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runjie123

yangrunjie12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42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6 15:11:00 +08:00
10 G 0 S 0 B
yangrunjie123 的最新回复

杨老师从实际出发,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物体的面,通过摸一摸直观感受什么是面,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进一步认识面,体会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再通过涂一涂,比一比,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张老师这节课重在学生充分感知体积计量单位、理解物体体积与计量单位的联系。通过直观判断、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体积单位,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唐老师能适时地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引导,以猜想加验证的思路设计课堂活动,活动中的叠硬币直观有趣的说明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发现和高的长度有关。然后结合学生已有的对圆的面积认知,渗透 “转化 “的思想,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认识钟面,知道 1 时 = 60 分。并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究任务和丰富的测量工具,从绕一圈量的是周长、而不是面积,进而理解面积测量与周长测量的本质区别,实现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发展了空间观念和量感。

本节课教师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 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师谈话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首先从孩子的认知出发,明确时针、分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但此时对孩子来说这些只是个数字。教师再通过 1 秒,5 秒,10 秒,60 秒 (1 分) 这样循序渐进的时长一步步引导出 1 分有多长,这种设计思路非常值得我学习。

老师对课标和教材把握非常到位。教学的设计主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量感。学生通过观察、拼摆、推想等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艾老师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看一看认识面积单位;通过想一想、找一找形成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发现可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初步体会用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的过程,都在帮助学生形成量感。

对人民币的拓展巧妙的使用了微课视频,即达到了目标,又节约了时间。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问题的引导也很到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微课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以启发,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入手,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找一找,量一量,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帮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设计合理,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以问题的形式,通过你一言我一语辩论式的方法,并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长度的区别。

老师用很简单的问题 “够不够” 让学生体会到年纪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其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画一画得出平方和平方厘米的关系,在通过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整个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教师通过测一测、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等操作活动逐步帮助学生理解 1 厘米的概念,建立 1 厘米的量感。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的冲突为启发点,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考方法。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9:24 · PVG 17:24 · LAX 02:24 · JFK 05: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