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768

温暖768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55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19:13:20 +08:00
9 G 99 S 10 B
温暖768 的最新回复

@小黄 这个是最后一次研讨才加上去的,就是想到了 “双减” 之后要关注学生作业设计,给一点实践性探究作业,激发学生体会数学之趣,感受分数之美。

@田美静 我也这样认为,前测时精准教学的前提,这次前测题的设计我们时反复思考之后确定的。

@13992837056 是不是因为数学史的融入啊?☺这方面我们是下了功夫的,专门查阅了多部数学专著,寻找到了分数发生发展的历史,从中寻找启发,才有了对课后《你知道吗》的加工和补充,我们希望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感受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谢谢你的评论!

一次次磨课,有一次次的收获。在西安疫情的影响下,虽然我们磨课时间被迫拖延,磨课计划也没有完成落实,但是在最后紧张的几天里,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了录课任务,尤其是最后几次试录中,学生在展示自创分数的时候,几个设计非常亮眼。例如,一个孩子设计出来了 4/16,一个孩子设计出了 20 分之一,还有一个孩子认真地叠着纸片,分成了四十多块小三角,用阴影标出来,就像一副美丽的图案设计作品,结果因为活动时间不够,很遗憾地没做完,课后展示给老师看。看到孩子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喜欢探究用不同形状来设计分数,真心感受到了反复研磨这节课的价值。让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构建有魅力的数学课堂,让孩子爱上数学,热爱探究数学问题,并展现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大胆创意,真好啊!

@13363936028 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也有同感,尤其是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方面,我觉的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三个活动很扎实。

@雪绛冰凝 是啊!准确理解教材意图,对课本中四个问题串额关系理清之后,教学就更有重点了,高老师每一次都在进步!加油加油!

今天的这一班设计中,习题内容高老师做了修改,增加了我们陕西青铜器博物馆中青铜器冶炼中的分数比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的理解,又渗透了对我们陕西地方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教育,内涵丰富,学生兴趣也很高,挺好的。

今天在问题串 2 的教学中,高老师在学生涂色、展示、交流结束后,提了一个问题:“看着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学生说,这些图形都可以对折,第二个学生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两个学生都从已有经验出发来理解分数,其实是挺好。第三个学生说:只要平均分成 2 份,涂其中的一份,就表示的都是二分之一。这个学生游一下子达到了这些图形的本质,理解是非常准确的,这是因为高老师前面的设计,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生活经验到数学认知的转化,学生才能说得这么清楚、明白。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算式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本次磨课中,团队中赵老师关于几个问题串的定位很准确、细致,尤其是在试教中提出关注学生的思考,这一点让我很有同感。为了发展学生符号意识,高老师在设计中分为三步,先从生活情境到数学化,学会用符号表达数量,再涂色表示二分之一,采用多元表征,促进准确理解,最后自创分数,并画图表示,深化认识,这三步环环相扣,都很扎实,这样的步骤也是我们今后的一种借鉴模式。在、与高老师研课、磨课的过程,促进了我对儿童符号意识发展的理解,新世纪这样的专题活动真的很好!

这节课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惊喜,就是我发现孩子真的出现了用 “一分之二” 来表示 “一半” 的情况,这真的和历史中的丢番图的分数表示方法一样!这个现象我们平时教学一般都很回避展示,担心这种分子、分母颠倒的情况会干扰学生理解,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后很不好纠正。但是高老师很巧妙的用 “历史” 回应了学生这个问题,她说,“一分之二” 和 “二分之一” 两种表达方法都体现除了 “平均分”“分成 2 份”“取其中 1 份” 这三个要点,并用 “分数的历史” 微课展现了历史上不同文明创造的分数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竟然和数学家一样厉害,不过最后大家统一成了一个样子,有所触动。这种数学史融入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提供了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数学符号的积极性,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入思考,非常棒啊!

今天又一次听试讲课,感觉在高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对分物结果 “一半” 的表示很多样,孩子思维比较开放,能够产生文字、图形、数字符号三种不同方法,老师先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表示的意思,再引导理解同伴的表示方法,然后启发大家对比,感受三种的不同,提问 “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孩子们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喜欢文字,很清楚,有的说喜欢图形,一眼能看出来,更多地孩子喜欢数字符号,因为很简洁。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符号在表达上的优势,发展了符号意识。要落实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高老师这样的设计值得我学习。

经过第二次的磨课,我感觉高老师更重视学生对 “一半” 的理解,学生表示方法和表达方式也很多,可见,在教师恰当的启发下,学生用 “分数” 来表示 “一半” 的意识还是很自然的,学生对符号的感知也很顺畅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有新意,把数学史的价值写进去了,但是好像和教参中的有点不一样,建议叙述再具体一点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学生分数的学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个阶段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习 “分数的意义”(即 “分数的再认识”). 而这两个阶段中又分别包括认识分数,整体单位 “1” 的认识与扩充,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单位的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分数与除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多个学习内容,本次学习是小学分数的起始课,也是种子课。

分数形式独特而内涵丰富,分数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冲破认知上的单一线索和思维上的定式障碍,从整体上把握分数内涵的丰富性。本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分数。我们的教学要顺应孩子的经验,关注孩子的期待,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采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

关于量感的认识,我认为这个团队的老师是非常深刻地。例如,他们认为:“量感是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可测量的属性(有单位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测量方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测量工具,并能利用这一工具实际测量和表达出来。” 这就比较清楚说清楚了量感是怎么回事,并且他们强调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这样说明对我认识 “量感” 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概括出计数方法中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注重了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激活孩子们的度量意识,是一节好课!

贾老师的课经历磨炼,不断完善,对度量的本质思考深入,对教材的尊重与创新恰到好处,带给我很多思考。尤其是这个团队的活动形式和研究方法值得借鉴。为这个团队点赞!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1:57 · PVG 09:57 · LAX 18:57 · JFK 21:5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