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cm8322🏢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唐场小学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45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3 09:45:33 +08:009 99 20 |
3年前 回复了 钟悦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 钟悦 2 上《课桌有多长》 |
钟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还横向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数学教材,深入把握知识本质。通过比较钟老师们发现:北师大版教材更加关注测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多种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实际意义的认知,让量感的发展有基石。苏教版教材则着重介绍了测量工具,借助直尺认识厘米并感受单位长度的叠加。钟老师们在综合三个版本教材的特点后,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借鉴人教版借助丰富的素材丰富学生对厘米的感知,以及苏教版中借助测量工具直尺感受单位长度的累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从而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钟悦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 钟悦 2 上《课桌有多长》 |
钟老师们还提出了量感培养的策略,计量单位的学习就是量感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策略 1 首先是知识的学习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关注知识间的联结。其次是重视活动体验,学生先认识标准单位,比出 “量感”;通过丰富多层次的活动体验,做出 “量感”。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看出 “量感”;接下来是通过想象内化,想出 “量感”;最后落实估测,估出 “量感”。这个策略无论是哪种计量单位的学习都用得上,值得学习。
3年前 回复了 钟悦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 钟悦 2 上《课桌有多长》 |
成都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钟悦老师在设计《课桌有多长》之前,对量感有非常深入、全面的解读,通过她的解读,让我对量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量感确实也钟老师所说的 “量感概念易于理解,却难以定义”。钟老师们团队将量感初步界定为 “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即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属性的一般理解,也是一种能力和倾向。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总体来说,张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环节设计地十分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学生观察静态情境图的环节,有学生观察视频的环节,这是调动学生视觉。接下来有学生找出 1 米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的视学、触觉等都参与其中。还有学生实际进行测量的过程等等。量感的培养需要多感官的参与,才能真正地培养起来。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提出想用厘米来测量教室的长,学生发现厘米太短,测量起来很费劲。在认识了米以后,教师又再次回到 “如何测量教室的长” 这个问题,可谓前后呼应,有始有终。而且教师将估测贯穿其中,让学生先估一做教室有多长,然后再用米尺进行测量,最后将测量结果与自己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用处非常大,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不会非常精确地进行测量,一般都是估一估大约是多长。所有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非常关键,这也是量感的一种体现。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学生对 1 米有了认识后,教师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 1 米,进一步加深 1 米的表象。学生可以借助米尺量一量从脚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大约是 1 米。二年级学生的一庹大约就是 1 米。通过找出身边的 1 米,学生以后在做练习题时,就会有一个参照物。当看到 1 米时,学生就会想到教室里的某个长度大约是 1 米,自己把双手伸开,大约就是 1 米。这样慢慢地 1 米这个量就会植入学生心中。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学生验证出 100 厘米 = 1 米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个两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加深对它们的认识,不同之处是:厘米是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 “厘米” 作单位。而米比较长,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米” 作单位。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测量长度。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通过观察教材 53 页的情境图,学生知道了 1 米的一点知识,教师同时把 1 米到底有多长?这个问题也抛出来了。接着观看视频,学生产生质疑,进而亲处动手摆一摆 1 米到底有多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很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实际操作中去,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一定要学生质疑,学会问问题,不能听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是学习,一定要自己参与操作来进行验证。
3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学生能够 ‘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所有教师应该思考的,张老师在设计《1 米有多长》时对此有自己的见解。参赛团队的参赛理念是值得我学习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 “有关量感培养的‘常态课’提供范本”。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 “旧知引发矛盾” 设计得十分巧妙,学生已经学习了《教室有多长》和厘米,教师问学生用厘米来测量教室的长度怎么样?学生自然想到 1 厘米太短,测量教室的长太费劲,非常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学习。
3年前 回复了 梁桂华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佛山市顺德区罗辉英名师工作室 梁桂华 2 上 《教室有多长》 |
《教育有多长》是学生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学生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活动。参赛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量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量,才能体会到量;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参赛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预设还不够全面,如果学生进行测量后不能准确说出测量结果,该怎么办?学生在交流测量结果时,小组内的分工没有明确分享测量结果的人员。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建立了 1 厘米的表象、感知后,再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2 厘米、3 厘米、5 厘米,其实就是让学生感知单位量的类加。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尺子上找出相应的厘米数。杨老师接下来又设计了测量活动,学生认识了 1 厘米和尺子,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也是本课的学习内容之一。杨老师通过四只小熊错误的测量方法,来提醒学生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个设计也很巧妙。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在找出生活中的 1 厘米时,杨老师提醒学生可以从身体的某些部分或者是学习用品中去找,为学生大概指明了方向,不至于学生无从下手。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有稍微给出一点点提示,他们的思维立即就会发散。这个环节,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后,以后在做练习题时,关于 1 厘米的长度,他们会不自觉地看向自己的手指。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学生在经历了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了课桌的长度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这就很好地为统一度量单位做好了铺垫,严格来说本节课的重点这才开始。杨老师设计了学生自已动手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的环节,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 1 厘米的表象;在形成表象后,再让学生用手比出 1 厘米有多长,来加深学生的感知,这些设计都非常好。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非常喜欢杨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谜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老师那里了。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何进行分组的,在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合作能力有限,如果要分组,组内就应该有分工,没有分工的话,则会出现个别学生没有事情做的情况,个人一点点看法。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 这一数学思想,旨在为学生建立度量的意识,以他们的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杨老师从谜语导入新课,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快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测量活动、汇报结果、认识尺子和厘米等环节,都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厘米这个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3年前 回复了 杨贺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2 下 《课桌有多长》
|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 这一数学思想,旨在为学生建立度量的意识,以他们的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杨老师从谜语导入新课,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快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测量活动、汇报结果、认识尺子和厘米等环节,都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厘米这个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3年前 回复了 高洋20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农安基地 高洋 3 上 《什么是周长》 |
参赛团队在赛前对 “量感” 进行了全面解读,量感是依托于数感而产生,是对 “量” 的一种感悟,是关于现实世界中 " 量” 的直觉。而且 " 量感” 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因此量感培养,要借助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有对量感有了深入的理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来进行设计。参赛团队创造了多个层次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3年前 回复了 高洋20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农安基地 高洋 3 上 《什么是周长》 |
参赛团队在课前对 “量感” 进行了全面解读,量感主要依托于数感而产生的,是一种感悟,是关于现实世中 " 量” 的直觉。培养学生的量感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构建 “量” 的表象,积累丰富的 “量感” 经验,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 “量感 "。因此参赛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创造了多个层次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不断丰富学生对周长的感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3年前 回复了 irene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农安县小学数学王锋名师工作室 黄放 三上《时间表》 |
教学设计精心构思,环节紧凑,活动丰富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前对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只有教师对量感的概念非常熟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围绕量感的培养展开设计,量感的培养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学环节中有直观演示、学生操作,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量感才能植入学生心中。
4年前 回复了 四川天府新区独立基地季楠馨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天府新区南湖小学基地 + 季楠馨 + 三下 +《长方形的面积》 |
整节课从动手探究 —— 方法归纳 —— 方法的应用,环环相扣,通过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速度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