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123

zz12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66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7 00:13:02 +08:00
10 G 0 S 0 B
zz123 的最新回复

在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先从一维测量长度和二维的小方块测量面积,引导学生用三维的正方体探究体积。在探究之前教会学生有序思考,培养了学习方法。在随后的在动手操作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验证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进而推理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整个环节紧凑有序。最后的练习,非常具有探索性,只出示长宽高上摆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付波老师在这节课,探究长方形体积的时候是出示 12 个小正方体,学生数一数说出来体积是 12 后,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一层一层的数,一行一行的数,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在操作中潜移默化,感受到长方形的体积,发展了学生长方形体积的量感,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

学生的量感如何培养?付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课从度量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线、面还是体,都可以用相应的单位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是计算出它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这样计算?是由于它所包含的体积单位的总个数是这样计算的,基于这样深层的理解,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形成了一个道理相同的体系,这样的知识建构必然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学生的量感来源于度量实践。教师通过让学生用 1 立方厘米和 1 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来摆长方体的过程体会体积单位的累加就是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从而体会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影响到长方体的体积的大小。进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设计中教师还注重结构化知识的教学,从一维的线段到二维的面,再到三维的体,学生逐渐形成认知,积累经验,发展量感。

学生在观察、拼摆的过程中,经历了拼摆、观察、合理想象等实践活动,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学生的量感来源于度量实践。教师通过让学生用 1 立方厘米和 1 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来摆长方体的过程体会体积单位的累加就是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从而体会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影响到长方体的体积的大小。进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设计中教师还注重结构化知识的教学,从一维的线段到二维的面,再到三维的体,学生逐渐形成认知,积累经验,发展量感。

本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本节课的导入,执教老师想到了长方体的体积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然而学生对于线段和长方形足够了解,于是老师运用旧知识慢慢引导学生对于长方体体积的探究,同时老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直接回忆这条线段有多长,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而是引导着学生先回忆线段长度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和我们长方形的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像这样的推导过程回忆之后,有助于我们后面用正方体来推导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

老师们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一维的线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再到三维的体积的观察与推理,以度量思想为主线,逐步引出长方体体积的概念,感受度量长方体的体积实质是包含多少个单位小正方体的体积。在探索测量体积的过程中结合度量本质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学设计抓住度量的核心要素发展学生的量感,将 “数” 与 “量” 紧密融合,将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所摆长方体每行小正方体的块数、行数、层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体积度量的过程,积累度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付老师对 “量感” 的分析非常的细致具体,并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 “量感” 的渗透和培养。在动手操作、观察、合理想象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以及单位体积正方体块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明确,课型设计好,层次清楚,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自由,有用重叠法,有用摆小方块的,有数方格的,学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中,学生对刻度尺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但只会初步使用刻度尺。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 厘米的空间感以及掌握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在规定的要求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考和行动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过程,建立厘米的空间概念,用厘米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度。

“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 “量感”。 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建立起 1 厘米的单位表象后,引导学生探究 “1 厘米” 与 “几厘米” 的关系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来找几厘米,并追问 “为什么这个长度是 3 厘米?5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及时出示课件,1 厘米 1 厘米地收尾拼接起来,产生更长的线段,也即是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这种 “累加” 的思想更多是的靠推理、想象来理解,这也正所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超越生活”,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这些活动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 “量” 积累了活动经验。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2:50 · PVG 06:50 · LAX 15:50 · JFK 18:5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