不相同。(出示两所学校时间表中的第一、二节课并板书课题)

    1. 观察小兰与古丽所在学校的第一、二节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引导学生观察出眼保健操、课间操、午休的时长。

    3. 总结时间表上有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4.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完成本环节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 40 分钟,课间休息都是 10 分钟。

    (2)上午四节课,两所学校从第一节到午休结束,新疆都比北京推迟 2 小时。

    (3)两所学校上午的活动安排相同,都是四节课、眼保健操、课间操、午休。能说出午休、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用时。

    (4)能简单总结出时间表中要有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设计意图:我选择分条出示时间表,便于学生分析和整理信息。在学生观察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所需信息,为后面补充时间表做好准备。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借助时间表感知不同时间段的长短,让学生进一步发展量感。】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时间表上只有上午的活动安排,下午两个学校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1. 先读一读小兰和古丽提供的信息,再说一说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读懂问题。

    2. 回顾我们在制作时间表时都需要哪些信息。

    3. 补充时间表,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 展示结果并汇报制作过程。

    5. 结合上午的时间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表。可以适时提示学生几时上学、放学,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部分观察时间表时,已经初步总结了时间表的构成,在看懂时间表的基础上,总结制作时间表的方法。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上课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三)根据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1. 利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上午第二节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个时刻?

    (1)对照上课时间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2)独立完成,展示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2. 明确解题的基本方法:

    一是找出两个时间表中第二节课的上下课时间,了解时间段;二是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三是排除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所示的时刻;四是保留下来的时刻就是所求答案。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推算方法,究其根本都是通过时刻与时间段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形成经过时间与时刻的有本质区别的观念,丰富量感体验。】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制作时间表的过程。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节课的时间,这就是 40 分钟的长度。

    课后,同学们制作一张自己星期六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体会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通过一节课的实际学习与体会,感知 40 分钟的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能力,巩固量感的体验。)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第一节:8:00~8:40         第一节:10:00~10:40   时差 2 时

    第二节:8:50~9:30         第二节:10:50~11:30 一节课 40 分钟

    眼保健操:9:30~9:35      眼保健操:11:30~11:35 课间休息 10 分

    课间操:9:45~10:05         课间操:11:45~12:05

    第三节:10:05~10:45       第三节:12:05~12:45

    第四节:10:55~11:35       第四节:12:55~13:35

    午 休:11:35~13:00 午 休:13:35~15:00

    第五节:13:00~13:40       第五节:15:00~15:40

    大课间:13:40~14:40       第六节:15:50~16:30

    第六节:14:40~15:20       课外活动:16:30~17:30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三稿反思

    结合几次试讲结果,我们发现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谈话的内容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对于新知识自然地接受,没有学习的压力。在观察时间表时也会与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对比,发现了时差的奇妙,激起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心。

    针对三稿试讲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如下:

    1. 在几次试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计算像午休时间段这样跨小时的经过时间时有困难,更多学生倾向利用计算的方法去计算经过时间。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实际掌握情况,适时地关注出现的问题。并且在练一练第 1 题(1)的问题中,要求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很多学生只是得到了结果,却忽视了画一画的过程。这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补充时间表对于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在展示学生成果时,不仅要展示正确的,还需要纠错的过程。在观察时间表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让学生初步经历制表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去思考。

    3. 在教学活动中,简化教师语言,以较少的语言带动学生,让学生勤思考,多表达。

    irene
    irene3年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三稿研讨记录

    刘桂伟主任:

    整体思路已经很清晰,在与学生互动时状态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各个环节过渡语上,还需要注意尽量减少话语。在处理问题一处理午休多长时间时,出现了议辩的点,学生得到的时间长度不同,可以继续追问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侯莹莹:

    在语气上,还需要增加激情,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还有点明课题中,用 “了解她们一天的生活” 不够准确,本节课的时间表只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徐朋:

    在导入部分,可以再精炼一下语言,播放短片后,直接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因为时差啊” 达到的效果更好,还能节省时间。后面还有一些重复的话语可以省掉。

    谭红玉:

    在反思整体教学设计时,我们注重在教学活动中,积累量感体验,在学生汇报问题二时,教师如果能相机的板书,在时间轴上呈现时间段与时刻的关系,会让这个问题更加直观。

    在出示问题一中, 北京启明小学上午的时间表与我校时间表相近,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新疆民族小学的时间表与我地区的时间安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同时出示两地完整的时间表,信息量较大,不利于学生有条理的提取有用信息,所以我们分条出示时间表,便于学生分析和整理信息,感知不同时间段的长短,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强化时间量感,也为后面补充时间表做好准备。

    轻语
    轻语3年前

    通过新疆和北京的时差对比,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间表的设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量感本质。在操作中让学生学会计算经过时间、理解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轻语
    轻语3年前

    本节课情境设计切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轻语
    轻语3年前

    时间概念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从而可运算、可计划,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产生时刻、经过时间等数学度量工具是一个重大创造,是量感培养的绝佳机会。本节课对 “量感” 主题的阐释和演绎思路是清晰的、作用是明确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20:38 · PVG 04:38 · LAX 13:38 · JFK 16:3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