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闫爱萍

实验二小闫爱萍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302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6 14:13:31 +08:00
9 G 99 S 30 B
实验二小闫爱萍 的最新回复

本课从估计铅笔的长度,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直尺上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 1 厘米=10 毫米,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李晴雯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严谨、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的设计、教学环节的把控、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中获取了知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认真学习。

这课重在让学生体会用比比除法表示一些量更简单,更直观。这课的难点进行了更好的突破。

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为同学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利用微课的形式,提前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探索,循序渐进进行操作和观察,更深的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从度量的本质出发,由线段长度度量到面积的度量,最后引发学生对长方体体积的度量探索,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罗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每个知识点很自然地过渡,学生玩着做着就学到了知识.

在认识一毫米时,李老师借助硬币,银行卡片和眼镜片的厚度来解释说明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者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地充满活力。

在认识一毫米时,李老师借助硬币,银行卡片和眼镜片的厚度来解释说明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者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地充满活力。

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学生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学习最终 “学会学习”,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对所教授的数学课有系统的了解,任何一节课都是一个育人单位,我们需要有教学的整体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要顺藤摸瓜,善于挖掘知识内部的价值,沿着知识这条主线,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所以我就选择了《课桌有多长》这节课,因为这节课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也是培养学生 “量感” 的启蒙阶段。

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大小有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是学习什么是面积,对于面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都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所以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把它与学习过的周长的知识混淆,因此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面和线的区别是认识面积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乐于思考充满好奇,对探究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欲望和动力。为活动的真实有效的参与奠定了认知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测量,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会使用对比观察和分析,能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会如何 “数” 面积后,用计算的办法对面积测量进行优化。既突出了面积公式推导与应用的重要作用,又强化了面积量感形成过程的基础性教学。在探索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中,促进学生思维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这是发展学生关于 “面积” 的量感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樊老师由小棒这个比较直观的学具过渡到数位筒(计数器)这个半抽象的学具,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位值的意义,并且更好地理解算理

唐老师的设计水到渠成,启发孩子运用对量的感知进而大胆猜想,从而验证猜想,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趣味性,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量感的形成,并且掌握了将 “” 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的数学思想。教学策略实效,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思想扎实,学习目标达成,真可谓是有数学魂的数学课!赞

学生通过出去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感和自信心。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容积单位 “升和毫升” 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所以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 “先行组织者” 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本课,主要通过量、撕(剪)、折拼等不同操作活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力图把动作的逻辑内化为思维的逻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赵老师这节课通过多种转化方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生学过的图形,充分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转化方法的共通之处即都是把平行四边形高裁剪后平移、旋转后得到长方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7:41 · PVG 01:41 · LAX 10:41 · JFK 13:4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