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huiqin

donghuiqin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16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16 11:20:13 +08:00
9 G 99 S 95 B
donghuiqin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的主要是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解决有关时间表的简单问题。能用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是探究的重点。

在观察时间表、运用时间表以及制作时间表的活动中,使学生将时间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时间转化成数学中的时间量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的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呈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计严谨、丰富、有趣,并注重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相结合,把数学知识应用发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量感。

本课通过看、摸、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建立周长的表象。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结合身边的素材进行估测,加强感知和积累,为后续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魏老师整节课的活动都围绕量感展开,多样化,有梯度的练习设计进一步巩固提升了量感。相信一定是一节精彩的课堂。

从学生熟悉的量入手形成基本经验,再类比迁移学习陌生或更加抽象的量。在 “比、看、测、想、估” 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历 “操作、观察、推理、想象” 的过程,逐步发展量感。

比起建立 “一周” 的概念,长度是不是学生更难理解呢,毕竟周长是在二维的面上,是特殊的长度。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那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生长点在哪里?需要依据学情设计。本课的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好,有利于学生对量感的培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那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生长点在哪里?需要依据学情设计。本课的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好,有利于学生对量感的培养。

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推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巩固计算时间的方法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体会惜时守信的重要性;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增加对时间量感的积累。整个过程,让量感在不知不觉中生发。

本课在感受 1 米有多长时,准备了充足的学具,看看 1 米里有多少个 1 厘米,建立了 1 米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量感,还可以先摆 10 厘米,再估 1 米有多少个 1 厘米,提升了学生的量感,此处设计的特别好。

“度量” 的前提首先是统一度量单位,本课的 “小组合作学习” 非常好,学生在动手操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统一标准,感受学习的乐趣。

其实任何图形的周长,本质就是单位长度的累加,不论哪种计算方法,都离不开度量的本质,这样就不用在死记硬背公式,不论规则还是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都能得出正确结果。

本课通过多种动手操作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来认识 1 厘米的长度,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建立 1 厘米长度的量感意识,清晰认识 1 厘米的长度,深化对 1 厘米长度的认识。培养了学生量感。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可以通过前测了解学情,学生对周和长哪个更难理解?重点放在哪里?以便突破难点,也为之后区别与面积做好铺垫。

能估测、准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也是对量感的提升。

学生对时间有了长短感知,有了时间观念,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我想学生的时间 “量感” 就有了。本届课的目标也达成了。

教师想充分的让学生感悟 “周长” 的内涵,所以从导入开始就为 “周长” 概念埋下伏笔,但是不是设计的情境太多了呀,从特殊的周长到设计黑板,然后又蚂蚁爬行,后面量的时间还够吗?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本课老师借助直观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抽象、想象等思维活动,逐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掌握多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7:11 · PVG 01:11 · LAX 10:11 · JFK 13:1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