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yunhua123

duyunhua12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27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5 10:18:10 +08:00
10 G 0 S 0 B
duyunhua123 的最新回复

姜老师在课前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首先先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并进行整理。在课上,教学模式新颖,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在学生的解题阶段,姜老师将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将混合式学习融入到现实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并在课题的最后,举一反三,不仅在课上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在课后的练习中还进行了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此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姜老师可以说运用的很不错,是新时代老师的楷模,值得老师们的学习。

周老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 “超市” 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 “超市” 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人民币的计量通常要借助日常生活中人民币所购买的物品多长来衡量,这其实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对人民币价值的衡量。而学生对人民币的度量是需要对人民币的单位学习后,并能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来建立量感。也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要知道一张 1 元的人民币和两张 5 角的人民币所能购买的物品是一样的,同理能进行其他多种方式的付钱。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对于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及应用,需要设计多个环节去突破重难点,现在孩子们用现金购物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何利用 40 分钟突破这个重难点值得深究。

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对物体的观察、体验和探究,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量感,有量的积累形成感,李果老师本课通过学生活动体验 “量”,形成 “感”,动手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操作得到的经验。实验中设计了不同的材料以及大小不同的圆柱,猜想、验证、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也能更明确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大小关系,从而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本课创设买文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单位换算是一个难点,可以多设计此类题目,突破难点。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才是探索培养学生的量感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建议课前让学生亲身到文具店体验购物过程,积累一定的购物经验会更有兴趣学习这节课。

人民币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识,但随着现在科技发达,电子支付使得孩子对人民币认识越来越模糊,教师能够用实物让学生去认识人民币,并进行分类,认识到货币单位,并播放微课了解人民币很吸引学生,通过购物情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乘法分配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一数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李老师力图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提出问题,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使这节课一开始就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

老师在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进行量感培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渐转变为数学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量感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老师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 “鲜活” 的思维过程。提个小小的建议: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欣赏中国的文化却别小面值人民币。还可以关于说小面值的人民币消失,可以放一段视频介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面额淡出人民的眼中。

在数学课堂的知识点里,老师分析中提到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促进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对量的直觉思维,感触颇深。小学是量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利于孩子的终生学习。

情境教学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意义,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知识,建立模型。本课在每部分都安排有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在情境图的中间还提出了算钱、付钱、找钱三类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在情境创设与实际操作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量感,使学生量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中感悟而来的。本节课周老师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发展学生定量刻画的能力,让学生经常灵活解决与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启迪实践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7:02 · PVG 15:02 · LAX 00:02 · JFK 03:0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