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20502

张馨予20502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44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0:05:16 +08:00
10 G 0 S 0 B
张馨予20502 的最新回复

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量感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精细化和具象化,培养学生对量感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又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学习的知识,很好的与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相联系。

李老师您好,阅读了您的教学设计,对我感触很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或亲自参与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您的这节课中也非常注重了对于量感的培养。

肖老师您好,通过阅读您的教学设计,我感触很深,您的教学设计的非常有新意,这一节课,非常利于渗透量感,您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自觉运用 “量” 的态度和意识。

杨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实践操作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体积量感,体会 “类比” 的数学思想方法。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公式。

王老师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对于学情分析就更为重要。在这节课,一开始利用先的兵马俑模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估测身高、用手感知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来初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实践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一课中,对于量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学生在换算中,感知量的大小,进而提升量感。

段老师对于量感的理解非常有见地,在这节课中,段老师也十分注重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本节课段老师设计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得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中获得新知,也训练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非常注重对于 “量感” 的培养。

陈老师,您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非常地透彻,对以具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而言,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而相关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提高对时间的估测能力,增进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课前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贴近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那么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多样化感知 1 千米,再估计 1 千米,通过估测,训练学生的 “量感”。

曾老师,您好,您的这篇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经历测量石头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将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为可测量水的体积,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增强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您的这一篇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了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将数学与趣味游戏很好的结合起来,有效地维持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这节课在 “快乐” 中,让学生领会并掌握知识。

吴老师您好,阅读了您的教学设计之后,我觉得您对于教材的理解十分透彻,也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借助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进而初步建立位值概念。又结合了对比、想象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千的大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赵彤老师这节课,利用有趣的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进行小组合作,在动手中增强了学生的 “量感” 意识。张弛有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李老师您好,认真阅读了您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您的知识的连贯性非常高,通过小正方体一行摆几个、把几行、摆几层这样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感知和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我有一个小建议,是不是可以多增加一些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在刚开始的环节,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提出猜想和假设,进而再验证。

贾老师您好,研究了您的教学设计,您对于量感的分析思路也很清晰,在这节课中您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对于孩子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探究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李老师,您好,在这节课中,您非常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授以孩子手边的实物为主,让孩子们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学习和领会知识。并通过寻找 2 厘米、3 厘米等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几厘米的实质就是看有几个 1 厘米,为后面学习测量打好基础。

李老师这篇教学设计,设计情境,贴近儿童。 学生经常使用铅笔,生活中铅笔的长短本身是可变的,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铅笔细长的外形易于学生测量,为感知物体的量有大小提供了现实依据,进而帮助学生感受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 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感知 1 分米、1 毫米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利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发课题,再利用奥运会的开幕式,来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对于我的影响也很深,再今后的教学中也要注重与实际相联系。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对于学生和教材的分析非常透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环节设计层层深入,逐级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29 · PVG 19:29 · LAX 04:29 · JFK 07:2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