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hiyao

gaoshiyao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20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4 14:18:34 +08:00
10 G 0 S 0 B
gaoshiyao 的最新回复

由于现在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了手机支付,人民币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人民币的认识对于刚学习的孩子们还是比较陌生的,孙老师以具体的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此课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 “厘米” 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建构了量感本质。再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 “量感” 能力。

在本课中,学生对刻度尺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但只会初步使用刻度尺。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 厘米的空间感以及掌握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在规定的要求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考和行动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过程,建立厘米的空间概念,用厘米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使让学生学会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这也是学生对物体厘米空间感的检验。学生在掌握 1 厘米有多长后,能对物体的长度做出简单的判断。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以问题为出发点,引起学生展开探索,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还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更进一步的表象,培养学生量感,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理解知识,提升思维。

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注重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在学生的心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纪老师三次教学设计,一次比一次生动有趣,量感的培养与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课堂导入是一大亮点,利用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导入与巩固练习首位呼应,自成一体。值得学习!

纪老师通过笑笑的日记,引发认知冲突,复习旧知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做准备。在授新课时通过估测和实测铅笔有多长, 认识毫米和分米建立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测量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知。活动往往是培养学生量感内化的一种好方法。最后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对比联系,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表达客观事物时该如何选择单位。

高老师利用班级估测拍卖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估测身高,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 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旧 “量”,为后面学习新 “量” 及其关联做好铺垫。在教学中,高老师以观察、估计、操作、探究、合作、反思等一个个活动,让学生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探究长度单位间的进度和关系,感悟毫米和分米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对量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去运用量进行度量,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李老师对教材的研究非常深入,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学生活动中,丰富量的标准,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形成量化思想。

本节课课前通过游戏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空间认知表象,而后以厘米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入分米激发认知冲突,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梳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位换算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一把直尺上的四个单位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学生经历不同的长度单位度量不同的长度,使其在比较经历量的叠加或细分的过程中发展量感。这样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深化量感。

在认识毫米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毫米有多长,建立 1 毫米的量感,为后续的估、量活动打下基础,丰富学生的量感。寻找生活中的 1 毫米,让学生体会到毫米虽小,可用途广泛,丰富对毫米这一新的量的认知,有利于学生量感的进一步发展。

长度单位的学习,通常源自这样一种需要,即解决新的问题时,原有的单位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单位的介入。本节课的设计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观点,当学生发现厘米已经不能准确表示出物体的长度时,便能自然而然的引出新的单位:毫米。由此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本节课有非常丰富的学生活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的活动积累了度量的直接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发展了度量意识。

本节课的课堂导入将看不见的面积变得清晰可见,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在比较书本封面大小、硬币的面大小、树叶的面大小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面积,让量感的培养变得具象化。面积这个概念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

潘老师的数学课堂采用翻转式教学,利用课堂前测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知识盲点,并以此作为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上一一突破。高效的小组活动,学生人人参与,课堂充满活力。

在”1 厘米是从哪里到哪里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 “1 厘米有多长”,从估计、感受、记忆

、回忆、比划、验证几个步骤,丰富对 1 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量感,为后续学习量打好了基础。

本节课李老师的课前导入很有新意,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设计从 “感受统一长度的必性” 到 “认识度量单位” 到 “寻找尺子上的长度” 到 “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最后到” 前呼后应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真正达到了教学理念”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0:31 · PVG 18:31 · LAX 03:31 · JFK 06:3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