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40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6 13:39:52 +08:00
10 G 0 S 0 B
xiaoshuling1234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我从充满童趣的森林运动会入手,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应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的数学知识模型,让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又进一步认识、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学生经历 “观察、想象、猜测、推理、验证” 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空间判断和空间思维能力

这节课设计理念比较新,让学生在 “量”(liáng) 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创设有趣的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双基的落实,更难能可贵的是重视了学生后两基,即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展现出学生思维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本节课围绕 “小小商店” 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购物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整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符合课标的要求!

周老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杨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找到了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猜一猜、涂一涂、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活动不同的形式感受面积的含义及大小,再加上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有效突破了新知的生长点。同时,让学生亲历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授课中,处处能够看到老师的用心,老师的思考,老师的专业素养。开课给学生心里种下一颗叫面积的种子,学生能够从数学文化,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面到面积的处理很好,学生对面和周长理解到位,周在外,面在里,面有大小,周有长短。在比较是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时,能花时间和经历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给与学生动手操作和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用小正方体摆时,能够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度量单位,为今后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课堂前测发现大多数孩子对面积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面积这一概念理解起来却比较陌生,所以本课王婷老师重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课堂环节清晰,过渡自然,从感知物体表面入手,接着让学生自主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最后自然的引出来比较面积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也让学生逐步体会到 “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整堂课体现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是这样 —— 每位孩子都获得了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孩子得到了不同的数学发展。

  177 gufang 3 天前
本课内容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借助具体的情境,在实验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无法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来进行计算,这就需要想办法借助直接可测物体的属性来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物体,即用水的体积可测的属性来测量出不规

本节课运用 “等积变形” 原有认知,让学生把不规则的物体,转换成规则的图形来测量体积,是一种转化思想的渗透。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帮助学生将生活 “量感” 逐渐转变为数学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个人建议:可以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来设计本

认识人民币这 一环节,孙老师设计了 “认一认、分一分” 等环节。调动了学生所有的认知感官,通过看、摸、比、说等认识活动来认识人民币。初步了解各种人民币的特点,并能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类,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孙老师联系课前在生活中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孙老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元角分的关系,并在购物活动中巩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感受付钱方法的多样性。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多少,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周老师能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28

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周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实践,从而获得 “量” 的独特感悟,学生经历揣摩、钻研、优化和拓展四重境界,培养学生有关数学 “量感” 的核心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讲课老师的联系实际,模拟购物。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 “活生生” 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环节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李老师的联系实际,模拟购物。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 “活生生” 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环节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教者把平均数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了对前后的深刻理解,既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交流中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将各种方法联系起来,明白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长期以来存在的道理,并为六年级学习圆柱表面积做好铺垫,形成长线教学。同时让思维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断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与交流,使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不再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变得灵动、巧妙。

王老师课前通过估一估的活动引出 “米” 和 “厘米”,为学习 “分米” 和 “毫米” 巧妙铺垫,也为梳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在估计彩带长度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参考标准,如借助手臂的长和手指的宽去估一估,唤醒学生估测经验,回顾 “米” 和 “厘米”,为新知学找到最近发展区。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07:30 · PVG 15:30 · LAX 00:30 · JFK 03:3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