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吉林省农安县王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迟海静,非常荣幸参加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混合式学习’主题专场” 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我们工作室本次研究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 和我一起学习、成长的伙伴还有李艳华、冯丹和邢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将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深入思考 :如何借助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开展 “混合式学习”,认真钻研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方式、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 真诚期待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各团队取得佳绩!
本课相关链接如下: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600#r_58763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600#r_58777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600#r_58804
【教学设计初稿后的研讨反思】https://bbs.xsj21.com/t/1600#r_71112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00#r_62072
【参考文献:混合式学习】https://bbs.xsj21.com/t/1600#r_71101
【二稿后的课堂教学思考】https://bbs.xsj21.com/t/1600#r_71171
【精彩评论】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0432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0586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1085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1760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2041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3988
https://bbs.xsj21.com/t/1600#r_69857
https://bbs.xsj21.com/t/1600#r_71203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600#r_71270
【选课思考】 三角形内角和 180 度,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数学概念有着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要适当进行拓展,并注重其严密性,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大家都习惯于讲计算课,认为计算课条理清楚,易于把握。不想让自己固步自封,想挑战一下自己,于是决定尝试一次概念教学。
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第 24 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争论,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对应,这个情境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引出了下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学生上面活动的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
学习目标: 1.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2.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尺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动画导入 小朋友们,在三角形家族里,有这样三兄弟,他们一直团结友爱,可是今天,却不知道因为什么而争论不休,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微课 3.0 视频(三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争论不休视频。)
回顾视频 它们因为什么而争论不休?
唤起新知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什么是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提出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中的动画 —— 三个不同三角形争论不休,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1. 想一想
怎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呢?
预测:可以用量角器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把测量的结果加起来。
【设计意图:测量是学生学过的最直接的测量角的方法,通过想一想,唤起学生的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用量角器测量计算
(1)三角形家族的成员那么多,我们测量谁呢?
(2)学生发表意见,产生争议,最后确定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争议,让学生明确三角形无论高矮、大小,最后按角的大小分类就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选取不同的素材,所得的结果才更具有普遍性。】
3. 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为一小组,组长首先进行分工,其中三人每人测量一个三角形,先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形中,组长可以指导帮助测量有困难的成员。
(2)然后计算出你测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3)最后将测量的计算结果汇报给小组组长,组长填好 “记录表”。
(4)小组讨论:根据 “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5)限时 5 分钟。
【设计意图:小组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做好探究前的准备工作。】
4. 合作学习
学生测量、记录、交流。教师倾听、指导并拍摄已完成的小组活动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与交流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 汇报交流
(1)各小组学生用学习单汇报。
(2)根据各小组的测量结果,总结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 180° 左右)
【设计意图:展示测量结果,让学生有所发现。】
6. 提出猜想
现在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猜想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设计意图:猜想是所有实验探究的前提,有了猜想,目标更明确。】
(二)多种方法验证
1. 认识测量存在误差
刚刚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时,有的同学测量的比 180 度大,有的测量比 180 度小,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测量有误差,那有没有除了测量以外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设计意图: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小组合作探究其它验证方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启发学生:180° 角就是我们学过的什么角?那你能用三个内角拼出一个平角吗?
【设计意图:注重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小组讨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 小组汇报。
(1)方法一:撕拼法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到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撕拼)
(2)方法二:折拼法
(用投屏展示)可以用折一折的方式,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也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折拼)
【设计意图:根据平角 180 度这一知识进行撕拼、折拼,使验证更具有了科学性】
4. 电脑测量验证
用撕拼、折拼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其实测量也是验证的一种方法,只是我们人工测量有误差而已,电脑测量就会避免这一误差。
(1)观看电脑测量数据。(观看微课 3.0 视频)
(2)看完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3)小结:这段视频也告诉我们,通过电脑测量,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学生明确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既是对学生测量误差困惑的解决,也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测量也是验证的一种方法。】
5. 师小结并指引新方向
我们通过测量、撕拼、折拼的方法,说明了我们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那能不能就因为我们验证了手中的这几个三角形就说明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呢?看来我们要想验证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需要一个更加严密的方法。想一想,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用学具袋里的长方形折一折,想一想。
6. 推理法
(1)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可以把长方形沿对角线折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内角和 360 度,推导一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180°。
(2)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做一条垂线,把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去掉两个不是内角的直角,就是 180 度。
(3)钝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同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方法。
【设计意图:推理法是得出数学理论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明确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
(三)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1. 通过严密的推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和它们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2. 现在你觉得三兄弟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微课 3.0 视频)你们也是聪明的孩子,用你们的智慧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设计意图:回到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一)“练一练” 的第 2 题。用两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想一想,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1.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回答。
2. 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两个三角形所拼出图形的内角和会不同呢?和你的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用量角器量一量,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一下。
(二)“练一练” 的第 3 题。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再填一填。
1. 按照题目要求,先剪一剪,再填一填,限时 2 分钟。
2.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三角形合与分的练习设计,目的不仅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四、归纳总结,提升经验
1.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 我们是怎么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
3. 教师提升经验:这节课我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从猜想,再到验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在验证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撕拼和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转化成了平角,我们又通过把直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又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出了它们的内角和也是 180 度,转化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究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chihaijing 用多种方式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从最直接的测量到拼角,到折角等多种途径验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里测量的方法是最容易出现争议的,因为误差的存在,不一定得到 180 度,需要做适当的解释,让学生理解探索过程中的甄别与选择的必要性。
有趣的导入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用量角器为新知埋了伏笔,小组合作探究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次测量,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所以迟老师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 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 180° 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任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或接近 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撕、拼、折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 “转化” 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啦实际问题。
@chihaijing 迟老师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讨,学生出现了用量角尺测量,折角,拼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通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动手操作后印象会更加深。
@chihaijing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操作当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善于利用多媒体工具,及时的将学生作品展示反馈。值得我学习。
迟老师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讨,学生出现了用量角尺测量,折角,拼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通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动手操作后印象会更加深。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从猜想、验证到结论,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特别是推理的验证方法很有深度,并且这种方法与课后的练习题 1 和 2 均有类似地方,外加教师拓展得内容较多,课堂上再完成练习,是不是容量有些过于大?建议取消一道练习题。
【教学设计二稿】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吉林省农安县小学数学王芳名师工作室 迟海静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第 24 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争论,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对应,这个情境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引出了下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学生上面活动的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 “三角形内角和” 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2.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尺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回顾视频 它们因为什么而争论不休?
唤起新知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什么是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提出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中的动画 —— 三个不同三角形争论不休,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1. 想一想
怎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呢?
预测:可以用量角器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把测量的结果加起来。
【设计意图:测量是学生学过的最直接的测量角的方法,通过想一想,唤起学生的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用量角器测量计算
(1)三角形家族的成员那么多,我们测量谁呢?
(2)学生发表意见,产生争议,最后确定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争议,让学生明确三角形无论高矮、大小,最后按角的大小分类就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选取不同的素材,所得的结果才更具有普遍性。】
3. 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为一小组,组长首先进行分工,其中三人每人测量一个三角形,先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形中,组长可以指导帮助测量有困难的成员。
(2)然后计算出你测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3)最后将测量的计算结果汇报给小组组长,组长填好 “记录表”。
(4)小组讨论:根据 “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5)限时 5 分钟。
【设计意图:小组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做好探究前的准备工作。】
4. 合作学习
学生测量、记录、交流。教师倾听、指导并拍摄已完成的小组活动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与交流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 汇报交流
(1)各小组学生用学习单汇报。
(2)根据各小组的测量结果,总结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 180° 左右)
【设计意图:展示测量结果,让学生有所发现。】
6. 提出猜想
根据发现,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猜想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设计意图:猜想是所有实验探究的前提,有了猜想,目标更明确。】
(二)多种方法验证
1. 认识测量存在误差
刚刚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时,有的同学测量的比 180 度大,有的测量比 180 度小,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测量有误差,那有没有除了测量以外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设计意图: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小组合作探究其它验证方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启发学生:180° 角就是我们学过的什么角?那你能用三个内角拼出一个平角吗?
【设计意图:注重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小组讨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 小组汇报。
(1)方法一:撕拼法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到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撕拼) (2)方法二:折拼法 (用投屏展示)可以用折一折的方式,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也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折拼) 【设计意图:根据平角 180 度这一知识进行撕拼、折拼,使验证更具有了科学性】
4. 电脑测量验证
用撕拼、折拼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其实测量也是验证的一种方法,只是我们人工测量有误差而已,电脑测量就会避免这一误差。 (1)观看电脑测量数据。(观看微课 3.0 视频) (2)看完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3)小结:这段视频也告诉我们,通过电脑测量,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学生明确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既是对学生测量误差困惑的解决,也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测量也是验证的一种方法。】
5. 师小结并指引新方向
我们通过测量、撕拼、折拼的方法,说明了我们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那能不能就因为我们验证了手中的这几个三角形就说明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呢?看来我们要想验证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需要一个更加严密的方法。想一想,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用学具袋里的长方形折一折,想一想。
6. 推理法
(1)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可以把长方形沿对角线折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内角和 360 度,推导一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180°。
(2)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做一条垂线,把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去掉两个不是内角的直角,就是 180 度。
(3)钝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验证方法同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方法。
【设计意图:推理法是得出数学理论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明确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
(三)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1. 通过严密的推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和它们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2. 现在你觉得三兄弟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微课 3.0 视频)你们也是聪明的孩子,用你们的智慧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设计意图:回到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练一练” 的第 2 题。用两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想一想,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1.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回答。
2. 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两个三角形所拼出图形的内角和会不同呢?和你的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用量角器量一量,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和检验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此道习题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升经验
1.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 我们是怎么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
3. 教师提升经验:这节课我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从猜想,再到验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在验证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撕拼和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转化成了平角,我们又通过把直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又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出了它们的内角和也是 180 度,转化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究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猜想
验证 测量 撕拼 折拼 推理
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 180°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次微课以动画导入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材的小标题为 “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并发现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内角” 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测量的方法,此时可以顺势引导安排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可以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格中。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 180° 左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 180°?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双王一今知 教材分析得真透彻!确实是这样,本节课就是要注重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发现。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180 度左右,然后通过撕、折的方法转化成平角,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 180°,为了使结果具有科学性采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任意三角形都可以转化为平角验证。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好课不是处处精彩,迟老师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上、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动参与等方面做的非常好。
课标提出:“数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在于,学生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能够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以及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这节课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重要方式,我认为这节课老师做的非常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王老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首先把这节课地位在探索研究课,把准教材的知识脉络,找出解决教材难点的策略。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三角形内角和” 的猜想 - 验证 - 推理 - 小结 - 应用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王老师的这节课先提出问题 — 猜想 — 验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思路非常清晰,一看就懂。最后验证环节分了两种,其实可以让孩子先说说可以怎么验证 再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让任务做的更开放一点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最后学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后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体会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直接用 90° 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来计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符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三角形内角和 180 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老师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通过量、摆、拼等不同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有利于学生认识图形 的性质。而本课就能紧扣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践与探索” 主题,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首先通过量角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初步探究,测量必有误差,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本节课通过量、摆、拼等不同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有利于学生认识图形 的性质。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来历深入探索,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角形的内和。紧扣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践与探索” 这节课的设计更有创新。
这次微课以动画导入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三角形内角和” 的猜想 —— 验证 —— 推理 —— 小结 —— 应用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善用 “验证”,在初步得出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 规律之后,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 “听数学” 变为 “做数学”。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迟老师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理念。善用 “验证”,在初步得出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 规律之后,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 “听数学” 变为 “做数学”。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发展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亲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合作的有效性。
把微课融入到教学中,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测量,剪,拼等操作,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助于学生理解,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中的动画 —— 三个不同三角形争论不休,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推理法是得出数学理论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明确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
本节课通过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左右,再用撕拼,折叠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进而用转化的方法推理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最后用电脑拖动三角形得出三角形无论如何拖动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的结论。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把三个角折、拼在一起这个验证的过程,实质上是把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的过程。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陈艳杰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秉着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当看完视频后,三兄弟就是因为内角和的大小进行争论的,这里,孩子就已经产生疑问了,什么是内角?此时就顺应孩子的思维,理解内角的含义,明确了内角后再回到视频,三兄弟到底谁的内角和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呢?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设计新颖,方法多样,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争论,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对应,这个情境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引出了下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混合式,是在 “适当的” 时间,通过应用 “适当的” 学习技巧与 “适当的” 学习风格相契合,对 “适当的” 学习者传递 “适当的” 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将枯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增强课堂活力,学生变得更加投入、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得到极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国外是怎么做的呢?
doubiNo2
简书作者
0.9522019-03-01 19:51
在教育界,经常能听到混合式学习,那到底什么是混合式学习?国外是怎么做的呢?
一、什么是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少一部分在线上
2、在线学习时,学生能够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路径、进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家庭以外受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
二、混合式学习有哪些模式?
在已有的实践中,混合式学习一共有四种模式:转换模式、弹性模式、自我混合模式、增强虚拟模式。
(一)转换模式
在实践中,转换模式分为四种形式:
1、车轮转换
允许学生在固定时间转换站点,其中一个站点是在线学习站点。主要应用于小学。

一次课,40 分钟在线学习,20 分钟独立或协作学习,20 分钟老师授课。
代表案例:科罗拉多州格里利贝拉罗梅罗学院
所使用过的产品主要有:在线数学课程 zearn、achieve3000、I-reaady、Alpha、education elements。
2、就地转换
学习者在一间教室或特定具体环境中,通过移动到不同位置进行学习。

案例: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3、实验室转换
以班级为单位,在一所学校中转换,移动到不同位置上进行学习。

案例:rocketship education(非盈利组织 rocketship education 为全国低收入家庭提供教育。)
3、翻转课堂
学生用课余时间在线自主学习,在课堂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斯蒂尔沃特公立学校 stillwater area public schools
使用产品:showbie
4、个人转换模式
学生自定步调和时间表来移动,时间表根据一定算法得出,或由老师制定。学生每天的学习日程是根据他的个人需求量身定制的,主要基于他前一天在线学习平台记录来定制。

案例:卡帕蒂姆中学
使用产品:teach to one、empower
(二)弹性模式
给予学生权利与自由,能够自动步调和学习安排。

案例:美国旧金山的弹性公立学校
具体而言:在在线平台上,每个学生在一名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开展各种学习。平台会整合学生的课程进度、评价结果、出勤记录以及其他信息。
老师在面对面的课堂提供特定的指导和补充教学。周一到周五参与实体课堂学习,课堂是大型的学习室。包括小型阅读室、小组协作学习空间、网络聊天室、带沙发的社会活动区域、科学实验室。
使用产品:JumpRope、Greenfields
(三)自我混合模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混合模式。学生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完全在线课程,利用在线课程作为实体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弥补。

案例:宾夕法尼亚州的夸克顿社区学区 quakertown community school district
具体执行:在入学前都要接受在线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休息室中进行远程在线学习。在线老师也是面对面课堂的老师。
使用产品:pamaja、adobe connect
(四)增强虚拟模式
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面对面授课是必修课,学生可以完成其他在线课程学习。

案例:墨西哥州的 ecamedy 学院
具体执行:在线上,每学期第一节课,老师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与课程计划。学生课程平均成绩达到 C,可以不用去学校,通过在线学习完成每周课堂作业即可。线上提供所有学科的在线课程。
在线下,提供选修的实体课堂,以课堂实践为主。老师根据学习管理系统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一个班 30 人左右,大多数老师教 2-3 门课。每周老师会对学生这周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规划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教学设计一稿后的研讨反思
教学设计一稿上传后,看了诸位同仁对这节教案的肯定由衷高兴,同时,也看到了有的同仁提出来的:本节课的内容较多,40 分钟有些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特别是后面的推理法验证,利用长方形来推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应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再验证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 180 度,高于后面练习题的难度,并且也有相同之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团队对一稿进行了修改,重点是删简了一道习题,同时增加了板书设计,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
用教学设计二稿进行课堂教学试讲后反思
我们团队通过前期的研究,并参照了诸位同仁的建议,对一稿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并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在习题和板书上做了调整。为了检验二稿的设计是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课堂教学试教。
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并乐于与学习伙伴交流,特别是微课 3.0 的播放,深深吸引了学生,当学生发现微课中的做法和他们竟然不谋而合时,很是高兴,体验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
不足之处,当孩子们进行撕拼和折拼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后,我们又让学生观看了微课 3.0 中的电脑验证方法,此时,孩子们已经确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推理法的验证,课后觉得有些多余了,既然孩子们已经确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了,就没有必要进行再次验证了,为何不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练习题呢?这是我们团队的一处思考与反思。
另一处思考:调整一下观看微课 3.0 电脑验证方法的顺序会如何?方案一:通过撕拼、折拼把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平角后,此时追问学生:你同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吗?如果孩子没有争议了,就再送给孩子一个更加严密的电脑测量验证的方法,之后总结并进行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方案二:如果孩子们有争议,觉得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还有些怀疑,不是特别肯定,那么就再引导学生联系直角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行推理验证,经过严密的推理后,最后让学生观看微课 3.0 的电脑测量验证方法,之后谈谈此时你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想说的?如果采用方案二,那么课后的练一练的第 1 题,用两把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大三角形看看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此题与上面的推理法重复,孩子们经过推理后,已经明确了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以及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要用 360 度减去两个不是内角的 90 度,所以如果采用方案二,那么课堂练习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为此我们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设计了五道判断题,并打算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来进行,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经过了诸多方法验证猜想后,得以轻松愉悦。
第三处思考:调整板书设计。原来的板书设计呈现的都是文字,猜想 —— 验证 —— 结论这一思考过程,以及测量、撕拼、折拼、推理这四个验证方法,通过第一次试教,发现孩子虽然能够理解板书的意图,但是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板书还不够直观,还没有把学生的课上思考过程全部展现出来。为此,我们对板书又进行了调整,打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要有孩子们的撕拼、折拼作品,并体现转化思想。由于学校录播室黑板的特点,不是磁力的,所以最后选择了教师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将继续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qbdy666 感谢你对我们团队课的关注,现在我们已经在对教学设计的二稿进行调整,并且把试讲后的思考放到教学设计里,尽量秉承一种思想,那就是尊重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学生出现了折角,拼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通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动手操作后印象会更加深。
通过观看微课中科学技术手段验证过程,让学生明确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既是对学生测量误差困惑的解决,也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测量也是验证的一种方法。
微课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验证,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主要的是本节课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终稿)
吉林省农安县小学数学王芳名师工作室 迟海静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第 24 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争论,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对应,这个情境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引出了下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学生上面活动的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 “三角形内角和” 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1.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2.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尺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中的动画 —— 三个不同三角形争论不休,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出示学习要求 (1)自主测量:先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形中。 (2)然后计算出你测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3)最后将测量的计算结果汇报给小组组长,组长填好 “记录表”。 (4)小组讨论:根据 “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5)限时 5 分钟。 【设计意图:小组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做好探究前的准备工作。】
合作学习 学生测量、记录、交流。教师倾听、指导并拍摄已完成的小组活动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与交流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多种方法验证
(1)方法一:撕拼法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到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撕拼)
(2)方法二:折拼法 (用投屏展示)可以用折一折的方式,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也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教师板书:折拼)
(三)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预测:在观看完微课 3.0 撕折视频后,如果学生赞同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那么就完成 “教材练一练的第 2 题” 及下面的判断题;如果有争议,需要继续验证,那么验证后只做下面的判断题。
判断对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 1. 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 90°。 2. 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360°。 3.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4.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 80°、75°、24°。 5. 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和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此道习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归纳总结,提升经验 1.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锐角三角形(图) 转化 学生折的作品
钝角三角形(图) 转化 学生撕的作品 等于 180°
直角三角形(图) 转化 长方形(图)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于 “混合式学习” 我们团队成员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各种各样的解释,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最后我们选用了这段话,与大家分享。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中,老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学生在对问题的争论中,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运用微课动态情境导入新课,能够呈现完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体现了在情境中理解算理。通过算法的探究,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紧凑,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新颖、方法多样,发展性得到提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发展,是一节好课。
迟老师这节课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利用动手操作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充分的时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合理、明确,难度步步提升,在探索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总结,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并且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迟老师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值得借鉴学习!
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这里测量的方法是最容易出现争议的,因为误差的存在,不一定得到 180 度,需要做适当的解释,让学生理解探索过程中的甄别与选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紧凑,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新颖、方法多样,发展性得到提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紧凑,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新颖、方法多样,发展性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重要方式,并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新阳小学李晓娜
本节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化抽象为直观,更能突出重难点,使学生在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东经验。 新阳小学 李晓娜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 “线上”+“线下” 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本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的利用了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迟老师采用了 “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中的动画 三个不同三角形争论不休,” 这种形象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方式来验证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迟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思路清晰,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索机会,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经历,总结出了探索的结论,掌握了 “转化” 这种学习方法。整堂课环环相扣、充满了趣味性。是给人印象深刻,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课! 农安县新阳中心校 张传艳
结合多种学习内容的优势 混合学习可以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使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互补。学习者既学习结构性强的知识体系,如通过接受实时讲授和学习网络课件,又接触大量信息资源,如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本节课设计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结论,从而建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新知方法多样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充分的时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本节课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方法,从各种情况出发并验证了三角角和是 180 度的结论。
迟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从孩子们的思维入手,主要让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通过让学生参与,动手、动眼、动脑,多方位引导学生去操作、去想象、学生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善用验证 ---- 自主探究 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后,迟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 “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 180 度?” 在活动中,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量一量 —— 拼一拼 —— 看一看。而且在这一环节中迟老师注重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抓住了合作的时机,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吗?在学生进行要验证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放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验证,这样的合作才能发展学生的思想,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其次,注重学生的个人认识和小组认识的结合,最后,综合认识,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达到合作的有效性。
@张丹 感谢张老师对本节课的聆听与关注。课堂上小视频的播放,第一个和第四个两个是相互呼应的,一个是设疑,一个是答疑。第二个视频是撕拼、折拼,观看它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总结、规范孩子们的操作,另一个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四个视频,电脑测量是我们用课件都无法代替的和实现不了的。至于说后面的推理验证法,我们顺应孩子的探究需求而定,既然已经用此方法推理出来了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所以才又推理验证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是严密的。
混合式学习,一种全新的教方式,课堂上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结论各过程的充分体验,学生能够清楚掌握三角形内角和 180°,在多种方法验证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教师演示,信息技术的结合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动画,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然后利用测量法猜想内角和是 180 度,并用多种方法来验证猜想,最后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的结论。教学设计合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三角形内角角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本节课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采用以猜、量、拼、折、看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际操作自主地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迟老师的这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教学过程中,迟老师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迟老师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了所学的重难点。体现了板书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际操作自主地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大量数据,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认识测量误差。利用微课学习撕拼法,让学生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操作,通过电脑验证,结论更具科学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谨,从而消除学生对误差的困惑。
这次微课以动画导入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迟老师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讨,学生出现了用量角尺测量,折角,拼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通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动手操作后印象会更加深。
迟老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板书做了精心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值得我们学习。迟老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板书做了精心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综述
吉林农安县王芳名师工作室 迟海静
历时几个月的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展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主题专场活动,伴随着答辩圆满落幕了,回想这几个月,有忙碌、有疲惫,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
一、思想的 “初” 认识
最初接到活动方案时,看到 “混合教学模式”,看到 “3.0 微课”,茫然不知所措,登陆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 后,看到一节又一节的微课,才知道原来已经有这么多的微课上线,自己竟然全然不知,为自己教学信息的闭塞而惭愧!急忙恶补,打开一节节的微课,让我耳目一新,慨叹微课制作的精致、美观,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合理,不禁想,这不就是浓缩版的课堂教学实录吗?用来指导老师的教学真好!眼花缭乱的同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我要选哪一节课呢?哪节课能更有利于锻炼自己,更有利于进行教学研究呢?
二、选课思考
首先,我从教材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思考,教材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再回顾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研究历程,更喜欢的是数与代数内容的计算课教学,认为计算课条理清楚,易于把握。如今要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教学设计展示,很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尝试一下概念教学,想得到更多同行及专家的指导与点评,于是在众多 “图形与几何” 内容中选取了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这一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180 度,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数学概念有着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要适当进行拓展,并注重其严密性。
三、教学设计的三次研磨
(一)3.0 微课的使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微课时间总长为 12 分钟,认真看了之后,觉得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流程,它就是按照教材每一个问题串进行设计的,那我们作为教师要如何使用呢?能全部播放吗?那还用我们老师讲了吗?诸多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团队的争论,最后达到一致的意见,微课是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的,只需要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来截取就可以了。于是我们从中截取了四段视频,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研磨
1. 一稿设计
一稿设计,我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以及观看 3.0 微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没有新意,只是按照我们以往的教学惯例,确定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力求体现 “猜想 —— 验证 —— 结论” 这一思考过程。
教学设计一稿上传后,看了诸位同仁对这节教案的肯定由衷高兴,同时,也看到了有的同仁提出来的本节课的内容较多,40 分钟有些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特别是后面的推理法验证,利用长方形来推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应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再验证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 180 度,高于后面练习题的难度,并且也有相同之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团队对一稿进行了修改,重点是删简了一道习题,同时增加了板书设计,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
2. 二稿设计
二稿设计,我们重在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研究思路,让验证过程落到实处。为了检验二稿的设计是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课堂教学试教。
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并乐于与学习伙伴交流,特别是微课 3.0 的播放,深深吸引了学生,当学生发现微课中的做法和他们竟然不谋而合时,很是高兴,体验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
不足之处,当孩子们进行撕拼和折拼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后,我们又让学生观看了微课 3.0 中的电脑验证方法,此时,孩子们已经确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推理法的验证,课后觉得有些多余了,既然孩子们已经确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了,就没有必要进行再次验证了,为何不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练习题呢?这是我们团队的一处思考与反思。
另一处思考:调整一下观看微课 3.0 电脑验证方法的顺序会如何?方案一:通过撕拼、折拼把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平角后,此时追问学生:你同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吗?如果孩子没有争议了,就再送给孩子一个更加严密的电脑测量验证的方法,之后总结并进行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 2、3 题);方案二:如果孩子们有争议,觉得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还有些怀疑,不是特别肯定,那么就再引导学生联系直角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行推理验证,经过严密的推理后,最后让学生观看微课 3.0 的电脑测量验证方法,之后谈谈此时你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想说的?如果采用方案二,那么课后的练一练的第 1 题,用两把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大三角形看看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此题与上面的推理法重复,孩子们经过推理后,已经明确了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以及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要用 360 度减去两个不是内角的 90 度,所以如果采用方案二,那么课堂练习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为此我们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设计了五道判断题,并打算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来进行,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经过了诸多方法验证猜想后,得以轻松愉悦。
第三处思考:调整板书设计。原来的板书设计呈现的都是文字,猜想 —— 验证 —— 结论这一思考过程,以及测量、撕拼、折拼、推理这四个验证方法,通过第一次试教,发现孩子虽然能够理解板书的意图,但是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板书还不够直观,还没有把学生的课上思考过程全部展现出来。为此,我们对板书又进行了调整,打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要有孩子们的撕拼、折拼作品,并体现转化思想。由于学校录播室黑板的特点,不是磁力的,所以最后选择了教师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3. 终稿设计及课堂实录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再一次调整,形成了教学终稿。教学终稿的设计,我们力求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秉着这一理念,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全程录制。
课后,本节课得到了全校老师的肯定,都认为混合式学习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增强了。我们团队也认真反思了这节课,觉得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混合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混合式学习方式是在原来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微课 3.0。微课 3.0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里面的淘气、笑笑等学习小伙伴,孩子们更是喜欢。本节课我们从微课中截取了四段视频,引进课堂,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且开启了新思路、新方法,小组合作实效性增强,不但用撕、折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能用几何推理法进行验证,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高效学习。
(2)混合式学习方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本节课学生通过两次猜测、三次小组合作学习、四次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了学习任务,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次猜测:借助微课 3.0 视频中的情境标出内角并猜测一下谁的内角和大?发展学生符号意识,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接下来,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小组合作:测量学习卡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第二次猜测:根据测量结果,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计算、分析数据,进行了合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数据分析观念。第二次小组合作:用测量以外的其他方法验证猜想。之后又观看了微课 3.0 中折、撕的视频,不但规范了学生的操作,当发现视频中的方法和他们不谋而合时,孩子们还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第三次小组合作:用推理的方法验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上学生分别把这两种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超越了教材,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模型思想得到了发展。最后在观看了微课 3.0 中电脑测量验证的视频后,孩子们自豪地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 180 度。形成了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但是我们团队自己也认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给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还不够充分,应该给给学生更加充裕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与探究。例如:在用折、撕法进行验证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用折、撕法各进行一次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在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能更加清楚地明白,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验证,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平角,从而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四、思想升华
经过这几个月的研磨活动,以及观看为期五天的答辩活动、聆听专家的点评,让我们对混合式学习方式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
首先, 3.0 微课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微课就是微型的 40 分钟的课堂,也就是把 40 分钟的课压缩在了这十几分钟去呈现,给我们广大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让我们通过微课可以了解到这节课可以怎么设计,在哪些地方可以开展操作活动,哪些地方可以开展讨论活动,然后当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方式让自己的班级学生去分享各自的想法,而学生的哪些想法是有价值的,哪些学生的错误想法又可以去充分地利用,去分享给大家,进一步研究,以便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师以后再也不用去找其它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参照 3.0 微课,就可以设计出一节很好的课,因为 3.0 微课真实地呈现了学生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教师又应该怎么引导,所以说,微课最大的价值是给教师教学指引方向。
其次,微课怎么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去学习,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反思自己团队 3.0 微课的使用问题,我们只把它应用在了课堂上。微课使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以后在 3.0 微课的使用上,我们也要尝试让学生使用学习单,通过观看微课,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困惑,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迟老师的这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教学过程中,迟老师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迟老师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了所学的重难点。体现了板书的重要性。
把三角形家族分成三兄弟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撕拼和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转化成平角,又把直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利用转化的方法又得出了锐角个钝角三角的内角和,是值得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