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ngmei

yangxingmei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69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7 22:33:38 +08:00
9 G 99 S 50 B
yangxingmei 的最新回复

采用的工具确实比前一节课多,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拿铅笔、橡皮测量时,没有考虑工具本身的大小,有的铅笔长,有的铅笔短,于是,在汇报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做对结果有没有影响,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测量时如果选用铅笔,每只铅笔要一样长,反问学生:我们怎么去找这么多一样长的铅笔呀?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只需要 1 支行不行,学生在思考中发现:有更简单的测量方法,再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动手测量。在测量时,让学生说出上台测量的同学的测量过程。学生很少会想到用一本书或者一把尺子也能进行测量。然后,我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这里只有一把尺子,或者一本书,能不能量出黑板的长度?” 学生思考后,得出如果运用做标记的方法,只用一把尺子或者一本书也可以量出黑板的长度。四、总结测量过程及要点。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回想测量的过程,从而总结出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需要一个紧挨着一个以及要做好标记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感受 1 米有多长。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强

测量” 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身高。上节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的认识,并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 1 米的概念。

操作课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秩序的整理调控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一旦将这两样完美结合,那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本节课中教师的设计大大的提升的学生的参与成度和积极性,从学生心里和认知发展出发积极调动,学生情绪也不断高涨,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游刃有余。

课桌由多长一课,表面上看是一节无关紧要的课,在实践教学中,也发现过,很多教师觉得没啥讲的,而简单掠过,或者只是单纯的说一说知识点,这样是完全不对的,因为一个人的量感的产生与建立是需要直接经验的积累的,就像我们周围卖豆腐的师傅能很精准的切出一斤的豆腐,裁缝能很精准的量出布的尺寸一样,这些良好量感的来源就是丰富的活动积累的丰富的直接经验,所以本课不断探索和感受的过程,为学会生积累了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生发出量感。

其实在我们小学数学中,很多初高中乃至大学内容,都能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找到影子。像极限思想,微分思想,恒成立问题。这在圆的面积一课是建立模型发展数感的好时机。如果我们能子啊小学教学中深度挖掘这些 “启蒙” 课程,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中,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得心应手的。

圆的面积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表面上的动手操作的结果,还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化曲为直,但在学生心中,这种抽象的思维并不好理解,所以我们就要尽量呈现更多的更细密的分的过程,这其实更是以后数学中微分的启蒙课,在微分中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很多份,最后抽象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模型。所以这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更是数学极限思想的探路课。

个人认为,在时间问题的教学中,应稍微渗透时间问题中的三个数学量,为学会们以后解决问题做一下铺垫。这三个数学量分别是 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和结束时间,这三个数学量,在时间问题的实际问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时间问题都是由这三个量组成的,而且这三个量是知二求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解决时间问题的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题型的归类意识。

不过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多数或者时少数的情况,学会生在读时间时往往读错,经过一线教学的经验,一般像 4 时 55 分,7 时 45 分这样的问题是难点。

加强学会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当中,会数事件后用教具拨时间,或者老师说时间薛航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动形式的改变乐意很大程度上,从不同感官感知时间这个量。

越是简单的课学会生的内化越是问题比较大,所以在本节课中,黄老师将简单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联系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的有用之处,并能够很好的内化成为本省的量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时间量的存在与价值。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大量感知信息,量感的形成在时间单位上的描述是非常很总要的,黄老师的课中,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知道做一些事经过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润物无声中得以突破。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时间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知道在什么时刻做什么事;知道做一件事经过了多长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本节课通过时间安排表中的时刻与现实时刻的对照,明确时间安排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表。并解决提出的问题,但不能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也不能自己制订一个适合的学习计划。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2:45 · PVG 20:45 · LAX 05:45 · JFK 08:4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