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虹

谢志虹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49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5 11:43:38 +08:00
9 G 99 S 90 B
谢志虹 的最新回复

本课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易于吸收思考,活动设计高效。

1m 有多长,学生对 m 的认识有的,但如何让学生对 1m 究竟有多长形成感知记忆,需要老师设计时充分考虑。

周长的认识教学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课堂结构的完整和亮点的设计。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直边图形面积的计量方法就是度量,但如何引导学生推断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知识迁移,需要教学环节的带动。

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课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及生活实际知识的运用。

情境教学,运用 24 时记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量感主要依靠学生的亲身感受与体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测一测,估一估,学生积累量感经验。

学生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教学环节设计丰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以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建立 cm 的空间概念。

本课是发展长度量感的经典起始课程,在认识 1 厘米时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 1 厘米长度的量感的意识。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周长概念,领悟周长内涵,培养量感。

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前测精确,学生经历立体图形的搭建操作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前测精确环节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思维方法。

前测、后测,线上线下,本课有很多新鲜的尝试值得我们思考。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通过学生亲自体会,感受到物体的表面不一样大这个问题,进而观察身边物体表面积大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

姜老师对混合式学习研究深入,借助前测,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因材施教。

姜老师对混合式学习的文献有了充分研究,前测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值得我们学习。

混合式教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千”,感受一千是九百九十九的后继数,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借助微课,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7:07 · PVG 15:07 · LAX 00:07 · JFK 03:0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