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苹

江小苹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56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22:46:37 +08:00
10 G 0 S 0 B
江小苹 的最新回复

通过实验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具体化了,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本质。通过让学生举例,利用不完全归纳找到事务本质建立体积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测量,建立量感。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 “操作思考” 的经验,而非身体感官的活动印记。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 “经验”。

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人类测量活动的发生、发展历程,反映了测量的本质,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量感,形成量感。动手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验中,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感受 1 分钟可以做的事,让学生体会一分钟的长

总结全课:1 分钟的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只要合理利用,也会创造出很大的价值,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受后,数 60 秒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 1 分钟的时间概念,掌握运用度量时间的 “尺子” 去度量生活中的时间这一策略性知识。

刘老师解读了课程标准,阅读了教师教学参考书,认真读了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了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案例,上课进行了验证。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做到 “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师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能自主的发现规律从而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量感内化为经验

要放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工具也就是不同的测量单位,此时的测量单位要有大小之分,要把 “自主选择” 的过程体现出来,并由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充分的动手操作,一次一次的尝试不同工具,在操作中感悟长方形的面积是面积单位的累加,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区别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恰恰是在培养量感,从而初步建立量感。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重视对学生” 数感” 的培养而忽略 “量感” 的渗透,其实,加强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对 “量” 的本质理解。《一天的时间》的教学老师采用实物和直观让学生视觉多次体验,理解了 “24 时计时法” 和 “12 时计时法”

本课教师设计教学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而是直接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关于 24 时计时法的了解,以此展开,过渡新课很自然,简单明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个人觉得教学设计中应该运用多媒体生动的演示,使学生了解 24 时计时法的由来,这样可以直观形象看出一天有 24 小时,也使学生明白了时间周而复始,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记录的数据观察交流,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再次通过课件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的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由猜测、动手实践,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收获了知识。

本课的设计中,教师从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对比引入,并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平面图形动起来,面动成体,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接着从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类比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借助课件的演示对比长宽高的变化与体积的变化,由学生提出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分析明理,在这一环节,教师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去感悟,去理解,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认真准备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唐老师的这一节课用微课前后呼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鼓励学生先思考,并把思考过程交流出来,最后再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但对量感的培养,可以再发掘的更深入一些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同时应用生

量感,突出 “量 “,激发” 感 “,估计、测量即是对量的感悟,要着重凸显观察的重要性,还有验证的重要性,用多个物体进行测量计算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量感

让孩子们在抽丝剥茧中深化对体积的认识。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把抽象的体积概念,变得可操作,把无法直接计算的体积,变得可计算,把生活中的问题,变得有 “数学思想” 了。

曾老师从估出量感,到探出量感,到论出量感,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让孩子们在抽丝剥茧中深化对体积的认识。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把抽象的体积概念,变得可操作,把无法直接计算的体积,变得可计算,把生活中的问题,变得有 “数学思想” 了。

《面积单位的换算》沙老师这节课从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到课堂实施落实等等,都非常到位非常精彩,可见沙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强的驾驭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希望沙老师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07:20 · PVG 15:20 · LAX 00:20 · JFK 03:2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