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歌婷栀

婉歌婷栀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87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9 13:32:12 +08:00
9 G 99 S 95 B
婉歌婷栀 的最新回复

“量感” 就在我们身边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把握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进而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 “量感” 的学习能拓展数学视角,培养学生 “量感” 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好的知识和技能。

量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量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它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量感” 与生活息息相关,对 “量感” 的建立不能仅凭简单的看就能建立起来,需要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身边熟悉的物体。借助实物表象来完成正确表象的建立。

通过一个实际的小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化的感知,能够建立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建立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让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觉地养成 “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探索活动,能使个人形成的量感更加科学、准确,推动学生将活动量感顺利迁移到数学量感之中。借助图形直观与具体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量感能力,增进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已有的量感进行拓展,进而强化学生的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同时学生的认知特征决定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周长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量感其实是学生内心的感觉,它的形成需要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和思维反思。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思维反思活动,进而形成有效的量感。

“量” 源于量,在度量知识学习中,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动手测量操作活动,通过具体测量体验活动积累对计量单位的丰富感知。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量感。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 “量” 的直觉和敏感性,同时也是对学生量感水平的检验。学生进行估算,不仅要注重体验,还要注重思维的参与,没有思维的数学不是真正的数学。

没有思维的数学不是真正的数学。量感的建立必须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小学生的量感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多种感官对数和量产生的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量感将得以加强提高。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会用数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量感在实际生活中,量感的建立需要借助计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的大小。在实际教学与实践研究中,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而时间又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量。时间是由秒逐渐累加成分,再由分逐渐累加成时。这样时间的长短描述实际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量感。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长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理解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课题为 “长方形的周长”,但教学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是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教材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因此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的生活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依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量感的建立必须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小学生的量感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多种感官对数和量产生的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量感将得以加强提高。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与生活结合展开教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增强感受以推动学生建立量感。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积累丰富的 “量” 的活动经验,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感”,指在体验中感受,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借助外界信息对感官的刺激,获得对长度及长度单位的直接感觉,这是发展学生量感的必经途径。

依据学生的认证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7:20 · PVG 15:20 · LAX 00:20 · JFK 03:2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