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李婷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26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3 20:13:30 +08:00
10 G 0 S 0 B
李婷 的最新回复

物体的面积其实就是以面积单位为基本单位累加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用旧知去探索,在学生对面积单位已有初步感知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一摆,亲身体验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感知长方形面积公式,教学中能放收合理,学生在长方形面积探索的基础上,探索正方形的面积。我提个小小建议,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已有一定的感知,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实践,这样学生成就感会更强。

操作试验,描绘出圆形车轮和其它形状车轮前进时中心点的轨迹,直观形象的进行对比,深刻理解圆的特征: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处处相等。这部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进一步深化了圆的特征。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正去范老师说的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好的东西不一定都用,要有所取舍

刘老师的设计不是旨在 “教 “,而是重在学生 “感”,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领域去理解,形成自我认知的时间概念,分秒之间的进率也是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和秒之间的关系,在寓教于乐与环环相扣、层层探索、由简入繁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觉得本节课在认识分米时,学生感知过少,学生” 量感” 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以 1 厘米为标准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学生会觉得要好多个基本单位很麻烦,用米又过于大,那有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单位呢,然后再出示分米会更能调动学生求知欲,再有就是我觉得两个单位,每个单位通过量,找,猜等活动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

从估量入手,让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有一个初步感知,利用已有经验估量石块的体积,在思考如何估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 “量感”。进而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会用排水法解决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开展多种实地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具体长度;多种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借助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形成对 1 千米的理性认识;在多种估测方法的体验中,增强估测意识和掌握估测方法。如果在学生对 1 千米有认识,再以 1 千米为标准量去估一估校园的长宽,公园的长宽等学生身边的地方会更好。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课堂让学生观察钟表时针运动记录对比发现 24 时计时法和 12 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又通过观察发现 12 时计时法每个数字重复出现两次,为了表述方便 12 时计时法需要加上描述时间段的词。无形的时间当成有形的尺子,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同时设计 “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感受不同钱币面值的加起来的数量关系。“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数学智慧从动手开始。” 只有将量感的培养根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增强学生 “量感” 体验。

量感建立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体验应该是在活动中去感知,本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少,只是通过观察表 1 时 = 60 分,本节课学生量感的建立有待加强。

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学生有了更多直观体验,“量” 起源于 “量” 只有丰富学生感知,丰富学生感性经验,通过不同的形式,在实践中体验 “量”,在体验中更能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培养量感。

其实千克和克孩子有一定的基础,比如自身体重,还有食品袋上,我觉得从这个入手更贴近实际,重点是让学生体会 1 千克和 1 克,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对 1 千克有了明确的感知,并且以 1 千克为基本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学生的 “量感” 得到了提升。但是克学生的感知过于仓促,我觉得如果也能经历 1 千克的体验活动,相信孩子会更加明确。

人民币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识,但随着现在科技发达,电子支付使得孩子对人民币认识越来越模糊,教师能够用实物让学生去认识人民币,并进行分类,认识到货币单位,通过购物情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进行了充分的活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助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通过观察体验活动说一说日历上能看到什么,再寻找其中蕴藏什么规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教学难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拳头记忆法,增强学生的记忆。

教师认识这三个面积单位都通过了看,量,说,想,议这几个环节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学生含义很明确,我觉得在活动感知同时除了列举身边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物体外,再让学生以 1 平方厘米为基本单位,去猜猜身边熟悉的一些面积,再过度到下一个面积单位,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量感的建立。

通过猜想感知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以一个标准量,进行体积单位的叠加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又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尝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这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实物感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摆,拼等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因为参与才能有所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参与教学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知识,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理念,在教学中付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认识单位这种抽象的概念课,唯有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多角度观察,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形成表象,建立标准,本节课通过估测比让学生充分建立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这节课设计就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6:45 · PVG 14:45 · LAX 23:45 · JFK 02:4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