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82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9 08:30:17 +08:00
10 G 0 S 0 B
丁 的最新回复

量感” 是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度、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覆盖面广,挖掘度深,贯穿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建立、培养量感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课上有目的引导学生建立 “量感”,积累感性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量有效的实践操作活动,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对 “点、线、面、体” 之间量变的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本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推理对长方形的大小估计和判断以此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本课中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的量感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迁移,同时促进知识结构化。

量感是一种对量与计量的感觉和能力,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由于 “量” 的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学生虽然已有比较物体长短的经验和基础,但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这给 “量” 的理解与感悟带来了困难。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乐于思考充满好奇,对探究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欲望和动力。为活动的真实有效的参与奠定了认知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测量,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会使用对比观察和分析,能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

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并掌握了关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意义,形成一定的表象,能较好地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并且对于米和毫米之间两个长度单位的换算也能较好的运用。同时,学生的测量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

让学生明白时针产生的必要性,原来时针是用来记录分针走了多少圈的,深刻理解了为什么 1 时 = 60 分。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时钟构造的基本逻辑,从本质上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量感的培养需要反复体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低段时就引起重视。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用 “小猫钓鱼” 的故事引入,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 “没有” 就用 “0” 表示;再根据具体的实物数量写出相应的数,学生体会到数与实物一一对应的关系,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到 “0” 的丰富含义,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使他们看见实物能想到数字符号,看到数字符号联想到具体的实物,牢固建立数的概念,深刻理解数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量。)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初步感知一百有多少。教学过程中,展开数花生的活动:一大声数出 100 以内的数;二能数任何一个个位是 9 的两位数的后继数;三经历两个两个、三个三个、十个十个跳着数的技术过程,发展学生数数技能,培养学生数感。

以复习面积单位为导入,在过程中就会思考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上课利用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估算)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本次课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量的体会,有助于解决有关量的数学实际问题。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7:10 · PVG 15:10 · LAX 00:10 · JFK 03:1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