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丽

郭丽丽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60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6 15:00:01 +08:00
10 G 0 S 0 B
郭丽丽 的最新回复

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具有了测量的方法,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也具备了一定的估测能力。

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认识尺子,认识 1 厘米的环节,概念讲解既直观又细致。您让孩子感受到 1 厘米小棒的长度后,再让孩子去找生活中长度是 1 厘米的物体,这样的设计孩子有了感知,也就寻找的比较准确,因为有了标准。

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对于时间的活动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朱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教师采用土豆,橡皮泥等不规则物体来试验,把这种愉悦、有趣带给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量感。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能够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十分细致,从不同版本教材分析,到对量感概念的解读,都能够看出前期的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值得学习!

在统一测量标准后,设计了一个探究测量活动,让孩子们感知标准的不同带来的结果的不同,选择的标准越小测量的结果就会越精确。通过操作活动的深度感知和体验,让学生对标准量 1 厘米的产生过程更加明晰,对标准的选择依据更加明,对量感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老师在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孩子的认知基础,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进率,论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算,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白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对 1 厘米长度的感知,通过 “看、比、想、找” 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培养量感。

孙老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会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巧妙地借助新世纪微课 3.0,拓展延伸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安老师选用了 3.0 微课巧妙总结,提高学生兴趣,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很好的相结合。准确把握教材,关注学生的学情,合理确定教材策略。通过 “描 — 摸 — 量” 实际操作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含义,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07:10 · PVG 15:10 · LAX 00:10 · JFK 03:1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