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ukaifu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70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1 23:51:23 +08:009 ![]() ![]() ![]() |
4年前 回复了 xuxu19860921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四川成都王蓉琴名师工作室 徐旭 3 上 《长方形周长》 |
老师通过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对比优化的过程,强化长、正方形特征的表象,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感悟数形结合和对比优化的思想,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4年前 回复了 蓝婕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成都郑惠琼名师工作室 王蓝婕 3 上 《长方形周长》 |
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年前 回复了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任洪亮名师工作室 李雪梅 2 上 《教室有多长》 |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 中体会到 “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4年前 回复了 llzwyk995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广东深圳南山陈清容名师工作室 刘璐 二上 《课桌有多长》 |
量感也是一种能力,对量的一种感悟力。何为量感?“量感” 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对量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地理解并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
4年前 回复了 李杰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郑俊红名校长工作室 李杰 2 上 《课桌有多长》 |
综合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中去经历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形成方法的过程,实现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
4年前 回复了 维畅w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西安何军华名师工作室 薛维畅 2 上 《1 米有多长》 |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但很多学生对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 “米” 这个字眼上,他们并不一定知道 1 米实际有多长,长度单位米在生活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建立起单位长度的空间观念还不太清晰,因此需要大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对米的认识。
4年前 回复了 二娃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代益梅名师工作室 邱旭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老师采用提问式小结,学生能畅所欲言,自由地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化。学生经历 1 厘米量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认知。
4年前 回复了 大脸猫爱吃鱼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吴璀名师工作室 冯靖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本次活动主题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学会学习” 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教师要学会多方式学习,以学生为本,只有真正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第二层意思是指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只是通过书本,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也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4年前 回复了 多多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陈常杰名师工作室 多吉其西 2 上 --《1 米有多长》 |
老师基于结构化理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体会新的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为千米和毫米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数学的兴趣。
4年前 回复了 朱丽丽459782484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勇名师工作室 朱丽丽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老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年前 回复了 huahuo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新世纪小学数学成都工作室 张元元 2 上《课桌有多长》 |
孩子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孩子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4年前 回复了 梁桂华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佛山市顺德区罗辉英名师工作室 梁桂华 2 上 《教室有多长》 |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是对物体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量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不同方式来培养。通过操作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到量的变化。
4年前 回复了 朱丽丽459782484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杨勇名师工作室 朱丽丽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老师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认识厘米,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厘米的长度 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年前 回复了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任洪亮名师工作室 李雪梅 2 上 《教室有多长》 |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年前 回复了 董1206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 汤小婷 2 上《一米有多长》 |
老师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促进学生 “量感” 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三者中学习方式是途径,量感发展是内容,而学会学习是最终的目标。
4年前 回复了 zjing2020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薛国权名师工作室 张菁菁 2 上 《1 米有多长》 |
量感是指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张老师本节课都有所体现,能够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4年前 回复了 wangle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郝薇名师工作室 张南 2 上《课桌有多长》 |
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的方法,能够借助参照物或者已有长度估计实物的长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发展量感,增强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年前 回复了 钟悦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 钟悦 2 上《课桌有多长》 |
钟老师通过对多种物体长度的估计和测量活动,学会测量的方法,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测量意识,积累测量经验,提升测量能力。
4年前 回复了 张艺洁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王莹菊名师工作室 张艺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张老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材通过设计动物乐园买票时的情境,引入 1 米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米” 的必要性。
4年前 回复了 fengpiaoy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彭州市余世友名师工作室 唐元富 2 上 《1 米有多长》 |
唐老师内容非常清晰,课堂上渗透关于测量发展 “数学史” 的相关知识,能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对数学问题进行设计,通再次感受度量的本质是看测量对象里有多少个度量单位,以此发展量感,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