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汉中基地(二)的赵金梅,非常荣幸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七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主题专场活动,感谢此项活动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成长的平台!
我们团队在王晓梅、谢维信老师的指导下,由张艳、陈涛、李娜、赵金梅四名成员组成, 参赛课题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搭配中的学问》,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大赛主题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对这节课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在此欢迎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您的每一次互动,每一句回帖都将助力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期待参与本次活动的每一位教育同仁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参赛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5072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5178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5179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5181
一稿反思: 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8235
教案二稿: https://bbs.xsj21.com/t/2089#r_128963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089#r_134046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2089#r_135553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089#r_135560
团队磨课图片: https://bbs.xsj21.com/t/2089#r_135589
活动主题解读:
一、“符号意识” 概念的解读与思考
符号语言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语言,具有简洁性、抽象性和通用性等特点,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因此,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习得数学符号的意义和使用符号解决数学及数学以外的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的解读与思考
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一般经历 “感知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学会数学化地表示” 这样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适当地准备合适的生活化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事物进行文字或更简洁的方式表达,在对比中体验符号的优越性和简约之美,使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年级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将日常语言符号翻译成数学语言符号并能正确地使用数学符号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途径。
选课思考:
基于对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研读和学习,我们团队选择了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穿衣”、“用餐”、“出行” 层层展开,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呈现的全面且具体,贴合符号意识的发展路径: 感知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地表示。
二、《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通过学习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序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挖掘并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课堂活动中为了快速简洁地将搭配方式有序记录并呈现,学生会自发地进行简写、画简图等初步符号化的尝试,为进一步数学化的进行符号表达提供了有利的准备和支撑。
三、《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中进行符号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将有序搭配的表达方式抽象化、简洁化、数学化,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需要,所以搭配方法的探索与符号化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助于学生从无意识地简化搭配方案图到有意识地发展数学符号思想,丰富学生的符号模型体系,所以我们团队非常重视且珍惜这节课,期待在多方钻研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教案一稿: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76~77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能用字母正确记录搭配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好处,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片教具、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搭配。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请看(PPT 出示:小丑奇奇)你觉得奇奇遇到什么难题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是的,看着这些新服装,他不知道该怎么搭配,搭配中有不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教师适时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及师生对话,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搭配中的学问” 自然点出,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呈现较为开放的入课方式 】
二、动手操作,体验搭配。
1、初步尝试 “搭配 1 顶帽子和 2 条裤子”
师:观察图片,想一想,奇奇可以怎样穿?想好了可以举手。
生:可以蓝帽子和粉裤子或者蓝帽子和红裤子。
师: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没有,搭配的时候应该是 1 顶帽子配 1 条裤子,不能把粉裤子和红裤子搭在一起。
师:看来大家还是挺有经验的嘛,现在,好朋友听说奇奇要去参加表演,激动的把自己的新服装也拿来让大家帮忙挑选(老师把新增的服装卡片拿出补充在黑板上)
2、顺势而上 “搭配 2 顶帽子和 3 条裤子”
师:同学们,服装变多了,搭配的方法会怎样呢?
生:也变多。
师:那你认为现在这些服装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学生盲猜)我们不着急下结论,接下来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摆一摆,说一说,稍后请学生代表交流展示。
生 1:5 种,……。
生 2:我认为是 6 种,他没说全,除了……,还有……。(老师抓住学生的关键答语板书: 全 )
生 3:我认为是 7 种,还有……。
生 4:我反对,他说的…… 重复了。
……
师:奥,有的同学找少了,没找 “全”,有的同学又找多了,看来找 “全” 并不是越多越好,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怎样来确定这个 “全” 的标准。
生:不重复也不遗漏。
3、沉淀思路 “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搭配方法”
师:大家的讨论真是太精彩了,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探究单的【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老师走到学生当中,边观察,边交流,将不同的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
预计出现的学生作品:
(1)文字记录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出示无序搭配的学生作品),谁看懂了,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他是这样搭配的…… 可是他描述的有点混乱……,不好判断是否找全了。
师:说的很好,接下来同学们请看这幅作品(出示有 “序” 搭配的学生作品),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生:很工整,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
师:对比这两幅作品,请大家静下心来再认真看一看,第二位同学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搭配的。先确定一顶帽子,分别和 3 条裤子搭配,再换另一顶帽子,分别和 3 条裤子搭配。(老师抓住学生的关键答语板书: 序 )
生 2:也可以是依次拿每条裤子分别和 2 顶帽子搭配。
(2)画图记录
师:看来大家对第 2 幅作品评价很高啊,掌声鼓励!不要小看了同伴的智慧,大家请看这幅作品(出示画图形记录搭配方法的作品),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生:他用不同的图形区分帽子和裤子,连线表示出搭配方法,比写汉字更快,清楚明了。
(3)字母记录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请看,这还有惊喜(出示用字母记录搭配方法的作品),大家一起评一评。
生:越来越简洁了,还可以推广,不局限在服装的搭配了,还可以是……
(4)乘法计算: 用帽子的顶数乘裤子的条数(看学情而定,简单补充)。
4、对比评价,优化方法
将多种记录方式进行对比,体会数学符号、数学语言的简洁,明了。
【 设计意图: 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在过程中不断肯定个别学生的 “简化” 表达方式,从而带领大部分甚至全体同学向 “符号化” 迈进,在交流对比中不断优化,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的、数学化的表达方式,从 “画符号” 到 “符号化”。】
三:举一反三,拓展搭配 。
1、营养配餐(PPT 出示膳食宝塔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穿衣需要考虑搭配,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请完成探究单【活动 2】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稍后交流展示。
2、营救 Zoom!(PPT 出示营救路线图)
师:同学们,随着国家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到咱们国家来游玩,请看,我们在三年级的英语课上认识了外国小伙伴 Zoom, 他单独前往动物园,被困在了学校门口,愿不愿意一起去帮帮他?请完成探究单【活动 3】观察学校去动物园的路线,有多少种走法?稍后交流展示。
【 设计意图: 在 “搭配服装”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搭配对象的个数,变换搭配对象的类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元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 “符号化” 表达的简约之美。】
四、归纳小结,畅谈收获
1、 对比发现 “去动物园的路线” 和 “服装搭配” 竟然可以用同一副图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符号化的通用性。
2、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同学们,刚刚我们经历了生活中的吃、穿、行,处处都蕴藏着数学知识呢,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回中国古代,领略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看,齐国的大将田忌要同齐威王赛马了(PPT 出示情境图 “田忌赛马”),你知道有多少种 PK 方法吗?据说每次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直到有一个人帮田忌出谋划策,扭转了败局,看来搭配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呢,期待大家了解更多,并善于应用,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关材料(在策略多样化的基础上引伸 “最优策略”)。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通过和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搭配” 内容,借助游戏活动不断感知。服装搭配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人人跃跃欲试,到后面的全员积极探索,包括优化记录方法等等,一气呵成。最后又以游戏故事结束,体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
@那片蓝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回复,在试讲后发现导入时先搭配一顶帽子和两条裤子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启发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教案二稿中把这个环节删掉了,目前已上传教案二稿,烦请老师抽空再指导一下,谢谢。
本节课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 “教与学” 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本课程主要引导孩子们认识符号,符号语言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语言,具有简洁性、抽象性和通用性等特点,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例入手,让孩子们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一开始只是用了简单的一顶帽子和两条裤子引入,后来逐渐增加难度再添加到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学生接受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过程,最后利用符号来将复杂的匹配问题简单化,这堂课很精彩。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菜谱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赵老师设计了帮小丑搭配衣服开课,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体验过渡到教学新知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老师从服饰搭配到配餐、路线等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去探索,通过文字记录,画图记录,字母记录,乘法算式记录等等多样化的方法中,为学生建立了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同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逐一体验符号的简洁,优化,为学生的合理搭配建立了建模。学习贵在方法指引上,赵老师的教会课堂上教会孩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用生活经验来体验。方法多元、简洁明了。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教学语言精炼,恰到好处。师生互动融洽,思路清晰流畅,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眼中有生,心中有爱,课堂有精彩生成。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本节课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导入,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相启发,教学效果很好!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
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引导,从直观的图到抽象的运算符号,循环渐进,由易到难,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且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老师以小丑奇奇搭配服装为导入,先搭配一顶帽子和两条裤子,再到搭配 2 顶帽子和 3 条裤子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沉淀思路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记录凸显了符号意识,最后的练习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课程流程很完整,先让孩子们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在活动、讨论中,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大程度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目标。接下来又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实物图片有什么好方法,由此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更高一层,提升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通过自主尝试、互相交流,得到了:汉字记录、图形记录、字母记录、乘法计算,都是解决这类问题很不错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设计巧妙。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这节课教师没有浪费人力、物力,在故事情境的编排、课件的制作上煞费苦心,这节课的有 “为” 之处是让学生亲历问题提出的过程,享受研究数学的真正乐趣。毕竟,学生已经踏入了三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看事物的眼光会发生变化,冲斥低年级课堂的故事情境最终要被真实的生活问题所替代,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从生活入手,服装搭配,营养配餐,营救 Zoom, 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充分交流,不急不躁,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真实的生活问题 —— 多样的数学问题 —— 典型的数学问题的历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既激发了兴趣又发展了能力。
本节课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启发循循善诱,层层递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成个性化的符号,逐步渗透符号意识。 在交流、对比、互评中不断优化,形成统一、规范、数学化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也逐步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
这节课趣味性比较浓,从学生熟悉的菜谱搭配问题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接下来就好操作了。通过课件展示,到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了数学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是一节主题实践活动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导入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导入,亲切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引用田忌赛马的成语故事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扩展补充,很有学习和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情境的创设上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关注的情境出发,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环节齐全,导入新颖,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既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
本节课设计合理,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趣味性比较浓,从学生熟悉的菜谱搭配问题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接下来就好操作了。通过课件展示,到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了数学于生活的紧密联系。
赵老师的这节课环节完整,思路清晰且层层递进。充分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有趣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
整堂课的设计都在为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抛出问题 —— 自主探究 —— 交流评价 —— 归纳优化 —— 范化到其他的搭配问题。为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数学知识建构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一般经历 “感知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学会数学化地表示” 这样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有趣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
老师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 “用数学” 的愉悦,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节课设计合理,导入新颖,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于接受本节课知识内容。同时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
本节课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服装搭配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人人跃跃欲试,到后面的全员积极探索,包括优化记录方法等等,一气呵成,最后又以游戏故事结束,体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课程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最后也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有趣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
本节课赵老师设计了帮小丑搭配衣服开课,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体验过渡到教学新知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老师从服饰搭配到配餐、路线等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去探索,通过文字记录,画图记录,字母记录,乘法算式记录等等多样化的方法中,为学生建立了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同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逐一体验符号的简洁,优化,为学生的合理搭配建立了建模。学习贵在方法指引上,赵老师的教会课堂上教会孩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用生活经验来体验。方法多元、简洁明了。
本节课主要学习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是排列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几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通过和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搭配” 内容,借助游戏活动不断感知。服装搭配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人人跃跃欲试,到后面的全员积极探索,包括优化记录方法等等,一气呵成。最后又以游戏故事结束,体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
《搭配中的学问》主要学习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是排列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几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 “符号化” 思想。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有序思考能力相对较弱。赵老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从游戏中感受有顺序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她设计了四个情景,在这几个情境中经历探索的过程,并能学以致用,最后做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引导到位,重难点突破巧妙,学生都有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具有一定 “符号化” 思想,教学效果良好。美中不足:本节课中,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引导过多,可适当尝试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练习环节过少,没有体现出有梯度的练习设计,需进一步完善,争取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有梯度、有深度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交流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在相互比较、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符号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赵老师搭建了现实事物与数学符号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用具体事物卡片摆一摆,自主经历对搭配方式全面、多角度的探索,通过交流、讨论,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以实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方式。以多样化的符号为载体,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作品按不同的思维层次逐一出示,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感知、对符号意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符号的学习中,养成一定的符号意识。
赵老师的这节课,能联系生活实际,通过 “搭配服装” 的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节课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通过 “搭配服装” 的现实情境,体现出课堂 “合作、探究、互动” 思维模式。把知识贯穿于生活,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值得借鉴和学习。
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有序思考能力相对较弱。赵老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从游戏中感受有顺序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她设计了四个情景,在这几个情境中经历探索的过程,并能学以致用,最后做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 “教与学” 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本课亮点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 “教与学” 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这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 “教与学” 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给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服装等教学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观察情景图、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最后总结出搭配的方法,让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与收获,很值得学习。
赵老师设计这节课时设计了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也遵从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值得学习。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赵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录搭配方法,体会可以借助符号来表达数学,且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搭配的要求和方法,学会有序思考,并在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值得学习。
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在过程中不断肯定个别学生的 “简化” 表达方式,从而带领大部分甚至全体同学向 “符号化” 迈进
赵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文字记录、画图记录、字母记录、乘法算式记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同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去优化,去体验符号的简洁。
一稿反思
我们团队在教案一稿的研讨交流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改进:
1、开课缺乏趣味性,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 1 顶帽子与 2 条裤子的搭配过程中,虽然占用的时间不多,但难度低,学生都会,启发效果不明显;
2、在 “搭配服装” 的主情境中挖的不够深入,没能将本节课的 “有序思考” 落实到位,也没能将 “符号意识” 发展完全打开;
3、在练习环节没有适当的补充和拓展,课堂缺乏层次。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改进方案有:
1、引入社会热点,用冰墩墩的形象进行情境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强化 “有序思考” 和 “符号表达”。
3、适当补充练习素材,同时将现有素材充分利用,比如在 “去动物园的路线” 情境中引申最短路线,最优搭配。
这节教学设计脉络清晰,设计合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数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值得学习!
教案二稿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76~77 页。
教材分析:
教科书旨在探索两类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也就是在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进行组合,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能想到有多种搭配方法,却很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有序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能用字母正确记录搭配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好处,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动手操作、灵活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片教具、探究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感知搭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请看(PPT 出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关于冰墩墩,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师:冰墩墩受到邀请参加活动,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一些新服装,冰墩墩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觉得冰墩墩可以怎样搭配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挺有经验的嘛,搭配中有不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教师适时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导入及师生对话,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搭配中的学问” 自然点出,呈现较为直接的入课方式 】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验搭配。
1. 摆一摆,说一说。
师:同学们刚刚回答的搭配方法挺多的,那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学生盲猜)我们不着急下结论,接下来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摆一摆,说一说,稍后请学生代表交流展示。
(1)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摆法和想法。
(预设:①没有顺序,任意搭配;②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分别搭配 3 条裤子;③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分别搭配 2 顶帽子)
(3)比较出现的不同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进行搭配的好处。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同学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现象。 这时,再让其余两种方法展示。
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搭配时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预设:不管是先确定帽子或先确定裤子,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地把所有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边引导学生小结边板书: 搭配中的学问 --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
师:看来搭配中的学问就是要做到 “有序”,请带着刚刚收获的学问再来摆一摆,并和同伴说一说,进一步体验按顺序搭配的好处。
【 设计意图: 通过放手让学生摆放图片感知两类具体事物间的搭配方法,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对比中体会 “有序思考” 的价值,把参差不齐的搭配动作规范化。】
2.画一画,说一说。
提问: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就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 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单的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式将所有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预设:①用文字表示 ;②用图形表示; ③用字母表示)
(3)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用 A1、A2 和 B1、B2、B3 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板书:用图形或字母表示更简洁)。
(4)选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再次体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适当安排学生上黑板板书)。
【 设计意图: 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在过程中不断肯定个别学生的 “简化” 表达方式,从而带领大部分甚至全体同学向 “符号化” 迈进,在交流对比中不断优化,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的、数学化的表达方式, 从 “画符号” 到 “符号化”。】
活动三:举一反三,拓展搭配 。
师:看,冰墩墩选了其中一种搭配方法穿好了衣服,肚子却咕咕叫,你想到了什么?是的,除了不同的服装之间可以搭配,不同的食物也可以搭配呢。
(1)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单活动 2:“营养配餐”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2)汇报交流自己的成果。
(3)比较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要按顺序搭配,同时感受用字母等符号表示更方便,更简洁。
【 设计意图: 在 “搭配服装”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搭配对象的个数,变换搭配对象的类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元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 “符号化” 表达的 简约 之美。】
活动四:活学活用,创设搭配 。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经历了穿衣、吃饭,处处都蕴藏着搭配中的学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的问题呢?请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单活动 3:
1、“去动物园的路线”: 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路线可走?
2、“ 社交礼仪”: 习大大、彭妈妈要分别和三位外国友人握手,请问他们一共需要握几次手?
(1)组员商议确定一个 “搭配场景”。
(2)表示出相应的搭配方法。
(3)展示交流。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发现 “去动物园的路线” 和 “服装搭配” 竟然可以用同一副图来表示,体会符号表达的价值。
师:你最想走哪条路?(最短的)奥,生活中也有像 “最近的路” 这样绝妙的搭配呢!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回中国古代,领略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看,齐国的大将田忌要同齐威王赛马了(PPT 出示情境图 “田忌赛马”),你知道有多少种 PK 方法吗?据说每次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直到有一个人帮田忌出谋划策,扭转了败局,看来搭配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呢,期待大家了解更多,并善于应用,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关材料(在策略多样化的基础上引伸 “最优策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 在 “搭配服装” 和 “营养配餐”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生活中更多有关搭配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
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对教案一稿的研讨及肯定,目前我们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指导,现已上传教案二稿,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集大家的力量将《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打造的更加完善!
本节课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兴趣探究,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放手让孩子们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又热烈,也关注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真正的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那片蓝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回复,关于《田忌赛马》和本节课的搭配类型还是有区别的,课堂上只是浅显的过了一下,没有时间充分展开去讲解,所以一直在纠结要不要保留,您有好的建议吗?谢谢指导。
本节课直奔主题,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 “大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
@田佳宜 谢谢田老师的宝贵建议,展示学生多种个性化的符号表达很重要,但是从中对比出更加抽象更加规范的数学化的表示方法也不能忽视,所以在后期打算强化学生评价,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将符号化推向更高阶的认知。
赵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的学习数学。
本节课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节课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同时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由简到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议教师在教授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搭配中的美与和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7778912355 谢谢老师的建议,让学生当小老师,在生生互动与交流中强化学生的亲身经历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加有层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也是表达世界的一种声音符号,有序的表达更是逻辑思维的有力支撑,后期会在这方面加以重视的,有好的想法了请随时补充,谢谢啦!
二稿反思:
我们团队在教案二稿设计及磨课评课的研讨交流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改进:
1、对于冰墩墩的介绍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的不够紧密,课堂导入时间过长,节奏安排不合理;
2、在 “搭配服装” 的主情境中教师讲解过于细致,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局限了学生思维,优化学生作品留的时间不足,生生互动展开的不够,符号的类型也过于单一,学生思维没能被打开;
3、由于前面的环节占用时间过长,导致练习环节组织的比较仓促,课堂小结缺乏深度。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改进方案有:
1、将冰墩墩的造型设计与本节课主题有效结合进行情境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主题的鲜明性。
2、教师精简课堂用语,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强化 “有序思考” 和 “符号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懒一点”,学生才能勤快起来。
3、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练习有效进行,课堂小结可在谈收获的基础上追问问题,为学生深度学习指引方向。
赵金梅老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巧妙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有效展开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由文字到图形到数学符号表示,学生逐步感受到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体会到符号意识的优越性。
赵老师《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赵老师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冰墩墩导入,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赵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
教案三稿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案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76~77 页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穿衣”、“用餐”、“出行” 层层展开,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呈现的全面且具体,贴合符号意识的发展路径,即:先感知具体事物→再到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最终学会数学化地表示。教科书旨在探索在两类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也就是在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进行组合,不同于从一个集合中选取两个元素,而且没有顺序等限制,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能想到有多种搭配方法,却很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有序表达的能力,缺失对搭配情况进行科学记录的机会和体验。
教学目标:
1. 结合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能用字母正确记录搭配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好处,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片教具、探究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感知搭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请看(PPT 出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关于冰墩墩,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冰墩墩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朋友的喜爱,离不开他的精心设计,请看:国宝熊猫与冰晶外壳的创意搭配,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在头部外壳的造型中,运动头盔和彩色光环的浪漫搭配,其灵感源自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整体造型酷似航天员,寓意非凡。在他的造型中,各种元素的奇妙组合与搭配值得我们细细推敲,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也和搭配有关。(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 引入社会热点,用冰墩墩的形象进行情境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在师生交流中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搭配” 自然点出,呈现轻松愉悦的入课方式。】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验搭配。
师:冰墩墩受到邀请参加活动,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一些新服装,大家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服装分类。
师:冰墩墩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
学生自由发言。
1、摆一摆,说一说。
师:除了刚才说到的几种搭配方法,还有别的吗?
接下来,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摆一摆,数一数,争取将所有不同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有结论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介绍每一种搭配方法,并小结共找到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追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不用辛苦的把图片移来移去?—— 连线!你能上黑板演示一下吗?真智慧,这些线帮了我们大忙,它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呢!
师:大家轻轻松松就找到了 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是机灵狗却急得满头大汗,我们一起去看看。它遇到什么麻烦了?你来读一读。
师:照机灵狗这样,能找全所有的搭配方法吗?(不能)大家都找到了 6 种,找全了吗?(找全了)怎样算找全了呢?(不重复,不遗漏)对比机灵狗毫无章法的乱搭,同学们轻松找全的秘诀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教师适时板书:有序思考。
师:除了像刚刚两位同学先定帽子从上往下顺次搭配,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提出先定裤子)大家一起来看,按现在的摆放,先定哪条裤子呢?(学生依次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不管是先定帽子从上往下,还是先定裤子从下往上,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轻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看来搭配中还挺有学问的,我们继续探索《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 设计意图: 通过放手让学生摆放图片感知两类具体事物间的搭配方法,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对比中体会 “有序思考” 的价值,把参差不齐的搭配动作规范化。】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就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
生:写下来…… 画出来…… 三角形…… 字母……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竟然想到用各种符号来代替这些图片。(板书:符号)接下来,请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除了像刚刚几位同学想到的,你自己有没有喜欢的符号呢?请完成探究单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式将所有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师:完成了的同学请好,老师收集了几幅作品和大家分享。
分层次展示学生作品,生生互动,及时纠正、优化有问题的学生作品。
(预设:①用文字表示 ;②用图形表示; ③用字母表示)
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用 A1、A2 和 B1、B2、B3 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今天脑洞大开,竟然找到这么多种符号来代替实际物品和图片,谁来说说用符号记录有什么好处?(板书:(符号)记录)
生:简洁…… 美观……
师:同学们精彩的发现引来了智慧老人的关注,他一眼就看中了这幅作品,既用到字母又用到数字,在简约之余还透露着严谨,大家不妨都来体验一次,除了像这位同学用 A 代表帽子,B 代表裤子,还可以用其他字母吗?好的,选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再次感受符号记录的魅力。谁愿意到黑板上写一写。(两名学生板书)
【 设计意图: 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在过程中不断肯定个别学生的 “简化” 表达方式,从而带领大部分甚至全体同学向 “符号化” 迈进,在交流对比中不断优化,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的、数学化的表达方式,从 “画符号” 到 “符号化”。】
活动三:举一反三,拓展搭配 。
师:同学们,现在难度升级,再加一条裤子,你还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同学们的小手这么快就举起来了,看来难不倒大家,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补充)再添一顶帽子,你还会吗?大家呢?不着急,请看,冰墩墩选了其中一种搭配方法穿好了衣服,肚子却咕咕叫,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想象一下,冰墩墩来到了陕西汉中,想品尝当地美食面皮,面皮可以和什么搭配呢?面皮还能和什么搭配?咱们汉中的小吃除了面皮还有很多,稀饭的种类也很丰富,请大家完成探究单活动 2,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 4 人小组合作完成 “营养配餐”。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分享?
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吗?
学生展示作品,生生交流。
师:大家表现不错,请接收来自冰墩墩的温馨提示,谁来读一下。
【 设计意图: 在 “搭配服装”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搭配对象的个数,变换搭配对象的类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元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 “符号化” 表达的简约之美。】
活动四:活学活用,创设搭配 。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经历了穿衣、吃饭,处处都蕴藏着搭配中的学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的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举例。
师:接下来,我们来一次大组合作,请完成探究单活动 3:设计情景剧将搭配中的学问用解说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例子,大家可以从中选一个或自己想一个。
1、“社交礼仪”:冬奥会结束了,冰墩墩、雪容融要分别和三位外国友人拥抱告别,请问他们一共需要拥抱几次?
2、“去动物园的路线”: 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路线可走?
师:时间到,我们按顺序进行,有请选情境 1 的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表演,互评。
师:这组同学很厉害,已经把 “有序的思考” 落实到 “有序的行动” 中了,掌声欢送!有请下一组。
学生解说,互评。
教师追问:同学们共找到 6 种走法,我来现场采访一下,你最想走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在多种搭配方法中,你仔细对比不难发现,服装中有最美观的,食物中有最营养的,路线中有最近的等等最好、最优的选择。推荐大家课外阅读《田忌赛马》,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
师:老师能感受到大家的表演热情,这样吧,这节课不留书面作业了,大家继续设计情景剧,我们活动课再表演好不好?
师: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设计意图: 在 “搭配服装” 和 “营养配餐”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创设 “搭配场景” 进行表演,将 “有序的思考” 落实到 “有序的行动” 中,对学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学以致用的机会。】
板书设计:
三稿反思
我们团队在教案三稿设计及磨课评课的研讨交流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改进:
1、在 “摆一摆” 的环节使用卡片教具有局限性,没法将学生的想法呈现的全面且具体,没能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
2、在 “画一画” 的环节呈现学生作品缺乏层次性,没有将逐步抽象的过程进行清晰的对比;
3、教师在追问学生问题后急于找学生回答,没有预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部分回答没有条理,缺乏深度。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改进方案有:
1、在 “摆一摆” 的环节尝试使用希沃白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
2、在 “画一画” 的环节,教师收集不同学生作品后快速分层,有序安排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评价或提出优化建议。
3、教师继续精简课堂用语,追问学生问题后引导学生先想一想,不要急于回答,对学生深思熟虑的精彩回答一方面及时称赞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深度学习。
《搭配中的学问》前测报告
在上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给三年级学生发放前测 58 份,收回 58 份。前测题目共三题,分别是:(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搭配的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了解学生本课的生活基础。)(2)同学们,期待已久的 “亲子游” 活动开始报名了,活动规则是每个家庭由一名小孩和一位大人一起参加,你觉得笑笑家可以怎样报名呢?请用合适的方式表示出来。(了解学生搭配经验及记录方法)(3) 宝箱的密码是 2、5、8 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有哪些可能呢?请全部写出来。(了解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基础)
从回收的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基础如下:
问题一:学生均能说出生活中 2 种以上的搭配问题,有 8 名学生说出了 5 种以上的搭配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搭配问题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在生活中都经历过搭配的问题,并能识别出来。只是 77.6%的学生仅说出了搭配问题的大问题,例如:搭配衣物、搭配颜色等,只有 22.4%的学生能准确描述出生活中搭配问题的情境,准确说出搭配的条件。说明学生虽然对搭配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搭配概念的理解尚浅,对搭配的必要条件仍不能准确描述。
问题二:95%的学生都能选择正确的报名方法。其中使用文字表述和画人物图的占 42%,使用图形表示和列表格表示的占 33%,使用符号表示的占 14%,使用字母表示的占 11%。绝大部分学生会将搭配问题表示出来,在表示方法上,学生有着很好的创新能力,表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但是,仍然有 42%的学生选择了直接陈述的表示方法,47%的学生使用了初步抽象的表示方法,只有 11%的学生使用了字母这一高度抽象的表示方法,其中 1 人用 A 来表示小孩,用 B1、B2 来表示两个大人。由此可见,学生的表示方法差距较大,绝大部分学生依然停留在直观表述和初步抽象层面,而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表示的学生仍然较少。
问题三:91%的学生能正确写出 6 种密码可能。随机书写的学生占 75%,有序书写的学生占 25%。学生要不出错、不遗漏的书写出全部密码的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使用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还是不多。有序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有:搭配问题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能进行简单的搭配并用直观、画图等低层次思维的方法进行记录,表示方法多样。学生存大的弱势:对搭配的理解不深入,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来表示搭配问题仍有一定难度,有序思维仍然是一个难点。
团队磨课图片及文字总结
第一轮磨课简介:2022 年 2 月 23 日上午,在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以 “探索 “双减” 下的课堂教学,备战课堂展示大赛” 为主题,开展第一轮磨课,团队成员及区骨干教师共 20 余人逐一对赵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进行点评。大家在研讨交流中,结合各自教学实践从宏观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整体掌控、操作活动实施畅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执教思路和教学思考;从微观的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动作指向、一句评价语言、一个汉字书写等方面帮助赵老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层次。
第二轮磨课简介:2022 年 2 月 25 日上午,南郑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及城北小学教育集团共同开展了第十七届全国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磨课活动。学科基地成员及城北小学教育集团的骨干教师共 20 余人积极参与到听课活动中,他们认真记录,不放过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时进行思考,思索自己的课堂与赵老师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思索课堂教学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呈现方式。
第三轮磨课简介:2022 年 3 月 3 日,南郑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在龙岗学校小学部举行 “双减”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暨第 17 届全国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汉中(南郑)基地赛教第三次专题研讨活动。学科基地成员及龙岗小学部骨干教师共 20 余人围绕 “双减” 要求和比赛规程,从专业角度逐一对赵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和解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建议。为适应正式比赛答辩流程,研讨会现场还组织了答辩培训和模拟答辩,模拟正反双方辩手紧扣 “双减” 要求,把握前沿理论,结合本节课例,展开了精彩的辩论。
第四轮磨课简介:2022 年 3 月 8 日,南郑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在华燕学校举行 “双减”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暨第 17 届全国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汉中(南郑)基地赛教第四次专题研讨活动。市教研室教研员王晓梅,区数学骨干教师张艳、陈涛、汪珊娜、李娜等几位老师分别从说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对赵金梅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进行了全方面的点评,与华燕学校参会老师共 30 余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王晓梅](https://bbs.xsj21.com/member/王晓梅)
谢谢王老师的肯定与指导,还记得在 3 月 8 日的磨课及答辩培训活动中,您作为评委 “毫不留情” 地提出一个问题:《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你们团队是如何考虑的?
说实话,这个问题像冰块一样让我痛苦了好长一段时间,吃饭在想,睡觉在想,直到学习了团队中陈涛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我的痛苦似乎在慢慢融化,还有最近借校录课时在学生那里找到了些许答案。
先来说说陈涛老师分享的文章《符号意识的内涵、偏颇及教学要领》,值得注意的是,“课标(2011 年版)” 增加了 “符号表示数”,可以认为它既指用字母表示数,又包括用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数,按照这样的解读,小学数学对 “符号意识” 的培养从一年级教学第一个数字 1 就已经开始。由此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以来对 “符号” 的认知过于狭隘了,那学生也可能一样没有意识到符号体系的庞大,教学中,应当 “慢进程”,一方面,符号意义的获取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符号内涵的建构是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回想几轮磨课的经历,确实如此。
再来说说最近借校录课的经历,按理说四轮磨课都是较为顺利的,录课也应该难不到哪去,现实却 “一波三折”。为了呈现较好的录课效果,我们团队求助了录课设备较为先进的龙岗学校,一开始课堂和我预设的基本没有什么出入,直到 “画一画” 的环节,一位小女孩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做法没有问题,但在以往经验中都没有在这个环节出现过,我很纠结,一方面想借助她的作品激发学生之间思辨,一方面纠结万一学生一边倒,我又该如何进行引导,万一无法按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就不好了。要知道,录课当天下着雨,当前汉中这边疫情防控做的很是严格,经过层层检查我才进了校门,不管是参与录课的学生还是技术老师都是暂停了自己繁忙的学习和工作来支持参加录课活动,还有我自己所在学校我的搭档也在辛苦分担我的工作,内心的压力和忐忑突然袭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展示她的作品,果然她的作品引发了争议,中途连她自己都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最终在同学的辩论中她又找回了自信,相信这个环节会给在场的孩子留下珍贵的回忆,是啊,这节课他们学过,再一次学习却能有新的体会,对于数学符号的规范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这个环节结束后一切又回到了我的预设当中,没想到在最后的练习环节又出现了新的波折,自告奋勇上黑板的那位男同学的做法和课本上以及大多数学生的做法有点形式上的区别,刚好又有学生举手告诉我她也想上黑板写一写,这位后上台的学生用了书上的方法,在两人分别解说完后,我故意请这位男生再在图上指一指每一种路线,本以为他会否定自己的做法,没想到他在谈想法的时候不仅坚持了自我,还在对比中透过表面抓住了本质,他的语言或许还有待考量,但我相信他引领了在场所有同学更加灵活变通地去解决问题。
这些让录课变得 “不顺利” 的新的生成不仅仅对学生,对我而言也弥足珍贵,录课结束后有几位热心的学生帮我收拾学具,边收拾边聊了几句,从对话中我意识到,就算这节课他们上学期学过,但当时的他们和今天对比,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中收获是不一样的,近来强调 “深度学习”,或许某些已学过的课例,在适当的时候再找回来带着孩子们经历一遍,比起一味地往前冲更有意义。
当然,目前的教学设计包括录课课堂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恳请专家老师们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赵老师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的儿童认知规律,从开始利用实物摆一摆、搭一搭,然后让学生通过连线优化操作过程,再到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搭配过程,均反应出赵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刻理解,也说明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很全面,把本节课要注意的点、线、面均做了思考。
这节课以常见的搭配情景导入,引导学生逐步建立 “符号意识”。课堂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试一试、演一演等生动的教学画面,让整个课堂洋溢着满满的学习热情。
赵金梅老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问题入手,巧妙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有效展开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由文字到图形到数学符号表示,学生逐步感受到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体会到符号意识的优越性。
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从 “画符号” 到 “符号化”,不仅给学生了发挥的空间,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搭配的学问》一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赵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搭配是比较陌生有趣的,也是比较难的。如何做到有序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进行搭配?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赵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设计贴近生活 “冬奥会中孩子们喜欢的冰墩墩” 这一情境逐步呈现出来。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赵老师的课让人受益匪,值得学习。
本节课以冬奥会为主线把握前沿信息又贴近孩子的生活。这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将数学活动巧妙的按照层次变成了学生喜欢参与的各项活动,通过观察情景图、用学具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让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与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符号意识和有序思考。
本节课教学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部分师生配合紧密,课堂互动达到了预设的效果。教师的综合素养很高,逻辑思维能力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案终稿
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教师:赵金梅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
答辩成员:张 艳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北小学
陈 涛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
李 娜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
指导教师:王晓梅 陕西省汉中市教研室
谢维信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教研室
【答辩团队风采展示】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76~77 页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穿衣”、“用餐”、“出行” 层层展开,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呈现的全面且具体,贴合符号意识的发展路径,即:先感知具体事物→再到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最终学会数学化地表示。教科书旨在探索两类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也就是在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进行组合,不同于从一个集合中选取两个元素,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 向学生渗透有序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唤醒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课前交谈及前测发现,学生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能想到有多种搭配方法,部分学生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但也有学生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有序表达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缺失对搭配情况进行科学记录的机会和体验,即便通过预习或自学课本尝试了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但在规范程度和灵活变通方面仍存在普遍问题。具体来说,学生存在的优势有:搭配问题的生活经验十分丰富,能进行简单的搭配并用直观、画图等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记录,表示方法多样。学生存在的困难是:对搭配的理解不深入,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来表示搭配问题仍有一定难度,有序思考仍然是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
1. 结合 “搭配服装” 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搭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请看(PPT 出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关于冰墩墩,你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冰墩墩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朋友的喜爱,离不开他的精心设计,请看,国宝熊猫与冰晶外壳的创意搭配,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运动头盔和彩色光环的浪漫搭配,灵感源自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整体造型酷似航天员,寓意非凡。在他的造型中,各种元素的奇妙组合与搭配值得我们细细推敲,今天学习的内容也和搭配有关。(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引入社会热点,用冰墩墩的形象进行情境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在师生交流中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搭配” 自然点出,呈现轻松愉悦的入课方式。
二、动手操作,体验搭配
师:冰墩墩受到邀请参加活动,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一些新服装,大家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服装分类。
师:冰墩墩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学生自由发言)
1、摆一摆,说一说。
师:除了刚才说到的几种搭配方法,还有别的吗?
接下来,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摆一摆,数一数,争取将所有不同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有结论了吗?请台上的小朋友先分享一下。
(学生边摆边介绍每一种搭配方法,小结共找到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师:真不错,还有谁想试一试?(生生交流)
追问:把图片移来移去太辛苦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图片不用动就能展示各种搭配方法?连线!你能上黑板演示一下吗?真智慧,这些线帮了我们大忙,它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呢!
师:除了像刚刚几位同学先定帽子,分别去搭配裤子,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提出先定裤子)你能上台演示一下吗?(生生交流)
师:大家轻轻松松就找到了 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机灵狗却急得满头大汗,它遇到什么麻烦了?你来读一读。照它这样,容易找全所有的搭配方法吗?(不容易)大家都找到了 6 种,找全了吗?(找全了)怎样算找全了呢?(不重复,不遗漏)对比机灵狗毫无章法的乱搭,同学们轻松找全的秘诀是什么呢?同桌聊一聊。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教师适时板书:有序思考。
师:看来搭配中还挺有学问的,我们继续探索《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中的学问 )
【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摆放图片感知两类具体事物间的搭配方法,使用希沃白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对比中体会 “有序思考” 的价值,把参差不齐的搭配动作规范化。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就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
生:写下来…… 画出来…… 三角形…… 字母……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竟然想到用各种符号来代替这些图片。(板书:符号)接下来,请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除了像刚刚几位同学想到的,你自己有没有喜欢的符号呢?请完成探究单活动 1:用你喜欢的方式将所有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师:完成了的同学请用坐姿告诉我,现在,所有的眼睛看这里,有几位小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分享作品了,开始吧!
分层次展示学生作品,生生互动,及时纠正、优化有问题的学生作品。
(预设:①用文字表示 ;②用图形表示; ③用字母表示)
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用 A1、A2 和 B1、B2、B3 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今天脑洞大开,竟然找到这么多种符号来代替实际物品和图片,谁来说说用符号记录有什么好处?(板书:符号 记录 )
生:简洁…… 美观……
师:同学们精彩的发现引来了智慧老人的关注,他一眼就看中了这幅作品,既用到字母又用到数字,在简约之余还透露着严谨,大家不妨都来体验一次,除了像这位同学用 A 代表帽子,B 代表裤子,还可以用其他字母吗?好的,选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再次感受符号记录的魅力。谁愿意到黑板上写一写。(三名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各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 “感知具体事物” 向 “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推进,在过程中不断肯定个别学生的 “简化” 表达方式,从而带领大部分甚至全体同学向 “符号化” 迈进,在交流对比中不断优化,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的、数学化的表达方式,从 “画符号” 到 “符号化”。
三、举一反三,拓展搭配。
师:同学们,现在难度升级,再加一条裤子,你还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请这位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补充,再添一顶帽子,你还会吗?大家呢?你来。
师:一位同学添了一条裤子,另一位同学添了一顶帽子,都是添 “1”,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学生讨论交流)
练习 1:
师:请看,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冰墩墩选了其中一种搭配方法穿好了衣服,肚子却咕咕叫,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我们来到冬奥会餐厅,外国友人纷纷被中国的智能科技震撼到了,不管是喝的,还是吃的,甚至是配送,机器人都做得井井有条,把疫情的防护做到了极致,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单的活动 2,谁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 4 人小组合作完成 “营养配餐”。
师:时间到,眼睛看过来,耳朵听这里,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分享?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吗?(学生展示作品,生生交流。)
师:大家表现不错,请接收来自冰墩墩的温馨提示,谁来读一下。
练习 2: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经历了穿衣、吃饭,处处都蕴藏着搭配中的学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的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举例。)
师:这位同学说的 “路线选择” 太实用了,请看(PPT 出示场景)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请独立完成,稍后找同学分享。
师:时间到,谁愿意上台分享。自己会做很厉害,善于倾听更了不起!(生生交流)
师:我们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就要边学边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考考他。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在多种搭配方法中,你仔细对比不难发现,服装中有最美观的,食物中有最营养的,路线中有最近的等等最好、最优的选择。推荐大家课外阅读《田忌赛马》,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在 “搭配服装”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搭配对象的个数,变换搭配对象的类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元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 “符号化” 表达的简约之美。
四、活学活用,创设搭配。
师:这节课不留书面作业了,请同学们大组合作,设计情景剧将搭配中的学问用解说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例子,大家可以从中选一个或自己想一个。
师: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在 “搭配服装”、“营养配餐” 和 “路线选择” 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创设 “搭配场景” 进行表演,将 “有序的思考” 落实到 “有序的行动” 中,对学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针对本节课的特点,用有趣的表演 “情景剧” 替换书面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优化学习体验,丰富生活经验,落实 “双减” 政策下的作业创新。
【教学设计点评】
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冰墩墩服装的不同搭配,探索搭配的方法有很多,怎么表现出搭配方法从不全到全,搭配思路从无序到有序,搭配结果表达从繁琐到简洁,这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去认识和理解符号,体会符号在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中的简约、严谨和科学,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相信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入心入脑,而又创新不断。
2. 如果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 “体操进行曲”。本节课教学设计让我们看见了发展学生符号意识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抓住社会热点冬奥会来创设教学素材,课堂实施中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从始到终符号意识渗透于课堂的角角落落,孩子们在情景活动中已经能自然而然地有意识地借助符号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达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落实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目标。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在理论学习及研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符号意识是一种主动地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对学生而言,在《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所有的搭配方法,只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总有个别学生出于简省或喜爱画画,会尝试用简洁的符号来代替实际物品和图片,这种心理倾向是自然而然萌发的,通过解决 “怎样将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这个问题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一般经历 “感知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学会数学化地表示” 这样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2022 版新课程课标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适当地准备合适的生活化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事物进行文字或更简洁的方式表达,在对比中体验符号的优越性和简约之美,使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学段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将日常语言符号抽象成数学语言符号并能积极地使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及解决问题。
【思考在延伸】
1. 本课在画一画环节出现了比较多元的符号表达,有文字、简笔画、标点符号、几何图形、字母等等,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担心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并没有刻意对比每一种符号之间的优缺点,而是尊重每一种符号表达,感受到每一种符号各有千秋,在展示环节教师虽然有意排序,形成逐步抽象,逐步规范,逐步严谨的过程,但后期在考虑是否要强调简笔画等方式过于随意,而用字母、序号等表示更科学更规范,在方法多样化和方法最优化的过渡上有待考量。
2. 在课前谈话以及课堂中作品展示环节有学生提出了乘法算式,包括在变式练习添一顶帽子或添一条裤子时学生提出了加法,教师捕捉到了,也让学生解释了算理,但在其他环节就没有再提起,后期在考虑是否将计算方法作为检验结论正确与否的有效手段,继续在强化科学表达与弱化算法中寻求合适的平衡点。
【教材图片】
通过文字记录,画图记录,字母记录,乘法算式记录等等多样化的方法中,为学生建立了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同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逐一体验符号的简洁,优化,为学生的合理搭配建立了建模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