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baiji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黑龙江大庆基地白季二上《课桌有多长》

  •  
  •  
    baiji · 4年前 · 29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6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大庆基地的白季老师,非常荣幸能作为黑龙江大庆基地的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活动。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的各位专家、领导们为我们搭建的展示、研讨、交流以及促进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我将与团队中的李晶老师、李清莹老师和郭丽丽老师一起研究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桌有多长》一课,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参考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教参、微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位老师的点评,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最后预祝本届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参赛老师取得好成绩!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86#r_74623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86#r_74625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86#r_74626

    【教学设计(初稿)研讨】https://bbs.xsj21.com/t/1786#r_76939

    【教学设计(初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86#r_76945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86#r_79027

    【教学设计(二稿)研讨】https://bbs.xsj21.com/t/1786?p=3#r_85616

    【教学设计(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86?p=3#r_85643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86#r_85644

    【教学设计(三稿)研讨】https://bbs.xsj21.com/t/1786?p=3#r_95680

    【教学设计(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86?p=3#r_95682

    【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786?p=3#r_95957

    【教学设计(四稿)研讨】https://bbs.xsj21.com/t/1786#r_97214

    【教学设计(四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86#r_97215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86#r_97216

    【教学录像】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QwMzU0OA==.html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86#r_102451

    292 次点击  ∙  2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85 条回复   2021-09-11 11:15:34 +08:00
    baiji
    baiji4年前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课桌有多长》教材图片 书51页.jpg 书52页.jpg

    baiji
    baiji4年前

    选课思考: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认识世界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 (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 和特殊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郑毓信教授认为,数感类似于 “语感”、“方向感” 等词语,代表一种能力,但又含有一种 “直感” 的含义,是对某种特定现象或属性具有很高的敏感程度,数感可以理解为对于数字(量)的敏感及鉴别能力。因此量感也是一种能力,对量的一种感悟力。何为量感?“量感” 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对量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地理解并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
    
        张丹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对于测量内容提到:一、在具体情境中,注重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二、经历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量的意义。三、借助熟悉的事物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四、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的经验。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二上第六单元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 “测量” 中的内容,本单元思维框架:实践中理解测量的意义;认识 “厘米” 和 “米” 及其相互关系;使用尺子测量或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通过史宁中、郑毓信、张丹教授对度量的阐述和对量感的理解,结合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课桌有多长》一课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本节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问题串一中呈现的是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的情境, 借助上一节课的活动经验,再次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虽然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但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唤醒学生利用原有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问题串二中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借助尺子,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正确表象。像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通过不断地在尺子上看、找,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地长度观念。学生量感的培养一定要基于 “一个单位” 的多层次体验才能得以建构,通过多层次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反复体验 “1 厘米”,在体验中获得对长度单位独特、准确的感受。问题串三、四呈现的是量一量,画一画,更是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这样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逐步体会厘米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量感能力。
    baiji
    baiji4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初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认识的厘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有刻度的直尺,1cm 小棒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课桌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奇思和妙想想知道班级里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他们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为了便于交流,测量前要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度量单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1. 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数字、竖线、字母 cm
    
        出示课件规范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刻度 1 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是 1 厘米;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1 厘米小棒的长,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2. 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一: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断尺测量困惑
    
        全班辨析
    
        活动二:量一量自己手掌宽度。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测量方法同时扩展身体中” 尺子” 的认识】
    
        3. 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baiji
    baiji4年前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下面玩闯关游戏,轻松一下。
       
       第一关: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52 页第 3 题)
       
       第二关: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 “断尺子” 画出一条长 6 厘米的线?(52 页第 5 题)
       
      【设计意图:巩固测量的方法和对厘米的认识,丰富学生测量经验,体会现实中解决问题方案的多样性。】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 厘米   1cm
                    
          1、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2、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daqinghubinlj
    daqinghubinlj4年前❤️1

    白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历 1 厘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长度单位的 “表象”。

    guolili
    guolili4年前❤️1

    通过 “看”、“听”、“说”、“想”、“做” 等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活动,感知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大小,有表象到本质,发展学生的 “量感”。

    张美奇
    张美奇4年前❤️1

    @baiji 白老师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张美奇
    张美奇4年前

    活动丰富、充分,对学生掌握知识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daqinghubinlj
    daqinghubinlj4年前

    学生们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再通过画一画巩固对厘米的认识。

    ying9276
    ying92764年前❤️1

    教学环节层层深入,通过在尺子上找 1 厘米,再到找身边的事物中的 1 厘米,让学生深刻体会 1 厘米有多长

    baiji
    baiji4年前

    @daqinghubinlj 感谢您的持续关注,希望您多多提宝贵意见!

    zhuojm
    zhuojm4年前❤️1

    白老师设计很有层次,从感知 1 厘米到表象 1 厘米,再到应用 1 厘米,让学生充分经历认识 1 厘米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张美奇
    张美奇4年前

    再一次观看,又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对学生层层递进的引导,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liyan123456789
    liyan1234567894年前❤️1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的活动非常精彩,然同学们对测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耿金舒
    耿金舒4年前❤️1

    经历用不同的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也就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

    耿金舒
    耿金舒4年前

    白老师帮助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磊
    小磊4年前❤️1

    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感受 1 厘米有多长,形成空间表象,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瑞雨
    李瑞雨4年前❤️1

    出示课件规范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cm” 表示厘米,是厘米的英文缩写形式,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测量较短物体时使用它。规范有必要,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规范式语言他们理解不了,需要详细解释,后面也可以通过一些实物说明哪些小物体更适合使用 “厘米”,因为后面还会有大一点儿的长度单位 “米”。

    李瑞雨
    李瑞雨4年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刻度 1 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中间” 应该改成 “之间” 更好吧。我们是在尺子上认识了 1 厘米,我看后面就是利用学具比一比等等,然后又回到在尺子上找 1 厘米,是否可以把此环节提前,知道 0-1 之间是 1 厘米,可以继续追问: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 1 厘米的长度吗?这样孩子能看到很多标准的 1 厘米长度,也有利用孩子对 1 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进行更好的认识。
    李瑞雨
    李瑞雨4年前
    1. 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一: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断尺测量困惑

      孩子在测量铅笔时出现不是整厘米数时白老师想如何处理?

    静
    4年前❤️1

    课程思路清晰,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感知 1 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直观了解 1 厘米的长度大小。

    水儿
    水儿4年前❤️1

    白老师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活动中体会了厘米的实际意义。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4年前❤️1

    通过 “看”、“听”、“说”、“想”、“做” 等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活动,感知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大小,有表象到本质,发展学生的 “量感”。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4年前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的活动非常精彩,然同学们对测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
    六十九中学二部孟森4年前

    白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历 1 厘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长度单位的 “表象”。

    baiji
    baiji4年前

    @李瑞雨 感谢您的建议。

        量感的培养要基于 “1 个单位” 的多层次体验才能得以建构,如果说前面环节是借助尺子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统合,如动脑想、动口辩、动手比划、动眼寻找等,多层次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反复体验 “1 厘米” 的计量单位,所以教学设计中,在 “比一比” 环节后又再次在尺子上找 1 厘米,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获得对 “1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独特、丰富、准确的感受,建构清晰、牢固、鲜活的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初稿研讨

    主讲人:白季
    
    试讲班级:大庆市祥阁学校一年二班
    
    试讲时间:2021.3.19 第三节
    
    听课教师:王利(市教研员)、姚玺娟(教学校长)、卓敬敏(学科主任)刘学利(指导教师)、郭玉红(指导教师)、李晶(团队成员)、李清莹(团队成员)、郭丽丽(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专家点评及建议
    
    王利教研员:
    
    1. 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特色
    
        北师大版教材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家都非常清楚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与应用” 是基本的教材叙述方式,也是北师大版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教材以 “情境 + 问题串” 方式呈现每一节课的内容,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读懂教材的内容设置,读深、读透教材的编写建议,用好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串。白老师能在团队的帮助下,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时间要充分,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增进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 
    
    2. 要恰当的使用微课资源
    
        北师大数学工作室组织开发的微课 3.0 资源,集中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微课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拓展,要用好微课,选取适当的微课资源应用到课堂上。
    
    3. 真正落实 “六清” 教学
    
        “六清” 教学和史宁中教授论述核心素养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六清” 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进入到思考数学本质的学习过程当中,让深度的学习能够真正的发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和验证的全过程。在 “六清” 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避免贴标签现象,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六清的作用和效果。
    
    姚玺娟校长:
    
        白老师要注意两个关键词 “学会”、“会学”,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教,要和学生重点研究他们不会的内容,重点感知 1 厘米有多长。要听清楚学生的回答,有个学生说尺子不精准,应立即告诉学生,所有尺子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制成的,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 1 厘米,这有利于学生理解 1 厘米是定长的属性。
    
    卓敬敏主任:
    
        本节课试讲用了 50 多分钟的时间,课堂上学生操作环节较多,时长也有些长。应该适当调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例如学生的发现可以在课件中呈现,减少板书书写的时间。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在学生找一找身边 1 厘米的环节中,学生说眼睛梁长 1 厘米,衣服上字母的宽度是 1 厘米,教师要注意纠正大约是 1 厘米,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团队成员点评及建议
    
    刘学利老师: 
        我和卓老师想法相同,虽然四个问题串层层递进,但是应该调整部分环节的节奏,把练习也加进来,这样课堂呈现会更完整。
    
    郭玉红老师:
        在教学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多鼓励,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
    
    李晶老师:
        尺子尽量选择无图案无波浪线的,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展台背景选择有颜色的,避免反光看不清尺子。
    
    郭丽丽老师:
        给学生出示的学习要求尽可能简单明确,方便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读学习要求。
    
    李清莹老师:
        在尺子上找 2 厘米、3 厘米,5 厘米的环节中,白老师要注意时间的把控,问题要明确可以节省时间。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初稿反思

    1. 备学生,不够充分。
    
        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没有提前进行第一课时教学,学生没有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导致整节课环节拖沓,学生虽然能在具体操作时测量出自己铅笔的长度,但是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连坏画中小熊的测量是错误的,没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思考与动手操作层面比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弱了不少。加之对学情的不了解,引导不够精准,导致本节课后两个问题串的学习不到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也是团队接下来重点研究的部分。
    
    2. 备教材,不够深入。
    
        本节课对于尺子的认识包括多个方面的细节,如刻度线的长短、数字的排列等,其中 1 厘米的长度是关键。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讲课时怕时间不够用,我给与学生操作、感知的时间不足,这就导致在应用环节,学生找几厘米时频繁出错。因为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感受量感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学生在学习中就缺少了知识内化的过程。
    
    3. 备教法,不够恰当。
    
        知识从做中来,从实践中来。学生建立 1 厘米长的空间观念,从尺子上认识 1 厘米到脑子中想象 1 厘米,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建构的过程。教师能做的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完成这种建构。而我在教学时,有些操作的过程只是教学引子,想从学生的测量中引出讨论的话题,而不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要依托问题串,设计有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与想象,让他们自己通过做,达到学会的目标。
        
    本节课我的两点困惑
    
        1. 测量长度的本质是把所要测量的线段与直尺上的标准线段重合起来,如果学生能在直尺上清晰地找到不同长度地线段,测量长度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认识几厘米地教学至关重要。我困惑在于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引导学生依次找 2 厘米、3 厘米至 5 厘米,这样学生思考有序,课堂进程有序,但是有牵引学生思维地痕迹。如果老师直接问 “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长?从哪到哪是 3 厘米长?从哪到哪是 5 厘米长?” 这三个小问题一起问,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又是不小地难度,大部分学生直接思考最后一个问题,反而增加了学生感知、理解地难度。
    
        2. 在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这个环节,出现地问题是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学生手中铅笔长度差不多、都很长,在测量地时候超出尺子的长度(15 厘米)并且测量时不能保证正好是整厘米数。如果把测量铅笔环节换成测量老师给准备的长短不一的整厘米长的小棒,在操作环节就会容易很多并节省相应的时间。这样改动降低了操作难度,但是也脱离了生活情境,也限制了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估测能力的提高。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教研员及团队成员提出的具体意见,及时调整细节,全力以赴,抓住学生课堂的精彩生成,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启发学生,让他们感受数学思考与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位伙伴们能够和我们共同研讨,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daqinghubinlj
    daqinghubinlj4年前

    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多个能表示出 1 厘米的长度,这样也有利用孩子对 1 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而很自然的解决断尺的问题。

    changwei
    changwei4年前❤️1

    本节课学生在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逐步体会厘米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 “量感” 能力。

    武锐
    武锐4年前❤️1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量是量出来的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活动中体会了厘米的实际意义,非常好

    dqzylyg
    dqzylyg4年前❤️1

    学生测量 “厘米” 的工具最常用的就是尺子,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尺子有哪些了解,所以课前需要做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尺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虽然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

    郭宝义
    郭宝义4年前❤️1

    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组织的活动,对自己的提升真的是很大。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是缺少理性的深入的思考的。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是没有办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的。

    Teacher_zhang
    Teacher_zhang4年前❤️1

    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升自我、发散思维。

    15567078709
    155670787094年前❤️1

    本节课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并且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唐喜荣
    唐喜荣4年前❤️1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量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体会了厘米的意义。

    黑龙江大庆肇源吴艳秋
    黑龙江大庆肇源吴艳秋4年前❤️1

    长度单位的建构,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吴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有思考有感触。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他们对数学兴趣盎然,让课堂持续升温。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更有素养的发展。

    changwei
    changwei4年前

    本节课学生通过看、比、想、找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李婷
    李婷4年前❤️1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感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新知,充分电动学生参与程度,我领悟到只要教师肯放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姚晓娜
    姚晓娜4年前❤️1

    本节课中白老师通过情境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有统一度量单位的需求。接着通过看、比、想、找、量等多种实践活动感知 1 厘米,并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

    lihaiwei
    lihaiwei4年前❤️1

    问题一中同样的物体有了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感受到 “测量时必须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同时追问怎么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yubing111700
    yubing1117004年前❤️1

    创设情境时可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实物 ,测量自己的课桌,先生可能用铅笔测量 也可能用直尺测量 ,或者是用文具盒测量,最后也能够得到同一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学生更能深刻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yubing111700
    yubing1117004年前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是缺少理性的深入的思考的。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是没有办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的。

    lihaiwei
    lihaiwei4年前

    在认识 1cm 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从多角度去认识和感受 1cm,培养学生的量感。

    张翠玲
    张翠玲4年前❤️1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18149368009
    181493680094年前❤️1

    教学导入环节,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结果,交流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引出测量工具 “直尺” 非常好。

    18149368009
    181493680094年前

    老师通过观察直尺、介绍 1 厘米、找尺子上的其它的 1 厘米、感受 1 厘米、找生活中的 1 厘米,让学生对于厘米这个单位有在生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物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吉林 双阳 李玉晶4年前❤️1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樊芳芳
    樊芳芳4年前❤️1

    在教学中,白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巩固测量方法,扩展了身体中” 尺子” 的认识,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

    wjj19801213
    wjj198012134年前❤️1

    对大人来说 “厘米” 非常简单,但是对二年级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利用看、比、想引导学生认识 1 厘米,并在心里形成量感表象,然后再通过巩固练习强化厘米这个量的大小。个人建议:可以拓展告诉学生厘米这个单位不能量较长的物体长度。

    18149368009
    181493680094年前

    教学过程中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孩子们背后的想法,通过多样的活动积极促进思想的达成,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做出量感。

    18149368009
    181493680094年前

    教学过程中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孩子们背后的想法,通过多样的活动积极促进思想的达成,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做出量感。

    changwei
    changwei4年前

    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本节课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lizhongjun
    lizhongjun4年前❤️1

    本节课在导入环节是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我觉得此环节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动手操作环节,教师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都能教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操作、讨论等形式,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baiji
    baiji4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二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 “厘米” 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有刻度的直尺,1cm 小棒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用自己刚刚学过的
    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
      
      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baiji
    baiji4年前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一)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全班分享。
    
    预设:数字、竖线、字母 cm
    
    出示课件规范长度单位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
    
    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是 1 厘米;
    
    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
    
    1 厘米小棒的长;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引导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2 厘米,3 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baiji
    baiji4年前

    (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断尺测量困惑
    
    全班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baiji
    baiji4年前

    (三)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baiji
    baiji4年前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巩固一下。
     
     书 52 页第三题: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 厘米   1cm
                    
      1、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2、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陆继成
    陆继成4年前❤️1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觉”,它是人们通过对某个实际物体的观察或体验,对其大小、多少、厚重等方面进行的估测,是一种感性认识。由于 “量感” 是一种非标准化的 “感觉”,因此学生良好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构建、估测、体验 “物体的量”,从而形成对 “物体的量” 的具身感受,进而助推学生良好 “量感” 的形成。

    吉林榆树李艳梅
    吉林榆树李艳梅4年前❤️1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活动合理,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董静
    董静4年前❤️1

    白老师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教学过程中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孩子们背后的想法,通过多样的活动积极促进思想的达成,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做出量感。

    吉林榆树李艳梅
    吉林榆树李艳梅4年前

    本课设计时教师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溶于可观可感的教学活动中,在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量的直觉和感悟!

    付佳宇
    付佳宇4年前❤️1

    白老师通过本节课中,几个练习设计十分巧妙:心中有数、心中有度、心中有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比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思考,在戏中有感触,眼睛会骗人、量了才知道,眼睛会骗人、数了才知道,让求真、求实的严谨融入孩子内心,可谓润物无声,无招胜有招!

    zqy@123
    zqy@1234年前❤️1

    白老师的《课桌有多长》这节课在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不同的手法来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点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起点。感觉设计最精妙的地方是有关认尺子、感知 1 厘米、表象 1 厘米、运用 1 厘米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得静态的 “1 厘米”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值得我们去学习!

    sym
    sym4年前❤️1

    白老师的课堂设计从表象逐渐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静态的厘米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qdy12345
    qdy123454年前❤️1

    白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 - 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

    李野
    李野4年前❤️1

    整个教学活动,白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zdw197330
    zdw1973304年前❤️1

    通过观看白老师的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懂得如何把 “古板” 通过系列活动转换成 “鲜活”。让课堂有活力,让学生通过兴趣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方式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

    吉林德惠张海英
    吉林德惠张海英4年前❤️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即重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课堂结构的建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为主,并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王新悦
    王新悦4年前❤️1

    白季老师所设计 《课桌有多长》一课,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新世纪微课,紧紧围绕主题 “量感”。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王新悦
    王新悦4年前

    《课桌有多长》一课中,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王秀佳
    王秀佳4年前❤️1

    测量 “厘米” 的工具最常用的就是尺子,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尺子有哪些了解,所以课前需要做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尺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虽然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

    王新悦
    王新悦4年前

    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含有特殊含义的量。本课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陆继成
    陆继成4年前

    白老师能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引导学生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中,增进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王秀佳
    王秀佳4年前

    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cm” 表示厘米,是厘米的英文缩写形式,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测量较短物体时使用它。规范有必要,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规范式语言他们理解不了,需要详细解释,后面也可以通过一些实物说明哪些小物体更适合使用 “厘米”,因为后面还会有大一点儿的长度单位 “米”。

    张翠玲
    张翠玲4年前❤️1

    本节课中,白老师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又利用微课 3.0 中的资源,紧紧围绕主题,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学生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过程的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17684720732
    176847207324年前❤️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起始让学生体会到度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熟悉的尺子来认识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通过操作测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张馨予
    张馨予4年前❤️1

    个人在上这堂课的时候觉得非常难,因为低段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白老师的这趟课通过一层一层地慢慢深入,让学生有序地在活动中体验量感,是很不错的。

    lj
    lj4年前❤️1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参考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教参、微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

    菩公英
    菩公英4年前❤️1

    我喜欢这个环节的设计:将 1cm 长的小棒作为学具,让学生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去感受 1 厘米的长度,然后再将小棒抽走,再次感受 1cm 有多长。相信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lj
    lj4年前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黑龙江大庆倪婵娟
    黑龙江大庆倪婵娟4年前❤️1

    白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水平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对 “厘米” 这一度量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形成了量感。

    高春娥
    高春娥4年前❤️1

    白老师在本节课中,几个练习构思独特:眼中有数、心中有量、脑中有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和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摸等相融,时刻体现看不见摸不着的量感存在。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1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

    课堂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将度量活动落到实处。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

    教学在多维的体验活动中逐步形成计量单位的概念表象,在实践运用中感受与生活的密计量单位教学内容切联系。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1

    白老师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使学生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中,增进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培育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

    这节课的设计,白老师让学生有序地在活动中体验量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培育了学生的量感,值得我们学习。

    longhongyan
    longhongyan4年前❤️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感知 1 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直观了解 1 厘米的长度大小。这部分设计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意识。

    ljh319
    ljh3194年前❤️1

    课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比、想、找,多次体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对量感的形成进一步得到落实。

    jlj65933
    jlj659334年前❤️1

    本节课白老师从出示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对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1

    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感受 1 厘米有多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李楠
    李楠4年前❤️1

    白老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李楠
    李楠4年前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1

    白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水平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 “量感”。

    李楠
    李楠4年前

    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李楠
    李楠4年前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李楠
    李楠4年前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李楠
    李楠4年前

    一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碰到的问题。

    李楠
    李楠4年前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小平
    小平4年前❤️1

    对 1 厘米的长度体验充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并在头脑中想象,在生活中寻找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杨香
    杨香4年前❤️1

    白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多种角度,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一厘米到底有多长,同时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真实感受厘米这个度量单位。另外,通过小熊测量和断尺测量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测量的要领及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张咪
    张咪4年前❤️1

    @baiji 白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层次分明 逻辑思维清晰 让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掌握

    wangfengying_55
    wangfengying_554年前❤️1

    本节课中白老师通过情境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有统一度量单位的需求。接着通过看、比、想、找、量等多种实践活动感知 1 厘米,并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1

    知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体现时代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实效。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注重过程体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时间安排合理,手段先进,目标达成度高,量感的体现充分。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老师依据量感对本节课的目标把握准确,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重难点突出,知识点清晰。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抛出问题 “同样的课桌为何测量结果的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令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ylf123456
    ylf1234564年前❤️1

    整堂课的设计很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不仅能在动中学到知识,还能很好的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值得学习!

    内蒙古包头刘洁
    内蒙古包头刘洁4年前

    老师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整整体会长度,通过实践活动令学生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处处体现着量感的意义,并通过比一比活动,利用熟悉的小棒,真实感受 1 厘米的长度。

    ylf123456
    ylf1234564年前

    课堂上学生通过看、比、想、找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直观感知厘米,并在头脑中想象,在生活中寻找,通过练习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我相信学生在课后肯定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表象,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杨芳
    杨芳4年前❤️1

    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能借助熟悉的事物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的经验。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杨芳
    杨芳4年前

    在这一课的的设计中,吴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有思考有感触。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他们对数学兴趣盎然,让课堂持续升温。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也有技能的培养。

    杨芳
    杨芳4年前

    在整个教学活动,白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黄老师
    黄老师4年前❤️1

    白老师此课量感体验充分,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1

    在整个教学活动,白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能借助熟悉的事物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的经验。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抛出问题 “同样的课桌为何测量结果的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令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在这一课的的设计中,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有思考有感触。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他们对数学兴趣盎然,让课堂持续升温。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也有技能的培养。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本节课白老师从出示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对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知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体现时代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
    吉林长春双阳王岩4年前

    这节课在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不同的手法来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点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起点。感觉设计最精妙的地方是有关认尺子、感知 1 厘米、表象 1 厘米、运用 1 厘米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得静态的 “1 厘米”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值得我们去学习!

    吉林榆树李艳梅
    吉林榆树李艳梅4年前❤️1

    量感” 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 “感觉”,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本课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构建、估测、体验物体的量,从而形成对长度的量的感受!

    小溪1234
    小溪12344年前❤️1

    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溪1234
    小溪12344年前

    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完整的测量活动的经验。

    小溪1234
    小溪12344年前

    整节课围绕测量活动展开,在测量活动中思考,在测量活动中感悟,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慢慢生成对度量的感悟。小组从选择测量工具到如何分工,如何标记,如何记录,如何总结,教师都有意识地去指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有效。

    小溪1234
    小溪12344年前

    数源于数,量源于量。“量感” 的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这节课的设计重视操作活动,有借鉴价值。

    小溪1234
    小溪12344年前

    这位老师的课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刘立娟
    刘立娟4年前❤️1

    白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水平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几个练习构思独特:眼中有数、心中有量、脑中有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和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摸等相融,时刻体现看不见摸不着的量感存在。

    邹永娜13298774989
    邹永娜132987749894年前❤️1
    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容易接受新知。
    吉林榆树李艳梅
    吉林榆树李艳梅4年前

    白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量感,” 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动手操作,组织多个活动,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放方法,通过学生多个感官体验物体长度,在画与量的过程中,巩固对长度的认识。

    吉林德惠李松策
    吉林德惠李松策4年前❤️1

    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15804436003
    158044360034年前❤️1

    白老师设计很有层次,从感知 1 厘米到表象 1 厘米,再到应用 1 厘米,让学生充分经历认识 1 厘米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焦亚媛
    焦亚媛4年前❤️1

    白老师这节课注重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量感,在量与计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形成量感了。

    李冠芹
    李冠芹4年前❤️1

    白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大小,有表象到本质,发展学生的 “量感”。

    bxy1010w
    bxy1010w4年前❤️1

    白老师从激趣引入课题,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好的设计!

    bxy1010w
    bxy1010w4年前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再认尺子,在量一量,画一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估算意识。这些设计都很有创意,值得学习!

    bxy1010w
    bxy1010w4年前

    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 “厘米” 形成清晰的表象。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这样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在活动中建构厘米表象,在应用中丰富,体会度量本质,发展学生 “量感” 能力。就是感觉整个设计说明部分出现的量感培养的字样太少了。

    四川成都叶
    四川成都叶4年前❤️1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提量感是很抽象的概念,白老师设计了看、比、想、量、认等形式的活动,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学生有逐步认识厘米和米长度单位。

    fgg13509799855
    fgg135097998554年前❤️1

    在课的一开始,白老师出示几个问题串,让学生先体会对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再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估测方法多样性同时,体会在实际问题中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估算意识。

    zhouchangxiu1228
    zhouchangxiu12284年前❤️1

    本节课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出示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对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

    fgg13509799855
    fgg135097998554年前❤️1

    “量感”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对计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不能仅凭简单的看或动手测量几个图形就能建立起来,需要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身边熟悉的物体,借助实物表象来完成正确表象的建立。为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找寻身边熟知的物体作为计量单位的参照,让他们对照着参照物来感知计量单位。本节课白老师将 1cm 长的小棒作为学具,让学生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去感受 1 厘米的长度,然后再将小棒抽走,再次感受 1cm 有多长。

    小平
    小平4年前❤️1

    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着天生的直觉,且尺子也是学生比较常见的学习工具,但第一次引入长度概念,建立 1 厘米的长度单位量感,对一年级学生依然是一个难点,为让学生正确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白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体验和操作活动,从课始感受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认识 1cm,再动手测量铅笔长,以及用尺子画规定长度的线,活动丰富而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量感。建议不局限于找 1cm,还可以找或比画 3cm,5cm 等,不断丰富学生的长度量感。

    zhouchangxiu1228
    zhouchangxiu12284年前❤️1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xuli721214
    xuli7212144年前❤️1

    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soleil
    soleil4年前❤️1

    白老师基于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18792560576
    187925605764年前❤️1

    本节课,白老师引导学生在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逐步体会厘米长度单产生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 “量感” 能力。

    soleil
    soleil4年前

    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可以进行讨论: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 —— 参与、思考。这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soleil
    soleil4年前

    本节课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重要环节,通过 “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 等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刘红丽
    刘红丽4年前❤️1

    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量感是量的感觉和敏锐性,量感是空间观念在度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刘红丽
    刘红丽4年前

    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含有特殊含义的量。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高春娥
    高春娥4年前❤️1

    张教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对于测量内容提到: 一、在具体情境中,注重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二、经历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量的意义。 三、借助熟悉的事物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四、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的经验。 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xuli721214
    xuli7212144年前❤️1

    多感官参与,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张彩梅
    张彩梅4年前❤️1

    白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先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入手,运用旧知去量课桌,又从测量结果的不同中引发矛盾,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想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张彩梅
    张彩梅4年前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充分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学生对厘米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变得深刻。

    张彩梅
    张彩梅4年前

    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从多维度认识厘米,感悟厘米,直观与想象想结合,培养学生对量的感知,发展学生的量感。

    17735916006
    177359160064年前❤️1

    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体现在测量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做了关于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7735916006
    177359160064年前

    在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是获取知识、形成观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17735916006
    177359160064年前

    注重活动之后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在交流与分析中对测量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交流中,设置了足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黑龙江大庆倪婵娟
    黑龙江大庆倪婵娟4年前❤️1

    在认识厘米时,教师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看、比、想、找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也有了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刘苗
    刘苗4年前❤️1

    本节课在导入环节是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我觉得此环节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动手操作环节,教师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都能教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操作、讨论等形式,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刘苗
    刘苗4年前

    本节课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出示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对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度量单位 —— 厘米。

    刘苗
    刘苗4年前

    多感官参与,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实践活动感知 .

    songxiyan
    songxiyan4年前❤️1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长度单位非常关键的一节课,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量感是量的感觉和敏锐性,量感是空间观念在度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zln20101105
    zln201011054年前❤️1

    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的物体或现象的某一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含有特殊含义的量。白老师此课设计的新颖,让孩子们多感官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静态的单位在学生心中逐渐生动起来!非常值得借鉴!

    杨丽杰
    杨丽杰4年前❤️1

    教者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环节,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建立 1cm 的表象空间观念,从而培养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Tina
    Tina4年前❤️1

    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 也就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认识尺子,用尺子进行测量。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的基础上,感知几厘米并做估测练习,步步深入,层次清晰。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4年前❤️1

    通过 “看”、“听”、“说”、“想”、“做” 等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活动,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4年前

    学生接触长度单位的种子课,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这节课注重活动之后的交流与反思,注重认知冲突的设计,通过多种活动设计感知、体会。

    atu
    atu4年前

    课程思路清晰,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感知 1 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直观了解 1 厘米的长度大小。

    atu
    atu4年前❤️1

    本节课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量感是量的感觉和敏锐性,量感是空间观念在度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关注学生量感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atu
    atu4年前

    本节课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重要环节,通过 “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 等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无花果
    无花果4年前❤️1

    这一课,重点是建立学生对长度的量感,那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比较,操作,测量等活动来建立学生的量感,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突出对厘米这个度量单位的认识,体会了度量的本质,发展了学生量感

    无花果
    无花果4年前

    对长度单位的感悟,老师用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测一测,充分展现出认识 “厘米 “的丰富的过程,这些有趣的活动对量感又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认识后再来估一估、比一比,也是可以的

    李春丽
    李春丽4年前❤️1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李春丽
    李春丽4年前

    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巩固所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又体现方法的多样化,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黄老师
    黄老师4年前❤️1

    此课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建构了量感本质。再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 “量感” 能力。

    李小梅
    李小梅4年前❤️1

    本节课中通过叩问本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虽然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但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唤醒学生利用原有生活经验。从混乱到统一,解决新问题,从而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景洪阳
    景洪阳4年前❤️1

    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建立厘米的概念。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1

    白老师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王薇
    王薇4年前❤️1

    白老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第一个问题中呈现的是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的情境, 在第二个问题中借助熟悉工具尺子学习厘米的认识方法,第三、四个问题中呈现的是量一量,画一画,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 “量感” 能力。层层设问,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量感。

    lihaiwei
    lihaiwei4年前❤️1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宽度,一是从身边最熟悉的身体部位入手,让学生对手掌的宽度有一个量的感知,二是量完宽度后可以让学生借助手掌宽度去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郭雅欣
    郭雅欣4年前❤️1

    本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值得我们学习。

    lihaiwei
    lihaiwei4年前

    让学生在尺子上找 1 厘米,让学生笔划 1 厘米的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再次在尺子上找 1 厘米,多次活动,层层认识感知 1 厘米,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郭雅欣
    郭雅欣4年前❤️1

    本课的教学设计,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溶于可观可感的教学活动中,在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量的直觉和感悟,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1

    本节课围绕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四个活动进行开展,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道尺子上的组成,感知到 1 厘米的长度,形成对 1 厘米的表象并加深印象,并学会应用,再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zdw197330
    zdw1973304年前❤️1

    本节课通过问题串曾曾引导,调动学生感官体验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进而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发展学生 “量感” 能力,设计环节环环相扣。

    唐喜荣
    唐喜荣4年前❤️1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lihong123
    lihong1234年前❤️1

    在本课教学中,白老师首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 的表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二年级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对 “厘米” 这一度量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形成了量感。

    sunli
    sunli4年前❤️1

    白老师的设计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各种实际测量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学生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他们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量感。

    sunli
    sunli4年前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量感的最有效手段,体验是量感培养的外在形式,建议老师在测量前先让孩子估一估,借助 1 厘米的大小,估出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再去测量,并与估测结果进行比较,在多次操作后,学生头脑中 1 厘米的认识与体验会更加深刻,那么对于 1 厘米的量感的建立也就成了必然。

    hanyang900109
    hanyang9001094年前❤️1

    老师在第二环节认识 1cm 时,通过看、比、想、找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了 1cm 的表象,丰富的活动也让静态的知识生动了起来。

    hanyang900109
    hanyang9001094年前

    老师在第二环节认识 1cm 时,通过看、比、想、找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了 1cm 的表象,丰富的活动也让静态的知识生动了起来。

    李春丽
    李春丽4年前❤️1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量感的最有效手段,教学中白老师能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使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李春丽
    李春丽4年前

    白老师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等多种感观活动让学生亲历 1 厘米有多长,培养了量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长度单位的 “表象 “。

    fxh1006
    fxh10064年前❤️1

    白老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白老师的设计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各种实际测量活动,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测量方法同时扩展身体中” 尺子” 的认识

    zz123
    zz1234年前❤️1

    “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 “量感”。 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建立起 1 厘米的单位表象后,引导学生探究 “1 厘米” 与 “几厘米” 的关系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来找几厘米,并追问 “为什么这个长度是 3 厘米?5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及时出示课件,1 厘米 1 厘米地收尾拼接起来,产生更长的线段,也即是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这种 “累加” 的思想更多是的靠推理、想象来理解,这也正所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超越生活”,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这些活动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 “量” 积累了活动经验。

    qq2353113
    qq23531134年前❤️1

    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会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qq2353113
    qq23531134年前

    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张风琴
    张风琴4年前❤️1

    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度量单位认识的初始课。本节课老师以各位专家和教授对量感的认识人分析入手,定位本节课的度量的类别,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本节课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及动手测量认识和建立 1 厘米的概念,接着通过找一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在此基础上再累加单位的数量,认识更多的长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4年前❤️1

    量感的建立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关。概念的获得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对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来说,经验显得更为重要。量感的建立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活动经验,量感的建立根本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那些具有相关活动经验的学生往往能较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单位量的表象,并逐渐建立单位量感。

    cyy1165218787
    cyy11652187874年前❤️1

    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去,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zhaohy
    zhaohy4年前❤️1

    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活动中体会了厘米的实际意义。

    马婷婷
    马婷婷4年前❤️1

    白老师讲的这节课很好,通过实际探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厘米,他有多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厘米,也就是感受量感,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量感,应用量感,很值得我学习

    马婷婷
    马婷婷4年前

    白老师讲的这节课很好,通过实际探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厘米,他有多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厘米,也就是感受量感,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量感,应用量感,很值得我学习

    马婷婷
    马婷婷4年前

    白老师讲的这节课很好,通过实际探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厘米,他有多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厘米,也就是感受量感,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量感,应用量感,很值得我学习

    wgx1986
    wgx19864年前❤️1

    本课的教学设计,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动手实践的操作活动中,在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量的直觉和感悟,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cyy1165218787
    cyy11652187874年前❤️1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趣,有味,尤其在建构新知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建构了清晰的表象,感受一厘米 ,想一想一厘米,再找一找生活中一厘米,这一过程,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非常有效。同时还能给学生带来清晰的认知。把量感培养落到了实处。

    rose2251
    rose22514年前❤️1

    在测量铅笔的长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与量感,这样的活动既是对 1 厘米的巩固,更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有知识的收获,更有素养的发展,这也充分反映出老师丰厚的教育积淀。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4年前❤️1

    白老师的设计有层次,有深度,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二稿研讨

    主讲人:白季
    
    试讲班级:大庆市祥阁学校一年三班
    
    试讲时间:2021.3.26 第三节
    
    听课教师:王利(市教研员)、卓敬敏(学科主任)、李瑞雨(备课组长)、刘学利(指导教师)、郭玉红(指导教师)、李晶(团队成员)、李清莹(团队成员)、郭丽丽(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专家点评及意见:
    
    王利教研员:
    
        1. 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全班的汇报。这一学习过程在课中落实的不实,不够清晰。
    
        2. 教学时,要谨慎地使用投影展示 1 厘米的长度,避免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建立错误的 1 厘米长度的空间表象。
    
        3. 在课堂中要落实 “六清” 教学策略,即看清、想清、听清、问清、写清和做清。学生汇报展示之前,一定要鼓励孩子们看清楚、不懂得要问清楚,操作时要做清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要随时询问学生听清楚了吗?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卓敬敏主任:“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吗?“这个问题,学生已经说出几厘米就是有几个 1 厘米,教师应该直接在课件上出示这一发现,不要等已经都找完了再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重复思考还浪费时间。
    
    李瑞雨组长:白老师在授课时,语言还要再精炼些,比如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这句话可以直接说成” 看来,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语言简单明确,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团队成员点评及建议
    
    刘学利老师:这节课白老师注重长度单位 “厘米 “实际意义的认识和感知:(1)尺子上找 1 厘米;(2)比划 1 厘米的长度;(3)找生活中的 1 厘米;(4)找几厘米。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有效帮助学生建构 1 厘米的表象。 
    
    郭玉红老师:在组织学生自己量和画环节,学生以独立学习为主。在展示学生作品的时,白老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典型作品反馈和分析。
    
    李晶老师:学生观察尺子后引导学生说出尺子上不止有数字,而且是按顺序排列的,最好结合课件演示从 0 开始依次说。
    
    郭丽丽老师:在认识 1 厘米有多长的环节中,让学生闭眼睛回想:(1)1 厘米的长度;(2)刻度 0-1 的长度;(3)1 厘米小棒的长度;(4)拇指与食指间的缝隙的长度。这四个回想加深了学生对 1 厘米长度的认识,量感培养循序渐进。
    
    李清莹老师:可以将学生生成的发现出示在课件上,学生表达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时,可直接出示,如:(1)从 0 刻度开始测量,0 到几就是几厘米长. (2)1-5 厘米之间是四个大格,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4年前❤️1

    本节课白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二稿反思

    在 “六清” 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这次试讲教学流程更加清晰。
    
      教学环节一:从学生生活情境入手,学生再次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课桌的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结合上节课的经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二:引导学生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 1 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 1 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 1 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 l 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 2 厘米、3 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
      
      教学环节三:解决如何使用尺子正确地量出物体地长度地问题,既是这节课地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小熊量铅笔地活动,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要领和正确度量的方法。
      
      教学环节四: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本次试讲最大的困惑就是学生充分感受的时间过长,语言表述不清楚,但是让更多孩子参与表达时间确实紧张,还需要在环节中平衡。

    1617625200.png

    baiji
    baiji4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三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 “厘米” 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有刻度的直尺,1cm 小棒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用自己刚刚学过的方法测量一下课桌有多长。谁来说一说妙想的测量结果?奇思呢?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
        
        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要选择同样大的工具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地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baiji
    baiji4年前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一)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有什么?
      
      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竖线、数字、字母 cm
      
      规范长度单位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
      
      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
     
      1 厘米小棒的长,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
    
    引导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2 厘米,3 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baiji
    baiji4年前

    (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出示学习要求
      
      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 全班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出示学习要求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baiji
    baiji4年前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巩固一下。
       
       书 52 页第三题: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 厘米   1cm
    
      通常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baiji
    baiji4年前

    感谢来自吉林、陕西、内蒙古、四川和山西的老师,感谢来自省内市内的老师们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团队根据大家的想法进行反思研讨,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在大家热心地帮助下新一稿教学设计已新鲜出炉,期待您能继续关注我们团队,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杨霞
    杨霞4年前❤️1

    “量感” 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现实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白老师通过 “看”、“比”、“想”、“找” 等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对 “量感” 的感受,在感知 “量” 的过程中,不断去做 “做”;在体验感悟中,不断去 “想”。白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测量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并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学生对 “量” 的感性认识。

    谭艳
    谭艳4年前❤️1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用尺子量出 1 厘米的物品,画出一厘米长的线段。进而利用直尺认识几厘米,白老师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敏1523565
    敏15235654年前❤️1

    量感的培养离不开操作活动,白老师设计的看、比、想、找活动,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知道测量物体时,度量的单位可复制,可叠加。

    耿金舒
    耿金舒4年前❤️1

    白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杨亚惠
    杨亚惠4年前❤️1

    本节课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daqinghubinlj
    daqinghubinlj4年前❤️1

    学生从观察厘米尺开始一点点建立一厘米的表象,通过老师的引导又从探究活动中找到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整个过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也非常贴合北师大教材的安排。

    啾啾
    啾啾4年前❤️1

    在 1 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建构上,白老师十分重视,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从认识尺子开始,先是让学生找尺子上的 1 厘米,再是用手比划 1 厘米,然后找身边的 1 厘米,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 1 厘米有了准确的认识与建构,尤其是让学生猜猜世界各地的 1 厘米是否一样长时,让学生借助尺子进行比较,更是让孩子们感知到度量守恒,让学生将本节课知识中的根深刻理解,让度量标准内化于心,让随后的估计活动、测量活动成为可能。

    郭丽丽
    郭丽丽4年前❤️1

    白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对 1 厘米长度的感知,通过 “看、比、想、找” 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培养量感。

    汪丰权
    汪丰权4年前❤️1

    本节课以问题为出发点,引起学生展开探索,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还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更进一步的表象,培养学生量感,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理解知识,提升思维。

    gaoshiyao
    gaoshiyao4年前❤️1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注重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在学生的心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gaoshiyao
    gaoshiyao4年前

    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吴韶鲜
    吴韶鲜4年前❤️1

    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厘米是最基本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多样的现实材料做支撑,鼓励学生以自身或周围的材料为主,帮助其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尽可能多地寻找参照物,如拇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使用的田字格边的长大约是 1 厘米等,帮助学生把厘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培养学生的量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gaoshiyao
    gaoshiyao4年前❤️1

    在本课中,学生对刻度尺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但只会初步使用刻度尺。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 厘米的空间感以及掌握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在规定的要求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考和行动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过程,建立厘米的空间概念,用厘米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度。

    秋乐
    秋乐4年前❤️1

    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环节,教师敢于放手,能够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操作、讨论等形式,最后得出结论。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本节课通过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中重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课堂结构的建构。

    高小旭
    高小旭4年前❤️1

    本节课,教师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高小旭
    高小旭4年前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让这些长度单位印在脑子里,让学生感知到它们到底有多长,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yeey
    yeey4年前❤️1

    解决本源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白老师在开课时以生活化的情景,引出矛盾,让学生感受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产生认识厘米的欲望。

    李东旭
    李东旭4年前❤️1

    白老师设计很有层次,从感知 1 厘米到表象 1 厘米,再到应用 1 厘米,让学生充分经历认识 1 厘米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李东旭
    李东旭4年前

    量感的培养离不开操作活动,白老师设计的看、比、想、找活动,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知道测量物体时,度量的单位可复制,可叠加。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三稿研讨
    
    主讲人:白季
    
    试讲班级:大庆市祥阁学校一年六班
    
    试讲时间:2021.4.1 第三节
    
    听课教师:卓敬敏(学科主任)、李瑞雨(备课组长)、刘学利(指导教师)、郭玉红(指导教师)、李晶(团队成员)、李清莹(团队成员)、郭丽丽(团队成员)

    【研讨过程】

    一、专家点评及意见:
        
        1. 引导学生直接看主题图,思考:“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直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动手量身边课桌的长度,通过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活动,体会建立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2.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所生成的数学资源 —— 不从 0 刻度开始量,铅笔的长度是多少?促使学生结合长度单位的本质分析问题。如果学生都是从 0 刻度开始量铅笔长度的,这时适时播放 3.0 微课片段,丰富学生的测量体验。
    
    二、团队成员点评及建议:
    
        1. 在问问题时要简单明确,要让一年级学生听清楚,如果学生不明白,老师要适当解释。
        
        2. 学生在尺子上找哪段是 1 厘米时,学生说哪段,最好课件就呈现哪段,不要依次出现。
        
        3. 总结语言要口语话,不要太书面话,不亲切。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三稿反思

      1. 在班级提前讲授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后,本次试讲学生们参与度较好,通过学习要求,能够很快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学生说的不够简练,但是思路是清晰的。
    
      2. 处理学生生成问题时不够耐心,要更加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想法,更加灵活的引领学生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3. 经过几轮的试讲与研磨,课的整体结构已经成熟,一些小环节还要适当调整,想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操作体验,但是教师时间把控能力要继续增强。
    
        我在接下来的试讲中,会按照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希望新世纪论坛的各位伙伴们能够和我们共同研讨,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1618026036.png

    baiji
    baiji4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四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 “厘米” 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有刻度的直尺,1cm 小棒
    baiji
    baiji4年前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到新教室上课,你们想知道这里的课桌有多长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一下课桌有多长。
         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有的同学用手量,有的同学用铅笔量,还有的同学用尺子量。       
         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要选择同样大的工具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地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baiji
    baiji4年前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一)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有什么?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观察尺子上有什么?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竖线、数字、字母 cm
        
        规范长度单位名称,cm 表示厘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有多长呢?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
        
        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
        
        1 厘米小棒的长;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
        引导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2 厘米,3 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baiji
    baiji4年前
    (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想清楚你要怎么量,再自己说清楚,量清楚。
    
        2. 和同桌说清楚你要怎么量。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 全班辨析
         
         根据学生情况,适时播放 3.0 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baiji
    baiji4年前
    (三)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想清楚你要怎么量、怎么画,再自己说清楚,做清楚。
    
        2. 和同桌说清楚你的方法。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baiji
    baiji4年前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巩固一下。
       
       书 52 页第三题: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厘米   cm
                
      通常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四稿研讨

    主讲人:白季

    试讲班级:大庆市六十九中二部一年五班

    试讲时间:2021.4.8 第二节

    听课教师:陈英校长及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卓敬敏、刘学利、李晶、李清莹、郭丽丽

    【研讨过程】

    一、专家点评及意见:

    1. 量铅笔有多长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和正确度量长度的方法,结合方法的不同进行辨析并优化方法。如果孩子在测量时出现错误和小熊连环画相同,可以不出示此图,用实例更好。

    2. 老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生成资源。有个小男生交流方法时说用拃量铅笔有多长后,再在尺子上量拃有多长,教师要先肯定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但是用拃量不能保证精确。

    3. 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l 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学生在回答时说了眼睛的宽度和手指甲的长度,这些都是身上的 1 厘米,白老师可以多提问几个孩子也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厘米物体,让学生在比较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二、团队成员点评及建议:

    1. 学生认字少,学习要求可以提前录好音频播放。

    2. 板书时间过长,量铅笔的方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可以不呈现在黑板上。

    3. 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时,要注意从尺子的 0 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尺子中间画线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采用可借助 3.0 微课进行拓展。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设计四稿反思

    本次试讲有几点满意之处:

    1. 在几次操作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一年级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分享和知识内化过程。

    2. 鼓励学生探究、操作,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在分享中促进学生反思、提升。给学生独立表达的机会,及时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

    3. 学生分享交流时,语言不够严密,教师多鼓励,不要要求程式化的语言,适当进行语言描述的指导,比如说完整话,表达的前后顺序等。

    4. 在具体环节中加强学生对量感的感知,让学生在见到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时,能立刻在头脑里浮现出 1 厘米的小棒或 1 厘米的线。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方式形成量感。

    baiji
    baiji4年前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 “厘米” 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有刻度的直尺,1cm 小棒

    baiji
    baiji4年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到录课室上课,你们想知道这里的课桌有多长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一下课桌有多长。

    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

    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要选择同样大的工具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baiji
    baiji4年前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一)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有什么?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观察尺子上有什么?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

    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竖线、数字、字母 cm

    规范长度单位名称 cm 表示厘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有多长呢?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1)用手在尺子上比画 1 厘米;

    (2)猜一猜学具小棒的长度;

    (3)把学具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4)再次操作,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1)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

    (2)想一想 1 厘米小棒的长度;

    (3)想一想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4)尝试画出 1 厘米的线。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1)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尺子上每一个大格都是 1 厘米。

    (2)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观看 3.0 微课片段

    (3)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2 厘米,3 厘米,5 厘米

    预设发现:

    ①从 0 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②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 1 厘米.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画、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baiji
    baiji4年前

    (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想清楚你要怎么量,再自己说清楚,量清楚。

    2. 和同桌说清楚你要怎么量。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 全班辨析

    根据学生情况,适时播放 3.0 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再通过小熊测量的连环画,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和正确测量长度得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baiji
    baiji4年前

    (三)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学习要求:

    1. 先独立想清楚你要怎么量、怎么画,再自己说清楚,做清楚。

    2. 和同桌说清楚你的方法。

    学生按照学习要求: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baiji
    baiji4年前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巩固一下。

    书 52 页第三题: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厘米 cm

    pretty白雪
    pretty白雪4年前❤️1

    白老师重视学生体验、重视估测,重视生生交流,把静态的教材活化为生动情景,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lynn1111
    lynn11114年前❤️1

    对 1 厘米的长度体验充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并在头脑中想象,在生活中寻找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huangrui123
    huangrui1234年前❤️1

    对于一厘米的认识,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来体会。通过用手比划一厘米,猜猜有小棒的长度,把小棒用两手轻轻捏住,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缝隙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在这些环节中,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一厘米的长度。

    赵丹丹
    赵丹丹4年前❤️1

    “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 “量感”。 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建立起 1 厘米的单位表象后,引导学生探究 “1 厘米” 与 “几厘米” 的关系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来找几厘米,并追问 “为什么这个长度是 3 厘米?5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及时出示课件,1 厘米 1 厘米地收尾拼接起来,产生更长的线段,也即是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这种 “累加” 的思想更多是的靠推理、想象来理解,这也正所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超越生活”,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这些活动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 “量” 积累了活动经验。

    xzh123
    xzh1234年前❤️1

    本节课从学生的动手操作出发,活动中感悟长度单位,同时总结出: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将学生的量感和具体的度量单位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发展量感。

    chenruojun107
    chenruojun1074年前❤️1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探究、操作,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分享,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一厘米的长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1

    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 “量感”。 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建立起 1 厘米的单位表象后,引导学生探究 “1 厘米” 与 “几厘米” 的关系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 1 厘米有了准确的认识与建构,尤其是让学生猜猜世界各地的 1 厘米是否一样长时,让学生借助尺子进行比较,更是让孩子们感知到度量守恒

    lynn1111
    lynn11114年前

    本节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问题串一中呈现的是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的情境, 借助上一节课的活动经验,再次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超超
    超超4年前❤️1

    王老师的课生动务实,尊重孩子们的自然认知过程,真真切切的引导孩子们去感知课桌的长度,通过观察想象等方法理解认识并掌握一厘米有多长,让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出 1 厘米,并能用 1 厘米的长度去认识更多的长度,学以致用自然成体。

    李宏
    李宏4年前❤️1

    教师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创设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际量一量,感知量的大小与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和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

    jing8898
    jing88984年前❤️1

    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吉林德惠何文华
    吉林德惠何文华4年前❤️1

    教师在教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时,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潘桂娟
    潘桂娟4年前❤️1

    白老师通过让学生感受一厘米 ,想像一厘米,再找一找生活中一厘米,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一厘米有多长逐渐的变得越来越清晰,培养学生对度量的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锐
    4年前❤️1

    白老师的课通过动手操作在看,比,想,找的过程中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3474153194
    134741531944年前❤️1

    本节课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及动手测量认识和建立 1 厘米的概念,接着通过找一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在此基础上再累加单位的数量,认识更多的长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山西运城王美蓉
    山西运城王美蓉4年前❤️1

    对于统一度量标准的需求,这节课的设计很新颖,先是学生用拃、铅笔等为标准进行测量,由于每个人的一拃、铅笔长度不完全一样,所有测量后的数据不同。那该选择怎样的标准呢?接着学生用老师准备的学具袋中的三种标准去测量,发现标准越小测量越准确,最后用微视频介绍测量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更能接受厘米和 1 厘米的规定。

    龙泉基地成都天立小学顾佳
    龙泉基地成都天立小学顾佳4年前❤️1

    白老师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阿佳呀
    阿佳呀4年前❤️1

    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选择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经验,会逐步加深对量的感悟力。

    luming
    luming4年前❤️1

    本节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节课。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zuo
    zuo4年前❤️1

    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zuo
    zuo4年前

    先是学生用拃、铅笔等为标准进行测量,由于每个人的一拃、铅笔长度不完全一样,所有测量后的数据不同。那该选择怎样的标准呢?接着学生用老师准备的学具袋中的三种标准去测量,发现标准越小测量越准确,最后用微视频介绍测量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更能接受厘米和 1 厘米的规定。

    baiji
    baiji4年前

    活动综述

        非常荣幸能作为黑龙江大庆基地的一名教师代表与李晶老师、郭丽丽老师和李清莹老师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主题活动。

    从组成团队到本次活动告一段落,已两月有余。我们团队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研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明确课程内容,理清思维框架,通过分析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围绕教材提供情境和问题串展开教学,采取大庆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 “六清教学”,让学生卷入深度学习。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有过程的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互助、全班分享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了量感。做到了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一致,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在这段时间里,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前后经历了 8 次研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困惑,有迷茫,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作为大庆小数团队的成员,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坚持 “六清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构建智慧数学课堂。

    Mango
    Mango3年前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白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3935857191
    139358571913年前

    引导学生探究 “1 厘米” 与 “几厘米” 的关系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来找几厘米,并追问 “为什么这个长度是 3 厘米?5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及时出示课件,1 厘米 1 厘米地收尾拼接起来,产生更长的线段,也即是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这种 “累加” 的思想更多是的靠推理、想象来理解,这也正所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超越生活”,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这些活动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 “量” 积累了活动经验。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5:37 · PVG 13:37 · LAX 22:37 · JFK 01: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