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zt2734
zt2734

【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 “数学活动经验” 是在 “做” 中积累起来的。本节课以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 “观察 —— 讨论 —— 操作 —— 反思 —— 概括 —— 应用” 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就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助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另外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难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拉花要从教室的前面这面墙一直拉到后面的那面墙,这么长的距离,我要买多长的拉花呢?这就需要量一量教室的长,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引出测量教室长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 怎样量教室的长?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测量,量教室的长就可以量地面上的红线,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量教室的长?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

②用数学书量;

③用文具盒量;

④用脚量;

…… 师:表扬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观察,发现了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测量工具,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的长去量教室这么长的距离。

(意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先想后做,体现 “从头到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小组讨论:测量教室的长度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2)小组商量: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

(3)小组成员分工:谁负责测量?谁负责数数?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

(4)实际测量。

(5)填写测量结果。

师:这么多的活动任务,你们都记下来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一会儿我们的小组活动都要做那些事情呀?

请学生结合图示重复活动要求。

(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为了使小组合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并以图示形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学生,这些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

①测量教室的长要从教室前面的这面墙量到教室后面的那面墙。

②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方砖、铅笔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

③小组成员分工:学生 5 人一小组,2 人测量,1 人数数,1 人记录,1 人汇报。

④实际测量。

⑤填写测量结果。

  1. 组织学生汇报,提出汇报时的要求,并以图示的形式贴在黑板上。

(1)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哪儿量到哪儿?

(2)测量工具是什么?

(3)怎样测量的?

(4)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1 人汇报,其他组员演示测量过程,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

组 1: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数学书,我们将我们组的 5 本数学书竖着一本挨一本放好,然后一本一本往后移这样测量的,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3 本数学书的长。

教师追问:为什么把前面的书往后移,而不把后面的书往后移呢?

(意图:突出数学书要一个挨着一个摆好,积累测量活动经验。)

组 2: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小方凳,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把小方凳竖着一个挨一个摆好,然后再一个一个往后移,最后不够放一个小方凳,正好可以放一个文具盒的长,我们组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21 个小方凳的长 + 1 个文具盒的长。

教师提问:刚才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在测量的时候都是把数学书或小方凳竖着一个挨着一个摆好,那我想横着放,你们觉得可以吗?那你们为什么选择竖着放?

学习成果预设:竖着放比横着放要长,这样测量的次数就会减少,就更省时间。

(意图:初步感知,测量同样长的距离,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培养学生的量感。)

组 3: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文具盒,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文具盒一端贴在墙边,另一端用手指卡住,再将文具盒拿起来一端贴住手指,另一端再用手指卡住,这样一直量下去,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36 个文具盒的长。

教师追问:刚才两个组把他们全组的数学书和小方凳都用来测量了,你们为什么不把全组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测量呢?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文具盒都不一样长,所以只能选一个来测量。

(意图:初步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必须一致,否则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要用手指比着量呢?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文具盒,要想做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需要用手指做标记。

(意图:初步体会,做标记在测量活动中的作用。)

组 4: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组的测量工具是尺,我们的测量方法和第 1 组的一样,但是我们组是用粉笔做标记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57 把尺子的长。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选粉笔画线做标记?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用手指是有宽度的,粉笔画线比较细,这样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师追问:第 3 小组的同学是否认可第 4 小组的办法,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在生生间的交流中,相互启发,不断积累测量经验。)

组 5: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 xx 的脚来测量的,我们是这样测量的:将一只脚的脚跟贴在墙边,另一只脚的脚跟贴在这只脚的脚尖,这样交替往前走,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教室的长大约是 43 个 xx 的脚长。

教师追问:你们组谁的脚最大?如果用他的脚去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会是多少个他的脚长?

学习成果预设:

①肯定比 43 要少;

②可以用他的脚和数学书比一比,这样就可以估计一个范围了。

学生猜测后,实际量一量,验证猜测。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们组再选一个人,用他的脚测量教室的长,这次你们会选谁?

(意图:通过猜测 —— 实际验证 —— 再次选择,再一次让学生感知到测量同样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发展学生的量感。)

组 6:我们组测量教室的长是从前面这面墙一直量到后面那面墙,我们是用数天花板上的方砖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教室的长是 15 块方砖的长。

教师追问:第六组是最先完成测量任务的,他们组为什么这么快?

学习成果预设:这种方法一数就知道了,不用测量,所以特别快。

(意图:向学生渗透择优的数学思想。)

1618406124.png

教师提问: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长度不同。

(意图:测量 “教室有多长” 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个人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用时会比较长,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合作” 的需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如小组内有的测量、有的数数、有的记录…… 只有生生间互相配合,才能使测量活动有序,测量结果准确。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而趣的测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1. 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一个挨着一个摆好,如果不紧挨着摆测量结果就会不准确;

②要做好标记,这样好找到下一次测量的位置,做标记要选细的东西,这样测量的结果会更准确;

③测量工具长度一样时可以放在一起测量,长度不一样时选择一个来测量;

④如果选择一个测量工具来测量,要选最长的,因为这样测量的次数就会少;

……

(意图:在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 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20 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 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组当裁判。

  3. 各组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组内获胜者,再评出班级总冠军。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这两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成果预设:相同的物体,摆的越多,摆得越高。

(意图:向学生渗透单位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越多,量就越大。)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1618406358.png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 3 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1. 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出示实物图

1618406403.png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 3 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意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三、回顾小结: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3:34 · PVG 07:34 · LAX 16:34 · JFK 19:3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