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5916006

17735916006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原王庄学校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34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2 10:18:37 +08:00
10 G 0 S 0 B
17735916006 的最新回复

注重活动之后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在交流与分析中对测量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交流中,设置了足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是获取知识、形成观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体现在测量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做了关于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发挥想像,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在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后得出体积的概念,并让学生运用概念说一说什么是身边物体的体积。

在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是获取知识、形成观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听这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概念性的课有一定挑战性,教学中,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观念。

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题型设计多样且有梯度,设计的题目形式多样,有填空题、判断题、问题解决题难度也是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李老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

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李老师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 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圆柱和圆锥,在里面加水,比较他们体积的关系,自然的推导出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回顾圆锥的主要特征,我们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需要找高,那什么是圆锥的高一定要清楚。第二是回顾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通过类比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猜测然后验证的,这种猜测 —— 验证的方法在学习圆锥体积也适用这是一种方法的回顾,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有关,所以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务必要掌握。

本节课老师的微课使用很及时,恰到好处的使用让微课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以后在我的课堂上我也要利用好咱们的新世纪微课。

本节课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堂特别注重孩子的主动思考、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获得。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合理新颖,处处体现着新鲜感。尤其在导入中,利用咱们的 3.0 微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又是很好的一个引导和铺垫,为后续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迁移想:圆柱体能转化成什么几何形体,然后让学生用学具验证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过程,并讨论思考:这个圆柱体与转化后的长方体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注重课前的预习,圆柱的体积一课复习旧知环节,需要学生回顾什么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回顾转化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需要回顾的旧知较多,所以可以课前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就可以避免课上学生由于对知识的遗忘,而浪费时间,影响课堂的高效。

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情景中实际问题的计算,尝试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对两个情境中不同体积单位的比较,对照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发展量感。

通过观察 “叠硬币” 直观感知底面积与高都能决定圆柱体积的大小;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实物感知,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量感,同时经历推导过程,渗透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的思想方法。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7ms · UTC 16:25 · PVG 00:25 · LAX 09:25 · JFK 12:2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