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芳芳

樊芳芳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26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3 20:08:09 +08:00
10 G 0 S 0 B
樊芳芳 的最新回复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 “哪个容器的容积大” 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加强对容积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对知识、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烧杯和瓶子哪个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在练习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逐步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另外,在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在练习中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互学,在操作实践中,亲身体验了体积单位的到底有多大,认识性的知识增加了实际感受,认知会更加深刻。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常见物,哪些的体积是接近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及 1 立方分米,以此来发展度量意识,提升 “量感”。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活动,以触觉体验 “面” 的真实存在,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有效地建立面积的表象和空间观念。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封闭的平面图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也水到渠成。这一环节的安排,唤醒了学生对面积大小的量感直觉。

在教学中,老师能够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 24 时,并认识 24 时计时法,能够对 24 时计时法与 12 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老师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 24 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议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他对 24 时的感受,唤醒学生的实际体验。

在本课中,学生对刻度尺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但只会初步使用刻度尺。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 厘米的空间感以及掌握测量方法。并让学生在规定的要求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考和行动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过程,建立厘米的空间概念,用厘米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题,提升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既有基础练习,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巩固体积的基本计算公式;又有对公式的灵活运用,通过告诉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拓展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在公式的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量感;还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量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体积单位叠加过程,深刻体验到各个体积单位,积淀量感。 并通过一系列的猜测、验证、体验、联想、辨析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中,养成乐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表达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中,空间观念与量感逐步形成,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教学活动,在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老师的教学,对比北师大版本不同年级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内容的教材中,均设计了让学生感知、体验、测量、估测的教学内容,借助图形直观与具体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感知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增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老师每次测量单位的教学都指向学生量感培养的构建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并让学生在多元操作活动中体会 1 毫米的实际意义,加深对毫米的理解。通过及时练习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对毫米的深刻认知和量感体悟。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的含义,并经历了 “验证说明” 的探索过程,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既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又引导学生经历操作、验证、解释说明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的经验累积,亦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本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发学生自主改进旧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的难点,形成新知,并注意到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老师由问题串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并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引出计算长正方体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体会类比思想方法在圆柱体积计算中的必要性。又通过比较、辨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者之间体积关系,注重学生猜想调整、反思,“比” 出量感。

在教学中,在猜测环节,不同的学生猜测的结果有不同,所以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拿证据说话,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实施数学实验过程中出现与猜测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可看出老师非常具有教学机智。

在教学中,白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巩固测量方法,扩展了身体中” 尺子” 的认识,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3:21 · PVG 21:21 · LAX 06:21 · JFK 09: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