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张玲玲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9秋】东师附小张玲玲五上《三角形的面积》

  •  
  •  
    张玲玲 · 5年前 · 524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54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10-30 19:30 编辑


    尊敬的各位教育专家、同仁们:

    您们好,我是来自吉林长春东师附小教育基地的张玲玲,很荣幸我能代表我们基地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度量” 主题教研活动,能参加此次活动,我倍感珍惜,感谢大会的举办给了我更多的与教育同仁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

    我选取的课题是《三角形的面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围绕大会主题 “度量” 对这节课展开探索和尝试。在这里,预祝各位教育同仁: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取得好成绩!


    《三角形的面积》网上教研目录

    [1.教材电子图片2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24&pid=173102)

    [2.选课思考5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24&pid=173108)

    [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3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24&pid=173104)

    4.第一稿教学设计4楼

    1. 第一稿网络回帖的整理

      (1)关于情境设置37楼

    (2)关于教师板演作品的修改38楼

    (3)关于练习题顺序的调整31楼

    6.关于情境合理性的前测40楼

    7.一二稿改动前后对比41楼

    8.第二稿教学设计42楼

    9.第三稿教学设计前测题目、前测结果129楼~136楼

    10.第三稿教学设计137楼~142楼

    11.最终稿教学设计174楼~182楼

    12.最终稿教学视频253楼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NzM3MzE0OA==.html?firsttime=99

    13.现场答辩预设问题及回答255楼

    14.现场答辩追问问题及回答256楼


    15.活动综述257楼


    5240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56 条回复   2019-10-30 19:28:04 +08:00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7-18 13:23 编辑


    《三角形的面积》教材图片

    图片:

    3.png 2.png 1.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7-22 06:48 编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56、57、58 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 课时的内容。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面积 问题。 对此内容的编排,教材提出解决三角形流动红旗面积的问题,设计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讨论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如何求出这面流动红旗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教材首先用图示的方法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标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数据,然后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二是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 学过的图形,这两种方法都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体现出教材想让学生经历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教材在这里呈现 的三角形不再是刚才抽象出来标有数据的等腰锐角三角形,而是一个三边不相等的锐角三角形 ,并 给出两种转化方法:一是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通过拼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二是把这个三角形填补成长方形,并通过智慧老人提出思考问题 “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材试图通过提示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并掌握转化方法。

    第三个问题是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留白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三角形面积的探究任务。最后以冒泡的形式 “你能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吗?” 体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初步应用。

    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我们主观的认为,教材编者希望学生经历数方格的方法,并充分经历探索和思考转化的方法,但没有提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能是因为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相对简单,钝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和转化前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从而增加学生完成的困难度 ,因此选择了难度适中的锐角三角形。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前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为本节课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 铺垫。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等积转化,而三角形通过构造一个全等图形拼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添补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没有这个经验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等积变形,但把三角形进行等积变形,需要合理分割重新组合,这对于学生来说仍具有挑战性。综上,学生能想到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但是如何转化,以及转化前后找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仍然是 具有挑战性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8-31 10:49 编辑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准备

    A4 纸大小的格子图。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学校要做一面流动红旗,它是什么形状的?

    9009

    生:三角形。

    2. 做这面红旗需要多大的布呢?其实这就是在求什么?

    生: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 你有什么办法能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1:数格子

    2:用公式计算

    4. 数格子的方法是大家很熟悉的,我们现在就动手数一数,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为学生发格子图,上面印有三角形)

    生:350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面积模型,让学生感受求三角形面积的生活需要。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这个流动红旗的面积,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操作提供启发性和目的性。

    二、探究新知

    1. 老师 ppt 出示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底 58 厘米,高 48 厘米),对于这个三角形同学还想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它的面积吗?

    生:不能

    2. 为什么不行了呢?

    生:太麻烦了,也没有那么大的纸呀

    3. 如果我们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好了,是不是?

    生:是

    4.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吗?

    生:转化成长方形

    5.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而得到它的面积公式呢?(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指南:

    (1)想办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可以用画一画、拼一拼等方法。

    (2)在操作的过程中,你可能得到了新的图形,想一想,新的图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联系。

    (3)尝试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集体学习指南:

    (1)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想法。

    (2)认真倾听,认真记录。

    (3)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做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9010 9011

    1)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拼成一个长方形

    6. 你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在追问中明确两件事儿:

    (1)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

    (2)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3)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7. 你能尝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推导出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追问中明确: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 2 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8. 你能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吗?

    生:S=ah÷2(也可以有分数形式)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让学生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 “转化” 的思想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三角形按角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所以,学生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也是不同的,既可能是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学生也在运用不同种类三角形推导得到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多样性。

    三、练习巩固

    1. 下图是一个三角形的花圃。

    (1) 如何求出这个三角形花圃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2) 已知这个花圃的高为 6m,对应的底为 12m,求出它的面积。

    9013

    2. 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如图),面积是 35.1dm²,底是 9dm。这个底对应的高是多少分米?

    9012

    设计意图: 得到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既巩固了对公式的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四、总结提升

    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生 1: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

    生 2: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求三角形面积

    2.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 “转化” 的方法在求图形面积领域的应用,也让我们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我们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深一步体会这种数学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动脑思考。

    【设计意图: 课堂最后的小结,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巩固,也是一种反思和提升,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更整体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转化:平行四边形

    s=ah÷2 长方形


    图片: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7-22 08:34 编辑


    选课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 课时的内容,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围绕本届网络教研主题 ——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度量” 确定的。《三角形面积》是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测量部分需要承载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2.《三角形的面积》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中 “测量” 的内容。如何在测量内容领域落实核心素养,理解并发展度量的概念,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因为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引起广大教师在这一类内容领域中促进学生对度量概念的理解,并加强对度量方法的掌握等问题。

    3. 三角形是重要的平面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比起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对转化方法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操作尝试。所以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会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探究并利用公式求量的大小的度量意识也是一种挑战。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每次都很喜欢你们的设计,会考虑娃娃思考的自然过渡,每个环节都能看到,值得学习。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涟漪高发表于2019-7-2310:2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66&ptid=125724)
    
    每次都很喜欢你们的设计,会考虑娃娃思考的自然过渡,每个环节都能看到,值得学习。 ...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这一点,可能我的教学设计中做的还不够好,但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平凡
    平凡5年前

    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循序渐进很好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图形的面积单元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一节非常典型的探究课。

    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除了维度不同,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面积的教学,其核心是如何测量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如何给平面上的封闭图形一个恰当的数。

    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与长度的测量过程进行类比,再次揭示测量的数学本质呢?同时,是否能够利用 “转化” 的思想,迁移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wx_W7EsMLE7
    wx_W7EsMLE75年前

    三角形面积,借助现实情景,产生面积学习需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三角形面积公式。深入浅出,老师教的扎实,学生学得省力。

    定投_Utg8Z
    定投_Utg8Z5年前

    详细阅读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从数格度量到公式的推导,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也能够感受到张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但有一点要与张老师商榷,就是在学习本课前是否调查过班级学生有多少人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有多少人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又有多少人根本就不知道三角形面积怎么求?

    如果进行这样一个前测,那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是不是更应该得心应手?比如只知道公式,不知道公式由来的,在课堂上,教师怎么对待?什么都不知道的,又怎么对待?既知道公式又知道公式由来的教

    睿呈耘芳
    睿呈耘芳5年前

    看了教学设计后,感觉特别好,整节课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整节课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真好!估计学完这个单元学生的数学思维都会提高一大截!

    菜菜
    菜菜5年前

    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薛若冰
    薛若冰5年前

    这节课设计思路非常好,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wumingyu
    wumingyu5年前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并且给了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没有限定三角形种类去限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能联系到以前学习的相关知识,非常喜欢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期待后续。

    东师附小孙艳君
    东师附小孙艳君5年前

    读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张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而且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另外,张老师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进行了对比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是等积变形,而三角形的推导是拼出更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了,不是等积变形,需要重点探讨变形前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里非常值得学习。有几点疑问和张老师探讨:

    1. 用格子图测量的是具体三角形的面积,而后面的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是任意的三角形,在从具体的三角形到任意三角形之间是否需要一些过渡?如遇到更大的三角形还用格子去测量怎么样?这里学生可以选择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格子图的方法弊端究竟是什么?只是因为图形变大了吗?我想应该不是,而是因为每遇到一个三角形都这样去数,去拼拼凑凑,太麻烦了,所以我们才要去推导公式。

    2. 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共有两种方法,一是张老师提到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还有一种是直接用一个三角形进行剪拼,在张老师的设计没有看到第二种方法,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方法张老师怎么处理?是留到下节课处理吗?

    3.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度量,前面数格子的方法可以看出张老师是通过度量出三角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来突出面积度量的本质,那么在推导的环节是怎么突出度量主题的呢?

    期待得到张老师的回复,谢谢!



    wx_zPdv2Qut
    wx_zPdv2Qut5年前

    张老师的设计非常有层次,从三角形面积公式产生的必要,到运用转化思想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一点点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完全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本节课。

    向左向右
    向左向右5年前

    从具体到抽象,从数到算,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wx_rlbZUK7L
    wx_rlbZUK7L5年前

    张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了解,学情分析到位,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情,层层递进,衔接自然。

    刘惠Summer
    刘惠Summer5年前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核心素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乐乐_ohy1H
    乐乐_ohy1H5年前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有梯度,有深度,喜欢这样的数学课

    家有小机灵
    家有小机灵5年前

    张老师,你好!对于平面图形面积的度量,三角形并不是第一个,之前有长、正方形面积的度量。为什么在三角形面积这一课中,您还要这么重视度量?而不是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计算公式呢?

    东师附小于雪
    东师附小于雪5年前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好,但是我有一个小建议:

    在情境引入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三角形面

    积的生活需要,但是我觉得生活中做一面流动红旗是不需要

    计算它的面积的,因为流动红旗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可

    能只需要关注这面红旗的底有多长,高有多高,或者只是关

    注它的三条边长度等,所以我认为这个情境可能不太符合实

    际的生活需要。

    希望张老师可以考虑更换一个能让学生产生计算需要的

    情境。

    王丹
    王丹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丹 于 2019-8-30 17:01 编辑


    看了张老师的课,觉得张老师很有想法,想张老师探讨一下。

    (1)面积与周长不同,周长是长度,有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具体长度,而面积虽然也有电子测量仪器,但并不普及,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测量长度结合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面积公式较周长公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长正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研究过程中,都有具体的统计面积单位个数的过程,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得出依赖于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如果是转化成长方形,仍然可以清晰的对应到面积单位的个数,如果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就不能显现的对应成面积单位的个数,而是对应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里如何处理更符合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值得研究。

    (2)面积的大小和长度、体积一样是其包含的度量单位(即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说面积的得到实际是对面积单位个数的统计。这个统计的过程可以是逐一的数,人们也会自发的想办法借这个统计的过程,面积公式实质就是实现了对面积单位统计的简化。既然第一环节学生有了数格子的经验,第二环节可不可以考虑延续第一环节的任务,将 “数出面积” 变为 “算出面积”,这样就建立了数和算的练习,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其实是简便的数。

    家有小机灵
    家有小机灵5年前

    以往,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更注重转化思想的巩固,而张老师所在的团队依然重视度量方法,这种质朴的教学,令人钦佩和期待!

    平凡
    平凡5年前

    学校研究的十分透彻,从前可能只是告诉学生公式,不能达到完全让学生理解,那么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进行类比,再次揭示测量的数学本质呢?同时,可以利用 “转化” 的思想,迁移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把未知内容变成已知内容。

    penggq
    penggq5年前

    张老师这节课设计的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点所在,也是新课程关于数学教学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yangbin
    yangbin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是老师们特别熟知的一节典型课,经常作为公开教学,让老师们研讨。往往见过的教学流程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但是张老师的这节课还增加了动手摆三角形面积的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所有图形的面积都是由单位面积组成的。真是很有创意,很期待~~~~

    大头xin
    大头xin5年前

    “度量” 是求图形面积的本质,“公式” 是都图形面积的工具。课堂活动环节,由本质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逐步通过转化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不仅凸显求三角形面积中 “转化” 思想的重要作用,也让学生回顾面积的 “度量” 本质。既会应用也知原理。

    王丹
    王丹5年前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涉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这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些困难,对应的练习是不是应该是最基本的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来求面积。第二个练习题显然是面积公式的逆向应用,会不会偏难了一些,想看看张老师第一次试教后学生的程度如何。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2 17:39 编辑


    [王丹发表于2019-8-3016:45](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94&ptid=125724)
    
    <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涉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这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些困难,对应的练习是不是应该是最基本的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来求面积。第二个练习题显然是面积公式的逆向应用,会不会偏难了一些,想看看张老师第一次试教后学生的程度如何。</font></p>

    回复:

    王老师您好,您的建议特别好也很及时。


    本节课我们将教学重点聚焦在 “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最近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试教,从学生反馈来看,对学生来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方法难度不大,难的是用割补法或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动起手来操作较慢,课堂时间很紧张,这一点是我们之前没有预设到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2 17:33 编辑


    [张玲玲发表于2019-8-3110: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400&ptid=125724)
    
    王老师您好,您的建议特别好也很及时。
    
    本节课我们将教学重点聚焦在 “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 ...

    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将练习题做相应调整,由浅及深,从最基本的开始练习,循序渐进。

    再次感谢王老师的及时提醒,后续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将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8-31 11:11 编辑


    [家有小机灵发表于2019-8-3014:3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79&ptid=125724)
    
    张老师,你好!对于平面图形面积的度量,三角形并不是第一个,之前有长、正方形面积的度量。为什么在三角形 ...

    老师您好,我个人理解:度量是我们研究一维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方法,没有度量,几何学无从谈起。

    所以,度量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而 “转化” 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我们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是学生感受、体会、应用 “转化” 思想的很好载体,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 “转化” 思想,让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张玲玲发表于2019-8-3110: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402&ptid=125724)
    
    老师您好,我个人理解:度量是我们研究一维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方法,没有度量,几何学无从谈 ...

    另外,从北师大版教材设计来看,《三角形的面积》后面还有《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我想这节课落实操作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把之前学过的方法当做学习的工具,使后续学习更加容易、得心应手。

    东师附小—杨静
    东师附小—杨静5年前

    很认真学习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个人感觉引入的情境用流动红旗,实用性比较强,但是缺少了数学的文化历史,对于面积的引入,能否加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呢

    风清
    风清5年前

    在板书设计环节,对学生各种转化方法的展示过程中,是否

    可以考虑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拼成的图形是

    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而来的。让学生更容易发现拼成的

    图形和原来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2 17:37 编辑


    [东师附小于雪发表于2019-8-3014: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82&ptid=125724)
    
    <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好,但是我有一个小建议:</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在情境引入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三角形面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积的生活需要,但是我觉得生活中做一面流动红旗是不需要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计算它的面积的,因为流动红旗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可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能只需要关注这面红旗的底有多长,高有多高,或者只是关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注它的三条边长度等,所以我认为这个情境可能不太符合实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际的生活需要。</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希望张老师可以考虑更换一个能让学生产生计算需要的 </b></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Tahoma"><b> 情境。</b></font></p>

    回复:

    感谢于老师的建议,这一点真的是提醒了我,仔细想一想,这个情境貌似合理,但是与生活实际却有不符之处:生活中对于等腰三角形的量尺制作问题,确实很少需要求面积,好像利用水平边和高的居多,至于学生的理解是怎样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察,接下来我们团队会对这一点进行深入思考。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2 17:43 编辑


    [<b>风清发表于2019-9-216:06</b>](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423&ptid=125724)
    
    <p align="left"><b> 在板书设计环节,对学生各种转化方法的展示过程中,是否 </b></p><p align="left"><b> 可以考虑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拼成的图形是 </b></p><p align="left"><b> 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而来的。让学生更容易发现拼成的 </b></p><p align="left"><b> 图形和原来三角形面积的关系。</b></p>

    回复:

    老师您好!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之所以考虑用一样颜色的三角形是觉得学生这样更容易接受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也让学生更容易从视觉上看到拼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但是这一点可能对于学生后续寻找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直观性就不够强了,我们会考虑您的建议。

    再次感谢!

    风清
    风清5年前

    期待张老师的二稿.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3 12:54 编辑


                                                                        <font face="Tahoma,"> 关于情境设计合理性的前测 </font>


    对于上面老师提出的关于情境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为了了解学生关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怎么样来理解这个问题情境的,我们用访谈法对 10 名同学进行了前测:

    问题:老师想给班级做一面流动红旗,我已经用电脑制作了一个图片(用电脑出示图片),现在想知道做这面红旗需要多大的布,你需要知道什么?

    访谈结果显示:

    1.    需要知道三条边:2 人。
    2.    知道水平底、高长度:6 人(个别学生语言表述虽然没有说出 “高” 这个词,但是意思是相同的,比如:量出底,把布对折,再量一下等。)。
    3.    需要知道周长:1 人
    4.    需要知道面积:1 人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10 人中仅有 1 人指出求面积,其余 9 人都将研究的方向集中在三角形的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团队进行了剖析:

    我们认为:孩子的思维、考虑的方法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因为流动红旗是等腰三角形,我们生活中真的需要做一面这样的红旗,只是需要用尺子量一下底,再对折确定高就可以了呀,根本无需求它的面积,也就是我们的情境设计是不太合理的,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面积产生的生活需要。但是具体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情境呢?我们现在思考的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将这个生活情境做了修改,直接变成了数学情境,直入主题。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3 13:16 编辑


                                                                      <font face="Tahoma,"> 一、二稿改动前后对比 </font>

    1. 关于情境的修改。

    说明:基于以上前测结果,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原教学设计: 改后:

    9358 9357


    1. 关于教师板演作品的修改

    一稿中我们将三角形用一样的颜色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从直观上看到是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但是这一点可能不太利于学生发现转化后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所以,我们决定接受老师的建议,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来展示学生作品。


    原教学设计:

    9359

    改后:

    9360


    1. 关于练习题的修改

    因为教学设计的一稿是在假期完成的,没有学生,我们预设学生会在 30 分钟左右完成前面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学生开学后,我们针对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了初步的、粗略的前测,测试结果显示:在转化的这个环节,一部分孩子是存在困难的,即便是能顺利完成转化任务的孩子,在接下来寻找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底和高的关系的环节中,几乎没有几个学生能说清楚这里面的具体关系,搞不清楚所说的高是转化后图形的高还是转化前三角形的高,所说的底是转化后图形的高还是转化前三角形的底。

    所以,这一节课的课堂容量还是很大的,一节课下来我们只是完成了公式的推导部分,这样看来,我们的课堂练习部分在一稿中的设计是不够合理的。在二稿中,,我们对练习题进行了梯度设计,循序渐进。


    原教学设计: 改后:

    9361


    图片:

    情境2(1).png 情境2(2).png 黑白.png 彩色.png 练习题.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3 13:36 编辑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A4 纸大小的格子图,每个同学 4 个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

    【教学流程】

    一、提出数学问题

    1. 老师想知道下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

                             9377<b></b>

    生 1:数格子

    生 2:用公式计算

    1. 数格子的方法是大家很熟悉的,我们现在就动手数一数,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为学生发格子图,上面印有三角形)

    生:6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数学问题,为本节课的研究指明方向,也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实施争取更多时间。】

    二、探究新知

    1. 老师 ppt 出示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对于这个三角形同学还想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它的面积吗?


    9378



    生:不能

    1. 为什么不行了呢?

    生:太麻烦了,也没有那么大的纸呀

    1. 如果我们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好了,是不是?

    生:是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吗?

    生:转化成长方形

    1. 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而得到它的面积公式呢?

    学生独立学习,可能的方法有:


    (1)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拼成一个长方形


    9375                        9373

    (3)拼成一个正方形


    9374


    1. 教师追问:拼成图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都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2. 怎样才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生:先求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再除以 2 就可以了。

    1. 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生推导出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2. 你能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吗?

    生:S=ah÷2(也可以有分数形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让学生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 “转化” 的思想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三角形按角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所以,学生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也是不同的,既可能是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学生也在运用不同种类三角形推导得到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多样性。】

    三、练习巩固



    9376



    【设计意图:得到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既巩固了对公式的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图片:

    2.png 3.png 1.png 4.png 5.png 6.png

    伏凯
    伏凯5年前
    张老师您好!我认真的学习了咱们教学设计的一稿和二稿的教学设计,也看了你对一、二稿教学设计中主要改变的呈现。首先将 “流动红旗” 的情境变为 “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在问题的提出中去掉了情境感和三角形红旗的物理属性,这样做的好处和不足各有其半,不知道有没有客观的评判?
    伏凯
    伏凯5年前
    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进行图形转化后的对比,视觉的效果明显的增加了,很好!但在引入不同颜色,却又是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时,能否借助类似” 请一个某某图形来帮助这个三角形?请什么样的图形来帮助这个三角形呢?” 如果学生想到能请一个和它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那不同颜色的进入就更被学生理解了。
    娜erfuxiao
    娜erfuxiao5年前
    1. 最终目的是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题情境的设计上能不能更有利于体现生活的实际需要。

    2. 是否还需加深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附小  孟艳娜
    gejinyan
    gejinyan5年前
    1. 关于面积的 “测量” 在数格子求三角形面积的环节中会有充分的体现。数学意义上的 “面积测量” 其实质就是给三角形指定一个合适的数,并使之满足一些特性。在这个环节中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能用 m 个单位正方形不重叠地恰好填满三角形。

    2. 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方法不拘泥于 “拼” 的方法,还有 “折”、“剪” 等稍复杂的方法,教者要有充分的准备。


    二附小 阎鑫鑫


       
    gejinyan
    gejinyan5年前
    1. 上课伊始是否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揭示课题?比如: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

    2. 请同学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记录单,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dingjl
    dingjl5年前
    1. 是否需要在拼得平行四边形后,强调三角形与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推导的过程。

    2. 是否应提及钝角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现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的全面性。

    gejinyan
    gejinyan5年前

    除拼接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折叠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gejinyan
    gejinyan5年前
    1. 探索新知部分第 6 点学生回答:生:都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应改为:都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2.“数格子” 的环节体现用单位面积来测量,后续通过图形转化来就得三角形的面积如何凸显度量意义。

    李相坤
    李相坤5年前

    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有数方格的做法,在数方格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本义,当然也能感受到数方格比较麻烦,进而需要另外寻找计算的方法,数出底、高、面积,形成初步的公式猜想。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会有局限性,但这种感性经验对学生的理性推导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MissTzyj
    MissTzyj5年前

    张老师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体会度量的本质,能够现在一定高度上,设计教学,值得学习。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伏凯发表于2019-9-411:2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00&ptid=125724)
    
    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进行图形转化后的对比,视觉的效果明显的增加了,很好!但在引入不同颜色,却 ...

    感谢伏凯老师的建议,您的建议让学生忽略掉了三角形颜色上的差异,同时又让学生有意识去找到 “必须是一样的三角形” 这个特点,我们会采纳您的建议。谢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娜erfuxiao发表于2019-9-411: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04&ptid=125724)
    
    1. 最终目的是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题情境的设计上能不能更有利于体现生活的实际需要。
    
    2. 是 ...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 “转化”,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 ——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因此,是要找到三角形和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bobo
    bobo5年前
    1. 关于情境。即使不用生活情境,改为数学问题情境,但还是觉得有必要探讨求三角形面积必要性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就进入,学生没有问题感,积极性就不高。

    2. 关于学习过程。关于三角形面积的学习并不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之前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三个图形是否都可以帮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的学习经验到底是什么?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3. 关于从一般的三角形开始,还是从特殊的三角形开始?个人觉得,特殊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学生基于经验会更容易得出面积。那么我们的学习过程如何展开呢?

    以上只是个人的想法,还没来得及验证。抛砖引玉而已!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娜erfuxiao发表于2019-9-411: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04&ptid=125724)
    
    1. 最终目的是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题情境的设计上能不能更有利于体现生活的实际需要。
    
    2. 是 ...

    孟老师您好,我们之所以把生活起点改为逻辑起点,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调研。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gejinyan发表于2019-9-412: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13&ptid=125724)
    
    1. 关于面积的 “测量” 在数格子求三角形面积的环节中会有充分的体现。数学意义上的 “面积测量” 其实质就是给 ...

    您指出了三角形面积学习中学生需要体会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在琢磨和思考的。

    Amy_vgf3H
    Amy_vgf3H5年前

    本课教学的设计不仅仅是教的过程,更体现了学生学的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主体。

    Amy_vgf3H
    Amy_vgf3H5年前

    以量为方法,确定度的标准,通过一系列度量活动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

    spring_i4f37
    spring_i4f375年前

    认真阅读了张老师关于《三角形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一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想到可以通过数格子得到三角形面积。那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一定要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去数吗?此时学生会不会想到可以把这个三角形放在一个长方形中,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 ÷2 就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廓廓妈
    廓廓妈5年前

    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是典型的探究课,看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以往经验,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拼,折,叠的方法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特点

    韩金娜
    韩金娜5年前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有梯度,有深度,喜欢这样的数学课。

    wx_zPdv2Qut
    wx_zPdv2Qut5年前

    在用格子图数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学生的方法是什么?由于数比较大,还有很多半格,学生会不会就想到把三角形从中间切开,拼成长方形的方法?这样数起来更容易。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张老师您好!

    认真学习了你们的研究,为你们的探究精神感动。

    在第二轮研究中,最大的改变是把教学情境进行了调整。从实物的情境调整到了一个纯数学的情境。

    并且开课就让学生来探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对于你们关于情境的调整,我也是有很多的疑问。

    不知道你们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数学的教学情境一般包括:生活情境、科学情境和纯数学情境。不知道你们关于教学的情境是如何考虑的呢?

    期待你们第三轮的精彩教学设计。

    伏凯
    伏凯5年前
    张老师您好,通过对本届大赛 “度量” 主题的不断学习,我们年组的全体教师对 “度量” 有了新的认识,更对面积的度量有了重新的认识。
    
    如:“几何学的基本度量之一,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地块区域大小的正数。通常以边长为单位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度量单位。(非负数或 0)面积的这个严谨定议说明,面积乃是对一些平面图形分别指定一个数(0 或正数),而且批定的方法必须满足” 有限可加性 “、” 运动不变性 “和” 正则性 “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也可以看作是” 面积公理 “。
    
    数学意义上的面积测量,其实质是要对某些平面图形指定一个合适的数,并使之满足一些特性。
    
    五年级上的学生,在对求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的策略变得更加合理且多样化,但对面积度量的理解应该和很多教师一样,都停留在程序性理角上,没有质的突破。这是我们在对” 度量 “浅显的理论学习,和对学生对度量理解的浅谈。
    
    在北师版五上的《多边形面积》单元,很多的课程都会是” 度量 “主题的重点课例,如何以格子图数面积和以公式推导面积这样的传统教学中,更加突显” 度量 “主题的味道,当然数格子和公式计算也都是度量,但意味不够酣畅淋漓,希望张老师团队,能够深耕” 度量 “主题,让我们眼前闪亮,学习受益!

    谢谢!

    —— 来自:  二附小五年团队
    若寒
    若寒5年前
    伏凯 发表于 2019-9-4 11:23
    
    张老师您好!我认真的学习了咱们教学设计的一稿和二稿的教学设计,也看了你对一、二稿教学设计中主要改 ...

    a 说是实话实说而已,我是张若寒。我 w

    吴瞳
    吴瞳5年前

    张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这节课,借助现实情景,产生面积学习需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三角形面积公式。特别精彩!

    吴瞳
    吴瞳5年前

    二稿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更以学生为主,非常喜欢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期待后续的精彩。

    袁俊芳
    袁俊芳5年前

    张老师在本节课的新课学习中,设计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而这两种三角形属于三角形中的其中一种,由这一种三角形的探究来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不全面,应该把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都让学生研究,最后再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更合理吧。

    wx_zPdv2Qut
    wx_zPdv2Qut5年前

    情境的设计既然从逻辑需要出发,能不能考虑换个情境?

    向日葵_sFKbx
    向日葵_sFKbx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一节探究课、意在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 2,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理解的比较深刻。

    petrelblue
    petrelblue5年前

    张老师您好,《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类推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张老师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了您的教学设计的第一稿与第二稿,深益颇深,同时也有几处小问题与您探讨:问题引入时,第一稿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入,转变成第二稿直接切入 “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的问题,这样转变的初衷是什么?

    福星高_u5sAH
    福星高_u5sAH5年前

    面积教学,本质上就是数它包含的单位面积,推导出公式能让我们更快的去数,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福星高_u5sAH
    福星高_u5sAH5年前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教学,利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嘟嘟
    嘟嘟5年前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三角形这一想法非常好,能让学生感受到用转化的思想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具有普遍性,而不是只具有一般性。

    若寒
    若寒5年前
    wx_zPdv2Qut 发表于 2019-9-5 10:54
    
    情境的设计既然从逻辑需要出发,能不能考虑换个情境?

    老师您好,我们正在考虑,目前没有想到更好的情境,接下来我们还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感谢您的提议!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平凡发表于2019-8-2911: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0&ptid=125724)
    
    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循序渐进很好

    感谢老师的肯定,更希望您能提出宝贵问题!谢谢

    wx_rlbZUK7L
    wx_rlbZUK7L5年前

    在探索新知 1 环节,张老师想的很周到,每个问题衔接的非常紧密,层层递进,也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8-2912: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2&ptid=125724)
    
    图形的面积单元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一节非常典型的探究课。
    
    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除了维度不同,其在 ...

    石老师您好!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问题!
    
      在本节课中如何帮学生感知度量的本质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您提出的让学生通过与长度的测量过程进行类比这一想法,应建立在学生在利用度量单位密铺平面图形,或巧算面积单位的数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待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后,再自发或教师引导提出,从而进行类比推理。的确,度量活动中蕴含着推理,无论测量对象是一维的还是二维三维的,其实质都是相同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W7EsMLE7发表于2019-8-2912: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3&ptid=125724)
    
    三角形面积,借助现实情景,产生面积学习需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三角形面积公式。深入浅出,老 ...

    感谢您的评价!

    的确,需要是学生思考的原动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定投_Utg8Z发表于2019-8-2912: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4&ptid=125724)
    
    详细阅读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从数格度量到公式的推导,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从张老师的 ...

    老师您好!

    您的想法和我们的做法不谋而合,课前,我们的确做了前测,二稿的调整也是基于前测的结果!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睿呈耘芳发表于2019-8-2912: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5&ptid=125724)
    
    看了教学设计后,感觉特别好,整节课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是 ...

    老师您好!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度量的实质,且度量是计算方法的前提与基础!转化思想的运用也是基于对度量实质的理解。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菜菜发表于2019-8-2912: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6&ptid=125724)
    
    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感谢您的评价!

    度量是转化的实践基础!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薛若冰发表于2019-8-2912:3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57&ptid=125724)
    
    这节课设计思路非常好,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占据 ...

    薛老师您好!

    转化思想的确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一大收获,而且也为后续探究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思维基础。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umingyu发表于2019-8-2914: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60&ptid=125724)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并且给了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没有限定三角形种类去限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究过 ...

    老师您好!


    感谢您深入的思考。与平行四边形相比,三角形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按边或角进行分类,这对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只用一种三角形,难免有些学生会认为计算方法是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三角形的,这会给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在日后的几稿中我们会改进这个问题!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umingyu发表于2019-8-2914: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60&ptid=125724)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并且给了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没有限定三角形种类去限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究过 ...

    您所提到的三角形类别的问题我们一定会着重研讨,再次感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东师附小孙艳君发表于2019-8-2917: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62&ptid=125724)
    
    读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张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而且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另外,张老师 ...

    孙老师:

    您提出的问题太有价值了!

    我们团队会针对您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会在日后的几稿中逐渐改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zPdv2Qut发表于2019-8-2920: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63&ptid=125724)
    
    张老师的设计非常有层次,从三角形面积公式产生的必要,到运用转化思想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一点点循序渐进, ...

    老师您好!

    循序渐进正是体现了我校正在实践的” 有过程的学习 “。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张玲玲发表于2019-9-72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971&ptid=125724)
    
    老师您好!
    
    循序渐进正是体现了我校正在实践的” 有过程的学习 “。

    再次感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向左向右发表于2019-8-2920: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64&ptid=125724)
    
    从具体到抽象,从数到算,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乐乐_ohy1H发表于2019-8-3013: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377&ptid=125724)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有梯度,有深度,喜欢这样的数学课 ...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东师附小—杨静发表于2019-9-212:2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419&ptid=125724)
    
    很认真学习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个人感觉引入的情境用流动红旗,实用性比较强,但是缺少了数学的文化历史, ...

    老师您好!

      问题的情境的确非常重要,好的情境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我们会查找更多关于面积的历史资料。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伏凯发表于2019-9-411:2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598&ptid=125724)
    
    张老师您好!我认真的学习了咱们教学设计的一稿和二稿的教学设计,也看了你对一、二稿教学设计中主要改 ...

    老师您好!

      二稿中是将图形从生活中抽象了出来。之所以这样修改,是因为学生非常了解流动红旗,除了形状和颜色之外,对它的三边长度、长短关系甚至大小都是有感受的,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再去进一步思考得到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我们才换成了一个学生并不知道其三边长度、大致大小的三角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李相坤发表于2019-9-414: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31&ptid=125724)
    
    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有数方格的做法,在数方格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本义,当然也能感受到 ...

    老师您好!

      您的评价内容中提到了 “猜想” 这个词,在探究图形时,鼓励学生先去猜想是非常重要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伏凯发表于2019-9-411:2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00&ptid=125724)
    
    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进行图形转化后的对比,视觉的效果明显的增加了,很好!但在引入不同颜色,却 ...

    老师您好!

     我们预设再借助一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思考出来;如果学生想不到这个办法,我们用考虑用您的这句话来提示学生。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gejinyan发表于2019-9-414: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24&ptid=125724)
    
    1. 探索新知部分第 6 点学生回答:生:都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应改为:都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2.“数格子” 的 ...

    老师您好!

      真诚感谢您的细致阅读和提示,我们会尽快改正!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gejinyan发表于2019-9-414: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22&ptid=125724)
    
    除拼接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折叠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老师您好!

     通过将三角形折叠成长方形的方法,学生们可能不容易想到,再考虑到时间问题,我们暂时没有呈现。
    
     团队会进行研讨,谢谢您的提议!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dingjl发表于2019-9-413: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18&ptid=125724)
    
    1. 是否需要在拼得平行四边形后,强调三角形与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推导的过程。
    
    2. 是否应提及 ...

    老师您好!

      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一定会强调的,毕竟转化前与转化后的图形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张玲玲发表于2019-9-812: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011&ptid=125724)
    
    老师您好!
    
          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一定会强调的,毕竟转化前与转化后的图形间的关系是 ...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正在研讨的,也是学习过程中,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gejinyan发表于2019-9-413: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17&ptid=125724)
    
    1. 上课伊始是否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揭示课题?比如: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 ...

    教师您好 ,感谢您提出的使用学习记录单的建议,我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学习记录单,以便于了解学生使用方法的情况或特殊情况。

    本节课是否会使用,要看进一步研讨中我们将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及归纳。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gejinyan发表于2019-9-412: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13&ptid=125724)
    
    1. 关于面积的 “测量” 在数格子求三角形面积的环节中会有充分的体现。数学意义上的 “面积测量” 其实质就是给 ...

    教师您好 ,感谢您提出的使用学习记录单的建议,我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学习记录单,以便于了解学生使用方法的情况或特殊情况。

    本节课是否会使用,要看进一步研讨中我们将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及归纳。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Amy_vgf3H发表于2019-9-415: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2&ptid=125724)
    
    本课教学的设计不仅仅是教的过程,更体现了学生学的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主体。 ...

    感谢您的评价,我们会继续研讨、改进!谢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spring_i4f37发表于2019-9-415: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4&ptid=125724)
    
    认真阅读了张老师关于《三角形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一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想到可以通 ...

    老师您好!

      在研究面积方面,三角形的形状比平行四边形复杂,一个一个地数格子固然不容易,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却是基本方法,甚至可能是唯一方法;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面对复杂或困难的问题,他们很乐于去探究巧妙的方法,这往往也是公式法的源动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spring_i4f37发表于2019-9-415: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4&ptid=125724)
    
    认真阅读了张老师关于《三角形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一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想到可以通 ...

    老师您好!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 ,我们也一定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毕竟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Amy_vgf3H发表于2019-9-415: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3&ptid=125724)
    
    以量为方法,确定度的标准,通过一系列度量活动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您好!

      度量本质及意义的体现及理解,的确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度量更多不同的图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bobo发表于2019-9-415: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39&ptid=125724)
    
    1. 关于情境。即使不用生活情境,改为数学问题情境,但还是觉得有必要探讨求三角形面积必要性的问题,而不是 ...

    老师您好!

      您的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团队去探讨。
    
      直接拿出一个三角形,问题感是不太强,我们会考虑在之前增加一个贴近生活实际或历史资料记载的情境。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Amy_vgf3H发表于2019-9-415: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2&ptid=125724)
    
    本课教学的设计不仅仅是教的过程,更体现了学生学的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主体。 ...

    老师您好!

      学的过程既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方法产生的过程。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bobo发表于2019-9-415: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39&ptid=125724)
    
    1. 关于情境。即使不用生活情境,改为数学问题情境,但还是觉得有必要探讨求三角形面积必要性的问题,而不是 ...

    老师您好!

     您提出的一般三角形,是否指的就是锐角三角形,还是任意的三角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张玲玲发表于2019-9-813: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019&ptid=125724)
    
    老师您好!
    
          您的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团队去探讨。
    
          直接拿出一个三角形,问题感是不太强,我们会 ...

    老师您好!

      学生在研究三角形面积之前,已经探究过了长、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他们在面对三角形的时候,往往想到的第一个方法依然是数格子 —— 即用面积单位去度量。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很难想到将三角形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是因为转化方法只出现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时,且是图形自身的转化;而三角形与长、正方形的形状区别较大,不利于学生联想和联系,且边的数量也不同。这的确给学生在转化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我们认为数格子是学生的基本经验,更是探究平面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对于学生的困难,我们会继续研讨出 “锦囊”,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
    
      感谢您的建议!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MissTzyj发表于2019-9-414: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36&ptid=125724)
    
    张老师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体会度量的本质,能够现在一定高度上,设计教学,值得学 ...

    感谢您的评价,我们会继续改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李相坤发表于2019-9-414: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31&ptid=125724)
    
    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有数方格的做法,在数方格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本义,当然也能感受到 ...

    老师您好!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图形有先天的感知,即使不够准确,最后不能作为结论,但必须去尊重。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廓廓妈发表于2019-9-415: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6&ptid=125724)
    
    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是典型的探究课,看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 ...

    感谢您的评价,我们团队会继续努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zPdv2Qut发表于2019-9-510: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39&ptid=125724)
    
    情境的设计既然从逻辑需要出发,能不能考虑换个情境?

    老师您好!

      感谢您与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关于情境的问题。我们团队的老师正在查找资料,在后续的两稿中会对情境进行调整!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袁俊芳发表于2019-9-510: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38&ptid=125724)
    
    张老师在本节课的新课学习中,设计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而这两种三角形属于三角形中的 ...

    袁老师您好!

    您提出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重要研究和探讨的,特殊是否可以说明、代表一般,需要有实践或理论支撑。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伏凯发表于2019-9-420: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78&ptid=125724)
    
    张老师您好,通过对本届大赛 “度量” 主题的不断学习,我们年组的全体教师对 “度量” 有了新的认识,更对 ...

      感谢伏老师及团队其他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几何学源自图形大小的度量。可见,度量对于几何学的意义,没有度量就没有几何学,几何学的长足发展更信托于度量。所以,我们团队研究的并不仅仅是一节平面图形的面积课,而是要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度量的意义、实质及其发展史。
    
       我们的学习与研究还在继续,相信一定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吴瞳发表于2019-9-510: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35&ptid=125724)
    
    张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这节课,借助现实情景,产生面积学习需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三角形面积 ...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9-418: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72&ptid=125724)
    
    张老师您好!
    
    认真学习了你们的研究,为你们的探究精神感动。
    
    在第二轮研究中,最大的改变是把教学情境进行 ...

    石老师您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引入至关重要,好的情境更发激发学生的思考。
    
      史宁中教授概括的这几种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使用。但一节课究竟要使用其中的哪一种,我们团队认为,这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要探究的知识本身。
    
      流动红旗,学生们现熟悉不过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它的大小是有一定感知的,因此,探究的动力性就有可能会减弱,所以,我们将情境 “简化”,拿出一个不可感知其大小的三角形,希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然,我们团队对度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还在继续,也许在后续的几稿中还会对情境进行改进,请石老师继续关注!
    
       非常感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zPdv2Qut发表于2019-9-417: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70&ptid=125724)
    
    在用格子图数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学生的方法是什么?由于数比较大,还有很多半格,学生会不会就想到把三角形 ...

    教师您好!

      感谢您的提问。
    
      一个一个地数密铺地面积单位是度量的最基本方法,在探究长方形面积时,学生就会发现一个一个地数太麻烦,明明是可以看成有几行、有几列的,因而,计算的方法即公式法也就产生了。
    
      在数三角形内部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时,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会一个一个地数,会将不满一格的两个或多个拼成一个格,但这样数非常麻烦,所以意识到以后便会自发地去探索更快捷的方法,转化法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度量法便是转化法的实践基础。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韩金娜发表于2019-9-416: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59&ptid=125724)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有梯度,有深度,喜欢这样的数学课。 ...

      感谢您的评价!
    
      我们团队在研讨时,确实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水平,所以在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准备学习材料,以求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廓廓妈发表于2019-9-415: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46&ptid=125724)
    
    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是典型的探究课,看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 ...

    感谢您的评价,随着不断地深入学习,我们的课还会有调整,希望您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向日葵_sFKbx发表于2019-9-51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47&ptid=125724)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一节探究课、意在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理解三 ...

    老师您好!

      本节课是以度量为基础,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感谢您的评价,谢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嘟嘟发表于2019-9-519: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88&ptid=125724)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三角形这一想法非常好,能让学生感受到用转化的思想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具有普遍性,而 ...

    感谢您的评价,我们会继续努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rlbZUK7L发表于2019-9-716: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936&ptid=125724)
    
    在探索新知 1 环节,张老师想的很周到,每个问题衔接的非常紧密,层层递进,也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 ...

    感谢您的阅读及评价,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下一稿!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福星高_u5sAH发表于2019-9-517:2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85&ptid=125724)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 ...

    老师您好!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在小学阶段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探究中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感谢您的评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petrelblue发表于2019-9-513: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66&ptid=125724)
    
    张老师您好,《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 ...

    老师您好!

      二稿中是将图形从生活中抽象了出来。之所以这样修改,是因为学生非常了解流动红旗,除了形状和颜色之外,对它的三边长度、长短关系甚至大小都是有感受的,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再去进一步思考得到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我们才换成了一个学生并不知道其三边长度、大致大小的三角形。
    红桃时_Mkf68
    红桃时_Mkf685年前

    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度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例如数格子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另一个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

    吴瞳
    吴瞳5年前

    张老师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很精彩,考虑到了学生原有学情和顾及后续发展。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 感谢团队老师认真的解答!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在三角形面积一课的学习中如何体现度量的思想,真的是很具有挑战性的。

    不知道下一轮的教学设计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呢?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4 14:27 编辑


                                 <font face="宋体"><b> 第三稿教学设计 </b></font><b><font face="宋体">  前测题目、前测结果 </font></b>

    教学设计第三轮 学情分析设计思考:

    《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

    《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 课时的内容,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面积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的?哪些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经验的根底到底在哪里。由于我们第一、二稿的教学设计里呈现的学情分析,多是以教师对学生知识经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来的,这样就不能做到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因此,我们团队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学前调查,找准教学的起点,找到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以期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教学设计第三轮 学情分析设计流程:

    我们团队通过学习,设计了较规范的前测活动,采用了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

    一、访谈调查

    1. 访谈调查内容的确定

    我们根据对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知识体系的分析,为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并根据学生是否知道公式分成两部分测试内容。

    四种学具:

    9575

    学具① 学具② 学具③ 学具④

    图片:

    四种学具图.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4 12:53 编辑


    访谈调查

    9585



    9586

    图片:

    访谈1.png 访谈2.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1. 访谈对象的选择。

    五年 6 班 9 名同学,根据四年级下学期所有考试总分排名,前五名中选 3 人,中间选 3 人,后五名中选 3 人。由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录音录像测试。

    1. 前测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访谈调查,目标有二: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二是我们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材料。

    1. 访谈结果及分析

    (1)4 人知道公式,5 人不知道公式,6 人没有办法尝试说理或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3 人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但是找不到图形之间的联系,说不出道理。由此说明学生转化图形和找联系是有困难的。

    (2)9 名同学中 5 人选取 3 号学具,3 人选择 4 号学具,1 人在纸上画三角形,然后自主画格子,我们追问为什么选择带格子的三角形,学生普遍回答说感觉有格方便找出面积,由此能看出学生从直觉上依赖方格。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二、问卷调查

    1. 前测内容的确定。

    我们根据对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知识体系的分析,为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拟出了以下前测题目。(如下图)

    9588


    图片:

    调查问卷.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1. 前测对象的选择。

      本次前测选取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由校区)五年级 5 班共 36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 前测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前测,目标有四:一是通过第一题 “你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了解学生对公式的已知情况。二是对学生转化方法的了解。三是学生会选取什么样的三角形进行研究。四是学生认可三角形研究个数的调查。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4. 调查问卷结果

    95929591


    图片:

    调查问卷数据2.png 调查问卷数据1.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不知道公式的有 20 人,知道公式的有 16 人。

    (2)知道公式的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倍拼法(37.5%)和拆分平行四边形(37.5%)为主。

    (3)不知道公式的人中 40%的人能想到倍拼或割补的方法,有 30%的人能猜对公式。

    (4)全班采用倍拼法的人数占 28%,采用割补法的有 22%。

    基于调查结果,学生对公式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学生汇报交流环节应以倍拼法为主,割补法为辅,这样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学习。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 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印有彩色三角形的格子图。

    2. 学习任务卡一、二

    3. ①号、②号、③号彩色三角形若干。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4 13:26 编辑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国度,看看是哪?(播放 PPT 图片)

    9601

    哪啊?埃及。知道埃及在哪吗?

    现在你就是税官,来看看,要知道这块土地有多大?怎么办?(长 × 宽)还记得吗,当时我们是怎么推导出长 × 宽的?(数方格 ppt)

    9602

    还真巧了,4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啊,也是用这种看起来像方格一样,分割土地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算法的。看来咱们的思考啊,和数学文明的发展还真有些想象的地方。

    2. 不过后来古埃及人发现并不是所有土地都这么方方正正的,怎么知道他们有多大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办法呀?想不想超越他们?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算法(板书课题 —— 三角形面积)

    设计意图 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更进一步体会面积产生的生活需要。

    图片:

    情境图.png 稿三情景图.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二、数格子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1. 土地的面积太大了,我们先从一个小三角形入手来研究吧。(出示一个普通的锐角三角形)

    9599

    2.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在求什么?

    生:它里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的个数)

    3. 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面积呢?

    生:数格子

    9600

    4. 对于这个三角形,我们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

    5. 生:1 平方厘米

    6. 是这样吗?(师 ppt 出示格子图)数格子的办法我们很熟悉,再来两个三角形大家还会数吗?

    生:会

    7. 接下来,我们就动手数一数。

    8. 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整格,再数半格(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行)

    9. 我们用同样的办法也能得到 2 号、3 号图形的面积,对吗?

    生:对

    10.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2 号图形的面积是?3 号图形的面积是?

    生:②号面积是 4 平方厘米,③号面积是 5 平方厘米。

    11. 看来呀,无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我们都能用数格子的办法得到它的面积。

    12. 相像一下,刚才那么大一块土地,你也想用数格子的办法去求它的面积吗?

    生:不行,太麻烦了。

    13. 既然数格子不行了,就要想办法去算!

    1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计算方法?

    1: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5. 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的,那我们能不能尝试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呢?

    设计意图 数格子的办法最接近学生理解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个数。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度量的起点,再让学生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即复习了原有知识,又为后面探索计算方法积累了度量经验

    图片:

    数格子三角形1.png 数格子三角形2.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三、 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1. 独立学习:出示学习指南。

    9603

    1. 小组学习:出示学习指南

    9604

    1. 汇报交流。

    预设:生 1:

                9605
    
                  (1)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
    
       生:按照学习卡片的顺序汇报
    
       师:重点关注学生有没有讲清楚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各部分的关系。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设:

    (1)为什么前后的面积要除以 2?

    理答: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 2 倍,所以要除以 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 × 高,这里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得到的不是三角形的面积?

    理答:三角形的底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 高看似是三角形的面积,其实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 2 才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 平行四边形底 × 平行四边形高 ÷2
    
                           = 三角形底 × 三角形高 ÷2
    
       结论: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2
    1. 谁来说一说刚才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巧妙,很好。

    1. 他是借助一个图形来转化的,方法很巧妙,老师都不一定能想到,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生:重叠法、复制法等(只要合理即可)

    1. 都有哪些同学也用了复制法?

    生:举手。

    1. 我们看到,无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我们都能利用复制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2. 恭喜大家,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解决问题了。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让学生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 “转化” 的思想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有类别特征,我们让全班同学分组分别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由于三角形按角的标准可以分为这三类,从这三类三角形入手得到一个相同的公式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推导过程更严谨。学生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也是不同的,既可能是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学生也在运用不同种类三角形推导得到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多样性。】

    图片:

    独立学习任务.png 小组学习任务.png 生1.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四、 进一步学习交流、体验多种方法

    1. 刚才老师看到,很有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1. 出示学习指南,完成学习任务。

    96069607


    1. 谁来说一说,你要推荐谁的方法?

    生:我推荐某某的方法,理由是・・・・・・・

    1. 请这种方法的同学到黑板来展示。

    9608

    学生主要说清楚是怎样变化的,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得到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高 ÷2),求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变成更简洁的: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推导方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也使学生明确:不同的推导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计算公式,归根于度量的本质:图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

    图片:

    学习任务二.png 学习卡二.png 割补法.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五、 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少,通过探究,我们在这数学历史的长河中,又前进了好大一步呢。以后,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只要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就能求出它的面积了。

    设计意图 感悟数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次明确用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得到底和高来计算。

    六、 练习巩固。

    1.

    9609


    2.

    9612


    9610

    设计意图 得到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既巩固了对公式的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图片:

    练习1.png 练习2.png 练习2(1).png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张老师好!

    认真研读了你们团队的新一轮的设计!收获特别大!

    感觉你们这一轮有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情境,还是具体的关于度量的探索,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我有这样几个小问题想请教:

    1. 关于情境的改进,教材中的情境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情境了,而你们换成了一个印度收租子的情境,这样改进的想法是什么呢?

    2. 关于第一个环节,在方格中通过数格子数出三角形的面积,你们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加入这样的一个环节的?这个环节和本次大会的主题 “度量” 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廓廓妈
    廓廓妈5年前

    第三稿关于教学设计后期的修改更加具有合理性,而且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进行拼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更快速的找到拼成之后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之间底和高的关系!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张老师你好!

    在第三轮教学设计之前,我看到你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其中包括问卷和访谈。

    我的问题是:

    1. 对于调查的结果,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学情,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2. 对于学生出现的 “前概念”,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张老师好!

    关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他版本的教材又是如何设计的呢?

    很想知道国内的其他版本教材,以及国外的教材,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呢?

    在他们的设计和编排中,又是如何体现度量的呢?

    马老师
    马老师5年前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9-1415: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3&ptid=125724)
    
    张老师好!
    
    认真研读了你们团队的新一轮的设计!收获特别大!
    
    感觉你们这一轮有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情境 ...

    石老师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改情境:原有教材在设计中是以 “求一面流动红旗的面积” 展开的,我想,教材的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到 “求三角形面积” 的生活需要,我们将情境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达到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查阅了相关材料,得知面积产生的历史缘由,所以,情境的修改,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wx_W7EsMLE7
    wx_W7EsMLE75年前

    作者借助直观表格,丰富孩子的直接经验,早观察操作的过程中,生成对三角形面积的感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水到渠成。

    马老师
    马老师5年前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9-1415: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3&ptid=125724)
    
    张老师好!
    
    认真研读了你们团队的新一轮的设计!收获特别大!
    
    感觉你们这一轮有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情境 ...

    关于石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何加入 “数格子” 环节:我们认为,面积归根结底是要看图形中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而数格子的方法是最能直接体现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的,数格子的方法虽然学生在三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学生的经验更多是建立在整格子,如长、正方形的基础上的,本节课是本单元学生继平行四边形面积后第二次经历数格子,虽然方法相似,确又有诸多不同,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再次经历数的过程,再次体会度量的本质即面积单位个数,为后续转化积累度量经验。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马老师发表于2019-9-1416: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8&ptid=125724)
    
    石老师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改情境:原有教材在设计中是以 “求一面流动红旗的面积” 展开的 ...

    谢谢马老师!

    感觉你们这个情境真的特别的精彩!

    期待你们的实际教学反馈!

    马老师
    马老师5年前
    [廓廓妈发表于2019-9-1415: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5&ptid=125724)
    
    第三稿关于教学设计后期的修改更加具有合理性,而且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进行拼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更快 ...

    谢谢老师的肯定,第三稿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我们对一、二稿的反思和调整,我们团队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力争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我们时刻抓住 “度量本质” 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收获很大!

    东师附小石迎春
    东师附小石迎春5年前
    [马老师发表于2019-9-1416: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51&ptid=125724)
    
    关于石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何加入 “数格子” 环节:我们认为,面积归根结底是要看图形中包含有多少个 ...

    度量分为 2 种,一种基于抽象的度量,一种基于工具的度量。在你们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基于工具的度量!谢谢您的回复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W7EsMLE7发表于2019-9-1416:0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50&ptid=125724)
    
    作者借助直观表格,丰富孩子的直接经验,早观察操作的过程中,生成对三角形面积的感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 ...

    我们团队围绕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材料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前测等活动,使我们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深刻觉得格子图对于学生研究图形面积的重要作用,我们觉得,格子图使学生的研究有了抓手,更加直观。

    孟老师
    孟老师5年前

    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内容并不简单,只有深入浅出 —— 像你们这样,将教材、上位知识等相关内容理解透彻,再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结合教材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授课,学生才能学的轻松又扎实。整个过程设计的真的很好,非常有借鉴意义。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马老师发表于2019-9-1416: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51&ptid=125724)
    
    关于石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何加入 “数格子” 环节:我们认为,面积归根结底是要看图形中包含有多少个 ...

    感谢马老师的回复!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孟老师发表于2019-9-1416: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60&ptid=125724)
    
    几何图形的面积的内容并不简单,只有深入浅出 —— 像你们这样,将教材、上位知识等相关内容理解透彻,再从中 ...

    非常同意孟老师的观点,度量是我们研究几何的前提,没有度量,似乎几何学无从谈起,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公式的生成结论,而很少关注公式的本质是什么,本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层挖掘度量本质,也对公式法计算图形面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迎春小_qgiAe发表于2019-9-1416: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56&ptid=125724)
    
    <br />

    石老师一直跟踪我们的整个教学设计,不断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对我们教学设计的修改贡献了很多力量,特别感谢!

    wx_rlbZUK7L
    wx_rlbZUK7L5年前

    在处理图形的转换后,寻找对应的底和高的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张老师设计的非常合理,直观的让学生找到转换前后底和高的联系!

    小小寰球
    小小寰球5年前
    张玲玲 发表于 2019-8-14 09:21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这一点,可能我的教学设计中做的 ...

    棒棒哒

    wx_I7XGTssG
    wx_I7XGTssG5年前

    数学思维比会算个面积重要得多!抽象到具象的典型教案!

    wumingyu
    wumingyu5年前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考虑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已有经验是什么,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测,值得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学习。

    wumingyu
    wumingyu5年前

    张老师教学设计第三稿情境很好,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三角形面积这一课都是直接计算,没有情境的,这样的情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期待之后的课堂实录效果。

    yuan19900929
    yuan199009295年前

    教学初始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尝试求三角形的面积,因为数格子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学生容易建立空间观念。

    积极又向上
    积极又向上5年前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孟老师
    孟老师5年前

    又一次反复看了老师们的设计,以访谈调查为依据,了解到孩子们真实的学情。把教学设计基础部分做的那么扎实,应该花了很大的功夫了。但就是这样的功夫,才能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更贴近孩子们的思维。很钦佩,也很感谢老师们的努力,提供了最新的学情数据。

    轻松何
    轻松何5年前

    三角形是重要的平面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比起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但本课执教老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难点变得可以触摸。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每次阅读东师附小老师的思考,都给自己很大的触动和启发。首先,都是基于学生的思考点出发的,围绕孩子的思维来设计课程。第二,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考的路径,用比较简单但是不乏深刻的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团队的认真,扎实的研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老师第一稿和第二稿的情景引入变化了,第二个去了情景化,直接用数学的眼观看待问题。也体现了需要利用公式推导的必要性。能不能也要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推到公式的必要性?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阅读了老师的稿子,除了让学生用格子去度量三角形的大小,在推到公式的过程,其中怎样体现度量喃?是面积的度量回归到长度的度量上来吗?需不要点破,还是要让学生感悟呢?

    lixingrong
    lixingrong5年前

    教师设计的 “出示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底 58 厘米,高 48 厘米),对于这个三角形同学还想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它的面积吗?” 这个活动对于学习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有着很重要的思考作用,赞!

    wx_Xz8aoXTd
    wx_Xz8aoXTd5年前

    从学生的真正去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这是数学思维给予我们的启发,对三角形面积的探索,方法多种,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会记忆很久,这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真的是非常突出。

    wx_Xz8aoXTd
    wx_Xz8aoXTd5年前

    张老师的任务卡,充分的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形,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在最后学生总结的时候,一目了然,达到展示思维和探索结果的良好作用。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7 11:24 编辑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最终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感悟度量本质,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印有彩色 三角形的格 子图。

    2. 学习任务卡一、二

    3. ①号、②号、③号彩色三角形若干。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视频,请大家仔细看。(播放尼罗河视频)

    9937

    2. 谁听清里面的数学问题了?

    生: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3. 其实,就是求这个 “三角形” 的面积。

    【设计意图: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更进一步体会面积产生的生活需要。】


    图片:

    图片1.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3 编辑


    二、数格子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1. 土地的面积太大了,我们先从一个小三角形入手来研究吧。(出示一个普通的锐角三角形)

    9938

    2.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在求什么?

    生:它里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的个数)

    3. 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面积呢?

    生:数格子

    9939


    4. 对于这个三角形,我们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

    生:1 平方厘米

    5. 是这样吗?(师 ppt 出示格子图)数格子的办法我们很熟悉,再来两个三角形大家还会数吗?

    生:会

    6. 接下来,我们就动手数一数。

    7. 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整格,再数半格(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行)

    图片:

    图片2.png 图片3.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3 编辑


    8. 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整格,再数半格(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行)

    9. 我们用同样的办法也能得到 2 号、3 号图形的面积,对吗?

    生:对

    10.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2 号图形的面积是?3 号图形的面积是?

    生:②号面积是 4 平方厘米,③号面积是 5 平方厘米。

    11. 看来呀,无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我们都能用数格子的办法得到它的面积。

    12. 相像一下,刚才那么大一块土地,你也想用数格子的办法去求它的面积吗?

    生:不行,太麻烦了。

    13. 既然数格子不行了,就要想办法去算!

    1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计算方法?

    生 1: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生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5. 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的,那我们能不能尝试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呢?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办法最接近学生理解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个数。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度量的起点,再让学生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即复习了原有知识,又为后面探索计算方法积累了度量经验】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4 编辑


    三、 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1. 独立学习:出示学习指南。

    9928

    强调两点:第 2 点学习要求时,强调学习卡位置二选一。

    2. 小组学习:出示学习指南

    9929

    3. 汇报交流。

    预设:生 1:

    9930

    (1)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

    生:按照学习卡片的顺序汇报

    师:重点关注学生有没有讲清楚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各部分的关系。

    图片: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6 09:59 编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设:

    (1)为什么前后的面积要除以 2?

    理答: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 2 倍,所以要除以 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 × 高,这里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得到的不是 三角形的面积?

    理答:三角形的底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 高看似是三角形的面积,其实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 2 才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 平行四边形底 × 平行四边形高 ÷2

    = 三角形底 × 三角形高 ÷2

    结论: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2

    4. 谁来说一说刚才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巧妙,很好。

    5. 他是借助一个图形来转化的,方法很巧妙,老师都不一定能想到,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生:重叠法、复制法等(只要合理即可)

    6. 都有哪些同学也用了复制法,请他你们的学习卡片粘贴在前面的小白板上。

    生:把作品贴在白板上。

    7. 我们看到,无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我们都能利用复制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8. 恭喜大家,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解决问题了。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让学生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 “转化” 的思想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有类别特征,我们让全班同学分组分别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由于三角形按角的标准可以分为这三类,从这三类三角形入手得到一个相同的公式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推导过程更严谨。学生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也是不同的,既可能是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学生也在运用不同种类三角形推导得到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多样性。】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9 编辑


    四、 将底、高由正整数域拓展到小数域

    1. 我们知道,面积归根结底是看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是不是任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都能用复制法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面积公式呢?

    生:是

    2. 我们来试试看(ppt 动画)

    生:确实可以呀!

    3. 刚才我们研究的三角形底、高都是整格子数,但是生活中的三角形底或高不都是整格子的,像屏幕上的这个三角形,为了更清楚看出面积单位个数,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ppt 动画)。这个三角形还能用底 × 高 ÷2 计算吗?

    生:可以,用更小的面积单位测量。(ppt 展示)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始终要牢牢抓住度量的本质:图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公式只是帮助我们快捷得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我们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我们在枚举三角形时,为了方便研究都是从底、高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入手,这也使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只是局限于底、高为整数的三角形,史宁中校长说过:单从几个个例出发就得到一个结论,这样太可怕了!我们在初步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后一定要利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1)所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2)所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面积、各部分关系都是相同的。这样才能得到整数范围内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而现实生活中的三角形不只是在整数域范围内,所以,要将数域拓展到小数域,只有所有类型的三角形都能用 “底 × 高 ÷2” 计算才行。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8 编辑


    五、 进一步学习交流、体验多种方法

    1. 刚才老师看到,很有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2. 出示学习指南,完成学习任务。

    99319932

    3. 谁来说一说,你要推荐谁的方法?

    生:我推荐某某的方法,理由是・・・・・・・

    4. 请这种方法的同学到黑板来展示。

    9933

    学生主要说清楚是怎样变化的,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得到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 ×(高 ÷2),求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变成更简洁的: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推导方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也使学生明确:不同的推导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计算公式,归根于度量的本质:图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

    图片: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7 编辑


    六、 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1. 现在我们能解决族长的问题了吗?

    生:能

    2. 只需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就行了?

    生:底和高

    3. 知道底和高我们就能利用今天推导的公式解决问题了。

    4. 其实呀,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有很多,通过三边我们也可以得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视频播放海伦公式。)

    【设计意图:在情境引入阶段我们提出了数学问题,现在用公式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流程,也让学生清楚:无论多大的三角形,其面积本质仍然是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用公式 “底 × 高 ÷2” 计算。】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张玲玲 于 2019-9-15 21:37 编辑


    七、 练习巩固。

    1.

    9934

    2.

    9935

    9936

    【设计意图:得到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既巩固了对公式的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图片: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小小寰球发表于2019-9-1417: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76&ptid=125724)
    
    棒棒哒

    感谢老师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探索如何突出度量本质进行教学,让度量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落地生根!

    雷秋月
    雷秋月5年前

    利用具体情境产生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学习面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未知问题。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雷秋月发表于2019-9-1521: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635&ptid=125724)
    
    利用具体情境产生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学习面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未知问题。 ...

    情境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 “度量三角形面积” 提供了生活需要,使学生体会到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必要性,本节课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面积产生的历史根源,对学生来说收获应该是比较大的。

    马老师
    马老师5年前

    抓住了面积的本质,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经历了充分的独立探索与小组交流

    果冻
    果冻5年前

    张老师的课设计的很详细周密,与细节处体现精彩,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教学设计!

    怡然0913
    怡然09135年前
    张老师让学生通过操作画一画、拼一拼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体会度量的过程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丹
    王丹5年前

    张老师的最终稿又一次变换了情境,非常想看看您替换后的情境,相比于之前的三稿这个情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王丹
    王丹5年前

    张老师的四稿教学设计中都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我感觉可能是为了突出度量。度量需要确定度量单位,并统计度量单位的个数,数格子无疑很好的体现了度量的本质。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经历数格子的环节呢?张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方法来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给学生提供的是有格子的学具,我觉得这就非常好的体现了度量。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探索的经验,是不是有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直接用剪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单位的个数。

    清新淡雅@雪儿
    清新淡雅@雪儿5年前

    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让孩子经历公式产生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难点。我自己对这节课的情景选择有点儿不同意见。在情境引入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生活需要,但是我觉得生活中做一面流动红旗是不需要计算它的面积的,因为流动红旗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可能只需要关注这面红旗的底有多长,高有多高,或者只是关注它的三条边长度等,所以我认为这个情境可能不太符合实际的生活需要。

    清新淡雅@雪儿
    清新淡雅@雪儿5年前

    在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老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意在让学生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 “转化” 的思想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有类别特征,我们让全班同学分组分别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由于三角形按角的标准可以分为这三类,从这三类三角形入手得到一个相同的公式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推导过程更严谨。学生运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也是不同的,既可能是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学生也在运用不同种类三角形推导得到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多样性。

    大V吴小_n8eHL
    大V吴小_n8eHL5年前

    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前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为本节课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等积转化,而三角形通过构造一个全等图形拼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添补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没有这个经验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等积变形,但把三角形进行等积变形,需要合理分割重新组合,这对于学生来说仍具有挑战性。综上,学生能想到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但是如何转化,以及转化前后找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

    清新淡雅@雪儿
    清新淡雅@雪儿5年前

    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循序渐进很好,借助现实情景,产生面积学习需要。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三角形面积公式。深入浅出,老师教的扎实,学生学得省力。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除了维度不同,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面积的教学,其核心是如何测量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如何给平面上的封闭图形一个恰当的数。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与长度的测量过程进行类比,再次揭示测量的数学本质呢?同时,是否能够利用 “转化” 的思想,迁移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姜姜_QKt4z
    姜姜_QKt4z5年前

    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现有过程的归纳,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30度的_JF3rV
    30度的_JF3rV5年前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等积转化,而三角形通过构造一个全等图形拼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添补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没有这个经验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等积变形,但把三角形进行等积变形,需要合理分割重新组合,这对于学生来说仍具有挑战性。

    蔷薇_fTHuD
    蔷薇_fTHuD5年前

    学生利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操作,学生利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建立三角形面积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蔷薇_fTHuD
    蔷薇_fTHuD5年前

    迁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建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模型,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

    小琪琪
    小琪琪5年前
    看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收获颇丰:
    
    (1)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逐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急于得到面积公式,经常以一个图形为载体,探索面积公式。学生缺少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张老师是从三个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入手,通过数格子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初步体会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转化无格子的三角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最后将三角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整数到小数,归纳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也为不同层次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提供了支撑。
    
    (2)在探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面积的本质
    
      学生对面积意义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对面积的本质关注不够。而张老师在这节课中,借助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很好地让学生感受了面积的意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看三角形包含单位面积的个数。而且,通过数格子,为不同层次学生探索图形面积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能通过切割、平移、旋转等实现图形间的转化,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束手无策。而本节课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格子图。借助方格更有助于学生形成 “剪拼、割补” 的思路,更便于学生想象,有效促进了学生图形转化策略的多样化。
    淘气小猴
    淘气小猴5年前

    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前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为本节课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

    暖暖
    暖暖5年前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面积模型,让学生感受求三角形面积的生活需要。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这个流动红旗的面积,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操作提供启发性和目的性。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张老师的设计里,数格子的办法最接近学生理解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个数。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度量的起点,再让学生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即复习了原有知识,又为后面探索计算方法积累了度量经验

    wx_z81JKDSp
    wx_z81JKDSp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这课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体会面积产生的生活需要。数格子的办法最接近学生理解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个数。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度量的起点,再让学生经历数格子的过程,即复习了原有知识,又为后面探索计算方法积累了度量经验。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wx_z81JKDSp发表于2019-9-2110: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516&ptid=125724)
    
    《三角形的面积》这课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体会面积产生的生活需要。数格子的 ...

    在本节课中,学生时刻把握 “三角形中面积单位个数” 这条主线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所有的实践、操作都为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服务,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求三角形面积的两种方法:数格子和推导计算公式,而后面的推导公式在是前面用数格子的办法无法进行时展开的,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用计算的方法求面积的必要性。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yunlanwu发表于2019-9-2110:2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511&ptid=125724)
    
    张老师的设计里,数格子的办法最接近学生理解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个数。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 ...

    我们认为:“度量单位” 是度量的起点,我们在用数格子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之前,提出问题: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合适。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和度量方法却是非常重要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暖暖发表于2019-9-2011: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459&ptid=125724)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面积模型,让学生感受求三角形面积的生活需 ...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用数格子的办法求图形的面积,本节课又用了数格子,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螺旋上升过程,为后面推导公式积累经验。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清新淡雅@[雪儿](https://bbs.xsj21.com/member/雪儿) 发表于 2019-9-16 13: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789&ptid=125724)
    
    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让孩子经历公式产生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难点。我自己对这节课的情景选择有点儿不同 ...

    感谢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在一稿时采用了教材中原有的教学情境,经过试教和前测,我们发现这个教学情境并不适合我们的自己的学生,北师版教材也明确指出: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境进行修改。所以,在遵循原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在终稿部分我们对教学情境已经进行了修改,老师可以看一下。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淘气小猴发表于2019-9-2007: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432&ptid=125724)
    
    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前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 ...

    老师说得对,纵观整个北师版教材编写,在图形与几何求 “面积” 领域,我们是在三下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五上,也就是本学期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安排了三个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分别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在先,然后是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是梯形面积,六年级还会学习圆的面积,每个图形面积的推导都为后面图形面积的计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小琪琪发表于2019-9-1921: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422&ptid=125724)
    
    看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收获颇丰:
    
        (1)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逐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

    感谢老师高度的评价!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初,一直都在思考几个问题: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需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学情的相关前测,在掌握了学生的学情之后,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带有格子图的学习材料,可以说,我们每个教学设计都是有所依据的,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也是我们研究学生的过程,我们力争将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化,学生能够学得更好。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蔷薇_fTHuD发表于2019-9-1911:1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334&ptid=125724)
    
    迁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建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模型,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 ...

    这种前移,既有转化方法的前移,也有转化思想的前移。而这种前移,既承前:长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启后:梯形面积,圆的面积。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将不会的转化成会的知识,既为学生研究新知识提供了方法,也提供了研究的工具。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蔷薇_fTHuD发表于2019-9-1911: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324&ptid=125724)
    
    学生利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操作,学生利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建立三角形面积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

    我们提供的三角形的不同,是类别的不同,而不是简单的图形形状的不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因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有类别特征的,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一定是归纳的过程,我们认为,既然是归纳,就要考虑从三角形不同的类别入手,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再进行演绎推理,对之加以证明,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归纳、推导过程。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30度的_JF3rV发表于2019-9-1713: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037&ptid=125724)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等积转化,而三角形通过构造一个全等图形拼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添补转 ...

    老师说得很深刻!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和之前平行四边形的转化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根本没有这样的转化经验,所以,确实相对比较难。但是,在之前的学习中,教材中是有意做了铺垫的,在四下第二单元《图形的分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经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第一课时 “比较图形的面积” 中也为学生铺垫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所以,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是能实现转化的。而且,为了掌握学生到底积累了怎样的学习经验,我们进行了前测,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会成功利用双拼法完成转化,这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反馈也是吻合的。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姜姜_QKt4z发表于2019-9-1712: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024&ptid=125724)
    
    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现有过程的归纳,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

    学生推导公式的过程其实就是归纳的过程,学生在经历亲手操作,思考,建立转化前后图形关系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过程,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内化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转化方法、转化思想的理解。

    汪彦婷
    汪彦婷5年前

    详细阅读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从数格度量到公式的推导,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最后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验证方法。值得学习

    追梦人
    追梦人5年前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从三角形面积公式产生的必要,到运用转化思想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从数格子度量到公式的推导,从具体到抽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dengwj
    dengwj5年前

    充分体现了 “动手做数学的” 的理念是张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本节课处处都充满了 “做”, 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探索出结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swallow9
    swallow95年前

    老师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马老师
    马老师5年前

    充分体现了儿童立场,抓住了数学本质。引导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了数学思维。

    AAA
    AAA5年前

    本帖最后由 AAA 于 2019-9-24 16:39 编辑


    张老师的讲课重点突出,授课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能把授课内容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宋贝迪

    姜羽秋
    姜羽秋5年前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lianglaoshi
    lianglaoshi5年前

    张老师课选择了难度适中的锐角三角形,希望学生经历数方格的方法,并充分经历探索和思考转化的方法。

    刘仙玲
    刘仙玲5年前

    今天有时间上网关注东师附小的网络教研,看到执教教师和研究团队以及热心参与研究的教师,真是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最后呈现出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这样的研究过程于参赛教师还是参与的教师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这样的一节课的聚焦,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注和对教学的深度思考,以及为了学生获得发展所做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一遍一遍的调适!现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提出一点儿建议。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抑或叫做学习目标,是从学生视角进行阐述的。所以,最后稿中的 “使学生。。。” 还是将学生置于了被动学习的位置。建议去掉这样的表达,直接了当的说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了哪些收获和成长即可。当然,瑕不掩瑜,相信,东师附小率性教学的理念以及有过程的归纳的思想都体现得比较充分了!

    刘仙玲
    刘仙玲5年前

    仔细看教学设计最终稿,还有一个 “跳转”,有点存疑,需要做好衔接和过渡。就是当教师说 “土地的面积太大了,我们选择一个小一点的三角形来研究吧” 结果下面,出示的学习卡片却呈现了三个三角形。另外,当老师拿出一个锐角三角形时,如果锐角三角形没有格子,学生是否会很快地想到:“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求这个三角形中包含几个面积单位的个数”。因为,三角形相比长正方形来说,面积单位并不能一下子就获得!请张老师再思考一下这个环节的处理。

    刘仙玲
    刘仙玲5年前

    我细细读了一下教学设计,张老师的意思是在数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单位的个数后,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我个人觉得,这就大可不必了吧!数完锐角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是不是就能感受到这个度量的本质了!教师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更多的放在将三角形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数格子的方法只是 “引子”,予以关注和体会理解其中度量的思想即可。当然,没有深思,愿意把问题抛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fuchenchen
    fuchenchen5年前

    通过操作,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如主题图中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用数方格法、割补法等方法。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长方形,渗透 “转化” 的思想方法

    fuchenchen
    fuchenchen5年前

    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香草山shine
    香草山shine5年前

    (湖北宜昌王芳)张老师的课,让我体会到,一节优质课,背后一定跟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肯钻研,肯下功夫,才会有收获。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5年前

    本课教师通过数格子渗透度量意识,面积是面积单位的个数。从正整数拓展到小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tjr
    tjr5年前

    看了张老师关于 “情境设计合理性” 的前测,我很受启发,我认为我们上好一节课,前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水平,我们才能开展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教学。

    525jia7
    525jia75年前

    这节课老师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值得我们学习

    maryliuxin
    maryliuxin5年前

    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一起看是否可行。

    525jia7
    525jia75年前

    老师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值得学习

    525jia7
    525jia75年前

    老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循序渐进很好

    燕子1209
    燕子12095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面积模型,让学生感受求三角形面积的生活需要。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这个流动红旗的面积,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操作提供启发性和目的性。

    侯锦茹
    侯锦茹5年前

    可以利用 “转化” 的思想,迁移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把未知内容变成已知内容。

    马红生
    马红生5年前

    抽象、推理和建模,很好地培养了数学思维。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在课堂引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且在回顾旧知中,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从长方形的面积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是找到了知识的迁移点。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借助方格纸,引发不方便数,需要想办法用计算,让学生在思考的维度上得到发展,以及让学生在思考的点上找到方向。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本来这一课看是简单,但是在简单的背后蕴藏着大道理。在以往的课中都是以转化思想来思考的,这次从度量主题来思考,让我们对这一节课的认识上得到了提升。先借助方格直接数,在推导公式来计算。都是从不同的方式来度量图形面积的大小。

    东风路耿沛
    东风路耿沛5年前

    让学生的真正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这是数学思维给予我们的启发,对三角形面积的探索,方法多种,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会记忆很久,这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真的是非常突出。

    刘琳
    刘琳5年前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铺垫。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根据面积相等来得到的。三角形通过构造一个全等图形拼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添补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没有这个经验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会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来进行组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以此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A追梦
    A追梦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属于 “图形与几何” 中 “测量” 的内容。如何在测量内容领域落实核心素养,理解并发展度量的概念,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如何引起广大教师在这一类内容领域中促进学生对度量概念的理解,并加强对度量方法的掌握等问题。三角形是重要的平面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比起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对转化方法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操作尝试。所以选择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会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探究并利用公式求量的大小的度量意识也是一种挑战。

    简阳袁春华
    简阳袁春华5年前
    [张玲玲发表于2019-7-1809: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106&ptid=12572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使学生通 ...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中,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当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探寻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新课的教学当中,张老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用数方格的形式去数一数,并且是出示了更大的三角形,让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方法,太麻烦了,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能够度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环节当中,因为数方格有不满一格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可激发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会想到更小的一个小方格,这也就是用更小的度量单位去测量这个图形的面积。当教师出示第 2 幅更小格子图的时候,学生就发现这样子度量出来的结果就更加准确,在学生有了这样直观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来想像如果格子越小,那么就能够越准确的度量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就让学生发现度娘图形的面积可以找到更小的度量单位。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是发展了学生的度量意识,同时也是发展了学生极限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探寻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zfq7411
    zfq74115年前

    拜读了本节课,我想和张老师探讨几个问题,数方格的方法孩子们会数吗?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如果有学生问,我们怎么回答?所以数方格一直以来在教学中都是困扰我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让学生借助方格数时发现转化的方法。而不是单独把他作为一种方法,只要我们学前调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转化有一定的活动经验的,在比基础上再让做学生操作推导面积公式,是不是会更好!这是我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请指导。

    zfq7411
    zfq74115年前

    拜读了本节课,我想和张老师探讨几个问题,数方格的方法孩子们会数吗?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如果有学生问,我们怎么回答?所以数方格一直以来在教学中都是困扰我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让学生借助方格数时发现转化的方法。而不是单独把他作为一种方法,只要我们学前调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转化有一定的活动经验的,在比基础上再让做学生操作推导面积公式,是不是会更好!这是我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请指导。

    南郑城小黄丹
    南郑城小黄丹5年前

    这节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lykele
    lykele5年前

    本节课教师始终牢牢抓住度量的本质:图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让学生理解公式只是帮助我们快捷得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我们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过程能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是在学习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都是借助数格子的方法进行度量,但量是有误差的,需要我们思考:转化时度量意识如何渗透?

    若然者也
    若然者也5年前

    张老师做了前测,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从学生的角度,度量的角度分析教材,解读教材。深入、细致。

    设计从一稿到终稿,体现了张老师对数学教育的情怀。

    若然者也
    若然者也5年前

    张老师首先从尼罗河土地面积的测量入手,使学生体会到面积产生的必要性,就是为了测量土地的大小

    接着,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探索经验,采取用两个三角形或者从一个长方形中分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使学生的抽象能力得到发展。

    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面积度量的本质,更能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角度理解知识、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15935193569
    159351935695年前

    这节课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迁移类推。第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类进行探究。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王宇
    王宇5年前

    理解不同方法中除以 2 的意义,是个关键点,只有真正明白转化的过程,才能理解不同方法中除以 2 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最终稿 张玲玲《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NzM3MzE0OA==.html?firsttime=99

    胡雪
    胡雪5年前

    图形的面积单元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重庆时时彩 是一节非常典型的探究课。

    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除了维度不同,重庆欢乐生肖 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面积的教学,其核心是如何测量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如何给平面上的封闭图形一个恰当的数。

    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与长度的测量过程进行类比,再次揭示测量的数学本质呢?同时,北京pk10 是否能够利用 “转化” 的思想,迁移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现场答辩预设问题: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度量,我想贵方团队在教研过程中一定对 “度量” 有了一些理解与思考,请贵方团队谈谈你们对度量本质的理解。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对方基地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对度量的理解。

    一、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及两类度量在课程领域中的分布。

    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 “量”,即量化的过程。

    度量的核心要素:单位和度量值

    对于量化的过程,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如,要描述一个面的大小,要先确定一个度量单位,再用这个单位去测量,如果面中含有 10 个这样的单位,度量值就是 10 个单位。

    关于度量,我们请教了史宁中教授。史教授认为:度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二、基于度量主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得 “四基”。

    我们认为,度量教学尤其有助于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如在《三角形面积》一课中,从有方格到无方格,实现 “具象” 度量到 “抽象” 度量就能体现抽象的数学思想。

    度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能力,能进行推理是深度理解度量意义的关键。例如,在经历了长度单位由临时到统一的过程,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和便捷性后,学生可以从活动经验上对面积、体积单位的统一进行推理,从而感悟度量单位统一的本质。

    对于教学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属于间接度量,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在平面图形面积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这样编排的:前面的知识学习,都能够为后面知识的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北师版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前,还设计了《比较图形的面积》,这节课为后面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多样性和深入性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基于度量主题的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以《三角形面积》一课为例,鉴于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研究,决定了适合的学习方式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追问问题: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度量的

    一、 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体会面积度量的必要性

    通过观看 埃及尼罗河水泛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测量面积产生的历史背景,更进一步体会面积测量的生活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用数学方法度量问题的基础,是构建或选择标准度量单位。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度量,是学生形成度量意识和度量能力的关键(鲍建生)。

    教师在尼罗河泛滥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研究一个小三角形面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度量。

    三、 通过数方格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进一步积累直接度量经验

    数单位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要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方格图中得到三角形的面积,把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经验,迁移到三角形面积中,通过数几类图形的面积,积累不同图形面积的度量经验,从而加深对面积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 在图形的转化过程中,得到面积公式,实现间接度量

    张奠宙认为:度量是对度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并使之 满足一些特征:正则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

    吴正宪认为:多边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的导出,需要把图形分割、拼补,就是以不变性和可加性为基础的。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离不开转化的思想,在双拼法的转化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明确转化前后图形面积的关系、各部分的关系,通过寻找这种对应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类别的三角形都可以通过找到合适的度量单位,用底 × 高 ÷2 这个方法求出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

    五、 从有方格到无方格,实现 “具象” 度量到 “抽象” 度量的升华

    开始我们将三角形底和高的取值范围局限在正整数域。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们将三角形放在非整数域中,通过缩小面积单位最终实现了全部都是整格,;最后,脱离格子图,进一步抽象,让学生感受到没有格子图,我们可以想象着计算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这样就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适用范围从正整数域拓展到了任意长度。三角形面积度量的本质要归根到长方形面积的度量,我们又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也就是一行能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三角形的宽也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宽,也就是能摆几层,底 × 高就是长方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也是平行四边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再除以 2 即是三角形中面积单位的个数。度量基础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也就是说直接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单位个数的计算变成 “长度” 的计算。只要知道对应的长度,就能算出面积。从而更深刻的感受求三角形面积就是求其中面积单位的个数。

    张玲玲
    张玲玲5年前

    活动综述

    2019 年 10 月 23-26 日,在王春英主任的带领下,我校数学教师一行五人赴太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 “数学素养发展导向的数学课堂 —— 度量” 主题专场活动。

    10117

    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我们有幸现场聆听史宁中校长《小学数学中的度量》专题报告,史校长从度量概念的重要性、以及从传统、拓展、现代理解三方面阐述了度量本质,最终得到结论: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在于构建模型的度量。史宁中校长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加深了我们对度量的认识。在关于 “度量” 主题的研讨期间,团队成员在长春就带着问题拜访了史校长,我们一直比较困惑,在史校长讲座结束后的答疑环节,冯丹老师代表团队针对小学数学 “统计与概率” 领域如何体现度量老师代表团队针对上述问题请教了史校长,这也使得我们对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度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0118 10119

    在紧张的教学设计课堂展示现场答辩活动环节,自由校区杨静、冯丹、张玲玲、马炳清 4 位教师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地校凭借教学研讨和答辩环节的精彩表现,最终获得了团体特等奖的好成绩!

    本届大赛历时三个多月,团队成员在王春英副主任的指导下,在赵艳辉副校长带领的数学团队帮助下,从选课备课到学情调研、从教材比较到教学设计、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的主题帖得到了东师附小四个校区数学教师的积极回应,老师们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也获得了老师们的啧啧称赞。

    团队成员经过前期的网络研讨和答辩,过关斩将,有幸与来自全国的 12 个团队进行现场答辩。在现场答辩环节中,我校团队准备充分,有前瞻的理论高度,有扎实的教学实践,四位老师对对方辩友和评委的提问对答如流,层次分明,论据适切,展现了附小数学研究团队的实力和水平,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10120 10121

    感谢学校给予老师这么好的提升锻炼的机会,三天的学习收获颇丰,但我们深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校 “率性教育” 教育理念的滋养下,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图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23:48 · PVG 07:48 · LAX 16:48 · JFK 19:4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