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久春

刘久春

🏢  农安县前岗乡鲍家中心小学 / 教师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47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1 20:41:37 +08:00
10 G 0 S 0 B
刘久春 的最新回复

于春兰老师这节课,形式多变,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吴思的这节《数一数(一)》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吴老师采用故事中的谈话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二年级的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弥补学生对大数的感性认识,感受位置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

赵卫燕的这节《面的旋转》课,还是比较抽象的,赵老师能用 “旋转游戏”、小组内的 “操作活动” 等方法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堂上学生非常执着、认真、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每个问题都得出不同的答案。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开放了课堂空间又开放了学生思维;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特别在探索、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和特点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潜能得到开发,他们所收获的远非数学知识。

郑梦珂老师人这节课,针对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郑梦珂能够巧妙的运用了 3.0 微课,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老师的适时点拨、恰当引导,则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季老师的这节《什么是面积》一课,能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的面积,使学生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然后再由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逐步过渡、抽象到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平移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的经验。组织学生以有趣的游戏活动为主线,结合每一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 “玩中学”、“玩中悟”。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初步感知平行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玩中有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思考的形成不仅要借助于一定的数学情境,更应通过深入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针对这一点,在探究第一个主题图有什么规律时,马建国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操作、去观察,并结合研究报告单和自学提示得出结论。马老师还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出这个图形的另外的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学生接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数量,因此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教师能以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表示式子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学生用了这个图形来解释等式。

徐老师这节课用杨桃引出图形,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接近现实也数学间的距离。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微课 3.0、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邓老师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在学生已学习了 “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由远到近、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的基础上展开的。邓老师能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索活动中,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张玥婷老师这节《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老师能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赵瑾的这节《分数的再认识》课,是在学生学习过 “分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赵老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空间,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 “1” 中表示,并且小于 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 “1” 中表示,而且大于 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 1。,

刘玲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迁移类推能力,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 在课堂练习中,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李美玲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看,全课流程连贯,创设比较自由的合作环境,实现了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倾听方面做得非常棒,整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梯形的要素,并巧妙的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 求房间面积的过程,带领学生经历 “实际问题→模型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 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在直接测量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最终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任洪亮老师的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奋点与关注点。3.0 微课把一节枯燥难懂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直观的演示既符合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农村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于老师节课可以看出充分的利用了 3.0 微课,把抽象的知识通过画面声音变得具象、直观,又充满趣味性。不仅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董老讲解的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其中如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圆柱的侧面积,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董老师能通过课件把抽象变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姜老师的教学流程非常好,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这里测量的方法是最容易出现争议的,因为误差的存在,不一定得到 180 度,需要做适当的解释,让学生理解探索过程中的甄别与选择的必要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42 · PVG 18:42 · LAX 03:42 · JFK 06:4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