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全国各地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吉林省辽源市多寿路小学的数学教师周媛媛,很荣幸能以执教者的身份参与第十五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混合式教学” 主题专场的活动。参与这次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此次我基地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玩一玩做一做》, 希望能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交流学习,让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我将同我的三位小伙伴:赵越,李栋栋,赵爽,以及指导教师陈春艳 - 起,聚焦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参照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认真设计并实施本课的教学设计,真诚期待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内容导读: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576#r_58891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576#r_59024
《玩一玩 做一做》初稿稿教学设计:https://bbs.xsj21.com/t/1576#r_59030
教学过程:https://bbs.xsj21.com/t/1576#r_59042
板书设计:https://bbs.xsj21.com/t/1576#r_59089
《玩一玩 做一做》二稿稿教学设计:https://bbs.xsj21.com/t/1576#r_69590
《玩一玩 做一做》试讲研讨(一) :https://bbs.xsj21.com/t/1576#r_69592
《玩一玩 做一做》磨课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576#r_69593
《玩一玩 做一做》终稿稿教学设计:https://bbs.xsj21.com/t/1576#r_71655
《玩一玩 做一做》试讲研讨(二):https://bbs.xsj21.com/t/1576#r_71659
《玩一玩 做一做》磨课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576#r_71663
《玩一玩 做一做》教学视频 - 教育 - 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 - 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4NzgwNTI3Ng==.html?spm=a2hzp.8244740.0.0
选课思考: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玩一玩、做一做》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写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这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不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庚子年,一场特殊的 “战役” 让在校学习成了 “奢望”,新世纪小学的同步教学微课解了燃眉之急,微课 3.0 以 MG 动画呈现,趣味性强,贴合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本次活动聚焦 “混合式教学”,它整合了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为学生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帮助教师把最新的策略应用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选自本课,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无论从 “混合式” 的研究主题,还是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思维,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玩一玩 做一做》 初稿 教学设计
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周媛媛 2020 年 11 月 9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 2 课时《玩一玩 做一做》P28 P29
【教材分析】 平移、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教材非常注重选择生活的、有趣的、蕴含数学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材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喜欢玩游戏、喜欢动手操作。故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又是利用 微课 3.0 进行 “混合式” 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在学习活动中很好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三下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1)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按要求平移物体到出口。
【学习重点】 结合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PPT 课件、华容道游戏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硬纸、火柴棍、竹蜻蜓、风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年一度的玩转数学活动开始了,你们的朋友淘气和笑笑已经到达现场了,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 — 华容道 1.(播放微课 3.0)介绍华容道游戏 刚刚他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华容道是一个棋类游戏,这是它的棋盘,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1)棋盘上有四个人物分别是曹操,赵云,关羽,兵。 (2)游戏目标:帮助曹操从华容道逃出去。
【设计意图】观看微课 3.0 动画,了解华容道游戏的历史背景及由来, 利用 MG 动画呈现,知道游戏的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浓。
2.(播放微课 3.0)了解游戏规则 观看视频后,找生说一说怎样移动棋子(横向或竖向移动) 追问:什么是横向移动,什么是竖向移动?一起动手做一做,
出示游戏规则: (1) 棋子只能在格子上移动,不能离开棋盘。 (2) 棋子只能横向移动或竖向移动。 (3) 重点说出谁向哪移几格。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资源学习游戏规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思考。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该怎样玩,进而出示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有章可循,突出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通过一名同学的展示,在玩的过程中重点要用数学语言说清楚每个棋子的怎样移动的,让孩子们更加明确游戏的规则,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图形的运动,同时也为下面的分组游戏做好示范。
国旗是怎么动的? 缆车是怎么动的?同学们刚才举例的这些物体都运动的共同特点是?(板书:上下箭头左右箭头) 小结:真有数学的眼光!这种眼光在数学学习上特别有用!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物再次感知平移运动。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联想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积累活动经验。
活动二 做一做 — 制作陀螺(PPT 出示陀螺)
在这次的玩转数学活动中,还有陀螺大赛呢!你们想不想参加? 1.(出示课件) 观察陀螺,他的运动的什么特点?(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动)想不想亲手做一个?今天咱们利用学过的图形制作一个陀螺。
请同学们取出信封,和小组同学合制作陀螺。 2. 生小组活动 3. 谁制作成功了?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陀螺转的最久。 比赛要求: (1)每人选一个自己最满意的陀螺。 (2)老师说开始一起转动陀螺。 (3)哪个陀螺转动时间最长的即为获胜。
【设计意图】 学生亲手制作陀螺,积极性高。抓住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哪种陀螺转的最久,学生的回答会更有据可依。
活动三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再次感知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 这节课我们在玩一玩、做一做中一起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通过运用获得体验。
周媛媛老师的这节课关注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把数学融入生活,把生活带入数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设计得非常好,值得学习!
周老师请学生亲手制作陀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抓住了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人文教育,值得倡导!
本节课的设计中有意识地渗透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华容道” 游戏取材于三国故事《华容道》,巧妙地将中国古代的故事融入到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素材的选取上,也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密切联系,内容的呈现体现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 以活动促学习,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初步感知平行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玩中有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益智操作游戏,周老师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达到了初步感知,积累经验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这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不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庚子年,一场特殊的 “战役” 让在校学习成了 “奢望”,新世纪小学的同步教学微课解了燃眉之急,微课 3.0 以 MG 动画呈现,趣味性强,贴合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本次活动聚焦 “混合式教学”,它整合了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为学生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帮助教师把最新的策略应用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不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周老师读教材读地很扎实:把生活中的平移,生活中的旋转层层深入递进。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周老师利用微课动画呈现,趣味性强,贴合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为学生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帮助教师把最新的策略应用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周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不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课堂上老师以微课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华容道,很形象很直观。课堂中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者旋转的运动关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边玩中边说,做到了玩中学,学中悟,悟中创,最后落实平移。
借助微课教学,形象直观呈现图形运动的特点。本节课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发展了空间观念。学生玩一玩、做一做,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是学习图形运动的第一课,本节课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
让学生亲手制作陀螺,积极性高。教师抓住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哪种陀螺转的最久,学生的回答会更有据可依。
课堂知识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 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周老师以微课 3.0 动画导入新课,以游戏比赛贯穿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边玩边思考,知之,好之,乐之,事半功倍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设计精彩至极!
《玩一玩 做一做》 二稿 教学设计
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周媛媛
2020 年 11 月 26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 2 课时《玩一玩 做一做》P28 P29
【教材分析】 平移、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教材非常注重选择生活的、有趣的、蕴含数学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材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喜欢玩游戏、喜欢动手操作。故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又是利用 微课 3.0 进行 “混合式” 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在学习活动中很好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三下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结合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感知简单的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PPT 课件、华容道游戏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硬纸、火柴棍、竹蜻蜓、风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年一度的玩转数学活动开始了,你们的朋友淘气和笑笑已经到达现场了,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 — 华容道 1.(播放微课 3.0)介绍华容道游戏 刚刚他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华容道是一个棋类游戏,这是它的棋盘,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1)棋盘上有四个人物分别是曹操,赵云,关羽,兵。 (2)游戏目标:帮助曹操从华容道逃出去。 【设计意图】观看微课 3.0 动画,了解华容道游戏的历史背景及由来, 利用 MG 动画呈现,知道游戏的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浓。 2.(播放微课 3.0)了解游戏规则 观看视频后,找生说一说怎样移动棋子(横向或竖向移动) 追问:什么是横向移动,什么是竖向移动?一起动手做一做, 3.(播放微课 3.0)片段,了解关羽上移两格的原因。 板书: 向 移 格 出示游戏规则: (1) 棋子只能在格子上移动,不能离开棋盘。 (2) 棋子只能横向移动或竖向移动。 (3) 重点说出谁向哪移几格。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资源学习游戏规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思考。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该怎样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每个棋子的行走路线,还要说清楚谁向哪移几格,进而出示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有章可循,突出教学重点。 4. 师生配合玩游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的棋盘上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一名同学的展示,在玩的过程中重点要用数学语言说清楚每个棋子的怎样移动的,让孩子们更加明确游戏的规则,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图形的运动,同时也为下面的分组游戏做好示范。 5. 分组游戏:两人一组轮流玩一次,边玩边和同伴说清楚每一步是怎么走的,玩完就坐好,选一组展示。 6.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刚刚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棋子是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直直的移动的,真有数学的眼光!这种眼光在数学学习上特别有用!像这样的运动生活中还有很多。(PPT 动态演示:升国旗、缆车。) 国旗是怎么动的? 缆车是怎么动的?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还有没有这样运动的物体呢?举例说一说。(做好预设) 同学们刚才举例的这些物体都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小结:同学们,你们都长了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给你们点个赞!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物再次感知平移运动。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联想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积累活动经验。
活动二 做一做 — 制作陀螺(PPT 出示陀螺) 在这次的玩转数学活动中,还有陀螺大赛呢!你们想不想参加? 1.(出示课件) 观察陀螺,他的运动的什么特点?(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动)想不想亲手做一个?今天咱们利用学过的图形制作一个陀螺。 (1)认识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师示范做陀螺的过程,并向学生一一介绍信封里的图形及工具。 每组每人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的仅有一个图形(形状随机),每组保证三种种类的图形都有,一根火柴梗,一个牙签(用于穿孔)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孩子毕竟活动经验少,制作陀螺前详细的介绍可以让这样的课堂更加高效,让孩子们了解各个工具的用途,这样他们才能合理的利用时间,避免把数学课上成单一的活动课,手工课。 (3)音乐声中制作陀螺,音乐结束停止制作。
【设计意图】 学生亲手制作陀螺,积极性高。抓住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哪种陀螺转的最久,学生的回答会更有据可依。 3. 谁获胜了?观察比较获胜陀螺,都是什么形状的? 4. 视频播放教师做的两个圆形陀螺(火柴棍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在中间,一个偏了),为什么一个持久一个不持久?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圆形陀螺转动时间的对比,让学生感知火柴棍插在中心点的必要性,不然陀螺就是失去平衡,转的不够持久。 3. 观看微课 3.0 视频的陀螺大赛。 反馈小结:把火柴插在中心位置上很重要,转起来不会跑偏。圆做成的陀螺转起来更稳定时间更长。 5.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 你还玩过哪些玩具可以陀螺一样能转动?
活动三 1. 观察竹蜻蜓:PPT 别看它造型很简单,它可神奇呢,知道它为什么神奇吗?(它会飞) 它被西方人称为 “中国螺旋”,据说直升机螺旋桨的发明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放飞竹蜻蜓 2. 请一名同学放飞竹蜻蜓 问:竹蜻蜓的翅膀是怎样 “运动” 的?再用手比划一下。 我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竹蜻蜓呢!书上有制作竹蜻蜓的方法及步骤。同学们也可以课后按照微课 3.0 的教学视频自己来制做一个竹蜻蜓,明天拿到学校来比赛!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再次感知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 这节课我们在玩一玩、做一做中一起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玩一玩做一做》磨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玩华容道游戏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能用语言、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活动二∶制作陀螺。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能用语言、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活动三∶放飞 "纸蜻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旋转。三个活动重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生动有趣的微课 3.0 进行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真正感受到玩中有数学、玩中有乐趣、玩中有美。
本次磨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华容道棋的游戏规则及由来,玩好这个游戏,初步感知平移运动,我在微课 3.0 中截取了三段视频,让学生们在动画中充分的感知,另外又制作大棋盘和棋子,用大棋盘棋子示范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在反复的说和移中获得充足的活动经验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活动结束,在学生汇报后,让学生思考刚才的移动过程,并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运动,从而了解更多的平移现象。陀螺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很熟悉了,所以制作好以后进行比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旋转的过程。
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活动课,学生的动手活动比较多,我都能及时组织,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每次活动进行活动小结,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效果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玩一玩、做一做》这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数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周媛媛老师的这节课关注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利用微课有动感的画面讲解华容道的游戏规则,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课之中,在动手活动中学习知识。
周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让学生观看 3.0 微课了解华容道,自己动手做陀螺,感受做的乐趣与学的收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扎实地掌握两种运动的知识。
看到周老师的教学设计,马上就会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虽然也是让孩子在玩一玩中进一步认识了平移现象,积累了图形运动的经验。但放手得还不够。周老师这节课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指导,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收方适度。在设计上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值得借鉴。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周老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丰富了感应认识,发现了空间观念。其次,周老师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是一节非常好的课。
《玩一玩 做一做》 终稿 教学设计
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周媛媛
2020 年 12 月 4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 2 课时《玩一玩 做一做》P28 P29
【教材分析】 平移、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教材非常注重选择生活的、有趣的、蕴含数学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材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感知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喜欢玩游戏、喜欢动手操作。故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又是利用 微课 3.0 进行 “混合式” 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在学习活动中很好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为三下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结合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感知简单的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PPT 课件、华容道游戏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硬纸、火柴棍、竹蜻蜓、风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年一度的玩转数学活动开始了,你们的朋友淘气和笑笑已经到达现场了,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 — 华容道 1.(播放微课 3.0)介绍华容道游戏 刚刚他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华容道是一个棋类游戏,这是它的棋盘,通过观看微课 3.0 视频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1)棋盘上有四个人物分别是曹操,赵云,关羽,兵。 (2)游戏目标:帮助曹操从华容道逃出去。
【设计意图】观看微课 3.0 动画,了解华容道游戏的历史背景及由来, 利用 MG 动画呈现,知道游戏的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浓。
2.(播放微课 3.0)了解游戏规则 观看视频后,找生说一说怎样移动棋子(横向或竖向移动) 追问:什么是横向移动,什么是竖向移动?一起动手做一做,
3.(播放微课 3.0)片段,了解关羽上移两格的原因。 板书: 向 移 格 出示游戏规则: (1) 棋子只能在格子上移动,不能离开棋盘。 (2) 棋子只能横向移动或竖向移动。 (3) 重点说出谁向哪移几格。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资源学习游戏规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思考。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该怎样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每个棋子的行走路线,还要说清楚谁向哪移几格,进而出示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有章可循,突出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通过一名同学的展示,在玩的过程中重点要用数学语言说清楚每个棋子的怎样移动的,让孩子们更加明确游戏的规则,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图形的运动,同时也为下面的分组游戏做好示范。 5. 分组游戏:两人一组轮流玩一次,边玩边和同伴说清楚每一步是怎么走的,玩完就坐好,选一组展示。 6.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刚刚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棋子是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直直的移动的,真有数学的眼光!这种眼光在数学学习上特别有用!像这样的运动生活中还有很多。(PPT 动态演示:升国旗、缆车。) 国旗是怎么动的? 缆车是怎么动的?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还有没有这样运动的物体呢?举例说一说。(做好预设) 同学们刚才举例的这些物体都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小结:同学们,你们都长了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给你们点个赞!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物再次感知平移运动。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联想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积累活动经验。
活动二 做一做 — 制作陀螺(PPT 出示陀螺) 在这次的玩转数学活动中,还有陀螺大赛呢!你们想不想参加? 1.(出示课件) 观察陀螺,他的运动的什么特点?(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动)想不想亲手做一个?今天咱们利用学过的图形制作一个陀螺。 (1)师出示 4 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书上已有),增加一个一般三角形。
【设计意图】 受微课 3.0 视频的启发,在制作陀螺中在原有的三个规则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一般三角形,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规则图形做出的陀螺转得更持久,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师示范做陀螺的过程,并向学生一一介绍信封里的图形及工具。 每组每人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的仅有一个图形(形状随机),每组每人一种图形,一根火柴梗,一个牙签(用于穿孔)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孩子毕竟活动经验少,制作陀螺前详细的介绍可以让这样的课堂更加高效,让孩子们了解各个工具的用途,这样他们才能合理的利用时间,避免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 (3)音乐声中制作陀螺,音乐结束停止制作。 2. 谁制作成功了? 小组内四人比赛: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陀螺转的最久。 比赛要求: (1)老师说开始一起转动陀螺。 (2)哪个陀螺转动时间最长的即为获胜。
【设计意图】 学生亲手制作陀螺,积极性高。抓住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去探究哪种陀螺转的最久,学生的回答会更有据可依。 3. 谁获胜了? (1)哪种图形制作的陀螺不容易转稳? (2)观察比较获胜陀螺,都是什么形状的? 4. 为什么圆形的陀螺转得最持久呢?观察你们手中的陀螺,结合刚刚制作的过程,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结合刚刚的比赛进行讨论,使他们更有据所依,“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交流孩子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5. 学生汇报得出结论:对比其他三个图形,圆形最规则,所以做出的陀螺转得最持久。 6. 老师听说圆形陀螺转得最持久,也做了两个陀螺来参加比赛,视频播放教师做的两个圆形陀螺旋转过程及结果(火柴棍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在中间,一个偏了),为什么一个转得持久一个转得不持久?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圆形陀螺转动时间的对比,让学生感知火柴棍插在中心点的必要性,不然陀螺就是失去平衡,转的不够持久。(强调一般三角形的不规则性,中心点也不好找) 3. 观看微课 3.0 视频的陀螺大赛。 反馈小结:把火柴插在中心位置上很重要,转起来不会跑偏。圆做成的陀螺转起来更稳定时间更长。 5.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 你还玩过哪些玩具可以陀螺一样能转动?
活动三 1. 观察竹蜻蜓:PPT 别看它造型很简单,它可神奇呢,知道它为什么神奇吗?(它会飞) 它被西方人称为 “中国螺旋”,据说直升机螺旋桨的发明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放飞竹蜻蜓 2. 请一名同学放飞竹蜻蜓 问:竹蜻蜓的翅膀是怎样 “运动” 的?再用手比划一下。 我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竹蜻蜓呢!书上有制作竹蜻蜓的方法及步骤。同学们也可以课后按照微课 3.0 的教学视频自己来制做一个竹蜻蜓,明天拿到学校来比赛!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再次感知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
《玩一玩做一做》试讲(二)磨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孩子们在 “玩一玩”“做一做” 中,初步地感知到了平移旋转现象,采用 “混合式” 教学模式使得本课的教学环节更生动、紧凑,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为以后更深入地研究图形的运动奠定了基础。
本次试讲,结合上次试讲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了修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整个陀螺大赛顺利完成,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
结合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做好预设,当问题出现时,及时解答孩子们的疑惑,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答辩文稿
预设问题:
预设问题答案:
老师们好,我们来自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我们对预设问题 1 的思考如下: 《玩一玩,做一做》一课,最本质核心的内容是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编排上,本课设计的 “华容道放曹操”、硬纸板制作陀螺以及练习题 2 中制作竹蜻蜓,都是以游戏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
解读教学用书,本单元两节课的实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平移和旋转现象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十分的重要,然而动手操作是积累经验的主要途径,所以这两节课都是通过操作活动来实现的。
《2011 版课标中》提出: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它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本单元学习内容就是根据《标准(2011 年版)》新增的,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以上是我们团队定位本节课本质、核心内容的思考。
采用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所谓 “混合式” 教学,不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线下教育对线上教育的补充,更不是轻率的替代,必须呈现 1+1>2 的效果。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以 3.0 微课 Mg 动画揭示华容道的游戏规则,是利用华容道学习平移这个核心内容的一个现实模型,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平移的活动轨迹。
其次,本节课制作陀螺的图形我们遵循 3.0 微课中的四种图形设计也增加一般三角形。目的是能够让孩子更清楚、 更直观的感受中心对称图形制作陀螺的优势 —— 更稳定,更持久。
最后,在解决制作竹蜻蜓这道练习题时,学生通过课下观看 3.0 微课学习制作竹蜻蜓的方法。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悟。同时,借助 3.0 微课可以反复观看等优势,使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完成竹蜻蜓的制作。接着,通过室外放飞竹蜻蜓,使线上视觉感知与线下操作感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双重体验。
对预设问题 2 的思考如下:
受综合因素影响,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小遗憾。针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时,我们尝试在经历一系列动手操作,形成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感知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我们发现,不同学生表现的学习差异十分明显。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描述存在困难,从此,我们反思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更趋于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而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由此如果再设计这节课,我们仍然以感知为主线,但会将学生列举转变为由教师收集平移、旋转相关的图片等以 PPT 形式呈现,丰富学生视觉感知。并带领学生通过拉黑板、推桌椅、转风车等动作感知平移和旋转,为三年级直观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做好铺垫,积累相关活动经验。
追问问题: 亲爱的对方辩友,你们好,我们的问题是在突破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时,陀螺旋转的最稳这个难点的时候,3.0 微课中有明确的寻找中心点的方法指导。教师并没有采用,而是利用录好的对比视频来进行讲解,这是基于怎样的思考呢?
追问问题答案: 感谢对方辩友提出的追问问题,也感谢对方辩友对我们教学设计进行的深入研读。3.0 微课中明确如何寻找中心点,而我们采用对比视频,我们在备课中也进行了相关研讨,最后没有用微课 3.0 中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因为在 “问题串二” 教材当中出现了笑笑提出的问题: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时,陀螺转的最平稳呢?那么为了寻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觉得基于线上教学的自学情况、微课的时长限制,便于学生对中心点最稳、最省时、最高效的完成,而在现实的课堂当中,我们采用了混合式教学,不是 1+1=2,应该是大于二。
在教学中我们也是采用教参中的建议,再做的时候火柴棍可以从硬纸板不同位置穿过。通过亲自实践,引导学生发现哪种图形的陀螺转的最稳。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呢还可以通过视频让孩子们欣赏民间的陀螺。
再用硬纸板和火柴棍儿制作陀螺的活动,学生们特别感兴趣。有关制作陀螺的内容学生在科学课上也有过接触,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研读教参,我们团队决定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感受扎在不同的位置时,它的旋转是不一样的。然后发现在中心点是最稳的,然后我们采用了线上 3.0 微课提供了一个一般的三角形,这样和书上的这个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一个对比,能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转的会更稳一些。所以说 3.0 微课当中直接告诉我们的中心点的原因就是便于学生更加自主的去探究,然后让学生在操作中自我感知。感受的会更好一些,通过不断的探索操作,深入的感受到中心图形中心点是最稳的。
我再补充几句,我还记得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那告诉我呢,我会知道怎么做。但做给我看我会了解,如果让我参加进去,我才能够完全的理解。所以呢,我们让学生自己通过这个制作陀螺寻找发现中心点最稳。这样的一个操作的过程其实更适合于课堂实际的教学课堂,课堂实际教学和微课教学其实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不能够全用微课教学中的这种教学方式直接挪到这个实际教学中去。我们要区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区别,所以基于混合式教学,我们应该说把微课用到了最关键的地方。还记得我们团队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刘坚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有了联结就可能发生学习,有了讨论就可能发生学习;有了错误就可能发生学习,有了迷失也可能发生学习。所以呢,我们不是为了用微课而用微课,而是要把它用在最有用的地方,这样才好。
以上就是我们对追问问题的理解与思考,答题完毕。
研思促长 不负韶华 ——《玩一玩 做一做》教学设计研讨综述 吉林省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周媛媛
一、研究背景 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论坛的标志性活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 “疫” 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师生隔离在家的特殊情况下,全国中小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 “停课不停学”,有效抵御了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新世纪小学数学研修网更是 “雪中送炭”,为孩子们精心录制 “3.0” 微课,解了燃眉之急。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学校都已复课,复课后的学校教育如何开展?如何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完美结合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第十五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聚焦 “混合式” 教学,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团队四人与教研员陈主任都沉浸在 “混合式教学” 的海洋里。我们从迷茫到清晰,从摇摆到坚定。通过海量阅读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理论知识,观看新世纪小学 3.0 微课,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玩一玩 做一做》为例做实践探索,让理论有了更为实在的落实。
二、研究过程 1. 海量阅读,了解 “混合式” 学习方式 “混合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不论年龄大小,学生对网络都是没有抵抗力的,“混合式” 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补充更多的教学资源。所谓 “混合式” 教学,不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线下教育对线上教育的补充,更不是轻率的替代,必须呈现 1+1>2 的效果。
在本节课制作陀螺的过程中,每一次的研讨课上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 “惊喜”—— 经过反复的磨课,我们团队最后遵循 3.0 微课中的四种图形设计也增加一个一般三角形。目的是能够让孩子更清楚、更直观的感受中心对称图形制作陀螺的优势 —— 更稳定,更持久。
在解决制作竹蜻蜓这道练习题时,学生通过课下观看 3.0 微课学习制作竹蜻蜓的方法。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悟。同时,借助 3.0 微课可以反复观看等优势,使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完成竹蜻蜓的制作。接着,通过室外放飞竹蜻蜓,使线上视觉感知与线下操作感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双重体验。
三、收获成长
回想整个磨课过程,真正收获颇丰,而且越 “磨” 越轻松,越 “磨” 越自信,让初出茅庐的我收获满满:
长路漫漫,继续前行。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上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们会更加潜心阅读专业书籍、不断积累数学素养、钻研课堂教学!让我的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在 “找数学、玩数学、做数学” 中脚踏数学沃土,手摘数学星辰!
周老师的这节课有许多亮点:首先她能够结合线上微课的教学思路与理念,观看微课 3.0 动画,了解华容道游戏的历史背景及由来, 利用 MG 动画呈现,知道游戏的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浓。
周老师抓住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玩华容道游戏棋,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能用语言、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制作陀螺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能用语言、动作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放飞 " 纸蜻蜓 " 这一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旋转。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在快乐中学习。
周老师以微课 3.0 动画导入新课,以游戏比赛贯穿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边玩边思考,知之,好之,乐之,事半功倍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设计精彩至极!
本节课结合生动有趣的微课 3.0 进行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真正感受到玩中乐,乐中知,知中学。周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物再次感知平移运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联想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积累活动经验。
课堂知识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 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课堂知识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 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老师对教材进行精准研读,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采用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为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对网络都是没有抵抗力的,“混合式” 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补充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上这样的活动课,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微课 3.0 的助力,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经验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周老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丰富了感应认识,发现了空间观念。其次,周老师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是一节非常好的课。
本节课最大特点就是以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注意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讨论氛围,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课堂模式,达到 “三维目标” 的要求。
这是一节实践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不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一个数学活动的情境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正在参与数学大活动。两个游戏,一个以动脑为主,一个以动手为主,第一个游戏,规则复杂,本课主要借助微课来帮学生理解,同时又有示范,让学生更快的学会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方式所拥有的共同点,沿一条直线运动。第二个游戏则是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所以让孩子们自己先材制做,再通过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陀螺的特点。将学生学习放到一个开放的、游戏的平台上,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周老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游戏的目的是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丰富了感应认识,发现了空间观念。其次,周老师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是一节非常好的课。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个数学活动的情境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正在参与数学大活动。两个游戏,一个以动脑为主,一个以动手为主,第一个游戏,规则复杂,本课主要借助微课来帮学生理解,同时又有示范,让学生更快的学会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方式所拥有的共同点,沿一条直线运动。第二个游戏则是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所以让孩子们自己先材制做,再通过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陀螺的特点。将学生学习放到一个开放的、游戏的平台上,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