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红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07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20:52:26 +08:009 99 95 |
3年前 回复了 林笑笑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万荣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林晓红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本节课从有趣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从辩周长,摸周长,描周长,量周长等多种实践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建立周长表象,感知周长概念。明确周长即长度,避免后续学了面积后单位出错,培养学生量感。这种全方位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活动,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通过淘气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帮助淘气完成时间表,再次经历读图、制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尽可能多的从时间表中获得信息,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上课时间表贴近学生生活,在观察时间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上课、下课等都要按时进行,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量感本质。同时,学生通过计算经过时间知道上一节课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及做眼保健操的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 5 分钟、10 分钟、40 分钟的长短,进一步形成对时间的量感体验。
3年前 回复了 李杰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郑俊红名校长工作室 李杰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设计通过观看微课,唤醒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不同工具测量相同物体时结果是不同的,再次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尺子的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作铺垫。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年前 回复了 李杰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郑俊红名校长工作室 李杰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设计通过观看微课,唤醒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不同工具测量相同物体时结果是不同的,再次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尺子的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作铺垫。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年前 回复了 weixin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黄慧章名师工作室 魏馨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形成、发展量感主要依靠 “视觉” 和 “触觉”,即观察与操作,当然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想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取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把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内化,形成量态对象,获得量态感觉,从而形成和发展量感,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年前 回复了 weixin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黄慧章名师工作室 魏馨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形成、发展量感主要依靠 “视觉” 和 “触觉”,即观察与操作,当然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想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取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把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内化,形成量态对象,获得量态感觉,从而形成和发展量感,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年前 回复了 weixin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黄慧章名师工作室 魏馨 3 上 《什么是周长》 |
量感的建立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我先让学生通过 “描一描”“摸一摸”“认一认” 的活动,体会只要从物体的边缘描出正好一圈来就是它的一周,建立周长的表象。再借助 “量一量”“数一数” 等活动知道 “一周有多长”,体会周长的本质就是量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Sandy82915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薪意名师工作室 王娟 6 上《圆的面积(一)》 |
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以先引导学生用 “数方格” 的计算圆面积,感受到其方法既不方便又不准确,再启发学生 “能否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实现学生对 “新知转化为已知” 这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迁移。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亲身经历 “转化” 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这一方法经验的内化。
3年前 回复了 Sandy82915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薪意名师工作室 王娟 6 上《圆的面积(一)》 |
本节课可以看出无论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教师的设计很巧妙。
3年前 回复了 Sandy82915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薪意名师工作室 王娟 6 上《圆的面积(一)》 |
本节课可以看出无论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教师的设计很巧妙。
3年前 回复了 Sandy82915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薪意名师工作室 王娟 6 上《圆的面积(一)》 |
本节课可以看出无论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教师的设计很巧妙。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参照物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尺子的形成过程,在经历与实践中感知厘米的概念,从无形到有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学会测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参照物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尺子的形成过程,在经历与实践中感知厘米的概念,从无形到有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学会测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参照物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尺子的形成过程,在经历与实践中感知厘米的概念,从无形到有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学会测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其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参照物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尺子的形成过程,在经历与实践中感知厘米的概念,从无形到有形,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学会测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生活中常见的较直观形象的 “量”,如长度单位的米、厘米等,这类 “量” 可以具体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这些 “量” 呢?教师可通过开展估一估、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3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生活中常见的较直观形象的 “量”,如长度单位的米、厘米等,这类 “量” 可以具体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这些 “量” 呢?教师可通过开展估一估、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3年前 回复了 wangle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郝薇名师工作室 张南 2 上《课桌有多长》 |
从学生熟悉的量入手形成基本经验,再类比迁移学习陌生或更加抽象的量。在 “比、看、测、想、估” 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历 “操作、观察、推理、想象” 的过程,逐步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wangle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郝薇名师工作室 张南 2 上《课桌有多长》 |
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理解新知,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在新知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多感官的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在认识了测量工具直尺并学会用直尺来测量后,进行估测活动,内化对厘米的认识,并发展学生的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