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0126864

1388012686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61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6 21:34:53 +08:00
9 G 98 S 37 B
13880126864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安排了测量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活动。在实际测量中让学生需要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在测量树叶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认识周长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周,什么是周长。通过大量的描,摸,量,估有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量感。

周长的定义至关重要,教师引导通过看、画、找、指、说等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感受一周表示的意义,再理解一周的基础上学习周长的定义,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从浅层的、表面的逐步过渡到深刻的、本质的,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丰富了量感经验。

厘米这一度量单位比较抽象,老师带领学生经历 “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 等数学活动,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自主构建起了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值得学习。低年级孩子的量感也就在操作中逐渐形成。

厘米这一度量单位比较抽象,毕老师带领学生经历 “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 等数学活动,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自主构建起了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值得学习。低年级孩子的量感也就在操作中逐渐形成。

厘米这一度量单位比较抽象,毕老师带领学生经历 “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 等数学活动,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自主构建起了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值得学习。低年级孩子的量感也就在操作中逐渐形成。

学生在学习前一课《教室有多长》时已经学会用不同的标准来测量同一事物,知道标准越长,测量的数越少;标准越短,测量的数越多。本节课又让学生在测量时感知标准从多样到统一的转变。学生根据已有量感选择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突出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量感” 是对数量进行度量过程或度量结果的感知与感受。量感的培养离不开度量。度量单位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去测量,去估计,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单位的大小,借助不同物体建立 1 米表象,在估测活动中培养量感。

对量的感受来源于活动的体验,钟老师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通过 “比、看、想、估、测” 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掌握多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量感。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学习重在让学生体会公式的由来,并区分与长方形周长的不同,为什们知长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这点,老师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感悟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感重在一种感觉,如何培养量感?需要调动眼,脑,口,手等感官,本节课老师围绕 “什么是周长” 的核心问题,创设多样的体验活动:学生在 “看、摸、描” 等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 知、感悟、应用,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丰富多重周长表象的体验和积累,形成量感。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讨论归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 “摸一摸,描一描” 等活动中认识周长的定义,在活动发展量感。

本课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整个探究过程应放手让学生剪拼等操作,让学生经历过程,丰富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形成量感经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想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重视孩子的操作过程,探究其面积公式,经历了探究过程,学生不容易把面积公式弄混淆,本课老师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讨论归纳,把学生的探究放在首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数学中的 “量感” 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量感。
数学中的 “量感” 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量感。

量感的建立需要有丰富的认知,本节课在探索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根据图形特征,设计了系列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并展现与交流中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测量过程的重视,这正是培养学生量感所要注重和必要体现的,是学生量感建立的必经过程。除此以外,老师还注重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不同方法的优化。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从一维的线段的认识过度到二维平面图形计算的起始课,学生在经历 “量” 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加深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所有边线长度的和,最后在多样的方法中优化方法,形成公式,逐步形成量感。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厘米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如何在第一课时建立起量感,教师采取了以下活动:第一,让学生体会到测量标准统一的必要性。第二,认识直尺。第三,借助直尺认识 1 厘米的认识、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再寻找生活中的 1 厘米,再估测身边的物体有多长,通过系列活动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摸、画、估、量、说、找等学习活动来学习新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建立周长的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米,从用厘米测量教室的长引发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学习米的必要性。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在具体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建立起量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 “米” 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从而形成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6:12 · PVG 14:12 · LAX 23:12 · JFK 02: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