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zt273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天津河西基地赵彤二上《教室有多长》

  •  
  •  
    zt2734 · 4年前 · 27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5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河西基地的赵彤,很荣幸参加第十六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感谢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给我们提供学习平台,让我们锻炼、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与我们团队的刘虹老师、陈静老师和高彩琳老师一起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究”,结合《教室有多长》这节课,探讨如何在度量领域发展学生的 “量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很珍惜这一次与全国同行们一起学习、交流的的机会,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们取得优异成绩!

    272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96 条回复   2021-08-31 22:38:59 +08:00
    zt2734
    zt27344年前

    本节课的相关链接如下: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695#r_74023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695#r_74024

    【教学设计(第一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74024

    【第一次试讲及团队研讨照片】 https://bbs.xsj21.com/t/1695#r_89417

    【教学反思(第一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89418

    【教学设计(第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90832

    【第二次试讲及团队研讨照片】https://bbs.xsj21.com/t/1695#r_92038

    【教学反思(第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92155

    【教学设计(第三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96960

    【第三次试讲及团队研讨照片】https://bbs.xsj21.com/t/1695#r_96961

    【教学反思(第三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97261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695#r_97264

    【课堂实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E2NDc3Mg==.html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材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307103048.jpg 微信图片_20210307110238.jpg

    zt2734
    zt27344年前❤️1

    【选题思考】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量感”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频词,常见于度量领域。《教室有多长》就是属于度量领域中的一节课。根据测量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有效的测量长度的教学可以参照 “直接比较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 运用标准单位测量” 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教室有多长》一课是在学生能够对长、短进行直接比较的基础上,自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一节课,是属于第二阶段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选择《教室有多长》一课进行 “量感” 的研究,是因为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人类测量活动的发生、发展历程,反映了测量的本质,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教室有多长》一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 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 础。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难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淘气和笑笑的教室看看,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出示教材情境图)

    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我们也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意图: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 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

      ②用数学书量;

      ③用文具盒量;

      ④用脚量;

      ⑤用铅笔量;

      ⑥用方砖量

      ……

    (意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

      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②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

      ③实际测量;

      ④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

      ①小组成员分工:学生 5 人一小组,2 人测量,1 人数数,1 人记录,1 人汇报。

      ②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方砖、铅笔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

    (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提出活 动要求,为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微信图片_20210307113154.png

    (意图: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1. 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①要做好标记;

      ②一个挨着一个摆好;

      ③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做标记有什么用?“紧挨着” 是什么意思?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不同。

    (意图: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 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2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组当裁判。

      教师归纳: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意图: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微信图片_20210307114358.png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1. 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出示图片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 3 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 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意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三、回顾小结: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雪松
    雪松4年前

    赵彤老师的课为大家完美展现了低年级数学活动课的组织操作过程。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感谢赵老师的团队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雪松
    雪松4年前

    赵彤老师的课为大家完美展现了低年级数学活动课的组织操作过程。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感谢赵老师的团队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雪松
    雪松4年前

    赵彤老师的课为大家完美展现了低年级数学活动课的组织操作过程。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感谢赵老师的团队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hailanxin
    hailanxin4年前

    赵彤老师的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xiaomeng
    xiaomeng4年前

    赵老师的在课堂上,通过不同工具的量帮助学生体会量,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完整的测量活动的经验。老师不仅考虑了学生的特点,提前提出细致地活动要求,还抓住学生想出的注意事项:做标记、紧挨着等,指明测量的关键步骤和要点。细致完整的设计值得学习。

    15620155585
    156201555854年前

    本节课,赵彤老师以新的理念来知道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一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赵老师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更有效。

    hai6shang6
    hai6shang64年前

    赵彤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很好地利用了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整节课围绕测量活动展开,在测量活动中思考,在测量活动中感悟,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慢慢生成对度量的感悟。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在测量活动中,教师对小组合作的预设指导非常细致,这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很有必要。小组从选择测量工具到如何分工,如何标记,如何记录,如何总结,教师都有意识地去指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学习的愉悦。

    wr9443
    wr94434年前

    赵彤老师根据一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赵老师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更有效。

    TS
    TS4年前

    这节课并不好上,赵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陆维薇
    陆维薇4年前

    掌控活动课很难,学生会的突发奇想难以预测,在赵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赵老师设计了大量的 “测量” 活动来培养学生 “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分工有序,开展 “有效” 活动,学生亲身投入到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表象,在活动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liyue
    liyue4年前

    本节课赵彤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想办法来解决 “教室有多长” 的问题。从工具选择到小组分工再到具体实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将生成与预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后还进行了课后反思,帮助学生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天津河西刘阳
    天津河西刘阳4年前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赵老师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hu feng jing
    hu feng jing4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去参与 “量” 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操作、反思中积累 “量” 的经验,感知 “量” 的方法和过程,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从生活实际入手,小组分工合作有序,同学们合作测量高效,教师适时适度给予指导,这样的学习和研究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感谢赵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精彩示范!

    dunan
    dunan4年前

    赵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理念比较新,让学生在 “量”(liáng) 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创设有趣的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双基的落实,更难能可贵的是重视了学生后两基,即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展现出学生思维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chengqm2021
    chengqm20214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有时代感,三个研究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发展,形成研究数学的过程,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数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 “量感”。

    刘志通
    刘志通4年前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 “动手做”、和 “动脑想”。整个过程中的活动衔接的恰到好处,学生们在积累对量的活动经验的同时加深了对 “量感” 的养成。“量感” 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活动经验去堆积。整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给我们青年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思考,多尝试。

    wyn818
    wyn8184年前

    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赵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实践问题的设置,对孩子们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赵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要让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保持长久的兴趣,课堂上的活动一定要有意义、有趣味,教师也一定要懂得时刻弯腰,赵老师在课堂上以一位倾听者、分享者、助推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探究与交流中,时而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时而又是孩子们的解惑者,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他们对数学兴趣盎然,让课堂持续升温。

    滕莉
    滕莉4年前

    小学低年级的操作活动课是很难把控的,赵老师的课堂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对低年级学生操作活动方式方法及过程的引领和培养,借助操作活动,有效地让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培养了学生的 “量感”。

    马倩
    马倩4年前

    赵彤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活动课课堂的掌控,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学生的突发奇想和贪玩举动,都是难以预见的。赵老师在测量前,就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②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③实际测量;④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使学生在活动前就明确自己的任务。还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不再因盲目操作而发生争执和冲突,避免了浪费时间,确保了活动的有序和安静。

    樊芳芳
    樊芳芳4年前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4年前

    本节课《教师有多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4年前

    本节课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想办法来解决 “教室有多长” 的问题。从工具选择到小组分工再到具体实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将生成与预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后还进行了课后反思,帮助学生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15567078709
    155670787094年前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吉林德惠张丽丽
    吉林德惠张丽丽4年前

    赵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材进行测量并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新知。学生测量中巩固新知,设计恰到好处!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吉林 双阳 李玉晶4年前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按照 “直接比较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 运用标准单位测量” 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15043122467
    150431224674年前

    感即感觉,在学习中丰富的体验"长度"的感觉,可以从历史角度入手,体验为什么需要物体的长度?即测量长度的必要性。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

    教学设计能根据测量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有效的测量长度的教学可以参照 “直接比较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 运用标准单位测量” 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西安郭阳
    西安郭阳4年前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

    赵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去参与 “量” 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操作、反思中积累 “量” 的经验,感知 “量” 的方法和过程,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借鉴。

    13180798129
    131807981294年前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黑龙江大庆郭忠福
    黑龙江大庆郭忠福4年前

    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丁敏敏
    丁敏敏4年前

    赵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预设的那样。尤其是用脚作为工具测量。

    longhongyan
    longhongyan4年前

    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环节,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值得学习。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

    赵老师让学生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dxyz1115
    dxyz11154年前

    低年级的操作实践课是很难把控,赵老师的课堂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对低年级学生操作活动方式方法及过程的引领和培养,借助操作活动,有效地让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亲历感知培养了学生的 “量感”。

    sym
    sym4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先让学生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再统一测量单位,学生在在 “量” 中体会到 “量”,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了一定基础,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wei360786795
    wei3607867954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开始展开教学,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从实际的测量,发展学生的量感意识。探索新知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4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小星星
    小星星4年前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置疑,解疑,答疑,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

    张咪
    张咪4年前

    @zt2734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想办法来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将生成与预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进行了课后反思,帮助学生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wangfengying_55
    wangfengying_554年前

    低年级的操作实践课是很难把控,赵老师的课堂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对低年级学生操作活动方式方法及过程的引领和培养,借助操作活动,有效地让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亲历感知培养了学生的 “量感”。

    田小娟
    田小娟4年前

    赵老师的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积累了活动经验。

    李野
    李野4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wangfengying_55
    wangfengying_554年前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赵老师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张咪
    张咪4年前

    让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认识到知识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liutong
    liutong4年前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赵老师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更有效。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掌控活动课很难,学生会的突发奇想难以预测,在赵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赵老师设计了大量的 “测量” 活动来培养学生 “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分工有序,开展 “有效” 活动,学生亲身投入到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表象,在活动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赵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预设的那样。尤其是用脚作为工具测量。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开始展开教学,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从实际的测量,发展学生的量感意识。探索新知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感即感觉,在学习中丰富的体验"长度"的感觉,可以从历史角度入手,体验为什么需要物体的长度?即测量长度的必要性。

    lixiaoxue
    lixiaoxue4年前

    赵彤老师的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15804436003
    158044360034年前

    让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认识到知识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姜羽秋
    姜羽秋4年前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 “做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实践活动中 “再创造” 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我以 “测量” 为主线,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一说、量一量、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交流活动,获取关于 “毫米”、“分米” 的直观体验。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等,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平
    小平4年前

    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长度,让学生真实测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度量是单位量的累加这一测量本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不同单位标准,所测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小平
    小平4年前

    教材中最后一题估一估,虽然是一道思考题 ,却是发展学生量感,培养学生用单位量感进行估测的很好的练习,建议可以将其融入本课时教学中,可只要求学生估一估小女孩子的身高大约是她的几个头长。

    张馨予20502
    张馨予205024年前

    赵彤老师这节课,利用有趣的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进行小组合作,在动手中增强了学生的 “量感” 意识。张弛有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zhongrong525
    zhongrong5254年前

    长度单位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对长度概念培养认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助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以发展学生 “量感” 的活动探究形式”,以活动激发学生的探讨如何在度量领域发展学生的 “量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杨丽杰
    杨丽杰4年前

    教者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测量的欲望,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验不同的测量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总结归纳能力,从而量感能力得到提升。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

    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

    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积累了活动经验。

    Tina
    Tina4年前

    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度,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来探究,在小组的力量下,学生亲身经历,获得感受,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测量。

    李小梅
    李小梅4年前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中教师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4年前

    这节课设计的非常好,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15704408000
    157044080004年前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 “量感” 意识,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赵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蒲倩羽
    蒲倩羽4年前

    《测量教室有多长》这一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混乱,老师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老师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操作的步骤,让秩序更好,学生更能有效学习。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

    本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讨论 、操作 、反思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初步探索测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

    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人类测量活动的发生、发展历程,反映了测量的本质,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

    hanyang900109
    hanyang9001094年前

    这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操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观察、讨论、测量、概括,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在第一环节学生选择数学书、文具盒、脚长等已有的经验去测量教室的长度,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又体验了测量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积累了测量的经验。

    qq2353113
    qq23531134年前

    本节课中老师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qq2353113
    qq23531134年前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4年前

    测量,就是要选择标准量,一样的量去累积,要给低年级学段的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操作中思考如何测量,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hong456123789
    zhong4561237894年前

    @zt2734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紧凑,这节活动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测量之前先说清楚,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避免了活动课课堂秩序凌乱的问题。

    wgx1986
    wgx19864年前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环节,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值得学习。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4年前

    本节课老师首先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再次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最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zt2734
    zt27344年前

    @雪松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讲的,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从而有效的开展学习。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我在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在活动中给予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忠敏
    王忠敏4年前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hailanxin 感谢您的评价。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xiaomeng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15620155585 感谢您的评价。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hai6shang6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从 “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活动的分工” →“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的思考” 经历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再通过反思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规范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wr9443 感谢您的评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在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TS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以 3 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陆维薇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讲的,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活动课很难掌控。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我在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在活动中给予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liyue 感谢您的评价。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天津河西刘阳 感谢您的评价。特别欣赏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这句话。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hu feng jing(https://bbs.xsj21.com/member/hu feng jing)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作用与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dunan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说,本节课创设了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从而达到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zt2734
    zt27344年前

    @chengqm2021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刘志通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说的,“量感” 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活动经验去堆积。本节课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wyn818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讲的,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测量教室的长,还是用易拉罐摆一摆,或是用回形针测量木条的长,都旨在让学生在 “做” 中经历、体会、积累,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滕莉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讲的 “小学低年级的操作活动课是很难把控”。为此在学生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在活动中适时指导,这些都为学生顺利、有效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另外本节课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引导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马倩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讲的 “活动课课堂学生的突发奇想和贪玩举动都是难以预见的”。为此在学生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在活动中适时指导,这些都为学生顺利、有效开展活动做好了铺垫。

    zt2734
    zt27344年前

    @樊芳芳 感谢樊老师的评价。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 感谢李老师的评价。结合教学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组织学生开展了测量 “教室有多长” 的活动。课堂中以 3 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15567078709 感谢您的评价。《教室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德惠张丽丽 感谢张老师的分享。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测量活动,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被各种各样的量包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 “度量”。在度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运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15043122467 感谢您的分享。小学低年级关于 “量” 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 “量感”,要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表象。

    zt2734
    zt27344年前

    @西安郭阳 感谢郭老师的分享。《教室有多长》一课是第二阶段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13180798129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真正让学生参与 “量” 的过程,在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黑龙江大庆郭忠福 感谢郭老师的评价。本节课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丁敏敏 感谢丁老师的评价。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zt2734
    zt27344年前

    @longhongyan 感谢您的分享。本节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多样的测量活动,让学生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dxyz1115 感谢您的评价。正如您所说的 “低年级的操作实践课是很难把控”,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 “要求” 和 “指导”,这样才能为有效的测量活动做好铺垫,同时反思测量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zt2734
    zt27344年前

    @sym 感谢您的评价。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通过多个测量活动,积累学生的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wei360786795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创设了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

    zt2734
    zt27344年前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 感谢李老师的评价。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小星星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以多个测量活动贯穿始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张咪 感谢张老师的评价。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问题” 和 “活动” 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wangfengying_55 感谢您的评价。特别欣赏您的这句话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本节课以 “问题” 和 “活动” 为引领,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引发学生思考、交流与反思,从而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田小娟 感谢田老师的分享。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操作活动很难驾驭。因此在活动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活动中注重指导,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测量活动做好孕伏。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4年前

    整节课围绕测量活动展开,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思考,在测量活动中感悟,使学生慢慢生成对度量的感悟。同时反思测量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4年前

    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李野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教室有多长》一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liutong 感谢您的评价。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lixiaoxue 感谢您的评价。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15804436003 感谢您的评价。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姜羽秋 感谢您的分享。 《教室有多长》和《铅笔有多长》同属于测量的内容,《教室有多长》是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而《铅笔有多长》是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在教学中都需要让学生在 “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小平 感谢您提出的中肯建议。教材中的最后一题,通过具体的实例,渗透长度测量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用单位量感进行估测的很好的练习,我会考虑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zt2734
    zt27344年前

    @张馨予20502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旨在通过测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zhongrong525 感谢您的评价。“量感”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频词,常见于度量领域。《教室有多长》就是属于度量领域中的一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杨丽杰 感谢杨老师的评价。本节课以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辽源孟霞 感谢孟老师的评价。本节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 “亲身” 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知道了自己是学习小组的成员之一,明白了在合作学习中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清楚了个人努力与小组成败之间的关系,享受了小组成功带给自己的快乐。

    zt2734
    zt27344年前

    @Tina 感谢您的评价。《教室有多长》一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李小梅 感谢李老师的评价。非常同意您的观点 ——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 “做” 中经历、体验、积累。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https://bbs.xsj21.com/member/吉林长春农安基地(一)周淑艳) 感谢周老师的评价。这节课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15704408000 感谢您的评价。同意您的观点:活动课最难的是 “如何组织” 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为此活动前明确提出要求,活动中精心进行指导,为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蒲倩羽 感谢蒲老师的评价。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这样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刘欣彤 感谢刘老师的评价。本节课以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江小苹 感谢江老师的评价。同意您的观点: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通过本节课系列测量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hanyang900109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qq2353113 感谢您的评价。在反思测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以及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zt2734
    zt27344年前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 感谢谢老师的评价。本节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在 “做” 中发展学生的 “量感”。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4年前

    老师所言极为准确,对课程掌握扎实:《教室有多长》一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各环节相扣,条理清晰,很值得我学习借鉴。

    zt2734
    zt27344年前

    @zhong456123789 感谢您的评价。活动前提出明确的要求,活动中给予充分的指导,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zt2734
    zt27344年前

    @wgx1986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吉林九台 宋玲玲 感谢宋老师的分享。《课桌有多长》一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的单位的理解。

    zt2734
    zt27344年前

    @王忠敏 感谢王老师的评价。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dongfang5518 感谢您的评价。这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点石成金 感谢您的评价。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 感谢王老师的评价。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发展学生的 “量感”。

    杨霞
    杨霞4年前

    赵彤老师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 “量感”,是多样的标准测量教室的长度,也是由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到标准单位测量长度的关键一课。赵老师设计怎样测量教室长度,没有一开始就活动,而是让学生先想,再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注重有序合作,体会不同测量方式、工具,最后再进行回顾反思,小结测量的方法,多样化的测量标准带来的是多样化的测量结果,也为下节课做铺垫,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15037158702lyy
    15037158702lyy4年前

    赵老师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教室有多长引入课题,第二个环节的处理 --- 实践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学习成果的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铅笔量、用方砖量…… 真正的做到了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的思考,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要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产生触动,形成知识链接,指导学生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什么知识等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重要的途径。本节课,赵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效呢?!

    931563581
    9315635814年前

    赵老师的设计中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luocm8322
    luocm83224年前

    赵老师设计的这堂课,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需要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以学生小组合作来进行测量:赵老师提出了要求,首先要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避免出现 “假热闹” 的现象,只是一两个学生在操作,其他学生看 “热闹”。小组还要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最后将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测量结束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赵老师再组织学生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4年前

    对教材把握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师生之间能教学相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4年前

    整节课围绕测量活动展开,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思考,在测量活动中感悟,使学生慢慢生成对度量的感悟。同时反思测量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4年前

    本节课是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老师注重引导,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 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4年前

    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4年前

    《课桌有多长》一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老师设计新、理念新、值得我们去学习。

    ying9276
    ying92764年前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pingan
    pingan 4年前

    本节课是测量的第一节课,活动性极强,对课堂把控能力考验极大。赵老师本节课的设计无论是从活动表格的设计,还是实际测量的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并及时反思总结,这对于如何上好活动性极强的课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

    ying9276
    ying92764年前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观察、讨论、测量、概括,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又体验了测量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积累了测量的经验。

    ying9276
    ying92764年前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 “量感”。

    ying9276
    ying92764年前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与生活联系紧密。

    敏1523565
    敏15235654年前

    操作活动是获得数学经验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教师注重测量前的观察和讨论,通过想、估发展学生的量感。

    敏1523565
    敏15235654年前

    总结测量过程时,要关注细节,让学生回想测量的过程,进一步明白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紧挨着一个,以及要做好标记,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被测量。

    谭艳
    谭艳4年前

    老师让学生量教室长,堆小方块,判断哪根木条长三个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认识 1cm,奠定了基础。

    1342368741
    13423687414年前

    赵老师这节课不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本节课,形成量感,同时,更善于组织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要求具体明确。

    1342368741
    13423687414年前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更多学生测量出现的失误或者误差,以错寻因。

    1342368741
    13423687414年前

    学习环节设计活力,层层递进,并且紧密连接。

    1342368741
    13423687414年前

    本节课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经验,并且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学生问题的驱动,询问学生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致,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下节课学习做了铺垫。

    1342368741
    13423687414年前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实现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双重培养。

    杉莳
    杉莳4年前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体验 “量感”、形成 “量感”、发展 “量感”、强化 “量感”。

     兰云
    兰云4年前

    这一课主要是体会长度单位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通过对比,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兰云
    兰云4年前

    从设计看出,老师安排的活动很有层次感,由工具不用,测量值不同,到工具相同,测量值也可能不同,体会测量误差,体会规定长度单位,发展量感。

    gufang
    gufang4年前

    “量感” 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量的感知,它的培养离不开空间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通过对计量单位的掌握和对 “量感” 的培养,能增强学生对时间、空间观念的感知和把握。赵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之后对测量结果汇总,通过对比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在一次次的测量中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为量感的培养种下种子。

    姚清波
    姚清波4年前

    本节课教师将课堂留给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这一环节,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liumeirong
    liumeirong4年前

    赵老师在本课中,根据低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注重了引导学生测量和探究的方法,活动前先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有方向,有序开展活动,经过不同工具的测量让学生经历统一测量标准的必然性!并在大量的活动中培养和渗透量感!

    成都 何青清
    成都 何青清4年前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zt2734
    zt27344年前

    【第一次试讲及团队研讨照片】

    1617709195.png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反思(第一稿)】

    《教室有多长》一课是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积累测量方法,理解度量单位的意义,感知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于是在本节课的一稿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两点:

    1. 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引领,亲历活动,积累经验,发展 “量感”。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问题一:怎样量教室的长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组织学生想办法测量出教室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动手实践,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发展学生的 “量感”。问题三: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注重活动之后的交流反思,这样的交流既是对测量活动的总结,也是对测量方法的讨论,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后续的测量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总结”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获取经验。

    2. 在测量中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成功的乐趣。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本节课借助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使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思考:怎样量教室的长?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在生生间的交流中,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度量意识。合作测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内有的测量、有的数数、有的记录…… 只有这样相互配合,才能使测量活动有序,测量结果准确。合作交流与反思:测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以及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总之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 “亲身” 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知道了自己是学习小组的成员之一,明白了在合作学习中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清楚了个人努力与小组成败之间的关系,享受了小组成功带给自己的快乐。

    通过对一稿教学设计的试讲及团队研讨,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

    1. 课的引入缺乏新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应从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 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2. 虽然在小组测量前,教师提出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合作测量的经验,测量中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大家都抢着测量,有忘记数数等情况的发生,有序合作掌控的不好。

    3.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时说的比较简单,没有清楚、具体地说出本组的测量过程,正确的度量方法没能在交流中体现出来。

    4. 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在量的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时,学生只说明注意的问题,而没有说清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如果不注意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刘静东
    刘静东4年前

    教学设计层次感强,让学生在 “观 察 、讨论 、操作 、反思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初步探索测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

    四川成都青台山小学陈林
    四川成都青台山小学陈林4年前

    本节课赵彤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想办法来解决 “教室有多长” 的问题。从工具选择到小组分工再到具体实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将生成与预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后还进行了课后反思,帮助学生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小雍豆子姐姐
    小雍豆子姐姐4年前

    教室有多长是学生学习长度的第一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思维的难点:第一,用什么作标准测量。这里,学生需要感受到标准的属性于被测对象的属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要用 “短线段测量长线段”;第二,怎样测得准确。要考虑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中,不仅再操作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更要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798902626@qq.com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借助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测量、交流与反思。问题一:怎样量教室的长?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二:小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除关注学生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外,有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问题三: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渗透正确的度量方法,为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15037158702lyy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931563581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体验、运用、再体验的持续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量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活动经验不断积累和完善,量感才能进一步培养。

    zt2734
    zt27344年前

    @luocm8322 感谢您的点评。活动课的课堂把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活动质量,在活动前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合作测量的经验,第一次试讲时还是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大家都抢着测量,忘记数数等情况的发生。活动要求还应进一步明确、具体、形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做到有序、有效。

    zt2734
    zt27344年前

    @黑龙江大庆奥林学校 安婉婷 感谢安老师的点评。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运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ying9276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除关注学生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 “量感” 外,还有意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

    zt2734
    zt27344年前

    @pingan 感谢您的点评。正如您所讲的本节课活动性极强,对课堂把控能力考验极大。为此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必要的准备,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合作测量的经验,第一次试讲时还是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大家都抢着测量,忘记数数等情况的发生。活动要求还应进一步明确、具体、形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做到有序、有效。

    zt2734
    zt27344年前

    @敏1523565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活动经验的积累。本节课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谭艳 感谢谭老师的点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测量活动,测量教室的长旨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摆易拉罐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利用回形针测量木条长度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1342368741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杉莳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

    zt2734
    zt27344年前

    @ 兰云 感谢您的点评。测量教室的长,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会不同;摆易拉罐向学生渗透单位相同时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利用回形针测量木条长度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gufang 感谢您的点评。在度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姚清波 感谢姚老师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liumeirong 感谢您的点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

    zt2734
    zt27344年前

    @成都 何青清 感谢何老师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刘静东 感谢刘老师的点评。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 础。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四川成都青台山小学陈林 感谢陈老师的点评。正如您所讲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旨在组织有效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经历、体会、积累、发展、提高。

    zt2734
    zt27344年前

    @小雍豆子姐姐 感谢您的点评。同意您的观点,在操作中积累经验,促学生生成量感;在探究中积累经验,促学生体悟量感;在思考中积累经验,促学生量感内化。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难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拉花要从教室的前面这面墙一直拉到后面的那面墙,可是老师不知道要买多长的拉花,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 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

    ②用数学书量;

    ③用文具盒量;

    ④用脚量;

    ⑤用铅笔量;

    ⑥用方砖量

    ……

    (意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小组讨论:测量教室的长度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2)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

    (3)小组成员分工:谁负责测量?谁负责数数?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

    (4)实际测量。

    (5)填写测量结果。

    师:要求明确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黑板上的图示,再想一想一会儿小组活动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请学生结合图示重复活动要求。

    (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形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学生,这些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

    ①测量教室的长要从教室前面的这面墙量到教室后面的那面墙。

    ②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方砖、铅笔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

    ③小组成员分工:学生 6 人一小组,2 人测量,2 人数数,1 人记录,1 人汇报。

    ④实际测量。

    ⑤填写测量结果。

    1. 组织学生汇报,提出汇报时的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哪儿量到哪儿?

    (2)测量工具是什么?

    (3)怎样测量的?

    (4)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1 人汇报,其他组员演示测量过程,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

    组 1: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数学书,我们将我们组的 6 本数学书竖着一本挨一本放好,然后一本一本往后移这样测量的,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9 本数学书的长。

    组 2: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 xx 的脚来测量的,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一只脚的脚跟贴在墙边,另一只脚的脚跟贴在这只脚的脚尖,这样交替往前走,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2 个 xx 的脚长。

    组 3: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文具盒,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文具盒一端贴在墙边,另一端用粉笔画上线,再将文具盒拿起来一端贴在线上,另一端再画线,这样一直量下去,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3 个文具盒的长。

    组 4: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折叠尺,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3 组的一样,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4 个折叠尺的长。

    组 5: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尺,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4 组的一样,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47 把尺子的长。

    组 6: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数方砖的方法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9 块半方砖的长。

    1617627480.png

    教师提问: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不同。

    (意图: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如小组内有的测量、有的数数、有的记录…… 只有生生间互相配合,才能使测量活动有序,测量结果准确。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1. 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一个挨着一个摆好,如果不紧挨着摆测量结果就会不准确;

    ②要做好标记,这样能体现一个挨着一个摆,而且最后也可以通过数标记来得到测量结果;

    ③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④记录时一定要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比如用尺量时,要写清是折叠尺还是普通直尺,因为两种尺的长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

    ……

    (意图: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 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2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组当裁判。

    教师归纳: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意图: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1617627572.png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1. 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出示图片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 3 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意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三、回顾小结: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黑龙江省大庆市刘思娣
    黑龙江省大庆市刘思娣4年前

    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经历不同的测量方式测量长度,体会测量方式和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经验,发展了测量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每个学生对量的感知都有所提高。

    四川成都王梦月
    四川成都王梦月4年前

    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本节课赵老师让学生真正去参与 “量” 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操作、反思中感悟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积累 “量” 的经验,感知 “量” 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在 “量” 中体会到 “量”。

    汪丰权
    汪丰权4年前

    本节课以活动为出发点测量教室有多长,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身边的测量工具。本节课的测量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成对量的感知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要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

    mice丽
    mice丽4年前

    从教学设计来看,本节课老师以三个活动贯穿始终,“测量教室的长”“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说一说哪根木条长”,在这三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观察、讨论、操作、反思、概括、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学习,学生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周璇
    周璇4年前

    赵老师对低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把握较准,在测量活动开始前制定了清晰详尽的活动要求,为小组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提供了保障,并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可能不同,并让学生总结测量时要注重什么,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打好基础。

    hyj
    hyj4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秋乐
    秋乐4年前

    本课中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学生活动以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量一量,亲自感知,并通过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来获取知识,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感悟、发现进而创造,不只是学习到了知识,学习能力也能提高。

    zt2734
    zt27344年前

    【第二次试讲及团队研讨照片】

    1618329373.png

    1618396149.png

    yeey
    yeey4年前

    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策略,做好分工,完善细节,为活动的有序进展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畅畅
    畅畅4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反思(第二稿)】

    这次试讲后,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小组合作的有序性和汇报交流的质量提高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直观形象的图片比抽象的语言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按照图示的引导,有序地开展了小组测量活动。先在小组讨论测量教室的长要从哪量到哪;讨论好之后,大家商量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商量好之后,组长负责分工,确定测量、数数、记录,汇报的人选;之后进行实际测量;最后将测量结果填到每组的学习单上。汇报的时候,学生也是按照图示的引导,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说清楚测量的过程,度量的方法也在生生间的交流中得以充分地表达。同时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附:活动要求、汇报要求图示

    1618377844.png

    通过对二稿教学设计的试讲及团队研讨,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

    1. 第一个数学活动 —— 测量教室的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测量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同样测量教室的长,由于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会不同。第二个活动 —— 摆易拉罐。只让两个学生代表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学生均没有实践,学生对 “相同的物体,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这种累加的思想,体会的不够充分,可以再设计一个类似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充分感受。

    2. 第三个活动 ——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教师显示答案时出示的是电子图片,换做实物图片更具说服力,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回形针确实有不同的长度,充分体会到:虽然回形针的数量相同,但测量出的物体长度不一定相同,因为回形针的长短可能不同,回形针长的,测量出的物体一定长。

    总之,本节课的三个活动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充分经历、充分感受,发挥每个活动的最大效益,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 “量感”。

    亓玉
    亓玉4年前

    测量教室有多长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活动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对长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教师引导明确分工,有序进行对教室的测量,在做与想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4年前

    本节课的实践活动设计非常好,预设怎样测量教室的长把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了,接着以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实际测量。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考方法。

    王学娟
    王学娟4年前

    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lpine520
    lpine5204年前

    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Memory方
    Memory方4年前

    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长度,让学生真实测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度量是单位量的累加这一测量本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不同单位标准,所测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李杨
    李杨4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去参与 “量” 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操作、反思中积累 “量” 的经验,感知 “量” 的方法和过程,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从生活实际入手,小组分工合作有序,同学们合作测量高效,教师适时适度给予指导,这样的学习和研究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感谢赵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精彩示范!

    A13944991426
    A139449914264年前

    教师在活动前提出活 动要求,为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注重有序合作,体会不同测量方式、工具,最后再进行回顾反思,小结测量的方法,多样化的测量标准带来的是多样化的测量结果,也为下节课做铺垫,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xiaoshuling1234
    xiaoshuling12344年前

    这节课设计理念比较新,让学生在 “量”(liáng) 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创设有趣的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双基的落实,更难能可贵的是重视了学生后两基,即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展现出学生思维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yangrunjie123
    yangrunjie1234年前

    本节课教师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

    suhong
    suhong4年前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赵珊珊
    赵珊珊4年前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标准去测量教室长度,小组合作结束后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了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刘影
    刘影4年前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长度,让学生真实测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度量是单位量的累加这一测量本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不同单位标准,所测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发展量的意识和能力。

    丁
    4年前

    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伍婉婷
    伍婉婷4年前

    赵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由小组讨论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多种方法,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认真仔细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助的能力。

    Wu Ting
    Wu Ting4年前

    《教室有多长》一课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了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难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拉花要从教室的前面这面墙一直拉到后面的那面墙,可是老师不知道要买多长的拉花,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 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

    ②用数学书量;

    ③用文具盒量;

    ④用脚量;

    ⑤用铅笔量;

    ⑥用方砖量

    ……

    (意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小组讨论:测量教室的长度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2)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

    (3)小组成员分工:谁负责测量?谁负责数数?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

    (4)实际测量。

    (5)填写测量结果。

    师:要求明确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黑板上的图示,再想一想一会儿小组活动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请学生结合图示重复活动要求。

    (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形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学生,这些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

    ①测量教室的长要从教室前面的这面墙量到教室后面的那面墙。

    ②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方砖、铅笔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

    ③小组成员分工:学生 6 人一小组,2 人测量,2 人数数,1 人记录,1 人汇报。

    ④实际测量。

    ⑤填写测量结果。

    1. 组织学生汇报,提出汇报时的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哪儿量到哪儿?

    (2)测量工具是什么?

    (3)怎样测量的?

    (4)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1 人汇报,其他组员演示测量过程,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

    组 1: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文具盒,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文具盒一端贴在墙边,另一端用粉笔画上线,再将文具盒拿起来一端贴在线上,另一端再画线,这样一直量下去,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3 个文具盒的长。

    组 2: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小方凳,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把小方凳竖着一个挨一个摆好,然后再一个一个往后移,我们组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0 个小方凳的长。

    组 3: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数学书,我们将我们组的 6 本数学书竖着一本挨一本放好,然后一本一本往后移这样测量的,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9 本数学书的长。

    组 4: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尺,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47 把尺子的长。

    组 5: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 xx 的脚来测量的,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一只脚的脚跟贴在墙边,另一只脚的脚跟贴在这只脚的脚尖,这样交替往前走,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2 个 xx 的脚长。

    组 6: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数方砖的方法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9 块半方砖的长。

    1618398751.png

    教师提问: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不同。

    (意图: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如小组内有的测量、有的数数、有的记录…… 只有生生间互相配合,才能使测量活动有序,测量结果准确。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1. 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一个挨着一个摆好,如果不紧挨着摆测量结果就会不准确;

    ②要做好标记,这样能体现一个挨着一个摆,而且最后也可以通过数标记来得到测量结果;

    ③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④记录时一定要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比如用尺量时,要写清是折叠尺还是普通直尺,因为两种尺的长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

    ……

    (意图: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 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2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组当裁判。

    3. 各组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组内获胜者,再评出班级总冠军。

    教师归纳: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意图: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1618398978.png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1. 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出示实物

    1618399207.png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 3 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意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三、回顾小结: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第三次试讲及团队研讨】

    1618328967.png

    1618328984.png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反思(第三稿)】

    一节课下来,学生比较兴奋,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所有的活动任务都在按部就班进行,学生 对 “度” 的感受比较充分,但我总是觉得,学生对 “量” 的感觉,没有在各个活动中凸显出来。团队 共同分析后,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凸显 “量感” 培养的地方,教师缺乏让学生顿悟的语言。例如:课的引入,教师请学生思考:怎样量教室的长?学生想出了很多测量工具,如:数学书、文具盒、小凳子、方砖、尺子…… 教师没有让学生感悟到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教室的长。教师可以点拨学生: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测量工具,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的长去量教室这么长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可以利用短的线段去测量长的线段,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2. 凸显 “量感” 培养的地方,教师缺乏带有思考性、提高性的问题。例如:用数学书、小方凳测量后,可追问学生:为什么选择竖着放数学书或小方凳?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竖着放比横着放要长,这样测量的次数就会少。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到学生用脚测量时,可以先找一个学生测量,然后再找一个学生,请其他学生猜测一下如果用他的脚量教室长大约是多少个脚长,这时学生就要寻找标准,首先要和前面测量过的学生比比脚长,还要用他的脚和其他的测量工具做比较,从而估计出用他的脚长测量会在一个什么范围内,在这样的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又如:追问用文具盒和尺子测量的小组,为什么要做标记?用数学书、小方凳、脚长测量的组为什么可以不做标记?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书、小方凳全组的都一样,可以一个挨着一个摆,所以不用做标记;用脚量,一只脚顶着另一只脚量,也可以不做标记;而铅笔盒和尺子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所以只能拿一个去量,一个物体去量时,必须做标记才能体现出一个挨着一个量。另外选择做标记的工具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通过教师带有思考性和提高性的问题,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

    3. 让学生在 3 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充分经历、充分感受。通过测量教室有多长,让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也不一样。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 通过摆易拉罐和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摆的越多,摆得越高。通过淘气和笑笑用回形针测量木条的长,让学生体会虽然回形针的数量相同,但是回形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木条的长度也不一样。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不断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难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拉花要从教室的前面这面墙一直拉到后面的那面墙,这么长的距离,我要买多长的拉花呢?这就需要量一量教室的长,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 怎样量教室的长?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测量,量教室的长就可以量地面上的红线,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量教室的长?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

    ②用数学书量;

    ③用文具盒量;

    ④用脚量;

    …… 师:表扬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观察,发现了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测量工具,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的长去量教室这么长的距离。

    (意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小组讨论:测量教室的长度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2)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

    (3)小组成员分工:谁负责测量?谁负责数数?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

    (4)实际测量。

    (5)填写测量结果。

    师:这么多的活动任务,你们都记下来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一会儿我们的小组活动都要做那些事情呀?

    请学生结合图示重复活动要求。

    (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形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学生,这些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

    ①测量教室的长要从教室前面的这面墙量到教室后面的那面墙。

    ②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方砖、铅笔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

    ③小组成员分工:学生 5 人一小组,2 人测量,1 人数数,1 人记录,1 人汇报。

    ④实际测量。

    ⑤填写测量结果。

    1. 组织学生汇报,提出汇报时的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哪儿量到哪儿?

    (2)测量工具是什么?

    (3)怎样测量的?

    (4)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1 人汇报,其他组员演示测量过程,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

    组 1: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数学书,我们将我们组的 5 本数学书竖着一本挨一本放好,然后一本一本往后移这样测量的,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3 本数学书的长。

    教师追问:为什么把前面的书往后移,而不把后面的书往后移呢?

    (意图:突出数学书要一个挨着一个摆好,积累测量活动经验。)

    组 2: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小方凳,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把小方凳竖着一个挨一个摆好,然后再一个一个往后移,最后不够放一个小方凳,正好可以放一个文具盒的长,我们组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1 个小方凳的长 + 1 个文具盒的长。

    教师提问:刚才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在测量的时候都是把数学书或小方凳竖着一个挨着一个摆好,那我想横着放,你们觉得可以吗?那你们为什么选择竖着放?

    学习成果预设:竖着放比横着放要长,这样测量的次数就会减少,就更省时间。

    (意图:初步感知,测量同样长的距离,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培养学生的量感。)

    组 3: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文具盒,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文具盒一端贴在墙边,另一端用手指卡住,再将文具盒拿起来一端贴住手指,另一端再用手指卡住,这样一直量下去,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6 个文具盒的长。

    教师追问:刚才两个组把他们全组的数学书和小方凳都用来测量了,你们为什么不把全组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测量呢?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文具盒都不一样长,所以只能选一个来测量。

    (意图:初步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必须一致,否则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要用手指比着量呢?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文具盒,要想做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需要用手指做标记。

    (意图:初步体会,做标记在测量活动中的作用。)

    组 4: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尺,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但是我们组是用粉笔做标记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57 把尺子的长。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选粉笔画线做标记?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用手指是有宽度的,粉笔画线比较细,这样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师追问:第 3 小组的同学是否认可第 4 小组的办法,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在生生间的交流中,相互启发,不断积累测量经验。)

    组 5: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 xx 的脚来测量的,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一只脚的脚跟贴在墙边,另一只脚的脚跟贴在这只脚的脚尖,这样交替往前走,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43 个 xx 的脚长。

    教师追问:你们组谁的脚最大?如果用他的脚去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会是多少个他的脚长?

    学习成果预设:

    ①肯定比 43 要少;

    ②可以用他的脚和数学书比一比,这样就可以估计一个范围了。

    学生猜测后,实际量一量,验证猜测。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们组再选一个人,用他的脚测量教室的长,这次你们会选谁?

    (意图:通过猜测 —— 实际验证 —— 再次选择,再一次让学生感知到测量同样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发展学生的量感。)

    组 6: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数天花板上的方砖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是 15 块方砖的长。

    教师追问:第六组是最先完成测量任务的,他们组为什么这么快?

    学习成果预设:这种方法一数就知道了,不用测量,所以特别快。

    (意图:向学生渗透择优的数学思想。)

    1618406124.png

    教师提问: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长度不同。

    (意图: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如小组内有的测量、有的数数、有的记录…… 只有生生间互相配合,才能使测量活动有序,测量结果准确。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1. 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一个挨着一个摆好,如果不紧挨着摆测量结果就会不准确;

    ②要做好标记,这样好找到下一次测量的位置,做标记要选细的东西,这样测量的结果会更准确;

    ③测量工具长度一样时可以放在一起测量,长度不一样时选择一个来测量;

    ④如果选择一个测量工具来测量,要选最长的,因为这样测量的次数就会少;

    ……

    (意图: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 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2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组当裁判。

    3. 各组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组内获胜者,再评出班级总冠军。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这两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成果预设:相同的物体,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意图: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1618406358.png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1. 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出示实物图

    1618406403.png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 3 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意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三、回顾小结: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黑龙江省大庆市刘思娣 感谢刘老师的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 “度” 有了充分的经历,在生生间的讨论与交流中,对 “量” 有了更深的感悟。

    zt2734
    zt27344年前

    @四川成都王梦月 感谢王老师的点评。和您有同感,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感受,体会量的标准不同,标准的刻画也不同,让学生在量中体会量。

    zt2734
    zt27344年前

    @汪丰权 感谢汪老师的点评。和您有同感,学生在测量教室有多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测量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测量工具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对提升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zt2734
    zt27344年前

    @mice丽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意在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周璇 感谢周老师的点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不好把握,因此活动前明确提出要求,为有效开展测量活动做好铺垫。

    zt2734
    zt27344年前

    @hyj 感谢您的评价。在度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因此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特别突出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秋乐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借助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yeey 感谢您的评价。本节课关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zt2734
    zt27344年前

    @畅畅 感谢您的点评。在度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因此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特别突出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亓玉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

    zt2734
    zt27344年前

    @三山五岳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通过多种测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王学娟 感谢王老师的点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zt2734
    zt27344年前

    @lpine520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让学生在 3 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充分经历、充分感受。通过测量教室有多长,让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也不一样。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通过摆易拉罐和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摆的越多,摆得越高。通过淘气和笑笑用回形针测量木条的长,让学生体会虽然回形针的数量相同,但是回形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木条的长度也不一样。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不断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Memory方 感谢您的点评。通过测量教室有多长,让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也不一样。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通过摆易拉罐和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摆的越多,摆得越高。通过淘气和笑笑用回形针测量木条的长,让学生体会虽然回形针的数量相同,但是回形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木条的长度也不一样。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不断培养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李杨 感谢李老师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A13944991426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xiaoshuling1234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以 3 个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yangrunjie123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 3 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zt2734
    zt27344年前

    @suhong 感谢您的点评。在度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必需的。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度量的逻辑基础。因此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特别突出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zt2734
    zt27344年前

    @赵珊珊 感谢赵老师的点评。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刘影 感谢刘老师的点评。本节课以 3 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思考、合作测量、合作交流与反思。进一步感知测量工具、测量方式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 3 个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zt2734
    zt27344年前

    @伍婉婷 感谢伍老师的点评。本节课可以称为 “种子” 课,它是学生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

    zt2734
    zt27344年前

    @Wu Ting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不断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在量中体会量,发展学生的量感。

    18822359801
    188223598014年前

    “教室有多长” 这节课重点体现了学生在 “做” 中学,在 “做” 中积累测量经验,而且本节课设计的很有层次,一步步推进,让学生在测量中体会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13507240642
    135072406424年前

    这是有节很 “趣味” 的课,不同的参考测量工具,借助身边的物体为 “度”,量出教室的长度,使学生产生 “量感”。而且合作性很强,锻炼学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喵
    二喵4年前

    赵老师创设有趣的 “测量教室长” 的情境,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同时从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

    lishuqiu
    lishuqiu4年前

    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又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

    幸运草
    幸运草4年前

    本节课以活动为出发点测量教室有多长,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身边的测量工具。本节课的测量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成对量的感知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要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

    朱东转
    朱东转4年前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huangrui123
    huangrui1234年前

    导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联欢会布置教室为入口,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测量的兴趣。在测量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分工明确,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其中。

    赵丹丹
    赵丹丹4年前

    本节课以活动为出发点测量教室有多长,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身边工具进行测量。本节课的测量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成对量的感知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要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标准去测量教室长度,小组合作结束后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了测量方式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同时从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

    赵莲
    赵莲4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超超
    超超4年前

    本节课的通过学生在 “做” 中学,在学中感受,同时尊重孩子们的认知理解,在交流与感受中逐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有层次,教师引导有策略,学生们能集中精神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每一步的操作与整理,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cyy19870914
    cyy198709144年前

    教师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阿佳呀
    阿佳呀4年前

    让学生在 “做” 中 “学”,在 “学” 中 “悟”,在交流与反思中互促共进。同时从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

    luming
    luming4年前

    本节课预设怎样测量教室的长把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接着以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实际测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考方法。

    zt2734
    zt27344年前

    @18822359801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13507240642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的伊始,引导学生感悟到:可以用短的物品来量长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测量工具测量出教室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追问,使学生感知到:同样的长度,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会不同,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二喵 感谢您的点评。通过这节课的三个活动,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充分感受,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了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了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lishuqiu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合作中测量、在合作中交流与反思,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幸运草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让学生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了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了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朱东转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合作中测量、在合作中交流与反思,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huangrui123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的导入创设了用拉花布置教室,不知道要买多长拉花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的必要性;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测量过程;最后在生生的交流中,教师的追问中,学生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了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赵丹丹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让学生利用身边的非标准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进行教室的长的测量,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 “关键性步子”,积累基本的探究与实践经验,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发展学生的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chips617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合作中测量、在合作中交流与反思,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赵莲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的 “测量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活动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wwey123
    wwey1234年前

    真操作、真研究,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发现、感受数学知识,很自然地培养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超超 感谢您的点评。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果,教师利用图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测量、如何进行汇报,这样为顺利、有效进行测量活动,打下基础。

    zt2734
    zt27344年前

    @cyy19870914 感谢您的点评。“教室有多长” 这节课是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一节准备课,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这是学生第一次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zt2734
    zt27344年前

    @阿佳呀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充分感受,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了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了 “量感”。

    zt2734
    zt27344年前

    @luming 感谢您的点评。学生的 “测量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活动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zt2734
    zt27344年前

    @wwey123 感谢您的点评。本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确实让学生在 “做” 中体验,在 “做” 中感悟,在 “做” 中提升。

    四川成都  唐雪梅
    四川成都 唐雪梅4年前

    对量的感觉只能从一次次的测量中感受到,光是在书本上认识量,学生对量的感觉全靠想象,对思维的发展不利,但是本课是放手让学生动手真实的去感受,学生上完课之后对量有真真切切的认识和感知

    18008607052
    180086070524年前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尤其是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活动范围在整个教室,学生容易只顾着热闹,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老师在活动前不仅提出了明确要求,还以图式形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学生,为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Ghf923703502
    Ghf9237035024年前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

    Ghf923703502
    Ghf9237035024年前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在这个活动环节,老师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15803598357
    158035983574年前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要求明确,图示方法直观形象,小组活动开展有序,有效的积累了测量活动的经验。

    taomeng1988
    taomeng19883年前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taomeng1988
    taomeng19883年前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翻翻
    翻翻3年前

    通过三个充分的活动,学生在测量中感受到量的累加,积累了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了度量意识,相信这种意识和经验已经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会继续开出 “量感” 之花。

    翻翻
    翻翻3年前

    在三个活动中,学生充分经历了在测量中体会量的累加过程,积累了有效度量经验,发展了度量意识,这种意识和经验相信已经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开出 “量感” 之花。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3:16 · PVG 21:16 · LAX 06:16 · JFK 09:1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