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琪

杨秀琪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50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13:37:14 +08:00
9 G 99 S 95 B
杨秀琪 的最新回复

基于教材、基于学情,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在辨析和质疑钟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微课引入,非常直观。学生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最后肖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还会学习什么图形的面积,帮助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对图形的面积板块儿建立系统的认识,不仅会回归本质,而且能生长到新的知识里。

“量感” 主要体现在:量的估测、量的累加、量的联系三个方面。教材一共分为四个问题来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肖老师通过以忆一忆,估一估,做一做,用一用 4 个活动不断丰富圆的面积量感可视化的过程。学习啦~

我校也在致力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我校数学教研组也在摸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师通过不同的活动中渗透周长的概念。在测量不规则图形 “一周” 边线的过程中,再次深化理解了 “一周”、“周长” 等概念。在不断对比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 “周” 是测量的对象,“长” 是测量的结果,周长的本质即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刻画。渗透度量意识。“周长” 的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看、摸、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获得多种图形的周长中,抽象出 “周长” 概念。

通过摸、描边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 通过描一描的操作活动和教师适当的点评反馈则能让学生在描的过程中感受 “一周的长度”,顺其自然过渡到周长概念的引入。

认识周长属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周长的本质是度量,是对一维图形 “线” 它的长度属性的度量,长度度量的本质是给每一条线以合适的数。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速度”、“密度”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本课的板书图文结合,将圆的面积与多边形面积相结合,并清楚地板书出圆的面积探究的方法,值得学习

本课基于量感,层层递进:唤醒量感,丰富量感,理解量感。在探讨估测圆面积方法时利用之前的学习经验,运用面积的有限可加性直接度量,唤醒量感。通过估、数、比等一系列对量感知的活动,引发不能精确的矛盾,引出转化思想。

本课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本课基于问卷结果,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比较方法和策略,积累了必要的比较经验。长度单位在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中积累,让学生慢慢对长度单位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学生具有初步灵活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直尺的产生、演变发展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即度量本质的理解运用。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初步建立了 “1 厘米” 的表象。学生对测量方法和度量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而并不知道为什么。

本课基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已知 1 米里面有 100 厘米的这个数量关系。但是对于这个关系的由来孩子们是模糊的。基于学生的学情,老师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孩子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体会到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首先询问学生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随后利用四学活动,探究与 1 米有关的知识,参与操作活动,直观感受 “量”。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淡化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固有记忆,学生需要通过画一画的方式降低理解的难度,再结合生活经验感知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集体交流,逐步感受思考问题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本节课在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不断培养估计意识,建立、深化度量观念,体会度量本质,深化学习进而应用。

本节课在制表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上课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等都有固的时间,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发展时间观念。随时随地进行德育,点赞

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10:04 · PVG 18:04 · LAX 03:04 · JFK 06:0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