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

谭艳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77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9 14:50:39 +08:00
10 G 0 S 0 B
谭艳 的最新回复

老师让学生量教室长,堆小方块,判断哪根木条长三个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认识 1cm,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中,构建 l 分米和 l 毫米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操作中让培养学生的量感。

陈老师通过播放时长 1 分钟的音乐、1 分钟写字等活动,估时长,体会 1 秒的累加过程;并看钟面验证,从而准确建构 1 分钟的时间概念,有效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量感

引导学生通过 “想一想”“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由抽象到具体,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方法。

数学教学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课堂中感觉学生与生活有点脱节,在教学中应多加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东西。

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量感。

以培养学生的 “量感” 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小蚂蚁围着树叶爬了一周,感知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活动。教学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引领,促进。

薛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学生从一维空间提升到二维空间,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培养学生的 “量感”,抽丝剥茧,值得我学习。

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什么是体积与容积。

李老师设计的导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应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物体,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表象。

本节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建立 1 分米的表象,并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王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重在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周长的含义,重在操作、体验,符合 “量感” 的思想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用尺子量出 1 厘米的物品,画出一厘米长的线段。进而利用直尺认识几厘米,白老师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老师让生在操作活动,感知课桌有多长,培养学生量感。

老师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体积单位,培养学生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1:43 · PVG 19:43 · LAX 04:43 · JFK 07:4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