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艳双

靖艳双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274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03 10:10:54 +08:00
9 G 99 S 45 B
靖艳双 的最新回复

周长的定义并不是书本给出的,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事例出发。教学设计中提供了丰富的感受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认一认的活动感受认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加强学生对 “量感” 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经历购物的过程,感受 1 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量感。

学生在认识了厘米有多长以后,对物体长度的度量有初步感受,接下来是对长度单位的丰富和学习,纪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发展了量感。

教学设计很细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分与秒的关系,在玩中学,让学生体验在 1 分能干很多事,从而对 1 秒、几秒、1 分甚至更长时间的量感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发展量感,让学生体验深刻,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和思考都是有据可循的,王老师对比了教材,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设计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类比、猜想、验证、总结等过程,探究圆锥的体积,发展空间观念。

有趣的测量很有操作体验感,通过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度量让学生发展量感,感受度量的趣味性,并掌握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教学更加高效有意义。

认真阅读了教学设计,十分细致,有前测,让教学设计以及重难点的确定更加有据可循,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并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 “猜想与验证” 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由来,会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细致研读了多遍,受益良多,杨老师提到的 “量感的形成需要经历 “体验‘量’的丰富直观 ——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 标准量产生的必要性 —— 用标准量去测的过程 —— 测量结果的优化” 这一系列过程”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通过环环相扣的设计,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什么求面积时要转化为测量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学会学习。

量感的培养在于体验、操作和感悟,衣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细致,从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经历度量的过程,发展量感。

度量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 “量感”。

教学中注重操作体验感受量感,体会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测、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把体积单位和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在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单位思想。

分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感知的一个重要体验和学习,由学生经常使用的铅笔引入,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感知物体的长短提供了现实依据,进而帮助学生感受新的长度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贾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细致,看得出十分用心,先是国内教材对比,然后中日教材对比,进而解读了量感和学会学习,通过阅读贾老师的设计,受益良多。环节设计新颖,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到体积单位的重要性,并逐步感知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环节紧密,效果较好。

看到了杨老师更新的教学设计,也更加深切的体验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对整体环节的有效把握,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度量,从而归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真正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度量,发展了度量意识,提升了学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学习了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从选课思考、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处处体现了深刻的思考和用心,考虑到量感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也花了许多心思,有非常新颖的绘本课堂引入,再到流畅的教学环节安排,环环相扣,逐层递进,从学科知识和本质层面都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量感,一定能有较好的教学成效。学习之后,受益匪浅,感谢杨老师的分享,一定会持续关注。

本节课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但由于侧面是曲面,所以学生需要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并找到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进而探索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抓准知识新的生长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生活中的比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但这一概念的理解需要经过探索的过程,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学习,感受到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真正意义上理解比。

经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平均分得到的,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到相同的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而平均分的整体不再是一个,可以是多个或者多组,只要是一个整体就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这个分数。

借助微课这样的趣味性又生动十足的内容介绍,带着学生统一把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进行整理复习,探讨学习,发现重难点并努力突破,实现知识的贯通。学习后,很有收获。

学生学习过 2 和 5 的倍数特征后,只注意了个位上的数,因此学生在猜想 3 的倍数时,会自然的认为 3 的倍数特征也和个位上的数字有。由此可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探索就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9:54 · PVG 17:54 · LAX 02:54 · JFK 05:5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