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王梦月

四川成都王梦月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93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2 23:30:58 +08:00
9 G 98 S 95 B
四川成都王梦月 的最新回复

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本节课赵老师让学生真正去参与 “量” 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操作、反思中感悟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积累 “量” 的经验,感知 “量” 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在 “量” 中体会到 “量”。

体积与容积比较抽象,难以感知,因此学生对此的认识就会比较抽象和困难。潘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儿童熟悉的故事出发,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容积的直观性克服了知识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再结合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培养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孙老师借助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实际去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在真正去实践后学生对 1 千米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表象感知。结合新课孙老师在教学时沟通已有经验;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 --10 米 --100 米开始逐步深化对千米的认识,对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 千米的量感也逐步形成。

本节课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通过用不同大小的格子测量书的封面,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再逐步建立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面积单位表象,感知它们的大小,最后结合生活中物品找一找,让抽象的概念变的直观,内容充实体验丰富,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量感经验。

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将将已有时间经验 “时、分、秒” 与新知 “年、月、日” 建立联系。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学生通过观察、填表、找规律等活动,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让量感在活动中悄然形成并发展。

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在测量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 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正在做到在实践中体会量感,在活动中感受量。

陈老师设计了 “思考、操作、交流、提炼” 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操作中探索测量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

面积的度量和长度的度量相比,更不容易操作,也有工具和操作的局限性,只有让学生真正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才能渗透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课上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实践活动,渗透了量感是量出来的这一理念。

罗老师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尝试、实践、探索、分析与验证的过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让学生理解 4 个苹果、2 袋盐、4 本书的质量是 1 千克。从抽象到具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逐步加强对于质量单位的认识,使学生不断积累感知经验,发展学生量感。

借助直尺帮助学生建立 1CM 的量的标准,从 1CM-2CM-3CM 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对量的认识,的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为后面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奠定了基础。

“估一估 —— 量一量 —— 合作探究” 的过程,把建立表象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构建 1 分米,建立 1 分米的模型,为理解 1 分米的意义以及后面能够恰当选择 1 分米作为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认一认、分一分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量的感性认识,利用模拟购物,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元角分之间的 关系,丰富对量的理性认识,积累量感经验。

周老师从培养量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通过模拟购物,为学生积累购物经验,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孙老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会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存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地借助微课拓展延伸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有效地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清晰,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既收获了乐趣,又学到了新知识

学生 “量感” 的建立依靠 " 视觉 " 的更多一些,而本节课学生的 “量感” 的建立需要依靠 " 触觉为此罗老师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游戏感知中体会一分有多长。同时还有反思总结中提升对时间长短的认识。在发展学生量感时,即有体也有悟,让学生的量感得到很好的发展。

王老师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及意义,建立小标准感知时间,再通过量的累加,以此建立大标准,作为新的标准,量感在活动中悄然形成并发展!

利用不同的学习用具让孩子直观的体验到不同物体的质量,然后去认识 kg 和 g 的差别。最后利用不停的本子和盐之间的对比让孩子体验到了 kg 与 g 之间的进率。整堂课老师都在让自己实际去动手操作

王老师的学生活动合理,教学活动丰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量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对于时间的活动经验。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3:56 · PVG 07:56 · LAX 16:56 · JFK 19:5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