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

周璇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28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5 11:49:15 +08:00
10 G 0 S 15 B
周璇 的最新回复

黄老师在进行大单位年月日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小单位时分秒进行复习,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借助观看中国大事记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年月日的重要意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在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舒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纸条进行测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选择越小的标准,多出的部分就越短,测量的结果也就越精确,让学生的认识从统一测量工具过渡到统一测量标准,再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测量单位不断细分、不断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对 1 厘米的产生过程有完整的认识。

王老师在这节课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趣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图形的体积,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熊老师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和找一找等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量感,使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多元,再在运用 1 厘米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再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测量的一般方法。

王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一秒,再通过逐步累加的方法建立 1 秒与 1 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 1 分这个时间单位的量感,再通过开展 “1 分钟能做什么” 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对 1 分钟的体验,并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冯老师在开课时让学生发现用不同大小的格子去测,测量结果不同,为了方便交流,我们就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格子,从而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与长度单位的引入采用的是相同的方法,这样一个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进行同类知识的融通。

潘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知识的学习时,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解说上,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通过比较活动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面积的概念,并采用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这一顺序设计学习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积累度量的直接活动经验。

刘老师先通过钟面让学生认识 1 秒,再认识 5 秒,再 5 秒 5 秒地数,认识 1 分,在计量单位累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 1 分与 1 秒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这个新单位的体会和认识。刘老师引导学生在玩 1 分钟的木头人游戏和看一分钟的动画片两个不同场景去感受一分钟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后面作为延伸,让学生体会我们对时间的长短感受会受到心情、喜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借助钟表等工具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

谢老师设计了大量的估测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 1 分钟的量感,并根据估的结果和量的结果是否接近,对头脑中的 1 分钟进行调整,在这样不断估测和调整的过程中,学生的量感和估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在体验中想。

赵老师对低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把握较准,在测量活动开始前制定了清晰详尽的活动要求,为小组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提供了保障,并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可能不同,并让学生总结测量时要注重什么,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打好基础。

安老师这节课的活动非常丰富,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想,先有 “看一看、描一描、认一认” 多维度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图形的一周,再有 “想一想、量一量、数一数” 多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

张老师引导学生在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从在长方形中铺满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观数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过渡到只铺一行一列来推算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再到只在长和宽上画格子来推算有多少个小正方形,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帮助学生建立二维量面积和一维量长度之间的联系。

孙老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攻克学习难点,建立学习自信。并让学生用人民币学具模拟购物,经历付钱和找零的过程,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感受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何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层次和梯度,先让学生直观观察比较物体的面积大小,再让学生借助小方格这个参照物,数物体里面有几个小方格,来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并让学生对周长相同面积不同的物体进行大小比较,帮助学生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潘老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故事引入本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思考,再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会容积和体积的相对大小,学习直观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再在比较土豆和红薯两个体积比较接近的物体的过程中,学习间接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体会转化思想在比较体积大小中的作用。

夏老师在设计的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尝试寻找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在叠加的工程中加深了对体积这一量态的感受,再通过对比估测的活动,认识 1 平方米。最后通过列表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李老师设计了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大量操作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认识长度单位一分米,夯实对 “一个单位” 的感知,在认知中培养量感;再在估测课桌有几分米长的活动中,实现 “一个单位” 与 “几个单位” 的融合,在应用中发展量感。

安老师在找到了树叶和数学书表面的周长后,给出了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探究性活动,估计数学书的周长大约是几个树叶的周长,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并选用新世纪微课片断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规范和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陶老师选用生活中的照片入手,给出了三种线的生活模型,让学生对这三种线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这一去物理化的过程,让学生从对三种线的生活认识慢慢抽象成数学认识,再通过列表对比,让学生从长度和端点个数的角度去总结三种线的特点,初步明确三种线的概念。陶老师还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准备,设计了层次清晰的导学单和测试题,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行引导。

秦老师的情境创设做的很好,做到了首尾呼应,以西安著名的兵马俑模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选择合适单位测量西安城墙的长度这一探究性的问题结尾,为以后学习千米这个单位埋下伏笔,秦老师还通过介绍我国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文化魅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5:07 · PVG 13:07 · LAX 22:07 · JFK 01:0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