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萍

张益萍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074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3 18:55:51 +08:00
9 G 98 S 45 B
张益萍 的最新回复

“用字母表示数” 是发展符号意识的一节起始课,整节课吴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整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让符号意识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在多种情境和多样化练习中触及字母表示数的本质,真正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测量的第二节课,教师引导学生从丰富的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量感。

二年级学生对测量还比较陌生,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到量的变化。

量感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领悟周长的本质特征,建立周长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张老师从儿童角度出发,创设了多元的学习素材及多维的体验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升了量感。

本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探索、去感知知识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程主动参与,思维有了提升。

老师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生长点,注重学生测量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的量感。

梁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圆的面积的度量意义,发展学生量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对比优化的过程,多角度理解认识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量感。

李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活动,最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周长。

老师借助厘米来认识米,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方法可以迁移,量感的培养同样可以迁移。 老师设计的活动中都体现了 “变中找不变” 的思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了米的长度表象。

张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多个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了 1 米这个量。从老师设计的活动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发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值得学习。

我觉得问题串三和问题串四设计合理,由于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估测应用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两个环节注重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估测应用能力的培养。

李老师注重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引导学生经过丰富的测量活动,将度量标准内化于心,进一步对 1 厘米有了清晰的感知,学生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发展了量感。

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增进学生对厘米单位的理解,充分发展学生量感。

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概念,高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思维的发展、有量感的提升。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去参与,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才能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概念,高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思维的发展、有量感的提升。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去参与,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才能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量,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这个量。 本节课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制作时间表,三个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感知量、发展量感、提升量感。

赵老师让学生转一转、摸一摸、认一认,进行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并结合微课视频,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起来,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得。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07:37 · PVG 15:37 · LAX 00:37 · JFK 03: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