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iaoxue

lixiaoxue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44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0:00:03 +08:00
10 G 0 S 0 B
lixiaoxue 的最新回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材料越丰富,活动的体验越充实,建立的表现就越清晰、越持久。冯丽娟老师这节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强化量感感知。比如: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面大,什么面小、等强化量感感知。

冯老师的这节课第一环节由生活化导入 “面” 的概念,避免了抽象化的直接定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了 “面积” 这一定义。第二环节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验证结果,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比较图形大小方法的多样化。作业的设计上也由整格数数,到半格数数最后提升到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体现了作业的层次化,由易到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冯老师的教学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

冯老师什么是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唤醒量感,积累量感,一步一步逐渐深入,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知识在少教多学中追求,在平等对话中实现。

冯老师什么是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唤醒量感,积累量感,一步一步逐渐深入,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知识在少教多学中追求,在平等对话中实现。

赵彤老师的这节活动课能充分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尤为清晰地指明了分步合作的步骤,特别是小组成员间如何有序分工,教师给予了学生明确的指导,为学生有效合作提出了合理指导,也为学生今后如何参与合作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感即感觉,在学习中丰富的体验"长度"的感觉,可以从历史角度入手,体验为什么需要物体的长度?即测量长度的必要性。

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开始展开教学,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从实际的测量,发展学生的量感意识。探索新知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赵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预设的那样。尤其是用脚作为工具测量。

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掌控活动课很难,学生会的突发奇想难以预测,在赵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赵老师设计了大量的 “测量” 活动来培养学生 “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分工有序,开展 “有效” 活动,学生亲身投入到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表象,在活动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通过 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找一找 “-–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厘米

“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 1 厘米 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

“认一认”––对比两把尺子,你会选择哪一种尺子来测量,认识直尺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安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 “量感”。首先展示小蚂蚁爬树叶边线,然后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周长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21 · PVG 19:21 · LAX 04:21 · JFK 07: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