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43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4 18:07:18 +08:00
9 G 99 S 95 B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的最新回复

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求圆的面积时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 8 份,16 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量感面积意识。

任老师在,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

王老师的教学活动始终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量感意识。

董老师的教学活动始终没离不开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辨析思维的量感。

宋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自课改以来,概念教学中对于概念的本质教学越来越淡化,不再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概念,而是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理 解和认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就可以。这一点,宋老师把握的好,本节课的教学虽没有让学生以严谨的语言把什么是周长说出来,但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陈老师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找到了生长点。本课中量感就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可测量,并结合长、正方形得特征快速寻找到其周长,做得好!通过摸、描、指边线的活动,帮助学生再次理清了长度在哪里,明确了周长。

老师的, 估计环节:估计长方形的周长,初步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对长方形周长 “量” 的感受;学生亲身参与测量活动,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运用的非常合理。

教学设计十分新颖,环节设计紧密相扣,在 “比、看、测、想、估” 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历 “操作、观察、推理、想象” 的过程,逐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体会测量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想要动手测量的兴趣,唤醒其学习内驱力。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不断引发学生思考,达到理想效果,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意识与能力,发展量感。

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解決问题的综合能力。

量感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老师在估测圆面积环节注重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操作、分享、对比让面积量更精确,在估的过程中就是选取熟悉的标准量来量新图形。

老师在教学中唤起旧知,在探索学习中,建构新知,运用四学策略,充分尊重儿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其在独学,互学,群学,共学中主动建构,形成圆的面积量感,运用与生活实际的问题解决之中。

本节课王老师的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发展学生的量感意识。

本节课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度量的方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留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量感。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本节课没有把周长的概念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指一指,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整个的设计环节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本节课田老师的量感体现在让学生用多感官对周长进行感性认识,明晰周长概念本质,发展学生的量感。最后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正确认识,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对周长的量感。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并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把握事物的量的属性,获得事物量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感量活动,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不断激发学生感量的积极性、开掘学生感量的创造性。

宋老师的这节课,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加强对数量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将生活的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的量感,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学生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度量,总结经验。

题目设计是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是直接给出一个正方形去探究周长,是希望学生能借助几何图形,直观感受到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之间的联系;学生根据长方形周长的理解经验,尝试独立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这一环节运用设计的非常合理,探知培养学生的 “量感意识”。

本节课可以看出紧扣 “量感” 主题,激发孩子们探究数学的学习欲望,通过估、量长度,明确量感对象,唤醒度量经验,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充分动手测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探究新知,达到教学目标。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12 · PVG 19:12 · LAX 04:12 · JFK 07: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