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良

李国良

🏢  榆树市第四小学校 / 教师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10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2 09:35:51 +08:00
10 G 0 S 0 B
李国良 的最新回复

郑老师充分站在孩子的前备经验基础上,让孩子们大胆去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恰到时机的利用线上微课资源,这种混合式学习成功解决了实际操作不能完成的问题,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转化后的样子,建立了良好的几何模型。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探究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 “化曲为直” 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再斟酌斟酌,再者,混合式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怎么体……

通过让学生回忆直线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复习了 “转化” 的思想,顺其自然也可以想到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课堂中给了适当的提示,鼓励学生 “化曲为直”,并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 “极限” 思想,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 “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 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形成过程,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圆的面积这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年级特点,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新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很好,在我的教学中也很值得借鉴。

让学生类比的方法去思考,从面和棱的角度找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理由,得到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果有个动画体现正方体演变成长方体的过程,就能更直观地揭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描一描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具体特征。借助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能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丰富。

樊老师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灵特点,内容丰富有趣。

导入环节应该尽量的简洁,包括语言、情节和时间。我们应该花很少的时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理念,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实施之后,感觉很有效。

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 “摆一摆” 小棒帮助学生理解 “凑十法”、通过 “计数器” 让学生理解 “满十进 1”。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与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能用数学眼光观察,有数学语言表达。

《有几瓶牛奶》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中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 “凑十” 的计算策略和进位加法的算理。 在具体的计算中,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耐性十足,解题思路明了易懂,文版清洗明了

通过姜老师这节课,我认识了 “混合式学习法”,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直观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易于理解,值得借鉴。

调查问卷中学生在画图时,有画实际图像的,说明学生的符号思维还没有建立,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逐渐渗透符号思想。

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6ms · UTC 09:55 · PVG 17:55 · LAX 02:55 · JFK 05:5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