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娜

梁娜娜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02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15:00:30 +08:00
9 G 99 S 95 B
梁娜娜 的最新回复

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量感的培养是需要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获得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估一估、测一测、感受图形的周长。

本课的设计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一周的概念,再让学生认识一周的长度,对周长的概念有层次的进行渗透。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感受,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 “量” 的态度和意识。它是一种对 “量” 的直觉,对 “量” 的敏感性,对 “量” 的直接反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环节,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

学生不仅会计算圆的面积,还运用了不同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面积量感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比较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这些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简洁,为下面总结方法奠定基础。

宋老师很好的考虑到了这一点,由于有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基础进行迁移,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量感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需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全方位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数学素养的教育,即学会学习的教育。

本节课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 “厘米” 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厘米” 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 、不断明晰的过程 。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测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在 “做中学” 让学生建立丰富的数学表征,构建模型,发展学生 “量感”。

由于量感是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为教师所轻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动手去触摸,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验和感知量,在学生一系列直观感知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教师通过描一描、量一量初步的让学生了解了图形的一周,计算了一周的长度,而是要在度量周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接着通过 “想一想”、“估一估、“比一比” 等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大脑想象和用手比划等活动来感知图形的周长大约有多长,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0:39 · PVG 08:39 · LAX 17:39 · JFK 20:3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