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二年级上册《小小商店》

  •  
  •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 4年前 · 47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5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474 次点击  ∙  3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419 条回复   2021-04-24 16:24:51 +08:00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吉林省农安县的周淑艳老师,很荣幸能够代表农安基地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教师搭建这样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基地本次研究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小小商店》一课, 和我一起学习、成长的伙伴还有刘玉华、董玲丽和丁聪老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将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深入研究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学习方式的探索”,结合《小小商店》一课,认真钻研,探索 “发展学生量感的有效措施”,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 真诚期待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各团队取得佳绩!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697#r_73525

    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697#r_73533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697#r_73535

    教学前测(1)(2)及分析报告 https://bbs.xsj21.com/t/1697#r_78507

    初稿课堂照片及研讨照片 https://bbs.xsj21.com/t/1697#r_83473

    【教学设计初稿课后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97#r_83474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97#r_83475

    【教学设计(二)稿课后反思及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97#r_83476

    【教学设计(二)稿课上照片及交流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97#r_87592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697#r_87593

    【教学设计(三)稿课后反思及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97#r_87595

    【教学设计(三)稿课堂照片及研讨照片】https://bbs.xsj21.com/t/1697#r_87594

    【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69

    【教学设计(四)稿课堂实录照片及研讨照片】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81

    【教学设计(四)交流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82

    【《小小商店》后测分析报告】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83

    后测调研试卷及部分案例 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83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697#r_94785

    【课堂教学实录】http://m.youku.com/v_show/id_XNTEzODQ0NTQ4NA==.html?pgcpgcid=UMzY0NjA5NzU0OA%3D%3D&sharekey=c9f3a2b39ed32f831a2baa146d7ce8036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697#r_96337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1

    选课思考

    一、量感内涵:

    史宁中教授指出: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我们从儿童最初的认 “数” 的实际生活中也发现,儿童需要有具体的事物的量,才能回应数。这也印证了数是对量的抽象理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量感是形成量化思想的基础。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学生数学 “量感” 学习的现状分析

    1. 对单位量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于数量而言,学生更习惯于数的知识与学习而形成量的认知,始终处于学习中,即为什么经常忘记数量单位就是这个原因。学生对单位量的含义理解是培养学生 “量感” 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较注重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应用,而对于单位量的理解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单位量有一个更加深刻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学生对单位量的理解浮于表面,制约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和学习中加强意识和运用,也就是让学生由数量的直观到抽象的量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量感。

    2. 单位换算错误率高。计量单位的换算是计量单位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计量单位之间关系的标志,更是发展学生 “量感” 的重要途径。教师对计量单位的讲解,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牢记一些单位进率,但对于为什么这样换算不会作为重点讲解。因此学生对其换算原因缺乏理解,只能死记。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真是、扎实、有效的量感,还是记忆于数的理解,而无法形成量的概念,无法认知,其量感到有意识运用量的能力。

    3. 估测结果 “谬以千里”。估测能力的形成与否是衡量其 “量感” 形成与否的外在表现。在计量单位的练习课中,常常在填单位的题型上闹出不少笑话,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被动接受使学生对数与量的实际应用难以把握,导致估测中出现较大偏差。

    三、学生数学 “量感” 学习的价值意义

    1. 理论意义。

    自 2001 年,《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这一核心概念,立即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对数感的概念界定、内涵、要素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和合理性做出解释”。由于标准没有明确给出 “数” 与 “量” 的界定,虽然在对 “数感” 的界定中提到了 “数量关系”,但在对具体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没有涉及到 “量” 的要求,但数是对数量关系的抽象,而教学中,从教师到学生,易于掌握数及运算和结果,却最容易忽略数是从实际量而抽象出来的本质,从而学生也容易重计算,重抽象而淡化甚至忽略 “量” 的基础与实际性。基于此,量感的研究迫在眉睫。

    2. 现实意义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量感就是对测量事物有多少个标准量的认知积累到直觉判断,可以必须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四、学生数学 “量感” 学习的实践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在教学中注重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尽力让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1. 感知理解 --- 揣摩阶段

    “量感” 培养从感量开始。学生最开始是认识数,而基础是知具体事物,再到抽象出数,因此,教学中,学生感知计量单位,首先要理解某一类量的含义,即某一类量代表的是什么,其次才是具体感知某一个计量单位的意义。小学阶段学习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一些虽未经正式学习却已开始使用。但是用数学概念的形式引入计量单位,并进行精确地刻画,让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对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引入计量单位时,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知。例如,《小小商店》一课,引入阶段,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这种实践性操作正是对学生进行 “面额数值” 的抽象数字进行生活还原 “货币价值” 的真实体会。认知到认识的必要阶段。

    2. 操作体验 --- 钻研阶段

    俗话说:“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方知酒烈。” 只有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测量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有多重、有多久,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在本课解决数学问题 2 时,由于让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

    3. 估测比较 --- 优化阶段

    比较估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量的特征,大致确定估测结果的范围,对估测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标准量的认识,积累标准量累加的经验,提升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测能力的提高意味着量感的增强。教学中,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以下估测活动。本课中,“30 元能买哪些物品”,培养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4. 分析推理 --- 拓展阶段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尤其是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合情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

    五、学生数学 “量感” 学习的实践活动剖析

    1. 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例如,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学变教材上 “静止状态” 的学习材料为 “动态生成” 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个清晰的 “参照”。

    2. 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使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更要贴近生活,而且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六、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认识人民币既是 “数与代数” 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学段目标” 中第一学段(1~3 年级)提出了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结构,拓宽研究视野,我们搜集到内地几个不同版本。

    (一)内地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1. 共性

    在同一个课标下,各个版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存在着差异性,但其中也是有很多共性。

    这几版教材都是把认识人民币安排在低年级,这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毕竟人民币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基本都有购物的经验。

    2.《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人教版、浙教版、西师版、青岛版、冀教版和北师版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多相似处,都是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解决人民币简单的购物问题。

    通过对比这几版教材,有如下发现:对于人民币的学习,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西师版等都安排在一下级下册,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上册。

    (二)北师大版安排到二上学习认识人民币有两点优势

    1. 从一下的第五单元到二上的第二单元,在时间的跨度上,学生的年龄大了几个月,生活经验也更丰富了。

    2. 在兑换大面额人民币及其简单的计算,使用北师大版本的学生可能更容易算对。因为北师大版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前就已经学过了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而人教版只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 100 以内数的认识。

    但不同教材还有不同的编写,比如浙教版,以商店场景切入,使学生能够再现生活经验,但教材以学生的角度提出了 “3.5 元是几元几角” 和 “付 50 元应找多少钱” 的数学问题进入情景,感觉学习切入点有点高,会加深和加重学生认知与学习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小数,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基本进率还不够清楚,易造成学生认知混淆。而北师版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教学小面额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额的人民币,最后通过模拟购物活动的多样化的付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西师版与北师版在人民币认知上有较大趋同,但西师版在模拟购物上有缺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认记层面。

    (三)北师版和人教版教材对比

    它们在学习内容方式、知识点前后顺序上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两套教材整个单元的结构: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单元主要内容知识点是相同的,但具体的编排顺序不同。人教版的解决问题集中放在 “简单的计算” 中,有 2 个课时,习题量也较多,而北师大版除了第 3 课时是专门的解决问题,同时也穿插在前两个课时中。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北师版教科书在编写时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很多购物或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计算,体验付钱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正确计算应付的钱或应找回的钱都是加减法在购物中的重要应用。换钱、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的活动,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1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初稿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 周淑艳 
                     
         学习内容:北师大第 4 版教材二年级上册,14-15 页《小小商店》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 “数与代数” 的领域。本单元原本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编者移到二年级上,主要是由于一年级下孩子的生活中对于人民币的实际花销经验少,特别现在线上消费增多的实际情况,会造成他们知识学习的困难,教学内容后移可以降低教材的使用难度。因为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只有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而本节课是在学生经过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认识小面额货币及简单购物,第二课时 “买衣服” 认识大额人民币并购买单一物品,且尝试不同付钱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一课现实情境中的购买活动。而且前面也学过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在后续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还会涉及到元角分的运用。        
        教材编排本课时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体会付款多样化,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对于解决 “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应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前两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人民币的面值、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在具体的简单购物活动中如何付钱、找钱的方法,而本课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人民币的综合课,通过购物情境,达到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的目的。本课内容除了 “一共要花多少钱” 和 “付给 x 元,买了某件东西,应该找回多少元”、给定具体面值和数量探索付钱方法的购物问题,还涉及到了比较 “x 物比 x 物贵多少元” 这样的为渗透有选择性的购物(节约)思想做铺垫的问题,以及 30 元可以买那两样物品的估算问题。这些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本节课教材增加多达 9 种商品三类,信息增加,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两课的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学习目标:

        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2.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和应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模拟购物过程中解决随机发生的数学问题,特别是量感与面额的综合易混淆认知。
        
        教学准备:课件、样币、简易物品卡(上面写上物品名称与价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启发性谈话:小朋友们都有过商场和超市购物的经历吗?(随机选取 1~2 人说说购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2. 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小商店,大家请看:这里有三张柜台照片,(课件依次出示三张柜台图片),首先是(玩具)柜台,接着是(文具)柜台,最后是(体育用品)柜台。      
        3. 了解柜台内容、获取数学信息      
        柜台上的物品可真多啊!你喜欢哪个柜台呢?快到你喜欢的柜台上去看看都有哪些物品吧!             4.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各个柜台。        
        边听、边看、边想:他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品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从而为后面解决笑笑几人的购物问题以及随后的模拟购物做好铺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物品的价格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都有谁来购物呢?     (一)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第一位顾客是(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请在柜台上找一找,飞机和坦克各卖多少元?谁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物品卡)       
        (2)你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元吗?请你准备好相应的钱,上来帮笑笑买走这两样物品。                 (3)指名学生上台拿钱,展示在投影仪上。     
        (4) 指名学生上台检验是否正确。              
        (二)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1. 第二位顾客是(奇思),谁来说一说:奇思买了什么?他是怎样付钱的?      
        (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大家在柜台上找一找,一盒彩笔需要多少元呢?(……)奇思付了一张 20 元,买了一盒水彩笔,钱用完了吗?        
        生:没有用完,还剩……        
        (3) 该找回多少钱呢?想一想      
        (4) 请找好钱的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当观察员        
        (5) 哪位观察员来说说,付 20 元,买 1 盒彩笔,找回 5 元钱,正确吗?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在前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货币及购物运用的解决的办法,这里只是再次加强学生解决购多件物品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面两个环节中,通过认识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值总数,又在此基础上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 第三位顾客是淘气,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有多少元钱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3 张 1 元是(  )元,2 张 2 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   )元?     
        2. 学生摆出淘气的钱币。      
        3. 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4. 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5.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请其他同学检验。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即 “3 个 1 元是 3 元,2 个 2 元是 4 元” 的再次深入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障碍,也是难点,在此突破难点。】 
        
        (四)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前面的付钱,找钱及买两件物品怎样付钱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五)解决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的问题。
        
        1. 淘气发现,在所有球类中,价格最贵的是(   ),还有(  )也比较贵,这两种球类,哪一个更贵一些呢?贵了多少呢?        
        猜猜淘气会选择哪一样呢?说说你的想法。     
        2. 第四位顾客是妙想,她带了 30 元,想买两样物品,她还没有选好要买哪两样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买法。    
        (2)谁来判断他这样买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3)谁有不一样的买法?         
        
        【设计意图:妙想的问题相对前面 4 道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直接把问题进行简单分解,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示范购物      
         (1)指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购物过   
        (2)从他们的示范中你明白了该怎样购物,请说一说。     
        2. 自主购物       
        (1)各组售货员准备柜台、小账单、钱币,准备好 “开张”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购物,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结与评价       
        (1)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购物成果,由组长分别汇报     
        (2)学生评价,奖励 “最佳售货员” 与 “购物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在刚才的购物活动中,你遇到什么数学问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 你有哪些收获呢?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吗?
        3. 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吗?      
        4.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许多购物活动,人们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需要拿着钱币去购买,所以说,钱币 —— 我们的人民币,在生活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家要爱护人民币。老师也提醒大家,购物时要有选择,注意节约,只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
        (2) 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任务,下午回家,请你们的家长和你们一起去尝试购物,看看你能不能把今天课堂上学的购物本领应用在生活中,好吗?    
        

    课件出示 “购物任务” 1642811a5be96b0a046e3bc553e8162.jpg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共需多少钱             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13404704088
    134047040884年前❤️1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https://bbs.xsj21.com/member/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教师备课过程细致,全面,能够从 “量感 “培养角度进行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清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动脑的能力。

    刘亚男
    刘亚男4年前❤️1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苏晓华
    苏晓华4年前❤️1

    教案设计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付秋颖
    付秋颖4年前❤️1

    通过购物模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DLL
    DLL4年前❤️1

    前面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并且会购买单一的物品,有了一定的直观经验,本节教学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量的积累,很好的帮助学生内化了量感。

    DLL
    DLL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悠悠
    悠悠4年前❤️1

    本节数学课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然后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白杨
    白杨4年前❤️1

    这节课周老师能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情境,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tmy123456@
    tmy123456@4年前❤️1

    周老师是我校最优秀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薛东凤
    薛东凤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DLL
    DLL4年前❤️1

    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本节课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青山中心小学 李也
    青山中心小学 李也4年前❤️1

    在本节课中,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1

    解读教材细致认真,能够从抽象到具体再回到抽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徐家兵
    徐家兵4年前❤️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购物情境。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4年前❤️1

    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宋艳娟
    宋艳娟4年前❤️1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周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关注课堂的生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胡欣
    胡欣4年前❤️1

    本节课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xxy123456
    xxy1234564年前❤️1

    本节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将数学生活化,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宋艳娟
    宋艳娟4年前❤️1

    本节课,通过交流体验学生不仅牢记一些单位进率,还能主动的作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孙凯
    孙凯4年前❤️1

    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

    13756605886
    137566058864年前❤️1

    周老师的课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维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旭林
    陈旭林4年前❤️1

    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将数学生活化,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梁丽华
    梁丽华4年前❤️1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精致细腻,巧妙地把握教材,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不忽略个体的存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杨志远
    杨志远4年前❤️1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刘玉华
    刘玉华4年前❤️1

    教师能创设购物的真实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交易地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刘玉华
    刘玉华4年前

    教学中,通过交流买(卖)东西的经过,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并积累购物经验,体会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方法和步骤,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cfh200403
    cfh2004034年前❤️1

    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在对商品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李艳锋
    李艳锋4年前❤️1

    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

    薛钦晏
    薛钦晏4年前❤️1

    周老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奚明良
    奚明良4年前❤️1

    以课堂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实际让数学走进生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王海英
    王海英4年前❤️1

    整个教案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模拟购物中获取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李娟
    李娟4年前❤️1

    周老师的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孟德礼
    孟德礼4年前❤️1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多少,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tmy123456@
    tmy123456@4年前❤️1

    周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将量感培植我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师生交流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

    裴志杰
    裴志杰4年前❤️1

    本节课孩子们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亲身体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

    张秀梅
    张秀梅4年前❤️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周成杰
    周成杰4年前❤️1

    周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齐丹123456
    齐丹1234564年前❤️1

    周老师的这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

    804595214
    8045952144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比较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教学起来会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孙悦
    孙悦4年前❤️1

    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本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与方向,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走进生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与运用,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亲身体验对 “量” 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周立军
    周立军4年前❤️1

    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安排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丁聪
    丁聪4年前❤️1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多少,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丁聪
    丁聪4年前❤️1

    教师备课过程细致,全面,能够从 “量感 “培养角度进行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清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动脑的能力。

    李莹
    李莹4年前❤️1

    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

    zhoujinzhi
    zhoujinzhi4年前❤️1

    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

    15589696993
    155896969934年前❤️1

    数学的实质是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周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哥
    二哥4年前❤️1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寓教于乐。

    贾春丽
    贾春丽4年前❤️1

    数学的实质是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周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萌萌
    萌萌4年前❤️1

    数学源于生活,周老师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初琳琳
    初琳琳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寓教于乐。

    花瓣
    花瓣4年前❤️1

    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涵涵
    涵涵4年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13689842444
    136898424444年前❤️1

    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内容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1

    周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量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学设计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助于学生对量感的体验,值得我学习。

    梅子123456
    梅子1234564年前❤️1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逻辑性较强,有剃度,值得推荐。

    葛利
    葛利4年前❤️1

    本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实践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从生活实际着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点,并学会了运用,使我受益匪浅,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淋漓尽致地让本节课得以运用。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wang13756411971
    wang137564119714年前❤️1

    对教材解读透彻,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教学设计精致实用。

    翔云
    翔云4年前❤️1

    本节课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运用新教学理念,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是一节好课!

    蒋云侠
    蒋云侠4年前❤️1

    周老师的这节课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完美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gxp123456
    gxp123456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wbh123456
    wbh1234564年前❤️1

    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安排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1483804308
    1483804308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xinshujuan123456
    xinshujuan1234564年前❤️1

    周老师这节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乐呵
    乐呵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2309769696
    23097696964年前❤️1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零度碳酸
    零度碳酸4年前❤️1

    前面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并且会购买单一的物品,有了一定的直观经验,本节教学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量的积累,很好的帮助学生内化了量感。

    15304425922
    153044259224年前❤️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334435941
    3344359414年前

    教师备课过程细致,全面,能够从 “量感 “培养角度进行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清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动脑的能力。

    3228449050
    32284490504年前❤️1

    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前测(1)分析报告
                     
          
          
          为了在我们的教学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逻辑起点,也为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容易错误或者出现
          
          的障碍的地方有所了解和掌握,我们做了第一次 前测。
          
          1.1 至 6 小题,检测学生对人民币的不同单位换算知识掌握情况。
          
          2. 后 6 道小题检测学生对于相同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加减换算情况。

    6264fa7344136eb7ff6d540154d7237.jpg!

                 前测(1)数据分析:
     
          一共测试 32 人,单位换算错误的由 3 人,占 9%,货币面值与货币张数混淆的由 24 人,错误率 75%。
     
          研讨记录
     
          基于对前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研讨:
     
         1. 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沟通,再结合算式进行对应。
     
         2. 单纯的面额和张数混合计算的时候,学生不容易理解,只有在实践中,实物展示中才能加强学生
         
         的货币量感。
     
         3.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对于多张不同面额的货币相加减容易出错,我们再做一次前测试试用货币图
         
         片直观呈现,看看效果。
    
    
                 调整后的前测

    ea53cbbd451aa373fa8b98e4cddedc1.jpg

                  《小小商店》前测(2)分析报告
    
         
         本次测试一共测试 28 人,“几张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一共多少元” 这样的题错 8 人,占 28%,“不同面
         
      额的人民币换一换” 问题,错误 5 人,占 17%。从测试来看,学生对于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还是混淆,
      
      但是对于实物和文字,学生在货币张数和面值数的混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说明把抽象的文字换成直
      
      观的实物, 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会继续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郭宝义
    郭宝义4年前❤️1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黑龙江大庆肇源吴艳秋
    黑龙江大庆肇源吴艳秋4年前❤️1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吉林 双阳 李玉晶4年前❤️1

    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我们从儿童最初的认 “数” 的实际生活中也发现,儿童需要有具体的事物的量,才能回应数。这也印证了数是对量的抽象理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马婷婷
    马婷婷4年前❤️1

    看了周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过去的我教学比较传统,创新性不过够,看了李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如何在量感中教学,让学生学的轻松,乐于学习数学。

    马婷婷
    马婷婷4年前❤️1

    周老师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生的自悟与发现。激趣引入,重视小组合作活动结构合理。

    haoxiuhua123456
    haoxiuhua1234564年前❤️1

    本课是人民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对于找钱,属于 100 以内加减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难点是换钱和付钱的方法,现在社会很少使用现金去付款,而且还要付正好的钱,比如 18 元,学生很可能会直接付 10 元 + 8 元,而忽视了人民币的面额没有 8 元的,因此教学中使学生从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去体验量感是很必要的。本课周老师设计时考虑的很周全,使学生认识到总数额与面值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

    changwei
    changwei4年前

    本节课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liqi
    liqi4年前

    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了具体情境,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小胡不糊涂
    小胡不糊涂4年前

    周老师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胡不糊涂
    小胡不糊涂4年前

    周老师的课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维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胡不糊涂
    小胡不糊涂4年前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Teacher_zhang
    Teacher_zhang4年前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

    丁敏敏
    丁敏敏4年前

    周老师在本课设计中,充分注重学生经验,多次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而不是平常课上,情境导入后就进入做题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是很成功的一节课。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

    让我最佩服的一点是,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维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黑龙江大庆郭忠福
    黑龙江大庆郭忠福4年前❤️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1

    周老师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xiaona1266
    xiaona12664年前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只有通过感知理解、操作实践、估测比较和分析推理,才能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1

    周老师的课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1

    周老师的这节课设置了多种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达成了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xiaona1266
    xiaona12664年前❤️1

    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所以学生对于用纸币支付的多样性组合有所欠缺,通过让学生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使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了问题。

    sym
    sym4年前❤️1

    本节课中周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 购物 " 引入新知,教学中做到 “低起点,突重点,多鼓励,重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极浓厚的购买欲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张咪
    张咪4年前❤️1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https://bbs.xsj21.com/member/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通过模购物,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wangfengying_55
    wangfengying_554年前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段艳云
    段艳云4年前❤️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段艳云
    段艳云4年前

    教师备课过程细致,全面,能够从 “量感 “培养角度进行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清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动脑的能力。

    段艳云
    段艳云4年前

    这节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段艳云
    段艳云4年前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李婷
    李婷4年前❤️1

    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本节课,教师借助 “小小商店” 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运用 “角色扮演” 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以逛超市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布置三个柜台,价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1

    此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教师主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小小商店这一内容内容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1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15804436003
    158044360034年前❤️1

    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本节课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rym130920
    rym1309204年前❤️1

    人民币的换算和如何购物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本节课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教师设计多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会购物,感知量感。

    tf12343
    tf123434年前❤️1

    周老师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这样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zhuhe
    zhuhe4年前❤️1

    贴近生活,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

    zhuhe
    zhuhe4年前

    应用恰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zhuhe
    zhuhe4年前

    合作交流,设计合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

    zhuhe
    zhuhe4年前

    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

    zhuhe
    zhuhe4年前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

    zhuhe
    zhuhe4年前

    本节课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教师设计多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会购物,感知量感。

    leilin
    leilin4年前❤️1

    如果说 “生活化感知” 能为学生量感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那么 “层次化体验”,就能为学生量感形成提供保障。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层层的体验、层层的铺垫,不仅可以建立学生的概念表象,发展学生的量感,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所形成的 “量感” 精确化、精准化、精致化。

    小平
    小平4年前❤️1

    课中教师模拟了真实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 ,感受面额数值与货币价值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货币量感的独特感受,增强量感体验。

    四川成都叶
    四川成都叶4年前❤️1

    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很多时候没有实际去使用钱币,因为很多时候是手机等科技支付,老师在教学中模拟了真实的购物活动,让一些体验较少的孩子融入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逐步积累量感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

    谢福琼
    谢福琼4年前

    本课对于找钱,属于 100 以内加减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难点是换钱和付钱的方法,现在社会很少使用现金去付款,而且还要付正好的钱,比如 18 元,学生很可能会直接付 10 元 + 8 元,而忽视了人民币的面额没有 8 元的,因此教学中使学生从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去体验量感是很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购物情境。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谢福琼
    谢福琼4年前❤️1

    本课对于找钱,属于 100 以内加减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难点是换钱和付钱的方法,现在社会很少使用现金去付款,而且还要付正好的钱,比如 18 元,学生很可能会直接付 10 元 + 8 元,而忽视了人民币的面额没有 8 元的,因此教学中使学生从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去体验量感是很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购物情境。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wei360786795
    wei3607867954年前❤️1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探索新知,从生活中找数学模型,建立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zhongrong525
    zhongrong5254年前❤️1

    计量单位的换算是计量单位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计量单位之间关系的标志,更是发展学生 “量感” 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详细的对计量单位的讲解感知,形成真实、扎实、有效的量感,还

    董波
    董波4年前❤️1

    数学的实质是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周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孝义侯海燕
    孝义侯海燕4年前❤️1

    如果说 “生活化感知” 能为学生量感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那么 “层次化体验”,就能为学生量感形成提供保障。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中教师模拟了真实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 ,感受面额数值与货币价值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货币量感的独特感受,增强量感体验。

    杨丽杰
    杨丽杰4年前

    教者首先以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为切入口,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去体验人民币,并且购买单一的物品有了一定的直观经验,本节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帮助了学生们内化了人民币的量感 。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1

    “量感” 培养从感量开始。学生最开始是认识数,而基础是知具体事物,再到抽象出数,因此,教学中,学生感知计量单位,首先要理解某一类量的含义,即某一类量代表的是什么,其次才是具体感知某一个计量单位的意义。小学阶段学习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一些虽未经正式学习却已开始使用。但是用数学概念的形式引入计量单位,并进行精确地刻画,让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对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引入计量单位时,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知。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

    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这样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1

    安排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atu
    atu4年前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atu
    atu4年前❤️1

    贴近生活,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

    atu
    atu4年前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atu
    atu4年前

    周老师的这节课设置了多种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达成了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atu
    atu4年前

    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很多时候没有实际去使用钱币,因为很多时候是手机等科技支付,老师在教学中模拟了真实的购物活动,让一些体验较少的孩子融入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逐步积累量感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

    atu
    atu4年前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atu
    atu4年前

    周老师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atu
    atu4年前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以逛超市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布置三个柜台,价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xinxin_187
    xinxin_1874年前❤️1

    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

    山西孝义张卫芳11
    山西孝义张卫芳114年前

    本节课有一个环节是模拟购物,这样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zdw197330
    zdw1973304年前❤️1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切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购物环节让学生融入生活,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赞成这位老师在 “量感” 意义分析中说的话: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量感就是对测量事物有多少个标准量的认知积累到直觉判断,可以必须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1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体会付款多样化,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1

    老师在教学中模拟了真实的购物活动,让一些体验较少的孩子融入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逐步积累量感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准备。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

    李小梅
    李小梅4年前❤️1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吉林德惠张海英
    吉林德惠张海英4年前❤️1

    情境教学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意义,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知识,建立模型。本课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量感,使学生量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haoxiuhua123456 谢谢老师的点评,是的,人民币面额的数量与面值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采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量感。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内蒙古包头刘洁 感谢老师的关注,是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使用人民币,在实践活动中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atu 感谢老师的关注与认可,我会更加努力。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吉林辽源孟霞 感谢老师的关注与点评,是的,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先感知具体事物,如本课的人民币,学生认识,然后再抽象出数以及数量关系,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让学生经历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教学设计第一稿课中照片及课后交流研讨照片!!

    [dad171cfe24eb4c2e97642d64b0bff75ff80ee0ebd90c8e9d7d.jpg

    dad171cfe24eb4c2e976ca1782bd445.jpg

    42d64b0bff75ff80ee0ebd90c8e9d7d.jpg

    0b9b99c2ec3284bff681f8d4ece6c9d.jpg

    f33c2519f5d01517c0f4876d6435d59.jpg

    c595a13db5d4a99ea8f9d2be7c1fb19.jpg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教学设计一稿课后反思及交流研讨
                       
      主讲人:周淑艳
      
      试讲班级:长春市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二年三班
      
      讲课时间:2021.3.29 第一节
      
      听课教师:郭喜发(校长)、刘玉华(教学主任)、董玲丽(团队成员)丁聪(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之初,我对 “量感” 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结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初
      
      稿。通过本次试课我发现了很多不足,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反思如下:
      
      1、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和学生配合不默契。
      
      如活动后让学生坐好,教师的口令学生不熟悉,导致有的孩子坐好,有的孩子还在摆弄手里的样币。
      
      上课前,教师应该事先进入讲课班级,和学生说好上课口令, 让学生熟悉老师的口令后再进行教学,
      
      效果就会好了。
    
      2. 课堂中,对于模拟购物活动中的要求不明确。
      
      没有明确要求,导致孩子们买过一次,回到座位看到同伴没回来,接着又去买。又由于教师不熟悉孩
      
      子,所以,课堂上购物活动看似热火朝天,但是后期多余的参与就无效了。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们
      
      会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研究。
      
      3. 教师引导性语言过多。
      
      在问题串一和问题串二时,教师引导性语言过多,学生能口算 12+9=21,也知道买两件商品一共用多少
      
      钱用加法,教师就没必要一步一步去引导了。这样既节省时间,也给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空间。
      
      4. 因材施教不充分。
      
      对认知接受能力不同的同学不完全做到个别辅导,致使个别学生在做关于购物方面的练习时仍不会计算
      
      应找回的钱等等。
      
      二、听课人评价及意见。
      
      1. 郭喜发(校长):
      
      (1)本课资源过多,问题串不少,让学生梳理信息时间不宜过长,二稿要调整方案。
      
      (2)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串时,课件可以出示相应的提示,让组长明确分工。
      
      (3)购物活动要让学生明确活动规则,可以每组一个人或两个人前去购买,这样才有序。
      
      (4)计算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花了多少钱,要会算账,别丢钱。在学生的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2. 刘玉华(教学主任)
      
      (1)售货员身边应该配一名记录员,监督买卖双方是否计算错误。
      
      (2)让学生想好买什么,需要多少钱,再去购买。这样能避免学生盲目购买。
      
      (3)让学生体会付款多样化的同时,注意量感的培养。
      
       (4)记录单要重新设计。
      
      3. 董玲丽(团队教师)
      
      (1)游戏本身就吸引孩子,但是需要制定合适的规则,不然活动就失去本质了。
      
      (2)对于问题串 3,可以让孩子先看文字,说一说淘气一共有多少钱,现在头脑里建立一个表象,再拿
      
      出钱币摆一摆,这样直观的出示,再算一算,学生就会建立充分的认知,感知钱币的总值。
      
      4. 丁聪(团队教师)
      
      (1)2 张 2 元,学生对这里的两个 2,没有建立充分的认知,2 张和 2 元混淆,这是不同的两个 2 ,单位不
      
      一样,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中体会不同。
      
      (2)在学生计算 72-68 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知道,4 元加上拿出去的 68 元等于 72
      
      元。
      
      (3)本课中 “售货员” 的收获最大,“售货员” 一个太少,“顾客” 太多,会忙不过来,多一个既可
      
      起监督作用,又可帮助点钱、结帐。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校长和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位老
           
       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二稿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 周淑艳

    学习内容 :北师大第 4 版教材二年级上册,14-15 页《小小商店》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 “数与代数” 的领域。本单元原本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编者移到二年级上,主要是由于一年级下孩子的生活中对于人民币的实际花销经验少,特别现在线上消费增多的实际情况,会造成他们知识学习的困难,教学内容后移可以降低教材的使用难度。因为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只有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而本节课是在学生经过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认识小面额货币及简单购物,第二课时 “买衣服” 认识大额人民币并购买单一物品,且尝试不同付钱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一课现实情境中的购买活动。而且前面也学过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在后续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还会涉及到元角分的运用。        

    教材编排本课时的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体会付款多样化,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及量感。数感是在计算与操作中巩固与发展,而量感是在人民币的张数上进行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对于解决 “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应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前两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人民币的面值、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在具体的简单购物活动中如何付钱、找钱的方法,而本课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人民币的综合课,通过购物情境,达到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的目的。本课内容除了 “一共要花多少钱” 和 “付给 x 元,买了某件东西,应该找回多少元”、给定具体面值和数量探索付钱方法的购物问题,还涉及到了比较 “x 物比 x 物贵多少元” 这样的为渗透有选择性的购物(节约)思想做铺垫的问题,以及 30 元可以买那两样物品的估算问题。这些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本节课教材增加多达 9 种商品三类,信息增加,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两课的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学习目标

        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2.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和应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教学难点 :人民币张数的量感与面额数值的综合易混淆认知。

    教学准备 :课件、样币、简易物品卡(上面写上物品名称与价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出示超市情境图:这是哪里?你们去购过物吗?(随机选取 1~2 人说说购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2. 老师也想开一家小小商店,想聘请几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你们想应聘吗?

    2. 想应聘售货员和收银员,你们得通过我们数学小伙伴们的考验才行,有信心吗?考验场地就定在小小商店。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家请看:这里有三张柜台照片,(课件依次出示三张柜台图片),首先是(玩具)柜台,接着是(文具)柜台,最后是(体育用品)柜台。

        3. 从这些柜台上,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的积累与发展,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从而为后面解决笑笑几人的购物问题以及随后的模拟购物做好铺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物品的价格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第一个考验我们的是谁呢?

    (一)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出示 3.0 微课,由笑笑提出问题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你能帮助她解答这个问题吗?

    (二)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1. 第二位考验我们的是(奇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奇思付了一张 20 元,买了一盒水彩笔,钱用完了吗?        

         (3) 找回 5 元钱,正确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付钱超过商品价格,赶紧相减把钱找。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在前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货币及购物运用的解决的办法,这里只是再次加强学生解决购多件物品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面两个环节中,通过认识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值总数,又在此基础上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 这么热闹的场面怎么少得了淘气呢?快看淘气他的问题是什么?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有多少元钱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 小组合作摆出淘气的钱币。

    3. 大屏幕出示:3 张 1 元是(  )元,2 张 2 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   )元?     

     4. 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5. 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6.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购物付钱的方式多样,但是总额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和前测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即 “3 个 1 元是 3 元,2 个 2 元是 4 元” 的再次深入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障碍,也是难点,在此突破难点。

    (四)30 元能买哪些物品?

    1. 第四位考验我们的是妙想,她带了 30 元,想买两样物品,她还没有选好要买哪两样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买法。    

    (2)谁来判断他这样买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3)谁有不一样的买法?

    (4)能不能超过 30 元?不到 30 元可以吗?

    (五)解决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的问题。

    1. 淘气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出示情境图)

    2. 出示情境图:贵是什么意思?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用什么法?(减法)

    3. 快动笔帮助淘气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妙想的问题相对前面 4 道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直接把问题进行简单分解,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

    (四)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 你们的表现棒极了,智慧老人也要考考你们呢,有信心吗?

    2.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 先和同桌说一说。

    4. 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前面的付钱,找钱及买两件物品怎样付钱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恭喜同学们通过了考验,我们先请收货员和收银员上岗吧。其他同学可以到你喜欢的柜台前购物,一轮结束后,我们再交换身份,好吗?先来看活动要求。

    1 明确购物要求。

    活动指南:

      A. 对顾客的要求:

    (1)文明购物,注意排队。

    (2)每人只能买一次物品。

    (3)先选好物品,看好价格,把要买的物品和要付的钱记录在购物单上。

    (4)购物后,小组成员交流检查购物单,看有没有付钱或找钱的错误。

    B. 对售货员的要求:

    (1)文明待客。

    (2) 算好钱,找对钱。

    2. 自主购物  

    学生自由购物,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结与评价   

    (1)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购物成果,由组长分别汇报     

    (2)学生评价,奖励 “最佳售货员” 与 “文明顾客”。

    表扬文明顾客,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能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在刚才的购物活动中,你遇到什么数学问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 你有哪些收获呢?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吗?     

    3. 我们今天自己开办了一个 “小小商店”,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好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共需多少钱 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第二稿研讨记录

    主讲人:周淑艳

    试讲班级:长春市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二年三班

    讲课时间:2021.4.6 第三节

    听课教师:王峰(进修学校校长)郭喜发(校长)、刘玉华(教学主任)、董玲丽(团队成员)

    丁聪(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课后反思

    1. 课堂中,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对于去柜台前买货过于兴奋,对于活动要求虽然已经明

    了,但是还是有想去偷偷再买一次的想法,意犹未尽,导致活动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2. 要求过多,如:每个人只能购买一次,有很多孩子误以为只买一件商品了。

    二、听课人评价及意见。

    1. 王峰(进修学校校长)教师要少说,学生要多做,让学生在实践买卖中 体会付款多样化,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及量感。

    (1)在第一个问题串后,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强化体验。

    (2)借助板演,更直观帮助学生建立人民币数额与价值表象。

    2. 郭喜发(校长):

    (1)针对学生对购物活动的热衷,及在活动中我们资源的不足来考虑,把去柜台排队购物

    改成小组购物,我们再次试课,对比两节课的效果。

    (2)购物后,学生的交流时间过少,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3. 刘玉华(教学主任)

    (1)购物单是否还要修改?如有的学生手中有 12 元,他却要付 13 元,再让收货员找回 1

    元,多此一举就是为了填写购物单。

    (2)让学生体会付款多样化的同时,注意量感的培养。

      3. 董玲丽(团队教师)

    游戏本身就很吸引孩子,从课堂看,活动还是不够有秩序,我们是否要修改规则,不然活

    动就失去本质了。

      4. 丁聪(团队教师)

    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再做总结。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校长和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

    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WU
    WU4年前

    本节课基于孩子的学情,老师设计了有趣的购物小活动,让孩子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进行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WU
    WU4年前❤️1

    在数学课堂的知识点里,老师分析中提到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感触颇深。小学是量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娃娃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利于孩子的终生学习。

    WU
    WU4年前

    老师分析的很透彻,让我受益颇深。

    WU
    WU4年前❤️1

    周老师本节课设置了多种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去解决,突破重难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小女人
    小女人4年前❤️1

    老师对 “量感” 的理解很深刻。并且,本节课围绕 “小小商店” 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购物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整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符合课标的要求!

    15704408000
    157044080004年前❤️1

    教师在引入阶段,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这种实践性操作正是对学生进行 “面额数值” 的抽象数字进行生活还原 “货币价值” 的真实体会。

    蒲倩羽
    蒲倩羽4年前❤️1

    周老师本节课的设计重难点突出,并且具有就条理性,本课相当于本单元的总结课程,是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和会计算人民币后设计的,并且学生已充分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我觉得这课的设计老师相对引导较多,应该更加放手让学生参与,在前几个问题的的设计上,老师只需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1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的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中,对购物问题的理解将变得更加容易。

    jtlixu
    jtlixu4年前❤️1

    量感起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本节课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并让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

    fxh1006
    fxh10064年前❤️1

    周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

    hanyang900109
    hanyang9001094年前❤️1

    这节课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实际情境,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设计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取、付、找的过程,建立学生的量感。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1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qq2353113
    qq23531134年前❤️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 “单位量” 的理解,让学生体会 “量感”

    王琳17839982987
    王琳178399829874年前❤️1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揭示问题、建立模型和强化理解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的设计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更要贴近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4年前❤️1

    本课对于找钱,属于 100 以内加减法,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难点是换钱和付钱的方法,现在社会很少使用现金去付款,而且还要付正好的钱,比如 18 元,学生很可能会直接付 10 元 + 8 元,而忽视了人民币的面额没有 8 元的,因此教学中使学生从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去体验量感是很必要的。本课周老师设计时考虑的很周全,使学生认识到总数额与面值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4年前❤️1

    学生在自己实践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最深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构建明确的对于量的感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量的存在,获得更多的生成。

    Candyeva
    Candyeva4年前❤️1

    周老师课前对量感这一核心概念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找和思考总结,所以才能从各个方面对量感进行解读,值得学习。此外,教学设计内容也很丰富,设计环节紧扣生活实际。

    zhong456123789
    zhong4561237894年前❤️1

    周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探究为学习途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活动,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这节活动课形式更为丰富多变。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4年前❤️1

    周老师的《小小商店》课中她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方面给我们启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操作性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zhaohy
    zhaohy4年前❤️1

    在本节课中量感该如何体现呢?我想可以从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体现;可以从货币与所买商品之间的关系体现。

    wgx1986
    wgx1986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逛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rose2251
    rose22514年前❤️1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 “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 通过三个收银员和三个柜台经理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极浓厚的购买欲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4年前❤️1

    周老师这节课《小小商店》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4年前❤️1

    周老师通过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为后面解决的购物问题做好铺垫,接着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霞
    杨霞4年前❤️1

    周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通过购物模拟活动,使抽象变得形象,并贴近生活,充满体验感,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有趣,有用,有效。

    燕子
    燕子4年前❤️1

    周老师设计了模拟购物活动,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而且学生在模拟中对人民币建立了正确的量感。

    贝贝妈咪
    贝贝妈咪4年前❤️1

    周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 超市 "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 超市 "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5037158702lyy
    15037158702lyy4年前❤️1

    这节课,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对于二年级上册学习的学生,如何做到有序观察,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要想做到做好,很难,但是,周老师启发性的谈话中慢慢渗透了观察的顺序,还要对介绍的顺序进行:边听 - 边看 - 边想,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二年级的孩子有事可忙,还要知道怎么忙!太好了!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老说非常有效!后续第二个环节: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的学习中,老师的问题明晰准确,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阅读 --- 思考 --- 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贝贝妈咪
    贝贝妈咪4年前❤️1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931563581
    9315635814年前❤️1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congshuang
    congshuang4年前❤️1

    周老师设计的本节课中通过让孩子从模拟购物体验的情境中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数学方面的发展和思考。从抽象到具体,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保证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pingan
    pingan 4年前❤️1

    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周老师设置模拟购物的情境,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15037158702lyy 感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我会更加努力的。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蒲倩羽 非常感谢老师的点评与指导,这个建议也是我们团队正在探讨的,我们会在一稿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lwh123456
    lwh1234564年前

    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zhaohuimin37
    zhaohuimin374年前❤️1

    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学生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知更加深刻,这样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康晓岗
    康晓岗4年前❤️1

    周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前测的使用,只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深刻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周老师也是按照前测结果展开的。教材是固定的,使用教材的人是灵活的,只有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展开教学。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三稿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 周淑艳

    学习内容 :北师大第 4 版教材二年级上册,14-15 页《小小商店》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 “数与代数” 的领域。本单元原本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编者移到二年级上,主要是由于一年级下孩子的生活中对于人民币的实际花销经验少,特别现在线上消费增多的实际情况,会造成他们知识学习的困难,教学内容后移可以降低教材的使用难度。因为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只有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而本节课是在学生经过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认识小面额货币及简单购物,第二课时 “买衣服” 认识大额人民币并购买单一物品,且尝试不同付钱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一课现实情境中的购买活动。而且前面也学过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在后续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还会涉及到元角分的运用。        

    教材编排本课时的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体会付款多样化,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及量感。数感是在计算与操作中巩固与发展,而量感是在人民币的张数上进行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对于解决 “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应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前两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人民币的面值、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在具体的简单购物活动中如何付钱、找钱的方法,而本课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人民币的综合课,通过购物情境,达到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的目的。本课内容除了 “一共要花多少钱” 和 “付给 x 元,买了某件东西,应该找回多少元”、给定具体面值和数量探索付钱方法的购物问题,还涉及到了比较 “x 物比 x 物贵多少元” 这样的为渗透有选择性的购物(节约)思想做铺垫的问题,以及 30 元可以买那两样物品的估算问题。这些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本节课教材增加多达 9 种商品三类,信息增加,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两课的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学习目标

        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2.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和应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教学难点 :人民币张数的量感与面额数值的综合易混淆认知。

    教学准备 :课件、样币、简易物品卡(上面写上物品名称与价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出示红包动画:同学们,过年你们都收到压岁钱了吧?老师也给你们每人准备了红包,快打开看一看,里边有多少钱?

    2. 这些钱能做什么呢? (买东西)要想买东西我们得去(商店)

    3. 我们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小商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小小商店看一看,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4. 听说这家小小商店要招聘售货员,你们想应聘吗?

    5. 想应聘售货员和收银员,你们得通过神秘人的考验才行,有信心吗?考验场地就定在小小商店。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家请看:这里有三张柜台照片,(课件依次出示三张柜台图片),首先是(玩具)柜台,接着是(文具)柜台,最后是(体育用品)柜台。

    6. 从这些柜台上,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的积累与发展,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从而为后面解决笑笑几人的购物问题以及随后的模拟购物做好铺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物品的价格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第一个考验我们的是谁呢?

    (一)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出示 3.0 微课,由笑笑提出问题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 你能帮助她解答这个问题吗? 先悄悄的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2. 算出来了吗?谁能说一说。

    3. 你想怎样付钱呢?

    (二)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1. 第二位考验我们的是(奇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指生回答。       

     (3) 找回 5 元钱,正确吗?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你有 50 元,想买一个书包,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教师小结:付钱超过商品价格,赶紧相减把钱找。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在前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货币及购物运用的解决的办法,这里只是再次加强学生解决购多件物品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面两个环节中,通过认识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值总数,又在此基础上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 下一个神秘人是(淘气),他的问题是什么?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有多少元钱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 小组合作摆出淘气的钱币。

    3. 大屏幕出示:3 张 1 元是(  )元,2 张 2 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   )元?     

     4. 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5. 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6. 如果可以使用其他人民币,你想怎样付钱?

    7.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购物付钱的方式多样,但是总额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和前测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即 “3 个 1 元是 3 元,2 个 2 元是 4 元” 的再次深入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障碍,也是难点,在此突破难点。

    (四)30 元能买哪些物品?

    1. 第四位考验我们的是妙想,她带了 30 元,想买两样物品,她还没有选好要买哪两样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买法。    

    (2)谁来判断他这样买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3)谁有不一样的买法?

    (4)能不能超过 30 元?不到 30 元可以吗?

    设计意图:妙想的问题相对前面 4 道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直接把问题进行简单分解,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

    (五)解决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的问题。

    1. 淘气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出示情境图)

    2. 出示情境图:贵是什么意思?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用什么法?(减法)

    3. 快动笔帮助淘气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可以参与量的计算,也可以进行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实际的人民币感受人民币量的价值差异。

    (六)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 你们的表现棒极了,智慧老人也要考考你们呢,有信心吗?

    2.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 先和同桌说一说。

    4. 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前面的付钱,找钱及买两件物品怎样付钱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恭喜同学们通过了考验,我们先请售货员上岗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是售货员,一轮结束后,我们再交换身份,好吗?先来看活动要求。

    1 明确购物要求。

    活动指南:

      A. 对顾客的要求:

    (1)先选好物品,看好价格,把要买的物品和要付的钱记录在购物单上。

    (2)购物后,小组成员交流检查购物单,看有没有付钱或找钱的错误。

    B. 对售货员的要求:

    (1) 算好钱,找对钱。

    2. 自主购物  

    学生自由购物,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结与评价   

    (1)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购物成果。

    (2)学生评价,奖励 “最佳售货员”。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在刚才的购物活动中,你遇到什么数学问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 你有哪些收获呢?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吗?     

    3. 我们今天自己开办了一个 “小小商店”,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好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算钱 付钱 凑钱 找钱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教学设计三稿研讨反思

    主讲人:周淑艳

    试讲班级:长春市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二年一班

    讲课时间:2021.4.12 第五节

    听课教师:刘玉华(教学主任)、董玲丽(团队成员)

    丁聪(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课后反思

      1. 第一个问题串过度太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2. 购物前,应该让学生探讨一下怎样购物,这样就不会出现无序现象了。

    二、听课人评价及意见。

    1. 刘玉华(教学主任)

    (1)购物单还要修改。购物单信息量过大,孩子忙于计算,又忙于购物,导致时间过多浪费,买卖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的孩子没有看清问题。如剩多少钱,有的孩子以为找回多少钱了。

    (2)板书课题应写在中间,这样更醒目。

    2. 董玲丽(团队教师)

    课件出示红包时,可以设置声音,不然没有效果。

      3. 丁聪(团队教师)

    学生在汇报红包里有多少钱时,可以让学生说具体,如:有几张几元,几张几角。这样,其他同学能判断他数的对不对。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校长和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华赟
    华赟4年前❤️1

    史宁中教授指出: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我们从儿童最初的认 “数” 的实际生活中也发现,儿童需要有具体的事物的量,才能回应数。这也印证了数是对量的抽象理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量感是形成量化思想的基础。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王朝霞
    王朝霞4年前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量感是形成量化思想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liumeirong
    liumeirong4年前

    本课中周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是课前的学情调研,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有的放矢,以生为本,真正的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处、迷茫处;第二是课前周老师对于量感的内涵、策略等等做了大量的研究,真的是下足了功夫!第三: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验证、回归生活情景中应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 “量” 的大小,量的变化,量的等价交换!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更要贴近生活,而且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1

    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学生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小雍豆子姐姐
    小雍豆子姐姐4年前

    人民币是抽象的量。本节课中,通过算钱、付钱、找钱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价值,体会人民币中,不同面额之间的关系;人民币与商品的关系,体会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黑龙江大庆姜丽
    黑龙江大庆姜丽4年前

    本节课,周老师借助 “小小商店” 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运用 “角色扮演” 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meng
    meng4年前

    周老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在 “买、算、付款” 的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感知,能正确使用人民币。

    yyj123456
    yyj1234564年前

    本节课模拟购物环节,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价值,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形成量感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zuozuo
    zuozuo4年前

    @13404704088 数学来源与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课通过模拟购物体验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进行了量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量感理解。

    LT666
    LT6664年前

    周老师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量感。

    chenqiuyi
    chenqiuyi4年前❤️1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抽象到具体,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保证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0161001
    201610014年前

    在操作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设计的非常好!

    山西运城冯文娟
    山西运城冯文娟4年前

    老师设计的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量感的建立,环节紧凑,教学思路清晰。

    wangjingxia0654
    wangjingxia06544年前

    周老师这节课借助 “小小商店” 学生熟悉的情景,运用 “角色扮演” 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周老师设计的本节课中通过让孩子从模拟购物体验的情境中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数学方面的发展和思考。从抽象到具体,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保证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良好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从周老师的设计中我感受到了量感是在一步一步积累中生成的。

    sxjxdysyxxyxh
    sxjxdysyxxyxh4年前

    量感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yanyan5577
    yanyan55774年前

    周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了多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行了简单的购物体验活动,完成了对人民币单位及其单位换算的全面认识,在用钱交易的过程中,掌握了简单的购物能力,能够顺利的进行换币、付钱、找钱等活动。

    yanyan5577
    yanyan55774年前

    从抽象的人民币到具体的人民币,这是一个从思考到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量及其价值,并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使在购物单元发展学生量感的真正意义。

    wsn4970
    wsn49704年前

    本节教学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这种实践性操作正是对学生进行 “面额数值” 的抽象数字进行生活还原 “货币价值” 的真实体会。

    wsn4970
    wsn49704年前

    最后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uyunhua123
    duyunhua1234年前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本节课周老师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duyunhua123
    duyunhua1234年前

    情境教学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意义,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知识,建立模型。本课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量感,使学生量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duyunhua123
    duyunhua1234年前

    在数学课堂的知识点里,老师分析中提到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感触颇深。小学是量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利于孩子的终生学习。

    yanyan5577
    yanyan55774年前

    学生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yanyan5577
    yanyan55774年前

    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A13944991426
    A139449914264年前

    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 “逛超市” 为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充分活动的空间,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duyunhua123
    duyunhua1234年前

    周老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谭钊
    谭钊4年前❤️1

    周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关注孩子好动、对新生物好奇的年龄特点,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设计了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整节课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川成都王梦月
    四川成都王梦月4年前

    周老师从培养量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琪琪77
    琪琪774年前

    由于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用钱买东西的经验,所以这节课我的思考是可不可以预设一些需要孩子们自己花钱或找钱的活动,让数学真正地为生活服务。

    258369qq
    258369qq4年前

    本节课是在孩子们认识了元角分之后的内容,孩子对货币有了初步的感知。本节课周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完整,每个环节想得都很细,从生活实践购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数感带动量感的感知,在估计够不够的过程中培养量感,以及单位换算都是在以不同的角度来感知量感

    gaoying0601
    gaoying06014年前

    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gaoying0601
    gaoying06014年前

    本节课实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教师做好了引导的工作,增强了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gaoying0601
    gaoying06014年前

    周老师在教学时渗透数学源于生活,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方式活泼学生非常乐于学习。通过示范如何购买东西,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乐颜
    乐颜4年前

    周老师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经历亲身体会、思考的过程,初步认识人民币。并结合简短有趣的抢答活动,进一步辨别相近的人民币,突破认识人民币的难点。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利用微课巧妙地拓展延伸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探索出了培养量感的有效方法。

    乐颜
    乐颜4年前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乐颜
    乐颜4年前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乐颜
    乐颜4年前

    周老师以生动、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知。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一场闹剧
    一场闹剧4年前

    爱因斯坦曾说:让学生忘记在学校所学的一切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周老师这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空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感受知识的生成。同样,量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渐渐萌芽长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wangmingzhu
    wangmingzhu 4年前

    在本节课中,周老师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blue16度
    blue16度4年前

    周老师在小小商店这一课中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做游戏,小组合作方式,使人民币的认知和运用更加直观形象。让学中玩玩中学变成现实,使量感真正走入孩子的心中!

    李东旭
    李东旭4年前

    本节数学课把课堂给孩子,鼓励学生探究、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得数学知识,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yuhaijing
    yuhaijing4年前

    本课周老师设计时考虑的很周全,使学生认识到总数额与面值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探究为学习途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活动,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这节活动课形式更为丰富多变。

    yuhaijing
    yuhaijing4年前

    量感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

    gaoying0601
    gaoying06014年前

    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gaoying0601
    gaoying06014年前

    本节课周老师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 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yanglele870803
    yanglele8708034年前

    老师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用模拟的方法展示了一个小小的购物情景,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模拟购物”,使他们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waylin02
    waylin024年前

    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购物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如何检验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waylin02
    waylin024年前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

    waylin02
    waylin024年前

    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ldm4978
    ldm49784年前

    周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ldm4978
    ldm49784年前

    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ldm4978
    ldm49784年前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shaomingzhu0802
    shaomingzhu08024年前

    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本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与方向,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走进生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与运用,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亲身体验对 “量” 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刘影
    刘影4年前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的认识量,培养量,感知量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4年前

    本节课的新授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问题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解决已有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解决,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4年前

    本节课的第三环节巩固应用上设计非常好,学生由理论上的购物飞跃到实践的购物,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懂得怎样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由浅入深,先是示范购物,为后面自主购物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ldm4978
    ldm49784年前

    周老师课堂活动设计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如应聘售货员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过程,同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

    ldm4978
    ldm49784年前

    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活动为主,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采取及时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xuf13944051060
    xuf139440510604年前

    本节课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浅入深使学生充分感知量。

    xuf13944051060
    xuf139440510604年前❤️1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量感就是对测量事物有多少个标准量的认知积累到直觉判断,可以必须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xuf13944051060
    xuf139440510604年前

    模拟购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很多小细节都可以体会到老师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整堂课充分训练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chunyubook
    chunyubook4年前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 “喜欢数学”、“会做数学”,而且还要 “会用数学”。

    Memory方
    Memory方4年前

    模拟购物情节,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充分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lyt
    lyt4年前

    我和周老师选择的是同一节课 ————《小小商店》,看了周老师的课我真是自愧不如,周老师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这非常的棒,从动手操作感受量感。

    郑东雪
    郑东雪4年前

    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购物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悦悦
    小悦悦4年前

    周老师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深刻全面,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赵珊珊
    赵珊珊4年前

    周老师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 “量感”,并将抽象的人民币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体验中感知人民币的大小、多少,应该如何去付钱。在活动中掌握购物能力,将抽象的 “量感” 放到学生可以感知的实际生活中,拉进数学和生活的距离。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本节课由浅入深,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量感,同时培养了孩子理解和思维逻辑能力,是一节突出的数学课

    sxjxdysyxxyxh
    sxjxdysyxxyxh4年前

    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由浅入深使学生充分感知量。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通过购物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中体验人民币的运用,培养了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了如何运用人民币及大小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从中培养孩子们量感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本节课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一节亲身体验的实践性课堂。

    yan
    yan4年前

    量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让学生真正的去体会量感,还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培养,周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亲身经历,理解人名币的换算和计算。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周老师的这节课,通过找钱这一环节,明确了找钱的计算方法和必要性,孩子们通过这种亲历实践活动去感受整钱的量,从体验中获得了对量感的独特感受,逐步增强了自己的量感,从而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周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方法,培养了孩子思维逻辑的灵活性。

    lpine520
    lpine5204年前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解决算钱、付钱和找钱的三类问题,渗透量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发展货币量感。

    xuf13944051060
    xuf139440510604年前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构建新知的体验,让学生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周老师在整节课过程中创设了具体情境,并根据情境提出了关于算钱、付钱、找钱的三类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购物活动中,培养孩子们思维逻辑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和发展量感。

    lyt
    lyt4年前

    导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的积累与发展,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

    lyt
    lyt4年前

    学生的估测能力的培养依托丰富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元、角、分的表象,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依托多种感官对 “元、角、分” 进行建构,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配合下,逐渐形成量感。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周老师的这节课,通过付钱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同时涉猎了生活知识和技巧,为孩子们拓宽视野,更多了解生活实际,进行了正确引导。

    meyerjy000
    meyerjy0004年前

    教师开课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

    fff123
    fff1234年前

    周老师的这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

    李杨
    李杨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多少,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fff123
    fff1234年前

    本节课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一节亲身体验的实践性课堂。

    meyerjy000
    meyerjy0004年前

    这节课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吕晓彤
    吕晓彤4年前

    整节课设计从整体到部分都非常合理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做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meyerjy000
    meyerjy0004年前

    俗话说:“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方知酒烈。” 只有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测量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有多重、有多久,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

    suhong
    suhong4年前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情境的购买活动,这节课设计了多种购买活动,通过这种真实的活动,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ljy123456
    ljy1234564年前

    这节课,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从中由浅入深地使学生充分感知了量,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ljy123456
    ljy1234564年前

    周老师从培养量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waylin02
    waylin024年前

    学生在体验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了解如何用人民币去支付,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知更加深刻,这样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waylin02
    waylin024年前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13392382244
    133923822444年前

    周老师的《小小商店》这节课将抽象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获得 “量” 的感悟,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

    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4年前

    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多少,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28

    dushushuang
    dushushuang4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借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感受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dushushuang
    dushushuang4年前

    本节课,学生经过自主观察、操作活动,感悟 “元”“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培养 “量感” 这个核心因素。

    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4年前

    周老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4年前

    本节课围绕 “小小商店” 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购物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整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符合课标的要求!

    严小平
    严小平4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量感就是对测量事物有多少个标准量的认知积累到直觉判断,可以必须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严小平
    严小平4年前

    。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lyn910117
    lyn9101174年前

    谈话引入是当前比较常用的引入方式,老师的语言简洁,提问的指向性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很细致,活动环节也很清晰,重难点突出。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4年前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4年前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完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通过创设一个个情境,提出一个个学习任务,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4年前❤️1

    老师准备了要购买的一些物品贴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提出第三个问题 “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时,肖老师拿出了自己制作好的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的 “人民币”,让学生上台给大家展示他要怎样付钱。把购物活动演得活灵活现。然后,进行模拟购物。4 人一组,每组分别发一些 “人民币”,并且发的钱都不一样多,通过小组合作,每组都做到了把自己组的钱花光,然后老师又提出有没有哪一组想省着点花,这时该怎样付钱,怎样找钱。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4年前

    让学生自主确定商品的价格,认识商品分类摆放的方法,了解商品的价格,经历了商店的创办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收集信息的能力。

    dushushuang
    dushushuang4年前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量感,并在体验中获得了量感。

    dushushuang
    dushushuang4年前

    《小小商店》这节课将抽象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获得 “量” 的感悟,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

    商颖玲
    商颖玲4年前

    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

    商颖玲
    商颖玲4年前

    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

    dushushuang
    dushushuang4年前

    周老师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设计由浅入深,先是示范购物,为后面自主购物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验证、回归生活情景中应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 “量” 的大小,量的变化。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沈玉松
    沈玉松4年前

    创设实际情境,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设计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取、付、找的过程,建立学生的量感。

    王红玉
    王红玉4年前

    以模拟的方法展示了一个小小情景,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模拟购物”,使他们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王红玉
    王红玉4年前

    教学时渗透数学源于生活,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方式活泼学生非常乐于学习。在教学时,通过示范如何购买东西,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体会到数学中的快乐。

    王红玉
    王红玉4年前

    本课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去参与活动,加上低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还不高,相比一般的常规课而言活动课就显得更为丰富、多变。

    王红玉
    王红玉4年前

    课堂的旅程从来都不会遵循教师预定的轨迹前进,而是随时都可能发生 “意外”。这些意外往往是不经意间就发生了,所以老师必须敏感、及时地捕捉到这些 “意外”,顺学而导,把 “意外” 变成资源。老师在课堂把握中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王红玉
    王红玉4年前❤️1

    以逛 商店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商店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ldm4978
    ldm49784年前

    老师采取了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后分享成果。同学间的交流活动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

    sxjxdysyxxyxh
    sxjxdysyxxyxh4年前❤️1

    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了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了学生 “量感” 体验。

    宇众不同
    宇众不同4年前❤️1

    去商店买东西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付钱,找钱的感知,强化了量感的形成

    宇众不同
    宇众不同4年前❤️1

    本节课的设计有梯度,由开始的学生认识价格到老师的示范购物,到学生独立进行钱物交换,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民币的概念及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人民币换算的能力

    宇众不同
    宇众不同4年前❤️1

    本节课,通过付钱、找钱这一环节,明确了付钱、找钱的计算方法和必要性,通过实际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付款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段yr
    段yr4年前❤️1

    周老师对学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又充分预设学生模拟购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更有利于学生货币量感的形成!

    chunyubook
    chunyubook4年前

    利用实际购物活动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chunyubook
    chunyubook4年前

    《小小商店》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购物,总结了经验与不足。

    段yr
    段yr4年前❤️1

    量感的培养一定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周老师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了大量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使用价值,体会计量单位的累加过程,经历付钱、找钱的不同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量感。

    chunyubook
    chunyubook4年前

    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创设了现场购物的真实情境:聘请了几位售货员与收银员,让学生人人参与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付款、找钱,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4年前❤️1

    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sxjxdysyxxyxh
    sxjxdysyxxyxh4年前❤️1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以逛 商店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商店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

    段yr
    段yr4年前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本节课周老师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

    段yr
    段yr4年前❤️1

    周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

    刘美麟
    刘美麟4年前❤️1

    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而且本节课模拟购物环节,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价值,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量感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佳23333
    佳233334年前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构建新知的体验,让学生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biojhuey86
    biojhuey864年前

    周老师对量感的解读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上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身体会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以学生为主体。

    陈村小学李惠惠
    陈村小学李惠惠4年前❤️1

    周老师通过前测,充分了解了学情。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在丰富高效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了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了学生的量感。

    muhaichenxi123
    muhaichenxi1234年前❤️1

    周老师对学情诊断分析具体透彻,对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把握到位,本节课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出问题,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与生活,从课堂设计来说,周老师注重孩子们量感的体验和培养,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数学能力。

    sxjxdysyxxyxh
    sxjxdysyxxyxh4年前❤️1

    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学生经历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真实的量感。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四)稿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 周淑艳

    学习内容 :北师大第 4 版教材二年级上册,14-15 页《小小商店》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 “数与代数” 的领域。本单元最初是一年级下学期第 3 版的教学内容,把编者改为现在第 4 版二年级上,是由于一年级下孩子的年龄较小,生活中对于人民币的实际使用经验少,特别现在线上消费增多的实际情况,会造成他们生活经验积累少,兑换人民币过程中计算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内容后移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购物经验会更丰富,计算能力更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更自信。而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只有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而本节课是在学生经过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认识小面额货币及简单购物,第二课时 “买衣服” 认识大额人民币并购买单一物品,且尝试不同付钱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一课现实情境中的购买活动。并且前面也学过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特别是在后续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还会涉及到元角分的迁移与模型转化的运用。

    教材编排本课时的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体会付款多样化的方法,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及量感。数感是在计算与操作中巩固与发展,而量感是在人民币的张数,本质上是单位相同的标准量的相等上进行渗透与发展,培养学生解决人民币使用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发生,体会人民币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对于解决 “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应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前两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人民币的面值、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在具体的简单购物活动中如何付钱、找钱的方法,而本课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人民币的综合课,通过购物情境,达到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的目的。本课内容除了 “一共要花多少钱” 和 “付给 x 元,买了某件东西,应该找回多少元”、给定具体面值和数量探索付钱方法的购物问题,还涉及到了比较 “x 物比 x 物贵多少元” 这样的为渗透有选择性的购物(节约)思想做铺垫的问题,以及 30 元可以买那两样物品的估算问题。这些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本节课商品分为三类,每类 8 种或 9 种,信息增加,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两课的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学习目标

        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2.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和应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丰富和发展量感。

    教学难点 :人民币张数的量感与面额数值的综合易混淆认知,即付钱多样性的等价关系,让学生体验并实践付款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样币、简易物品卡(上面写上物品名称与价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出示红包动画:同学们,过年你们都收到压岁钱了吧?淘气也给你们准备了红包呢,想点开看一看这里边有多少钱吗?不过宽带红包你得快速的数一数算一算里边有多少钱呦!谁想试一试?(红包里边准备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3 张)

    2. 老师也给你们每人准备了红包,快打开看一看,数一数里边有多少钱吧?

    3. 这些钱能做什么呢? (预设:买文具、买食品、买衣服)人民币用处这么大,我们一定要(爱护它)要想买东西我们得去(商店)

    4. 老师想在咱们班里开办一个小小商店,可是谁来做售货员呢?

    5. 想应聘售货员和收银员,你们得通过神秘人的考验才行,有信心吗?考验场地就定在小小商店。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小小商店看一看,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6. 大家请看:这里有三张柜台照片,(课件依次出示三张柜台图片),首先是(玩具)柜台,接着是(文具)柜台,最后是(体育用品)柜台。

    7. 从这些柜台上,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的积累与发展,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从而为后面解决笑笑几人的购物问题以及随后的模拟购物做好铺垫。

    二、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量感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物品的价格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第一个考验我们的是谁呢?

    1.(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出示 3.0 微课,由笑笑提出问题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你能帮助她解答这个问题吗? 先悄悄的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2) 算出来了吗?谁能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改为微课 3.0,是基于试课当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于本课是学过的,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把这几个问题串调整成微课 3.0 这种动画的形式改变了一问一答的单调枯燥,在很大程度上能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整课堂节奏,并且能和他们喜欢的数学朋友笑笑、淘气、奇思、妙想直接对话互动,更能引发孩子的积极思考。

      2. 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1)第二位考验我们的是(奇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指生回答。

    (4)找回 5 元钱,正确吗?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为什么要找钱呢?

    (5)如果你有 20 元,买一件商品,你想买什么?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追问:为什么要找钱呢?

    教师小结:付钱超过商品价格,赶紧相减把钱找。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在前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货币及购物运用的解决的办法,这里只是再次加强学生解决购多件物品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面两个环节中,通过认识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值总数,又在此基础上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解决基本加减问题中完成人民币相同单位量的叠加与抵消,感受人民币作为一个度量单位可以进行量的求和与求差。

    3. 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下一个神秘人是(淘气),他的问题是什么?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有多少元钱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摆出淘气的钱币。

    (3)大屏幕出示:3 张 1 元是(  )元,2 张 2 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   )元?     

    (4)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5)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6)如果可以使用其他人民币,你想怎样付钱?

    设计意图:6 小题的设计,目的让学生综合自己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完成付款,但不论是哪种付钱方式,只要凑齐 5 元都正确,感受等值思想以及人民币之间的量的关系

    (6)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购物付钱的方式多样,但是总额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和前测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即 “3 个 1 元是 3 元,2 个 2 元是 4 元” 的再次深入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障碍,也是难点,在此突破难点。

    (二)自主探究,发展量感

         1. 30 元能买哪些物品?

    第四位考验我们的是妙想,她带了 30 元,想买两样物品,她还没有选好要买哪两样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买法。    

    (2)谁来判断他这样买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3)谁有不一样的买法?

    (4)能不能超过 30 元?不到 30 元可以吗?

    设计意图:妙想的问题相对前面 4 道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直接把问题进行简单分解,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

    2. 解决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的问题。

    (1)淘气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出示情境图)

    (2)出示情境图:贵是什么意思?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用什么法?(减法)

    (3)快动笔帮助淘气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可以参与量的计算,也可以进行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实际的人民币感受人民币量的价值差异。

    3. 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你们的表现棒极了,智慧老人也要考考你们呢,有信心吗?

    (2)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先和同桌说一说。

    (4)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前面的付钱,找钱及买两件物品怎样付钱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货币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一)模拟购物,加深量感

    1. 购物准备

    (1)恭喜同学们全部通过了考验。你们都是合格的售货员了。我宣布:我们的小小商店现在正式开业了。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请组长先担任售货员,一轮结束后,我们再交换身份,好吗?

    2. 组内自由购物

      3. 小结与评价   

    (1)在刚才的购物活动中,你遇到什么数学问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

    (2)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购物成果。

    (2)学生评价,奖励 “最佳售货员”。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开放的教学环节,在小组内进行模拟购物,进一步内化学生的量感,整个活动学生经历 - 内化 - 概括 - 迁移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稳定的量感。

    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内化量感

      1. 你有哪些收获呢?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吗?     

    2. 我们今天自己开办了一个 “小小商店”,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好吗?

    3. 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只买我们需要的,好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 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算钱 付钱 凑钱 找钱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教学设计四稿研讨反思

    主讲人:周淑艳

    试讲班级:长春市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二年 2 班

    讲课时间:2021.4.13 第五节

    听课教师:郭喜发(校长)刘玉华(教学主任)、

    董玲丽(团队成员)丁聪(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课后反思

    1. 课前活动时间过长, 把拆红包的数量降到 2 个就行。

    2. 第一个问题串不用加付钱的环节,这个环节和第三个问题串冲突。

    二、听课人评价及意见。

    1. 郭喜发(校长):

    尽量放手让孩子去说,学生总结后,教师不必再总结了。

    2. 刘玉华(教学主任)

    追加问题过于累赘,和后面的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冲突了。

    3. 董玲丽(团队教师)

    课件出示红包时,可以设置声音,不然没有效果用抢答的形式来进。

    4. 丁聪(团队教师)

    学生在汇报红包里有多少钱时,可以让学生举起来汇报,这样,便于其他同学能判断他数的对不对。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校长和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后测分析报告

    一、设计意图:

    本测试围绕教学重难点及第三次试讲后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入手,以此作为风向标为课堂教学指引方向。我们团队共设计了 2 道大题。

    第 1 题:考查学生对不同面额加法的计算能力,以及对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认识情况。

    第 2 题:本题的设计是考察学生对付钱、找钱和付款多样化的掌握情况。能否根据给出的不同张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付款。

    二、后测对象及数据

    我特对本次试课的二年级 32 名学生进行了后测调研。

    第一题有 2 人错误,正确率 93.75%,第二题第 2 小题有 1 人错误,第 3 小题有 1 人错误,正确率

    96.8%。

    三、后测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测试我们发现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下:

    1. 学生能对不同张数、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加法计算。但个别同学对货币张数与面额混淆。如:有个别学生对 2 张 2 元还是当成 2 元了,对 2 张没有理解。

    2.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计算、付钱和找钱,并且能根据能否根据给出的不同张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付款。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付款的方法,但是个别同学在付款时,对人民币张数和面额还是混淆。如第 2 题的第 3 小题,买一个 8 元的皮球,学生付款方式是:1 张 5 元和 1 张 2 元。所以从此题上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表达和思维并不是同步的。

    四、现象分析:

    从后测数据来看,总体上学生对 “不同面额加法的计算能力,以及 对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 理解比较好。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加强,那么在教学上我们就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建立数学表象,从而为量感的发展奠定基础。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终稿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 周淑艳

    学习内容 :北师大第 4 版教材二年级上册,14-15 页《小小商店》

    选课思考:

    在 2018 年《数学教育学报》中,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就度量单位的形成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类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类实践的结果。而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 我们从儿童最初的认 “数” 的实际生活中也发现,儿童需要有具体的事物的量,才能认识数。这也印证了数是对量的抽象理解。那么,量感的形成是在充分数感基础上形成的,相对难一点。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量感” 是指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长短、大小、重量、速度等方面的感受。在小学阶段,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货币等数量的量感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常忽略的。我们也正是基于以上的认知,尝试把本节课内容利用实践与抽象的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尝试利用标准量的转换进行等价的模型,进而来丰富量感。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 “数与代数” 的领域。本单元最初是一年级下学期第 3 版的教学内容,编者改为现在第 4 版二年级上,是由于一年级下学期孩子的年龄较小,生活中对于人民币的实际使用经验少,特别现在线上消费增多的实际情况,会造成他们生活经验积累少,购物过程中不同或相同面额的货币和数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内容后移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购物经验会更丰富,计算能力更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更自信。而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只有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而本节课是在学生经过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认识小面额货币及简单购物,第二课时 “买衣服”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购买单一物品,且尝试不同付钱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一课现实情境中的购买活动。并且前面也学过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特别是在后续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还会涉及到元角分的迁移与模型转化的运用。

    教材编排本课时的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二是让学生学会在购物过程中体会付款多样化的方法,在 100 以内估算和数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及量感。数感是在计算与操作中巩固与发展,而量感是在购物活动中体现的,本质上是单位相同的标准量的相等上,进行渗透与发展,培养学生解决人民币使用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购买 “玩具”、“文具” 和 “体育用品” 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喜爱和熟知的。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购物活动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发生,体会人民币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对于解决 “一共要花多少钱和应找回多少钱”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前面两课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人民币的面值、换算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知道了在具体的简单购物活动中如何付钱、找钱的方法,而本课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人民币的综合课,通过购物情境,达到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的目的。本课内容除了 “一共要花多少钱” 和 “付给 x 元,买了某件东西,应该找回多少元”、给定具体面值和数量探索付钱方法的购物问题,还涉及到了比较 “x 物比 x 物贵多少元” 这样的为渗透有选择性的购物(节约)思想做铺垫的问题,以及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的估算问题。这些计算问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本节课商品分为三类,每类 8 种或 9 种,信息增加,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两课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清楚购物中会遇到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能够突出 “量感” 的渗透与体会。  

    学习目标

        1.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2.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和应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丰富和发展量感。

    教学难点 :人民币张数的量感与面额数值的综合易混淆认知,即付钱多样性的等价关系,让学生体验并实践付款或找钱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样币、购物单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假期去商店调查商品价格,然后给自己课上要卖的商品定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去 商店逛一逛,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物品值多少钱,去商店可以帮学生积累物品的价值量感,避免学生乱定价,定天价。而怎么定价也有助于培养量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课前游戏:

    出示红包动画:同学们,过年你们都收到压岁钱了吧?看!淘气也给你们准备了红包呢,想点开看一看这里边有多少钱吗?不过点开红包你得快速的数一数、算一算里边有多少钱呦!谁想试一试?(红包里边准备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3 张)

    2. 老师也给你们每人准备了红包,快打开看一看,数一数里边有多少钱吧?

    3. 你想用这些钱买什么呢? (预设:买文具、买食品、买衣服)要想买东西我们得去(商店)

    4. 老师有个想法:在咱们班里开办一个小小商店怎么样?可是谁来做售货员呢?

    5. 想应聘售货员可不是简单的事,得会算账、会找钱,你们能行吗?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伙伴,让他们来考验一下你们,有信心吗?考验场地就定在小小商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小小商店看一看,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1. 大家请看:这里有三张柜台,(课件依次出示三张柜台图片),首先是(玩具)柜台,接着是(文具)柜台,最后是(体育用品)柜台。

    设计意图:用 “点红包”“拆红包” 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记忆,为后面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量感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第一个考验我们的是谁呢?

    1.(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出示 3.0 微课,由笑笑提出问题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你能帮助她解答这个问题吗?

    (2) 算出来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改为微课 3.0,是基于试课当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于本课是学过的,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把这几个问题串调整成微课 3.0 这种动画的形式改变了一问一答的单调枯燥,在很大程度上能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整课堂节奏,并且能和他们喜欢的数学朋友笑笑、淘气、奇思、妙想直接对话互动,更能引发孩子的积极思考。

      2. 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1)第二位考验我们的是(奇思),他的问题是(20 元买一盒水彩笔,应该找回多少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指生回答。

    (4)找回 5 元钱,正确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付钱超过商品价格,赶紧相减把钱找。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在前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货币及购物运用的解决的办法,这里只是再次加强学生解决购多件物品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面两个环节中,通过认识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值总数,又在此基础上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解决基本加减问题中完成人民币相同单位量的叠加与抵消,感受人民币作为一个度量单位可以进行量的求和与求差。

    3. 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下一个考验我们的是(淘气),他的问题是什么?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有多少元钱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摆出淘气的钱币。

    (3)大屏幕出示:3 张 1 元是(  )元,2 张 2 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   )元?     

    (4)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5)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6)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出购物付钱的方式多样,但是总额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前面两课中没有限定所带钱币的任意付钱的基础上,限定所给面值和张数,让学生感受付钱的方法是根据手中所拥有的人民币面值和张数来确定的,皮球是 5 元 1 个,付 5 元钱不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两元纸币少见,而且现在购物一般都是微信支付,并且在前面两节课教学和前测中,发现孩子对于两元的认知障碍,所以,本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即 “3 个 1 元是 3 元,2 个 2 元是 4 元” 的再次深入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障碍,也是难点,在此突破难点。目的让学生综合自己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完成付款,但不论是哪种付钱方式,只要凑齐 5 元都正确,感受等值思想以及人民币之间的量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发展量感

        1. 解决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的问题。

    (1)淘气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出示情境图)

    (2)出示情境图:贵是什么意思?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用什么法?(减法)

    (3)快动笔帮助淘气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可以参与量的计算,也可以进行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实际的人民币感受人民币量的价值差异。

           2. 30 元能买哪些物品?

    下一位考验我们的是(妙想),她带了 30 元,想买两样物品,她还没有选好要买哪两样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1)指生介绍自己的买法。    

    (2)谁来判断他这样买可以吗?说说你的想法   

    (3)谁有不一样的买法?

    (4)能不能超过 30 元?不到 30 元可以吗?

    设计意图:妙想的问题相对前面 4 道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直接把问题进行简单分解,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商量,通过解决此题让学生明白,给定人民币数目购买物品时,可以买有两种情况: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但是不能超支。同时在综合应用中,对于不同数额的不同面值的量感体会与应用,使量与面值到总数额,能够综合体会与应用的加强。

    3. 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你们的表现棒极了,智慧老人也要考考你们呢,有信心吗?

    (2)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4)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前面的付钱,找钱及买两件物品怎样付钱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货币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一)模拟购物,加深量感

    1. 购物准备

    (1)恭喜同学们全部通过了考验。你们都是合格的售货员了。我宣布:我们的小小商店现在正式开业了。

    (2)讨论,怎样买卖商品

    A. 买商品时,你如果买一种商品怎么买?买两件商品呢?(预设:先看清商品价格,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根据手里的钱选择合适的方法去付钱)

    B. 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注意什么?预设:(算好钱,找对钱)

    (3)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商品摆放好,然后给它定个价吧。(学生准备好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给商品定好价商品,如:格尺、铅笔、橡皮、苹果、文具盒、笔袋、圆珠笔、彩笔、玩具等等)

    (4)教师检查学生给商品定的价格是否合理。

    (5)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请组长先担任售货员,一轮结束后,我们再交换身份,好吗?先来看活动要求。

    活动指南:

      A. 对顾客的要求:

    (1)先选好物品,看好价格,把要买的物品需要付的钱记录在购物单上。

    (2)购物后,小组成员交流检查购物单,看有没有付钱或找钱的错误。

    B. 对售货员的要求:

    (1) 算好钱,找对钱。

    2. 小组内购物

    (1)学生小组内自由购物,教师巡视指导。

    (2)核查付款和找钱。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你们的购物单和手里的钱,有没有付款和找钱的错误。检查完用你们的姿势告诉我,好吗?

      3. 小结与评价   

    (1)在刚才的购物活动中,你遇到什么数学问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

    (2)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购物成果。

    (3)学生评价,奖励 “最佳售货员”。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开放的教学环节,在小组内进行模拟购物,进一步内化学生的量感,整个活动学生经历 - 内化 - 概括 - 迁移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稳定的量感。

    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内化量感

      1. 你有哪些收获呢?能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吗?

    2. 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只买我们需要的,好吗?

    3. 我们今天自己开办了一个 “小小商店”,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好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瑞娟
    张瑞娟4年前❤️1

    周老师在操作体验环节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

    张瑞娟
    张瑞娟4年前

    周老师在导入环节,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张瑞娟
    张瑞娟4年前

    周老师认为估测能力的形成与否是衡量其 “量感” 形成与否的外在表现。我非常赞同周老师的这种观点。在计量单位的练习课中,常常在填单位的题型上闹出不少笑话,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被动接受使学生对数与量的实际应用难以把握,导致估测中出现较大偏差。

    宋杰
    宋杰4年前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尽力让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段yr
    段yr4年前

    “量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应该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靠经验、理性的叠加就形成了观念。” 本节课周老师创设了大量的购物情境,提高学生使用人民币的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

    小依赖
    小依赖4年前

    老师在设计练习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时充分思考,比较估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量的特征,大致确定估测结果的范围,对估测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标准量的认识,积累标准量累加的经验,提升量感

    小依赖
    小依赖4年前

    本课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图为基础,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

    小依赖
    小依赖4年前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本节课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切身感受的活动,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中如何计算和换算人民币,逐步发展量感。

    余敏
    余敏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测内容丰富,详细。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 “单位量” 的理解,让学生体会 “量感”

    杜妍朋
    杜妍朋4年前

    本节数学课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然后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孩子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杜妍朋
    杜妍朋4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感触颇深。小学是量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娃娃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利于孩子的终生学习。

    曲晓玉
    曲晓玉4年前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https://bbs.xsj21.com/member/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1.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物品的价格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都有谁来购物呢?
    (一)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第一位顾客是( ),她买了 1 架飞机和 1 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请在柜台上找一找,飞机和坦克各卖多少元?谁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物品卡)
    (2)你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元吗?请你准备好相应的钱,上来帮笑笑买走这两样物品。 (3)指名学生上台拿钱,展示在投影仪上。
    (4) 指名学生上台检验是否正确。
    购物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要认真处理,要达到预设的目的。

    曲晓玉
    曲晓玉4年前

    本课以学生喜欢的购物情境图为基础,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渗透量感。建议老师不要拘泥于情境图,可以拿一些真实的物品,真的感受到这是个购物的过程。

    李晓晴
    李晓晴4年前

    周老师通过购物活动,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更能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培养量感

    李晓晴
    李晓晴4年前

    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onglingling1992
    songlingling19924年前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https://bbs.xsj21.com/member/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量感源于度量,实践中感知量感。提高孩子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MissL
    MissL4年前

    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meyerjy000
    meyerjy0004年前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不仅很好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思维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liyan123
    liyan123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直接参加活动,感受购物的过程,在学生心理建立量感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伴随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何勤松
    何勤松4年前

    这节课教材的量感提现不明显,但是老师的设计很独到!学生在活动很多

    丁
    4年前

    本次课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量的体会,有助于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

    黎明
    黎明4年前

    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让计算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黎明
    黎明4年前

    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量感!

    黎明
    黎明4年前

    小小商店这节课创设情景,以逛超市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亲身体验购物,接触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价值!

    陈丽杰
    陈丽杰4年前

    通过购物模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黎明
    黎明4年前

    小小商店这节课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气氛浓厚,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展示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

    吴96
    吴964年前

    看了这节内容真实受益匪浅感谢

    吴96
    吴964年前

    周老师通过购物活动,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更能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培养量感

    吴96
    吴964年前

    数学的量感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吴96
    吴964年前

    周老师的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吴96
    吴964年前

    学习到了很多

    伍婉婷
    伍婉婷4年前❤️1

    基于生活现实,在课堂上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且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购物,在活动中发展与人民币相关的量感。

    Wu Ting
    Wu Ting4年前

    周老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探究热情。

    18380405996
    183804059964年前❤️1

    量感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从儿童最初的认 “数” 的实际生活中也发现,儿童需要有具体的事物的量,才能回应数。

    18380405996
    183804059964年前

    对于数量而言,学生更习惯于数的知识与学习而形成量的认知,始终处于学习中,所以学生经常出现忘记数量单位的情况。学生对单位量的含义理解是培养学生 “量感” 的基础。

    18380405996
    183804059964年前❤️1

    周老师设计用 20 元购买一件商品及找回钱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钱币的面值认识来体会量感,即面额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抽象的价值概念具象化。

    18380405996
    183804059964年前❤️1

    周老师设计了让孩子拿出钱币摆一摆的环节,并以填空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孩子很自然的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该活动中用不同的面值组成总价值也是对量感的进一步体会。

    18380405996
    183804059964年前

    设计自主提问并解答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拓展思维,在实际运用中发展量感。

    154580205
    1545802054年前❤️1

    周老师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使数学走进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MATH小天使
    MATH小天使4年前❤️1

    前面两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并且会购买单一的物品,有了一定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本节教学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人民币与商品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量的积累,很好的帮助学生内化了量感。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

    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1

    周老师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 “量” 的感知更加生动、具体,并在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 “量” 的感悟。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1

    本节课学生经历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真实的量感,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活动综述

    经过解读教材、学习课标、了解 “量感”、围绕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 及前期调研,

    为了在我们的教学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逻辑起点,也为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容易错误或者出现的障碍的地方有所了解和掌握,我们做了第一次前测。

    一共测试 32 人,单位换算错误的由 3 人,占 9%,货币面值与货币张数混淆的由 24 人,错误率 75%。

    基于对前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

    1. 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沟通,再结合算式进行对应。

    2. 单纯的面额和张数混合计算的时候,学生不容易理解,只有在实践中,实物展示中才能加强学生的货币量感。

    3.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对于多张不同面额的货币相加减容易出错,我们再做一次前测试试用货币图

    片直观呈现,看看效果,于是,我们对前测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测试一共测试 28 人,“几张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一共多少元” 这样的题错 8 人,占 28%,“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换一换” 问题,错误 5 人,占 17%。从测试来看,学生对于货币的张数和面值的数还是混淆,但是对于实物和文字,学生在货币张数和面值数的混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说明把抽象的文字换成直观的实物,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依据前测和前期的准备学习,我们团队共同设计了初稿。经过第一次试课, 我们发现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对于去柜台前买货过于兴奋,针对学生对购物活动的热衷,及在活动中我们资源的不足来考虑,把去柜台排队购物改成小组购物,我们再次试课,对比两节课的效果。

    第二次试教后, 第一个问题串过度太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购物过程无序。 经过团队研讨,又调整了教学过程板块,把第一个问题串放慢速度,形成第 3 稿教学设计。

    第三次试教后,我们明显发现 “教学资源” 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的量感学习方式探索”,前 3 稿的设计,突出了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但是,作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少专业化,缺少专业引领。教材解读不到位,课堂教学很难凸显学科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我们充分利用 “新世纪 3.0 微课”,力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线下学生与线上虚拟人物(淘气、笑笑)实现互动。当淘气和笑笑、奇思、妙想提出问题时,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索。

    最后一次利用教学设计终稿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意图。体现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课堂中,彰显了 3.0 微课直观性、趣味性、提示性等特点, 把本节课内容利用实践与抽象的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尝试利用标准量的转换进行等价的模型,进而来丰富量感。

    经历了本次以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我们团队对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对 “量感” 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具体有以下几点感悟:

    1. 数学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 “量感” 的必要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例如,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学变教材上 “静止状态” 的学习材料为 “动态生成” 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个清晰的 “参照”。

    2. 依据学情设计课堂教学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二上学习认识人民币后,后面再没有对人民币的单独学习,这意味着本单元的教学应帮助学生基本形成对人民币的量感。从上面两个现象来看,量感的形成必须依托现实情境,在真实的付钱体验中有效沟通面值与张数的实际意义和内在联系,强化人民币付款的多样性以及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人民币的进率以及进行人民币的运算,从而形成对人民币的量感。

    为了实现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多样性的目标,我们基于前测和访谈调研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以内计算正确率较高,但容易混淆人民币面值和张数)以及几次试讲中发现的问题(会处理有关人民币的计算问题,但在真实情境下人民币付款多样性存在较大问题),我们重点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

    (1)逐一呈现,直观观察,对比中感知。

    我们预设了学生会提出怎样付钱的问题,将学生给出的不同付钱方法直接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观察,在对比中感知付款方式多样性。

    (2)亲身体验,切实感受,思考中深化。

    我们设计了模拟购物的情境,学生模拟顾客,亲身体验付款的过程,思考所买的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3)现实应用,深度思考,拓展中延伸。

    布置了帮父母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这一作业,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意识到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更应该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生活中使用人民币付款时,不应仅仅停留在会付钱和找钱,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我还可以怎样付钱?

    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民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带着课上的收获在生活中实践,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课后,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继续着用人民币模型模拟买卖货物的场景,我想,这节课应该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吧!

    3. 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使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更要贴近生活,而且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为我们教师搭建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提升的平台。愿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越办越好!

    经过第一次试课, 我们发现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对于去柜台前买货过于兴奋,针对学生对购物活动的热衷,及在活动中我们资源的不足来考虑,把去柜台排队购物改成小组购物,我们再次试课,对比两节课的效果。

    第二次试教后, 第一个问题串过度太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购物过程无序。 经过团队研讨,又调整了教学过程板块,把第一个问题串放慢速度,形成第 3 稿教学设计。

    第三次试教后,我们明显发现 “教学资源” 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的量感学习方式探索”,前 3 稿的设计,突出了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但是,作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少专业化,缺少专业引领。教材解读不到位,课堂教学很难凸显学科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我们充分利用 “新世纪 3.0 微课”,力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线下学生与线上虚拟人物(淘气、笑笑)实现互动。当淘气和笑笑、奇思、妙想提出问题时,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索。

    最后一次利用教学设计终稿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意图。体现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课堂中,彰显了 3.0 微课直观性、趣味性、提示性等特点, 把本节课内容利用实践与抽象的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尝试利用标准量的转换进行等价的模型,进而来丰富量感。

    经历了本次以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我们团队对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对 “量感” 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具体有以下几点感悟:

    1. 数学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 “量感” 的必要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例如,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这种从货币表面数字的加减到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发生作用,真实体会到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量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还原,随着深入学习,又加深了对 “面额” 的抽象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学变教材上 “静止状态” 的学习材料为 “动态生成” 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个清晰的 “参照”。

    2. 依据学情设计课堂教学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二上学习认识人民币后,后面再没有对人民币的单独学习,这意味着本单元的教学应帮助学生基本形成对人民币的量感。从上面两个现象来看,量感的形成必须依托现实情境,在真实的付钱体验中有效沟通面值与张数的实际意义和内在联系,强化人民币付款的多样性以及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人民币的进率以及进行人民币的运算,从而形成对人民币的量感。

    为了实现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多样性的目标,我们基于前测和访谈调研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以内计算正确率较高,但容易混淆人民币面值和张数)以及几次试讲中发现的问题(会处理有关人民币的计算问题,但在真实情境下人民币付款多样性存在较大问题),我们重点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

    (1)逐一呈现,直观观察,对比中感知。

    我们预设了学生会提出怎样付钱的问题,将学生给出的不同付钱方法直接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观察,在对比中感知付款方式多样性。

    (2)亲身体验,切实感受,思考中深化。

    我们设计了模拟购物的情境,学生模拟顾客,亲身体验付款的过程,思考所买的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3)现实应用,深度思考,拓展中延伸。

    布置了帮父母买东西,做他们的小帮手这一作业,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意识到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更应该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生活中使用人民币付款时,不应仅仅停留在会付钱和找钱,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我还可以怎样付钱?

    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民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带着课上的收获在生活中实践,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课后,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继续着用人民币模型模拟买卖货物的场景,我想,这节课应该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吧!

    3. 让所有学生直接参与,使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更要贴近生活,而且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如,模拟购物活动,课堂上有的学生亲自 “买、算、付款”,有的学生 “卖货物、找钱”,有的学生参与了操作,有的学生参与了记录。各活动材料更是贴近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生活。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为我们教师搭建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提升的平台。愿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越办越好!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该课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难度,我们在选择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因为相较于数感的理解与认知更容易理解与操作,而目前在 “人民币的学习” 中进行 “量感” 的实践与教学,还没有更多的资源提供参考。但作为数学课程,是先有量再有数的抽象与认知,在充分感知量的基础上才有数与数感的形成,所以我们也就大胆做一个尝试,在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上,进行教材挖掘与教学设计的挖掘,进行此次教学 “人民币认识的‘量感’”。作为量感最基础和常见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更多是借助工具测量来实现,而本节教学是无法实现工具测量的,我们尝试借助 “面值” 的标准量转化,从而尝试进行 “模型” 测量的操作,恳请各们专家及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在进行的四稿的设计与实践中,我们一直在修正方案,一直在研究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教材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下功夫,力争实现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让教学与学习真正发生。正如我们在挖掘 “量感” 在本课中的体现是基于 “模型” 测量的基准量 “元” 处,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实践,但由于目前可参考与借鉴资源较少,所以肯请同行与专家进行批评指正。

    lynn1111
    lynn11114年前

    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huangrui123
    huangrui1234年前

    教学活动通过模拟购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陈义枝
    陈义枝4年前

    周老师用 “点红包”“拆红包” 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记忆,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尹海滨
    尹海滨4年前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13598097693
    135980976934年前

    周老师用 “点红包”“拆红包” 的游戏,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兴趣,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hjd0413
    hjd04134年前

    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的事情来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又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jing8898
    jing88984年前

    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潘桂娟
    潘桂娟4年前

    教师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吉林德惠何文华
    吉林德惠何文华4年前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zhaojie0209
    zhaojie02094年前

    在购物活动中,老师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活动中渗透量感。

    zxh18843410097
    zxh188434100974年前

    周老师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动探索问题,参与度高,使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地发生,更能将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将知识学以致用。

    zhaojie0209
    zhaojie02094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周老师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这样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4年前

    周老师用 “点红包”“拆红包” 的游戏,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兴趣,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xzh123
    xzh1234年前

    购物活动当中,学生实际体验,积累量感经验。

    zxh18843410097
    zxh188434100974年前

    本节课从实际出发,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模拟购物场景,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将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人民币,逐步发展量感。

    孙佩佩
    孙佩佩4年前

    周老师用 “点红包”“拆红包” 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记忆,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cyy19870914
    cyy198709144年前

    周老师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这样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zuo
    zuo4年前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11:27 · PVG 19:27 · LAX 04:27 · JFK 07: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