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娟

王学娟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712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24 19:10:12 +08:00
9 G 99 S 25 B
王学娟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够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 “量感” 和 “空间观念”。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不易理解过于概念和抽象化的知识,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化的知识,本课主要采用实物和直观让学生视觉多次体验,进一步理解 “24 时计时法” 和 “12 时 计时法” 两种计时法的本质及联系。

整节课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培养学生的量感。

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个人觉得本课设计过程中导入不够吸引人,如果能插入动画,由矛盾产生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量感是建立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之上的,量感的培养,离不开参照物的建立与支撑。同时也要以实践活动为径,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发展量感提供经验基础。当然也要重视估测,在发展估测能力中提升量感。

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提升量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在猜想、验证、归纳、类比、应用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量感,同时树立知识结构化意识,形成结构化能力。

本节课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说,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通过多个设计,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本课中第一个问题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教科书呈现了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正方形每隔 1 厘米画一个小点,其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体会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每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 10 行,因此一共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第二个问题通过推理,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借助第一个问题的探究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猜测和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面积是 “一大片”,不能只看 “一条线”,初步感知到面积指的是一个面的大小,与长度概念进行区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潘老师在练习设计上是从生活出发,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为之点赞!提点建议:设计分层练习,由浅入深,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水平的能力提升。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面积这一概念,从线到面,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思维难度的一大提升。 在活动中,尝试、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在活动中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空间观念。

教师组织学生经历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本节课学生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本节课能借助课件,使学生 “身临其境” 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 “方 便之门”;能利用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应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引发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课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自然介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 “活动” 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语言简炼,节奏感强,课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非常好。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 “三维” 目标的要求。

本节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2:26 · PVG 20:26 · LAX 05:26 · JFK 08:2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