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6233499

13666233499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25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1 11:14:29 +08:00
10 G 0 S 0 B
13666233499 的最新回复

探究新知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一次一次的尝试不同工具,在操作中感悟长方形的面积是面积单位的累加,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区别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初步建立量感。教师通过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根据面积的定义,长方形的面积是最好求的,由此引出课题,而不是由教师抛出课题。并通过学生自行选择工具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让学生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从学生较熟悉的全运会报道出发,以令人震撼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日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现实中,很多学生喜欢直接套用公式求长方体的体积,不愿思考长、宽、高这些一维空间的量与用 “体积单位” 来度量体积之间的关系,甚至混淆长度、面积与体积的单位。重视让学生摆 “体积单位块”,用体积单位块来度量长方体的体积,唤起学生的量感,并使他们进一步感受:从长度的认识到面积的认识,再到体积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量感,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估量、测量、反思、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量感,同时也让学生积累的丰富的学习体验应用于生活。教师采用土豆,橡皮泥等不规则物体来试验,把这种愉悦、有趣带给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量感。

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测、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把体积单位和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单位思想。

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知量,本节课通过操作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感知,进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从具体实物引导抽象工具,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利用时间尺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将抽象的时间直观形象化地刻画,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关系,也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何老师课堂上对学生 “量感” 的渗透,加强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 “量” 的本质理解。

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从绘本引入情境,十分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次操作实验,在活动经验中,不断总结提升,深化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算理,且进一步类比迁移推导出正方形计算公式,整节课紧紧围绕 “量感” 的培养开展教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量感的发展,让我受益匪浅。

黄老师这节《看日历》注重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展开问题,让学生学会日历。学生通过观察、填表、找规律等活动,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黄老师本节课的设计探究层次鲜明,又不乏趣味性,涵盖了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在这节课中,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新课程强调学习数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一分钟能干什么》这一课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就是学习的 “主人”。

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老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明白时针产生的必要性,原来时针是用来记录分针走了多少圈的,深刻理解了为什么 1 时 = 60 分。

本节课老师通过。班级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对长度进行估计,复习估测,并引入新课。再从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究竟是多长。

采用多角度方法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形成清晰的人民币单位认识。付钱、找钱、一元正好买什么,流程清晰,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清晰明朗,量感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估测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本节课采用了三个层次的体验活动首先让学生建立 1 厘米表征模型,使用模型找到基于单位量去估测叠加量找到现实中的物品,再到从具体的量抽象出长度的感知画出叠加量的过程。这样的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增,有效实现了对具体量的深度体验,对叠加量的有效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老师重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让孩子成为训练有素的思考者,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对孩子们思维的锻炼上来

周老师以微课 3.0 动画导入新课,以游戏比赛贯穿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边玩边思考,知之,好之,乐之,事半功倍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设计精彩至极!

一年级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讲授新知的时候,联系旧知。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操作活动去感知、体会数学方法,将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很好的思维品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0:33 · PVG 18:33 · LAX 03:33 · JFK 06: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