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3189872

15043189872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19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1 07:55:21 +08:00
9 G 99 S 95 B
15043189872 的最新回复

量感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感知、体会形成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中的量感,感知量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看、摸、量、数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量感的实际意义。

量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直关注,去感受量感。本节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长期关注下去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本节课高老师通过安排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周长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进行动手实践体验,充分理解了量感的实际意义,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知时间领域的量感,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数学直观能力是低年级孩子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将时间概念数学化、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量感表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感知时间概念里的量感。

量感存在于各种数学领域,时间的长短、多少的量感非常的抽象,本节课教师借助各种情景让学生感知 “1 分钟” 的长短、感知钟表中的刻度,通过各种方式把无形的时间体现出来,建立量感的表象,形成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数学源于生活,量感源于生活,学生量感培养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计量单位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些单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性。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发展学生量感为目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 “量感” 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 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践认知方式,依托数学实验,助推学生 “量感” 生长,促进学生 “量感” 核心素养的生成。

本节课,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实践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初步感知量感。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在学习中,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深化量感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对量感的培养进行设计,让学生初步体验建立长度 “量” 的标准。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形成清晰的表象,同时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积累测量的经验,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形成量感的体验。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学习。并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杨老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 1 厘米,在找的过程中就记住了 1 厘米,为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打下了基础,达到了培养学生量感的目的。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感知 1 厘米的量感,建立量感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节,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思考的过程中,明确 理解了 “边线” 的含义,为后面学习 “周长” 概念打好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量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规则和不规则图形两种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知量感,达到培养学生的 “量感” 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周长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感受促进量感的存在,建立量感的表象。

本节课的设计,老师从找边线入手,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 “周长” 这一量,培养学生量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的存在,建立量感的表象。

本节课,老师从找边线入手,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的表象,从而感悟 “周长” 这一量,培养学生量感。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感知什么叫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同时感知周长是可以度量的,让学生感知周长这一数学领域的量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会用多感官感知量,建立量感的表象。

本节课围绕学生 “量感” 的发展设计,“量感” 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量感” 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对量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地理解并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量感” 其实就是一种 “感受”,看似抽象,但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43 · PVG 19:43 · LAX 04:43 · JFK 07:4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