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qiu

lishuqiu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24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1 10:54:52 +08:00
10 G 0 S 0 B
lishuqiu 的最新回复

绘本故事很新颖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还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

时间量感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不易于理解,本节课在设计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学到很多。

孙老师基于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素材,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亲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较长长度单位清晰认知。设计思路清晰,注重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培养。

马老师在联系环节,使用 “希沃白板 5” 课堂活动的分组竞争的功能设计互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大、小月及特殊月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量感的应用。

樊老师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 “摆一摆” 小棒帮助学生理解 “凑十法”、通过 “计数器” 让学生理解 “满十进 1”。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与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低年级孩子量感的形成。

关于年月日、大、小月的安排是学生心中的一个疑惑。在这里韩老师通过微课展示,以讲故事的形式回溯历史,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帮助学生解开以后,又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

看完王老师对这一节课的反复修改研磨的过程,触动很大。王老师能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操作、合理推想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观察、动手操作体验、推理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很值得我学习。

学生经历同时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数量度量的过程,感知以 “十” 为度量单位的快捷,进一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突出重点,让每个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

曾老师在测量活动前,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石块体积大小进行估测,让学生在估计中初步感知量感,接着使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使学生直观的感知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将估测和实践测量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处理的效果很好。

在探究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转换时,何老师通过让孩子数一数,画一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转换的方法,为学习经过时间的知识打下了好的基础。

学生合作进行教室长度的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又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

在导入环节设计观看微课视频活动,通过生活中实际提问引出圆柱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视觉对于量态的感觉,是一种感性认识。对体积这个 “量”,涉及 “下面” 活动中如何度量这个量,为发展量感奠定基础。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重视学生的直观操作和具身体验,这也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策略。

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以尼罗河故事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生为本。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0:21 · PVG 18:21 · LAX 03:21 · JFK 06: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