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pri

marypri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154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5 13:47:24 +08:00
10 G 0 S 0 B
marypri 的最新回复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肖老师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开展 “感知 — 体验 — 估计” 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四学活动中,体验钟面的变化,认识 1 秒,再 1 秒去度量 5 秒,运用拍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时间由抽象变具体,对一分进一步理解运用。整个活动 “无形” 到 “可量”。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特别注重问题的聚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非常明确。在首学单上要求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点教师很有魄力,没有束手束脚的规定画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中的一种来进行测量,这样的教学生成更有研究意义。其次敢于让学生尝试多种方式来进行验证,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形成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本节课面的形成对学生学习圆锥圆锥等立体图形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结合一定的想象,很好的认识面的形成,以及体的形成。

本年级的理论研究很深入,三年级孩子抽象思维还比较弱,这时就需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问题,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画图,列算式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借助 3.0 微课中妙想的做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利用微课感受重复的规律、发现重复的规律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重复的规律。通过探索灯笼和其他事物的排列规律,并用符号表示事物排列规律,微课视频适当的作以补充,动画的视频设计很好的激发兴趣,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发现了重复的规律。

本课一个亮点是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提前学习,这样一来,课上就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讨论、分享和答疑解惑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体验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利用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识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安排学生通过自由操作、合作交流减少面积单位测量给定长方形面积等学习活动,经历测量的过程,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观看微课发现探索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不同方法。

李老师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是思维。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了科学探索的艰辛。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这位老师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的很多经验,一开始安排了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查阅年历 “填一填” 的活动,通过填写各月份天数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各月份天数的规律,掌握查阅日历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

这节课新世纪微课做得非常棒,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有用!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流动红旗与三角板引入新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预习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但公式得来过程学生却很难解释清楚,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起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与三角形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流动红旗与三角板引入新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预习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但公式得来过程学生却很难解释清楚,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起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与三角形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本节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探索 3 的倍数特征规律背后的数学道理。 以合情推理为载体,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 以数学知识本质为纽带,沟通 2、3、5 以及共同的倍数特征,培养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是概念课,主要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次的教学设计已经大量的融合了微课的内容,只是在课堂上单纯的让学生去观看视频,听微课当中的学生的讲解,我们的学生思考的余地不多,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现场生成效果可能更好!

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 “问题情境 — 建立数学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节 “新、趣、活、实” 的好课。

本节课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把动作的逻辑内化为思维的逻辑。通过量、摆、拼等不同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有利于学生认识图形 的性质。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比” 通过了学生对图片像与不像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初步认识比。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比” 通过了学生对图片像与不像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初步认识比。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比” 通过了学生对图片像与不像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初步认识比。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06:37 · PVG 14:37 · LAX 23:37 · JFK 02: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