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李梅

成都李梅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51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14:45:09 +08:00
9 G 98 S 85 B
成都李梅 的最新回复

在叠加单位认识的过程中,这节课设计了认识 10 厘米,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想法,10 厘米不算很长,学生有能力建立这样的表象。同时为后续学习 100 个 1 厘米(10 个 10 )是 1 米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将来分米的认识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设计中,老师着墨于 “身体上的尺子”,让学生在认识米的相关知识后,找到身边的物品,建立身边的参照物,建立触手可得到的尺子,便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特别好。

一直非常喜欢 “首学 - 互学 - 群学 - 共学” 这样的学习方式的总结,让老师易于掌握课堂的节奏,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动静相宜。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不断得到提升。

刚又去看了下,是 8 月 17 日下午 6 点在 cctalk 做的线上比赛分享。确实标题内容和大环节都非常相似。

这节课的设计,与我在 8 月 18 日量感悦读的比赛中分享的原创的教学设计非常相似。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困惑?无意中浏览到的,无意冒犯,但是确实有些困惑。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非常有新意,没有直接出示全部,则是选择,只给情景,让学生观察,最后出示时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出 “时差” 的话题。调动整节课的学习氛围。后续的设计也都非常合理。层层推动目标达成。

我喜欢李老师的设计,导入板块,从确认灌溉的面积是圆的面积,非常简洁直接进入今天的话题。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不同的转化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对比确认,从而完善圆面积的推导探究。

贯穿始终的 “西游记” 情景非常有趣。而在知识探究的活动环节,设计得十分清晰简洁,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估一估,数一数,算一算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尝试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逐步引导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既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也可以合作思辨。

杨老师在新知探究的环节中有 “反向思维” 的设计,给学生一个时刻,让其猜测这个时候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做什么活动。这是一个体现综合运用能力的活动。学生不仅要理解时差的现象,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设计写得略微有些简略,看评论知道老师有生动丰富的关于 “时差” 的背景知识介绍。在浏览的时候没有看到。 教材提供的情景本身比较有趣,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着教材结构来的,只要注意在授课时,尽量能吸引学生进入场景,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从肖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看出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背景。在圆的面积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实验材料。让孩子们在动手与思考结合的学习方式中,理解圆的面积需要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来实现。

其实我在阅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有一种体会,求大圆先换成小圆,推导公式再来解决,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思考方法。所以教学情境的建构是否合理,需要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多一些体验和总结。

长方形的周长学习过程建立在对周长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贴花边的位置来找准 “一周”,再来计算周长,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优化方法。再通过练习题,来深化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认识。这样的设计合乎逻辑,也清晰简洁。

本课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并且既有统一单位的认识,也有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要点。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时间和比重的分配,让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毕老师的导入,简洁明了,很快带学生进入厘米的认识,继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还借助直尺进行了画图。设计紧凑。

季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基本完全按照教材的结构顺序在完成教学设计。从认知米尺,使用米尺,到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最后加入 “估 “” 测 “的相互验证,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量感。在教学导入和整体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创意和有趣味的活动或情景设计。

老师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设计得非常好。学生通过测量长方形边长的数量只需要测 2 条。后面延伸到正方形只需要测一条。有学生思辨的过程。最后通过三边篱笆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化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

这节课中,老师的情景导入很有趣。裁缝与顾客的长度单位长短差异,导致无法统一度量,进而产生统一度量单位的需求。在统一度量单位的之后,认识 1 厘米有多长,几厘米有多长;经过 “估”“量”“辨” 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厘米的知识,学会使用直尺,再通过好尺和断尺的使用,来加深对工具使用的认识。审计合理,逻辑清晰。

谭老师的情景创设环节令人耳目一新,也非常有意思,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去思考,8 寸➕8 寸,与一个 12 寸的披萨,到底谁更大,从而进行大小比较。将学生带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去。后面的设计也都层层递进。从估到算,用非常丰富的方式,建立学生对新知的探究过程。

陈老师的教学过程非常清晰有序,反映了老师对教材和学生清晰的认知。“认知一周”-“认识周长”-“量周长”-“数周长”,有学生从一周到周长清晰的知识建立过程。也有通过测量而掌握周长的基本知识。也有在方格中数出周长的常见模型。非常简洁有力。

徐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趣,从听绘本故事《小鸡搬家》开始就让人充满了期待。然后又有镶花边的情景让学生首先找准 “一周” 再来计算周长,找准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四学” 的策略,也让课堂能够张弛有度。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29 · PVG 18:29 · LAX 03:29 · JFK 06:2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