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4364866

1553436486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51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14:39:26 +08:00
9 G 99 S 30 B
15534364866 的最新回复

“用字母表示数” 是数学表达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看似浅显,学之不易。吴老师用儿歌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并不断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感受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渗透符号化思想和模型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吴老师还安排了学生自学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思中,深化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吴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变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懂得了符号的意义,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必要性和优越性,会用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本节课冯老师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识 1 厘米,感受 1 厘米,寻找 1 厘米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体验,逐步建立 1 厘米的量感。接着,让学生在经历直尺产生的过程中,体验长度单位的不断累加,获得量态感觉,感受度量的思想。然后,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再通过分析小熊的测量,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要领和正确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冯老师的整节课都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习得新知,发展量感,提升能力。

本节课黄老师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学生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汤老师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发展 “量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本节课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或图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通过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建立量的直观感受,发展量感,并发展合作技能。

本节课,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活动中感知 1 厘米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接着,通过比一比、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等多种动手操作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来进一步认识 1 厘米的长度,逐步建立 1 厘米长度的量感意识,清晰认识 1 厘米的长度,深化对 1 厘米长度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经历 1 厘米量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理解掌握周长的含义,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学会测量、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量感,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与学生的习得经验有关。本节课结合估测、测量、计算等活动,通过 “做” 与 “思考”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会学习,丰富量感的直观体验。四个学习活动的设计,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突破重难点,让量感在课堂中自然生长。

钟老师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模型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比较、抽象、想象等思维活动,感知并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掌握多种测量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量的感知,发展量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操作,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感知并建立起一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巩固所学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本节课目标明确,情境激趣,环节清晰。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接着,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然后,通过量、算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体现了新课标中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本节课目标明确,情境激趣,环节清晰。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接着,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积累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操作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然后,通过量、算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体现了新课标中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去获得数学知识,积累量感,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花园的周长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通过 “找一找”“描一描”“说一说”“判一判”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并理解 “一周”,并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体现了学法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习得新知,发展量感。

本节课用视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 “一周” 和动手描出 “一周” 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并且通过动手引出了 “封闭图形”,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对量的感受,从而促进量感的建立和发展。

邢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习得新知,发展学生的量感,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5:40 · PVG 23:40 · LAX 08:40 · JFK 11:4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