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704408000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53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6:59:21 +08:0010 ![]() ![]() ![]() |
4年前 回复了 李跃飞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第二稿文本) |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看,测,量等活动,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使量感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4年前 回复了 横南小学李晴雯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山西绛县小学数学名师培养工作室李晴雯二下《铅笔有多长》 |
测量单位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把建立表象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经验,丰富对测量单位的感受,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 “量感”。
4年前 回复了 NA刘老师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农安刘玉和名师工作室刘玉和 2 年下《1 分有多长》 |
“量” 源于生活中的 “度量”,是对事物进行定量描述过程中抽象的产物。“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这就说明,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4年前 回复了 畅畅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农安王芳工作室刘永畅二下《铅笔有多长》 |
本节课教师主要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活动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充分感知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在交流活动中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体验不同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年前 回复了 深圳市宝安区张维国名师工作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深圳宝安张维国名师工作室周璟二下《一分有多长》 |
教师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数学活动,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进而认读时间,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建议要进一步挖掘时间的计量本质,即看经过的时间,主要就是看时针和分针分别走过了多少时间单位这样的度量本质来认读时间。
4年前 回复了 深圳市宝安区张维国名师工作室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深圳宝安张维国名师工作室周璟二下《一分有多长》 |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生活的积累才能形成时间的量感,张老师丰富的体验活动能让学生很好的体验秒 — 分 — 时的变化。
4年前 回复了 陈昌伦名师工作室熊雨涵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成都龙泉基地(二)熊雨涵二上《课桌有多长》 |
教师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物体的长度应该怎么量、用什么工具量、如何正确读数等问题。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指正,不断累积经验从而加深自我对知识点的认识。学生在活动中多加思考,锻炼空间想象能力,逐步建立厘米的空间概念。
4年前 回复了 深圳宝安曾思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广东深圳宝安基地曾思五下《有趣的测量》 |
曾思老师的设计中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片段,如教学过程中的老师追问。细细琢磨,每一个追问都有所指,都有所图,都让学生深入思。如在追问增加的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意在让学生思考,学生比较熟悉的 “投水测物” 操作的本质是什么?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及操作并不陌生,但是这样实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可能表达的并不十分清楚。在设计阶段,讲不清楚是正常,把问题留在脑海中,在实验中寻找蛛丝马迹,探寻数学的本质,实验交流后,就是总结归纳提炼核心的时候。
4年前 回复了 唐树雨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辽源龙山基地 唐树雨 六下《 圆柱的体积(第 1 课时)》 |
教师通过逐步渗透让孩子对量的感知,像这样叠几层就是圆柱的高,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圆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单位累加乘以高,圆的体积不就求出来了吗?唐老师的设计水到渠成,启发孩子运用对量的感知进而大胆猜想,从而验证猜想,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趣味性,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量感的形成,并且掌握了将 “” 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的数学思想。教学策略实效,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思想扎实,学习目标达成,真可谓是有数学魂的数学课!
4年前 回复了 王莹吉林长春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长春基地王莹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
王老师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尝试完成验证猜想。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4年前 回复了 gxdexx123456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陕西联盟学校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余周群三下《什么是面积》 |
本节课设计的比较面积大小的环节中,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到了 “以物量物” 和画方格这两种方法上,让学生了解用 “小面积” 测量 “大面积” 的方法,学会合理的找 “参照物”。
4年前 回复了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黑龙江大庆基地安婉婷三年级上《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 |
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对周长概念的清晰认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量感发展。
4年前 回复了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黑龙江大庆基地安婉婷三年级上《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 |
本课中,教师借助新世纪微课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周长,在最后一个问题串 “数周长” 中是本课的难点,很多学生容易去数格子的个数,这里建议是否可以细化这一环节,让学生先描一描一圈的边线,再用手指指着数一数,有多少个 1 厘米,这样对于易混淆的问题可能会更避免些。
4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教师通过具体活动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及意义,通过建立小标准感知时间,然后通过量的累加建立大标准作为新的标准,再用新的标准去刻画时间的长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 “量感”。
4年前 回复了 王莹吉林长春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长春基地王莹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
教师诱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地猜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验证,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 “类比猜想 — 验证说明” 的探究过程,这正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4年前 回复了 陕西汉中付波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 陕西汉中基地青年路小学 付波 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体积》 |
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坚持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操作、合理推想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观察、动手操作体验、推理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4年前 回复了 li qiu shua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二)李秋霜 二下《铅笔有多长》 |
学生经历不同的长度单位度量不同的长度,使其在比较经历量的叠加或者细分的过程中发展量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了分层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从而深化量感。
4年前 回复了 zt2734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天津河西基地赵彤二上《教室有多长》 |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4年前 回复了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二年级上册《小小商店》 |
教师在引入阶段,以学生生活中最近经历来切入学习,既能激发认知,又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购物中的货币应用及量感,即不同钱数购买多种不同商品。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使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体验。这种实践性操作正是对学生进行 “面额数值” 的抽象数字进行生活还原 “货币价值” 的真实体会。
4年前 回复了 wangxiaoro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山西吕梁府学街小学基地 王晓瑢 二年级 上册 《课桌有多长》 |
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的。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